|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法宣法师]净土或问白话浅译
净土或问白话浅译
法宣法师著
然而诸长老大德匡正扶持净土法门,实在即是扶救其本身之禅宗。《净土或问》的开头章节,便说到永明大师深深有功于宗门、教门,此等言语,邪见偷心尚未断尽者,也不肯直接以之为然。假使说宗门、教门上流根器之人,能参破禅宗的第一则淆伪难解之公案,能讲得透教门的第一个差别名相,能超然于凡夫外道、权教小乘等歧路之上,一去之后更不再入。···
净土或问白话浅译
元师子林天如维则述
法宣法师白话译
灵峰蕅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第六
评点净土或问感赋
净土或问白话浅译
跋
灵峰蕅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第六
成时述曰:我观察古代以至今日、佛法运势的兴盛与衰亡之缘起故,而后才知道禅宗与净土乃是共同交替兴隆佛法者也。人们正是因为尚未开悟,是故不了解生死轮回之利害,岂有开悟之人而仍然轻视一生即可不退转之事呢?人们正是因为尚未悟道,是故不了解诸佛甚深不可思议的境界,岂有悟道之人而知见犹如一般的流俗凡夫呢?永明大师等诸长老,分别料拣禅宗与净土,如同道出自家屋里之事一般,这是由于他彻悟自家的禅宗才能如此啊!末法时代禅宗之道大坏,食人唾沫者多,于是对于净土法门这一宗,歧异的知见更加茁壮成长。
由唐朝以至于宋代,邪知邪见的荆棘丛生。天如禅师为中峰国师最殊胜的弟子,故能继承永明大师等诸长老,努力扶持净土法门免于衰败。如今观察《净土或问》这一本书,比较于天台智者大师,紫阁飞锡法师之时代,其间的邪见旗帜更加普遍树立于诸方,邪知妄见的罗网、纠缠交罗于道场。作者天如禅师推平坑陷、廓清道路,其劬苦辛劳未免加倍于前面二位大师。这实在是因为禅宗与净土都衰败所使然的,读者亦可以此而观察时代之变迁矣!
然而诸长老大德匡正扶持净土法门,实在即是扶救其本身之禅宗。《净土或问》的开头章节,便说到永明大师深深有功于宗门、教门,此等言语,邪见偷心尚未断尽者,也不肯直接以之为然。假使说宗门、教门上流根器之人,能参破禅宗的第一则淆伪难解之公案,能讲得透教门的第一个差别名相,能超然于凡夫外道、权教小乘等歧路之上,一去之后更不再入。又能普遍于十方世界,为诸迷者,使其遍破禅宗公案、遍透教门名相、遍超诸乘分歧,而却说禅宗、教门之能事,不究竟于此书中所指之西方净土者,吾不信也。排列《净土十要》的次序,由《净土十疑论》、《念佛三昧宝王论》、以至于《净土或问》,深深有感于佛法运势的兴盛与衰败之缘起,因此拨弄引出此段言语,以之请益于后世贤者。
评点净土或问感赋
我读《净土或问》,有感于天如老人所说的:‘永明大师深深有功于宗门教门’这一句话,于是狂谬地作了评语圈点。当时正度夏于华阳的度云精舍,溪谷边的楼阁正在山影之下,云影景物静谧优好,于是随意漫赋了古调的诗词一篇,作赋完成之后,三度长叹而感怀之,恭敬附录于此文之首,聊作为《净土或问》一书之题词。
窗外青山如列屏,山下清流朱弦声,窗中有人拭几尘,熟读天如六字经。
世人皆悟向上窍,又能悟得心王妙,须弥芥子都勃跳,露柱灯笼齐厮闹。
独有一个佛名号,千悟万悟悟不到。
天如两眼烁如火,淆伪公案直下剖,不从门外循墙走,恰恰自家屋里坐。
愚夫愚妇闲活计,恰恰自家屋里事。恒河沙数诸通明,恰恰自家屋里人。空中迅鸟迹如画,恰恰自家屋里话。
窗外青山如镜里,山下清流镜中水,镜中有人逐云起,宝王三昧应如是。
奇哉一句阿弥陀,勘破宗教诸禅和,就中也有无奈何,曾听城边霜月歌。
戊申仲夏白月孟斋日,私淑后学成时,题于度云庵云气楼之溪窗左□
净土或问白话浅译
元师子林天如维则述
五浊佛子释法宣浅译
