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25|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六祖为何能闻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开悟?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60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19:29:3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都知道六祖慧能大师一个字也不识,却能成一代禅宗大师,为什么呢?……佛法妙理,和文字没什么关系,不识字的人没有知障。对于修习佛法,你知道的多并不一定是件好事,因为知道会成为障碍。当我们执着于“知道”,“知道”就成了我们的障碍,因为“知道”挡住了我们看清存在和心本来面目的云埃。最下等的人常常有最上等的智慧,为什么呢?因为最下等的人没有知道的障碍。他的心完全开放,没有被任何“知道”所障住。什么是智慧?智慧就是心的开放程度。当一颗心越开放时,它就越智慧;当一颗心越封闭,它就越没有智慧。六祖大师当初因为没有上过学,没有接受过那些佛教知识文化的熏陶,所以没有任何“知”的障。因为他的“心”总是以为自己一无所知,因而他完全开放,因为他完全开放,所以他完全智慧。越以为自己一无所知的心越具备有智慧,因为它随时随地都是完全开放的。

我们知道的六祖大师的故事是,他于24岁时,一次在市卖薪时,偶闻一个人嘟囔“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顿然开悟。熟悉六祖故事的人都知道这个典故,但六祖大师为什么听到这一句话就能开悟,而你为什么却不能呢?这里面是有“奥秘”的。且听我给你分享这其中的“秘密”。
六祖大师早年家境贫寒,父亲是被贬到南方的政府官员,不幸在他很小的时候去世。六祖和其母亲相依度日。在那个时代,没有什么工业,六祖不可能到市里去打工。那时候没有煤炭,人们取暖依靠柴禾,但有些有钱人不愿意去山里花苦力砍柴,因此他们就买老百姓从山砍下的柴禾。因此,在那个时候,砍柴可以卖到钱。六祖家在山区,自然他就到山里砍柴卖柴喽。因为砍柴卖柴,这成就了一代大师。
六祖大师从小就是个勤劳的人,年纪不大就天天上山砍柴,卖柴。六祖大师每天走在山里,呼吸着山里清新的空气,闻听着林中动听的鸟鸣,看着蓝天,感受着山河的沐浴和滋养。这使他和大自然一样,有一颗纯净的心。16岁的一天,六祖大师又上山砍柴,勤劳的他钻进了一片长刺的柴薪中,他光顾着砍柴,不小心,胳膊被一根带刺的树枝划破了,一阵清晰的疼痛“唤醒”六祖大师注意到自己的胳膊的存在,大师胳膊和疼痛,他停了下来,抬着胳膊注意观察鲜血从他的胳膊上流淌……他看着……看着……
突然,他意识到那“觉”和“疼”分离了!大师突然想到,“我是谁?”——他思索到,我是那个疼的人,还是那个知道疼的知?……他注视着,注视着……。渐渐的,他进入了那个“知”,他发现他根本不是那个“疼”,虽然他在疼。他是那个“知”。这时,他又想到了一个问题,“我平日里砍柴,是谁在砍柴?”,“为什么我不知道我在砍柴?”“当我专心地砍柴时,我的身体在哪里?为什么我没有注意到它?”,“当我没有注意到它时,那是不是我在梦中砍柴?”……六祖大师突然有所觉悟。
他继续观察着他胳膊上的“疼”和那“知”。越来越,那“知”是那么的明晰,那“疼”也是那么的活生生,但似乎也没那么疼。一刹那间,大师知道那个“知”,然后他带着那个“知”向远处望去,哇,他看到了宽广的蓝天,漂亮的白云,他带着那个“知”,眼睛又移向了他身边的树,远处的花;带着那个“知”,他又聆听到鸟鸣,闻见山野中花的幽香……
哇,从他的胳膊被树枝划破的刹那间,他感觉他的生命似乎和从前不一样了。他有觉知了。他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世界。世界是那样的清晰,他也是那样的“知道”。在没有大师点拔,也没有人告诉或指导的情况下,慧能突然知道了生命中那个叫作“觉知”的东西。他意识到,这个叫作“觉知”的东西多么不同。不知道它之前,他日日砍柴卖柴犹如梦中;知道它之后,他仿佛才然清醒。他喜悦,他兴奋,因为知道了“觉知”这个被隐藏了很深很久的生命的礼物。