天如老人,正当安然静默于卧云之室,有客人推开门扉而入者,乃是禅上人也,于是请他入坐。端坐良久之后,夕阳已经落在窗户之外,香炉上袅袅的云烟即将消散,客人乃整理衣裳而起立,从容不迫地问曰:我私下曾经听说永明延寿和尚,禀持禅宗单传之学于天台德韶国师,是为法眼禅师的嫡传徒孙,匡领徒众于杭州净慈寺,座下常有数百徒众之多。其机锋言辩德才智慧,如雷厉风飞,海内的禅宗大师们,共同推崇其为一大宗匠。奈何在他直说禅法之外,自己却修习净土法门,而且以此教导众人,又复撰写拣别开示西方净土等文章,广泛流传于世间。并作四料简偈,其大略是说:‘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看他此等文章语言,独力主张净土,无法稍微宽容其他法门,难道不是自我屈辱其所传、所修的禅宗,而过度赞叹净土法门吗?这个疑惑不是个小问题,期望师父为我说明辨别之。
答曰:大哉问也!当知永明禅师并非过度赞叹净土也,实在是深深有功于宗门、教门者也。可惜永明禅师只举其纲要,而发挥阐明并未详尽,所以未能完全排除参禅者之疑惑啊!我有幸稍微学习禅法,并未详知熟悉净土法门,然而也曾经涉猎净土法门的一些书籍,稍微知道其大概。
净土法门,本是容易修行、容易进入之方,亦是难以言说、难以信受之法门。所以释迦慈父示现在世间时,为诸弟子讲说《阿弥陀经》,并预知末法时期的众生,少有能够信受归向的,故引证此阿弥陀佛之净土法门,乃是六方诸佛出广长舌相、说真诚真实之言所共同赞叹的,以生起众生之信心,以破除其疑惑。到了此经的末后,由于诸佛亦赞叹释迦世尊,因此佛陀自己说言:‘当知我释迦牟尼于五浊恶世,行此难行之事,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如此种种皆是苦口叮咛,劝人信受归向矣!况且大悲释迦世尊垂慈示现救度众生于减劫之末,凡是如来金口所宣示的一偈一句,不论是人非人等,莫不至心欢喜信受奉行。唯独对于净土法门之开示演说,则有些人心中尚有疑惑者,这是什么道理呢?实在是由于净土的教理行门,至为广阔、至为深大;而净土的修法,则至为简单、至为容易。正因为其广大而简易,所以听闻到的人便不能不怀疑了。
所谓广大者:一切众生的根机,全部都已含摄容收。上而至于等觉位中,一生即可补于佛处的大菩萨,亦可往生于净土。下而至于一般的愚夫愚妇,与那些造作五逆十恶业的无知之徒,临命终时但能称念佛名、悔改过失,虔诚归心于西方净土者,悉皆能够获得往生。
所谓简易者,念佛法门本无艰难劳苦之行,又无所谓的迷者与悟道的差别之缘,但能执持阿弥陀佛四字名号,由此即能脱离娑婆世界,往生极乐净土,证得永不退转之位,直至成佛而后已也。其广大普遍既如彼,其简单易行又如此,因此虽然是世间有智慧的人,亦不能对净土法门的殊胜毫无疑惑。你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则知道永明大师之赞叹西方净土,实在是深深有其含意,而不是过度称扬啊!
问曰:净土法门的广大普遍,简单易行,既然听到师父您的开示了。那么只如禅宗悟道而通达佛法的大德,既曰见性成佛,他们怎么肯再求极乐净土之往生呢?
答曰:你尚未了知这个道理啊!悟道通达之人,正愿求生净土呢!古人云:‘不往生净土,有何国土可以往生?’你只是因为尚未开悟,假使让你悟道之后,则你求生净土的趋向,即使是一万头牛也不能挽回你啊!
问曰:佛陀祖师出现于世间,为的就是要度化众生。学佛之人但只忧虑生死大事不能明了。生死大事既明,则应当遵行佛陀的教化,随著众生的根机而随类化身,入于众生烦恼之污泥、入于六道轮回的大海水中,不逃避畏惧个人的生死问题,广泛度脱众生觉灵。如今悟道通达之人,求生于西方净土,则是厌离生死之苦、趋求净土解脱之乐,不顾其他众人的生死,此不是我所愿求的啊!
答曰:才见到母鸡所生的卵,就期待它能长大后为人守夜,而于天明时啼叫报时,这不是计划推度的太早了吗?你难道认为一旦悟道之后,习气烦恼即能永远断除,便能证得不退转位吗?你难道认为一旦开悟之后,更无所谓的普遍广学佛法,历劫修行证果等种种事情吗?你难道认为一旦开悟之后,便可上齐诸佛究竟之果,入生入死,不受种种障缘之所挠乱吗?如果真的如此,则诸大菩萨修习六度万行,动则要经历恒河沙劫数者,反而不如你、而羞愧于面对你了!
古教有云:‘声闻尚且还有出胎时的迷昧,菩萨亦有隔世五阴之昏迷。’何况是近时修行人的薄解浅悟,而尚且自救不了者呢?纵使少数有些所悟之处较为深远的,其见地高明,身心实行的与所解的佛法能够真实相应,而且立志想要度化众人的。奈何尚未登于不退之地,自身的道力以及度人的善巧方便之妙用尚未具足,居处于如此的浊恶世间,教化此等刚强难调的众生,此也是诸佛先圣所未允许的。就如同以尚未完成而不坚固的舟船,济渡众多人们于环境恶劣危险的大海之中,自己与他人俱皆沉溺于大海之内,这个道理是必然如此的。
故《往生论》云:‘众生如果想要游戏神通于地狱门中者,必须要往生彼极乐国土,于净土中证得无生忍后,才能还入六道生死的世间当中,救拔受苦的众生。’以此因缘之故,应当先求生净土。又先圣有云:‘未得不退转位的行者,不可混于世俗之中度化他人;未得无生法忍的菩萨,要须常常不离于佛陀的身边。譬如幼小的婴儿,常时不能离开母亲。又如羽翼尚弱的雏鸟,只可以在树枝间跳跃。’
如今于此国土之中,释迦如来已经灭度,弥勒菩萨尚未下生。何况是这个世界充满了四恶道的苦趣,我们心中善恶业的因果交杂牵缠。种种的外道邪魔,使真理的是非扇动混乱。更加上美色淫声等六尘的诱惑,种种恶缘污秽境界的触挠侵犯。既没有现在佛可以依靠,又被外境尘缘所挠动,初发心而刚刚悟道通达之人,少有不遭其境缘击退而失败者。所以释迦世尊殷勤恳切地指导众生归向极乐净土者,实在是大有原由的啊!
因为彼极乐导师阿弥陀佛,如今现在正在说法,极乐国土的境界外缘,有种种的殊胜清净。倘使能够归依于彼阿弥陀佛,修行的忍力便容易成就,乃至高证佛阶,亲自蒙受佛陀的授记,然后出来度化众生,十方世界都可去来无碍。以是之故,虽然是上根利器的大德,犹愿托生于西方净土,何况如你中下根机之辈,才刚刚得以发明心地者呢?
你难道不见《观佛三昧经》中,文殊师利菩萨自我叙述宿世的因缘,说他证得念佛三昧,常常往生于净土。世尊又授记他说:‘汝当往生极乐世界。’难道你又不曾见过《华严经》中,普贤菩萨劝进善财童子,及华严海会上的大菩萨众,以普贤十大愿王,引导归向极乐世界,其偈颂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又云:‘彼阿弥陀佛莲池海会的大众、皆是具足庄严清净的妙色身,我即时能够于微妙殊胜的莲华中化生,亲自目睹弥陀如来无量的相好光明,世尊现前当下即授记我当来成就菩提之事。亲蒙彼弥陀如来授记成佛已,即能变现无数百俱胝的化身,皆悉智力广大不可思议,而遍于十方世界之中,普遍利益一切众生界。’又不见《入楞伽经》中,授记龙树菩萨的偈颂云:‘在南天竺的国家当中,有一位有大名声大德行的比丘,其名号称为龙树,能广破一切有宗、无宗之偏执边见。于娑婆世间中,开显我释迦牟尼无上的大乘佛法,证得初地欢喜地,临命终后往生西方安乐国。’
又不见《大乘起信论》中,马鸣菩萨有求生净土之愿。在《无量寿经》的论著中,天亲菩萨有期愿往生西方之心。又不见《大宝积经》之中,佛陀印许其父亲净饭王,以及七万个释迦种姓之人,皆可同生极乐安养。《十六观经》中,世尊指明开示韦提希夫人,及五百名侍女,皆同往生觐见阿弥陀佛。况且净饭王、韦提希等,皆是现生证得无生法忍,西土天竺似此根机之流,实在是多得不可胜数了!而在东土中国如庐山远公大师,及整个莲社高贤之人,天台智者大师、贤首法藏国师,以及诸宗的尊者,自我修行化导他人,或是出家僧人、或者在家俗人,同得往生西方净土者,又难道是可以计算的吗?