六祖大师,因为知道了“觉知”这个生命中的神。每天他就带着觉知上山、砍柴、卖柴、与人讨价还价。然后带着觉知的回家,带着觉知的生火,带着觉知的给母亲烧水、洗脚……。总之做任何事他都带着觉知。他感到有趣而好玩。
每天傍晚时分,他砍完柴,都非常觉知而宁静的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盘着腿休息。他望着遥远的山脉,突然,他意识“心”这个东西。心是什么?六祖大师注意到——他观察着自己的内部——他注意到,他的“心”:当他看到鸟,看到白云,当他感受到风……他的心一会是鸟,一会是白云,一会是风。他凝望着整个宇宙,他发现他的心时刻在“奔流”,在整个宇宙间奔流。一会是这,一会是那,它时刻不变地变幻着它自己。因为保持着觉知,大师注意到,他在思考,“心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它时刻千变万化,一刻不息,为什么还有个不动的“觉”?他还注意到,当他一个念头也不思考时,那“心”又是朗朗的空。当他思考时,那“心”又是千百“念”的化现。哇,这好奇妙啊。他惊喜于他的发现。他一边体验着如如不动的觉,一边体验着时刻也不息的心的奔淌和化现。他喜悦,他兴奋。每天都这样带着觉知的上山、干活、卖柴,每天他都这样坐在山里一边体验着如如不动的觉,一边感受着心的千百亿不停的化现和那什么念头也没升起的状态。
有一日,他走在大地,他发现他根本不是走在大地,而是走在他自己的心上——因为大地也只不过在他的心上。他突然向远处望去,他发现了另一件事,他发现他的“觉”并不是随着他“眼睛”刚刚到达那儿,而是原本就在那儿;当突然听到了一声布谷鸟叫,他发现觉并不是随着“听”刚刚抵达到那儿,而是它原本就在一切处。他意识到:他的心是大地,觉是天空,遍及宇宙,不生不灭。他还发现他的心,时刻生念,时刻造相,但那心时刻既不着于念,也不着于相,它既是一切又不是一切,它时刻不停地奔流和变化——它不住……。了不起的慧能大师发现了“心”、“念”和“觉”这三样东西。一个字也不识的他发现了这三样东西,非常了不起了。慧能大师还发现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觉是心性,念是心用;心是觉体,念使觉明;无心无念,觉亦长生。哇,大师太伟大了,他为自己的这些发现非常喜悦,他把喜悦变成自己内在的河流日夜滋养着他的心。
在没有一个人指导的情况下,大师洞彻了生命这伟大的发现。带着这觉的品质,他日夜观察和体验这生命觉、心和念的美妙存在。每天走在天地之间,他享受着由眼、耳、鼻、舌、身、意所带来的美好。自16岁起,大师就日日这样生活。至到24岁的一天,当他仍旧带着觉知砍柴卖柴时,于市场上,突然他听到了一个人诵吟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大师随即一惊,啊,这是谁说的话?他在心里问到。觉照心流成念,镜前大王变幻,不停不住本然,有觉有照不变。——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正是这个意思吗?太了不起了,谁说的这句话?他在心里问自己。他按捺不住自己,于是他问了那个人,这话从哪里来的,是谁说的?那人告诉他,是金刚经中佛陀说的,从黄梅五祖大师那里听来了。哇,真是太好,居然还有人能说出这话,真是不得了,我一定要去拜访他。佛陀所说?佛说?佛真不得了,我也要做佛?就在那时刻,六祖大师就在心里种下了那个成佛作祖的念头种子。于是随后,他回到家里,把这事告诉了他的母亲,他要去庙宇里跟随弘忍大师学佛法。母亲也支持他,于是一代上根大师,从那时起,就开始被宇宙“分娩”了。
六祖大师为什么能闻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顿然开悟呢?因为他在这之前早已体悟这佛理,并如此稳固觉知、观照心念生活了8年呀。大师为什么能够闻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开悟呢?因为他已经经验到。因为那已是他活生生的体悟,所以当别人用一句简单的话描述出他那体悟的状态时,他能立刻感应到并喜悦起。这就是为什么六祖大师闻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断然开悟的原因、秘密和故事。望读者从我的讲述中受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1-29 19:05
  • 0