只如文殊、普贤,乃是大菩萨也。善财童子及华严海会的大众,遍参五十三位善知识,其所悟的就如同诸圣者一般。马鸣、龙树等,亦是菩萨也,也是中国禅宗推崇而以之为大祖师也。如此诸位圣人,其所悟之智慧、所证之境界,比起如今当世的悟道贤达之土,到底又如何呢?彼诸菩萨祖师尚且愿生极乐国土,亲近阿弥陀佛。而你一旦开悟之后,更不再求生西方净土,则龙树、马鸣、普贤、文殊等圣者,反而不如你了?你何不自我揣度自心,自我测量自己的力量,你所修行、所证悟的,真的有胜过于二大菩萨、二位禅宗祖师吗?你所参访的善知识,所悟得的佛性,真的有胜过善财童子及华严海众吗?你所得的无生法忍,得到佛陀的授记,真的超过了净饭王、韦提希夫人吗?净饭国王,乃释迦世尊的父亲也;七万释迦种姓者,乃是佛陀的亲戚眷属也。往生西方净土之事,倘使毫无利益,佛陀忍心自误其父亲与亲属吗?前面所谓的证得无生法忍者,可以允许混迹于世俗中度化众生,如今其父王亲属既然证得此无生法忍,而尚且要授记其往生极乐世界,那么释迦如来对其父王亲属护持保养之意念,岂不深切而且远大吗?
常常见到现今之参禅者,不能体究释迦如来之了义法,不知达磨祖师之玄机,腹中空虚而高慢其心,虚妄熏习而变得狂妄自大。凡是见到修行净土法门者,则笑之曰:‘彼人学习无知的愚夫愚妇之所作为,真是何其卑劣啊!’我曾经评论这些禅者,说他们不是鄙视愚夫愚妇啊!乃是鄙视文殊、普贤、龙树、马鸣等圣人也。不只是自己迷失于佛法正道,自我坏失善根,自己败丧慧身,自我灭亡佛种。而且成就毁谤佛法之罪业,又招来鄙视圣人之殃祸,佛陀祖师视之为可哀怜者。
于是永明和尚,深深怜悯而痛哀之,乃剖出最真诚的心肝,主张推崇净土法门,既以之为自我修持之法,又以净土来化导世人。故其临命终时,能够预知往生的时间将至,乃至有种种殊胜的瑞相现前,火化后舍利子如同鱼鳞般众多地附著于色身。曾经有抚州的一位僧人,整年经行旋绕永明大师的舍利塔,有人问其缘故?僧人曰:我曾经因病而入于幽冥地府,阎罗王以我阳寿的岁数未尽,因此得以释放而再度复活。我在地府中见到阎罗殿的左侧供养一幅僧人的画像,阎王常常恭敬虔诚地礼拜。我于是请问主事的吏卒,吏卒说:此乃永明延寿禅师也,其一生修行精进,直接往生极乐世界上品化生,阎王因此绘画其图像而礼拜恭敬之。
夫永明禅师既悟得达磨祖师直指人心之禅,又能致身于极乐世界的上品莲台,以其身行来解除参禅者的执著之情,以此来作为对末法众生的劝导信向,所以我说永明禅师乃深深有功于宗门、教门者,即是此意也。岂只是永明禅师如此,如死心悟新禅师,作劝修净土之文章,其中有云:‘弥陀甚易念,净土甚易生。’又云:‘参禅的人最好是再加上念佛,根机如果稍微迟钝的人,恐怕今生今世不能大彻大悟,便可以假借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接引往生了脱生死。’又云:‘汝若念佛而不能得生西方净土者,老僧当堕拔舌地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