    主题

    176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393
    沙发
    发表于 2016-7-3 11:13: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1-29 19:05
  • 0

    主题

    176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393
    板凳
    发表于 2016-7-3 11:13:3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1-6 22:09
  • 1947

    主题

    4512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9057
    地板
    发表于 2016-7-3 11:24: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楞严经讲要闻思修,要先听经闻法,明白道理,悟后起修。佛在楞严经 法华经 把之前的三藏十二部经 判为戏论法,因为之前的法是方便法 ,是引导众生到法华经的法。因为佛一开始讲大法 ,众生的心量接受不了大法 ,所以佛讲了三藏十二部经方便引导,到了最后又否定,这是佛的慈悲,佛在法华经(化城喻品)中讲 一个导师引领大众去到宝所,可是众生累了 疲倦 心中怯弱,所以导师就化现了一个大城,安慰大众,宝所快到了 就在前面 你们不要放弃 此时 大众欢喜 就去了 各自安乐  导师心想我方便引导大众 是为了 让大众到真正的宝所 前面的大城是假的 我应该给大家真实 所以 导师 就说 前面的大城是假的 是为了安慰你 怕你们退缩  宝所在前方 你们要发大愿力   这就是佛的慈悲 ,真正的宝所就是法华经 楞严经,导师化现的大城就是三藏十二部经。,为了让众生成佛 讲了三藏十二部经 方便引导 到最后 又破除了 那些法 让我们回小向大 所以 我们应该受持法华经 而不应该受持那些方便法 因为方便法不究竟 。此成佛之法。就是法华经 楞严经 就是一心三藏大法 。何为一心三藏呢     还是用我们最常用的例子 , 好比一个操场本来没有终点和起点的标准  ,是我们自己定义了 终点才有了 终点  定义了起点才有了起点  ,都是你自己心定义 , 都是你自己心变现  , 自己的心如何 这一切就如何 那么这一切就是我们自己的心变现 那么一切就是心 心就是一切 ,心好比空如来藏 一切法 好比不空如来藏 明白不空就是空如来藏 当下就见到了 空不空如来藏。这就是一心三藏大法 空如来藏 就是不空如来藏,就是空不空如来藏,拳头好比空如来藏,手掌好比不空如来藏 拳头手掌就是空不空如来藏,拳头就是手掌就是拳头手掌,在手掌就能明白当下就是拳头,是不是当下就是见到了拳头手掌。在不空如来藏当下就明白当下就是空如来藏 ,就是非空 在空如来藏就能见到不空如来藏,就是非有,所以,我们的心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明白一切都是自己的心变现,都是自己,心量打开, 烦恼淡化 ,佛性显现  遇到烦恼 ,不顺心的事情 就要想都是自己的心变现 都是自己 都是自己 你若是有妄想 ,你要开心 因为他是你自己 要接纳 接纳了 心量打开烦恼淡化 就自在了 当自己心量打不开 心量小 感觉很阴暗 心量打开 就很光明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佛者见佛,自己看到的一切都是印证自己的心,因自心这样  看一切都是这样,所以一切都是自己心变现  一切就是心 ,心就是一切,何为明心见性?明白了一心当下即万法万物,即为明心。 明白了万法万物当下即为一心所现,即为见性。  自心本来就是佛 心是佛 ,佛是心,明白一切都是自心,都是佛,念念观照一切都是佛 ,念念在道,就是念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此为妙哉!自己的心如何这一切就如何。这就是我们的自性 本来就有 不需要去寻找光明 自性本来就明  打开心量 佛性显现  就是自在 知见立知 即无明本 这是楞严经上的一句话 自性本来就明 若是自己去立明这个知见 就是妄想   一切法都不离自性 一切法都是自己的心变现  心就是法。法就是心。  心法不二在相就能见到性 你见到了心 也见到了 相 就是见到了即相即心 心是空如来藏 相是不空如来藏 即心即相是空不空如来藏 三个如来藏是一个心就是自己 一切都是自己的心变现 自己的心本来就是佛 因为执着妄想而不知道 去明白一切都是自己 心量小 不能转境界 成为凡夫 要是明白一切都是自己 心量打开 烦恼淡化 佛性自现。心量打开 烦恼淡化 将烦恼当下就是菩提自性 时时刻刻观照 习惯形成 成就万德 诸佛之习 清净本然 法法不离自性 心中的每一个念头 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都是自性 虽有妄想 业习 念念在道的缘故 明了烦恼就是菩提 菩提永存 烦恼淡化 直至成佛 一路涅槃门也 。当自己很开心的时候,肉身很健康,当自己不开心的时候,细胞就会扭曲,我们起心动念小则影响肉身,大则影响世界,我们的心想到北京 需要一秒钟 那么我们想到银河系也需要一秒钟 是不是心速快,有速度就有风,如果每个人都想到南方某个地方,是不是就会有大风啊 都是心在作用,我们总是以不平等心对待一切 小则影响肉身 大则影响世界,以不平等心加持一切就回引起地震,以嗔恨心加持一切就回引起火灾,以佛心加持一切,一切就会越来越好,一切因果因心成体,自己的心如何果报就如何,用什么心就会得什么果,大乘佛法论心不论事情,比如你打了一个人,你的用心如何,你就受什么果报。法法不离自性,有人说有眼则见  无眼不见  那么瞎子无眼 却能见黑 能见是心非眼  。好比苹果大  我们看大  苹果小  我们看小  难道我们的心是随着物质的变化而变化吗  若是苹果灭 我们也应该随之而灭  即使苹果灭了  我们的心也不灭  说明 我们的心不会随着物质的变化而变化 更不会随着物质的生灭而生灭所以心是不生不灭的  既然物质不能决定意识  不是外在的原因就是内在的原因  就是我们的心  执着什么就是看到什么  执着生显现生  执着死显现死   所以心不会随着物质的生灭而生灭。说明心是不生不灭的。不生不灭的心可以显现生灭的相。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712
    5#
    发表于 2016-7-3 11:34: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712
    6#
    发表于 2016-7-3 11:34: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712
    7#
    发表于 2016-7-3 11:34: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感恩一切阿弥陀佛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712
    8#
    发表于 2016-7-3 11:35: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释迦摩尼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7-31 16:58
  • 0

    主题

    255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557
    9#
    发表于 2016-7-3 11:49:1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感恩分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3044
    10#
    发表于 2016-7-3 11:58:4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