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明心见性在这一段文字里,大家善自体会。【南师】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60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0 20:51:2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花,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

这个明心见性在这一段文字写得清清楚楚哦,要大家真的要谛听哦,谛观哦,仔细去想。
佛答复文殊,佛告诉文殊菩萨及诸大众,当然目标是跟文殊菩萨在对答、在对话,对到文殊菩萨讲话,实际上精神是照顾到大家的。我们引一句不恭敬的话,等于《西厢记》上说的,“打丫头,骂的是小姐”。他指着文殊菩萨讲,实际上对着大家讲。所以这个文字的精神在这个经典也描写了。“佛告文殊及诸大众”,他怎么说?
“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花,本无所有。 ”
这一段要注意哟,这几句话特别勾起来哦,要背来哦,背来一生受用不尽。假使背来当咒子念,死后决不堕落,我可以保证。你们如果堕落了,下十二层,我下十九层,你们下十八层,我下三十六层,不能随便说的哦,说笑都不可以哟,所以真的。记住啊,这是佛的精要。你要真正当咒子一样念,你一定会成就的。
怎么样说法?“十方如来及大菩萨”,十方三世一切佛,以及一切诸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在他自己成就、成佛、成菩萨,自己永远住在——那已经不叫定了,我们普通人想修定,普通人打坐不算入定哦,打坐是练习习定哦,打坐的目的是先求止哦,把这个念头求止。止了以后再来起观。也可以说止中再来起观,观中有止,止观到达了才是定境,那个才称定。还不称“住”。不需要去定它,不要用力用功了,不用心了,自然而然,随时随地都在这个境界里,那叫做“住地”,比定还要超一层了。你不要认为盘个腿打坐,我也在住在三摩地中,你那个什么地呀?你那个“莫得”地。
“十方如来及大菩萨”,这个自住三摩地是什么?自性住,住在自性的,一切众生皆有,自性本来是佛,住在自性的(自己的本性)三摩地。“三摩地”是翻音,梵文的翻音,我们汉代初期的佛学翻译不叫三摩地,叫三昧,简称,就是三摩地。三摩地的意思是定慧等持。密宗呢,叫做悉地,也叫悉昙。悉地、悉昙,都是这个东西,没有两样东西。不过宗派不同,地区不同,应用不同。你看你们念准提咒啊,“稽首皈依苏悉地”,就是本性自性地中。他说一切佛明心见性了,住在自性三摩地中。后来我们禅宗祖师们不采用梵文的名称,叫什么?禅宗术语四个字:本地风光。大家都有,个个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所以叫本地风光。他说,住在自性三摩地中。
注意啊,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住在自性的本地风光三昧中。“见与见缘”,见:能见的,这个能见的;见缘是所见的。能见的与所见的。譬如你们打坐念佛,念到闭着眼睛来讲,我们讲小一点,讲大的听不懂了。你们有些打坐念佛,“阿弥陀佛”念得昏头昏脑也好,三摩地也好、“两亩地”也好,不管了,反正念到“哦……”有时候满清净的。清净也是缘哦,你自己感觉到“哦,现在空空洞洞。”这个里头就有见与见缘,你能见的见到现在这个清净、空洞这个境相,这就是见缘。或者,你看到佛菩萨的像,这也是见缘。你那个能见的见到,“嗯,我看到佛菩萨了。”两个东西。懂吧?必须要搞清楚哦。所以我叫你们自己眼睛闭起来,比较容易懂。因为再一看外面,境界大了,你自己又变成“愣严经”愣住了,看不懂了。“见与见缘”,他说我们能见的,以及所见的,在佛的境界里头。
“并所想相”,也是两样哦,也用眼睛的。你观想一下,我观想“阿弥陀佛”,你不要观想佛像,观不出来的。四个字总会写吧:“阿弥陀佛”。你脑子里想一想,“阿”,你看:耳朵,一个口字,就写出来嘛。这就叫想,想出来这一个字叫想。想一个字,在我们把它定住了,“阿”字放在这里,也叫修止啊!定不住哦。“阿弥陀佛”四个字,想出来都摆在这里,你定住了也行喽。但是这个想出来观出来的,一切观想起来,这个是想,思想出来的。既然思想得出来,就有我们思想出来这个境界,这个境界就是相,所以“想”、“相”,两回事。想是思想,相是现象,就是境界。这几句话要背来哟,现在我一点一点解释完了。
“如虚空花,本无所有。”他说在佛菩萨的境界里、见道的人的境界里,能见与所见都是虚空中的花朵一样,了不可得,本来都是空的。本来空哦,不是你去空它哦。你不要上座:“哦哟,我现在把它空了。”那个空不是你去空它哦。“我现在把它空了。”已经不空了,有个我在了,不叫做空喽,空是来空你的哦。你看我们大家活了二十几岁也有,六七十岁也有,在坐大概还没有九十岁的,活了几十年了,你看,你所有的思想感觉,你空不空啊?你想拉都拉不回来啊,它来空你的,不是你去空它的。自性本空。
所以他说“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花,本无所有。”本来就没有。所以禅宗六祖悟道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它沾不住的。“如虚空花,本无所有。”本来就没有。就是这个道理。

下面,最重要的一句。上面这个讲的很清楚了,佛在这里指示的非常明白了。这不是我说的,是佛说的,你们注意哟,尊重佛说的话。下面:“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 ”
他说你要知道,能见的(“此见”,能见的),“及缘”以及外面所见的对象;能见的自性以及所见的对象,本来都是一体,心物一元,本来就是菩提妙净明体。菩提是自性、自悟、自觉。谁都没有迷过,本来就是菩提,每一个都清净、都悟了的。他说本来就是菩提的本身;本来是妙不可思议;本来就是干净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没有染污的;本来就是净土;本来就是光明之体,心物一元。“云何于中有是、非是?”你要懂,心物本来一元的,空有也是一体,本来就是这个东西。所以《金刚经》上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来也无所从来,死了没有真死,来了没有真来,所以叫做如来。所以在这个中间,你们为什么还要找一个哪一样又是的?哪一样才是对的?哪一个又是不对的?换句话,为什么在这个中间,还要起分别心的作用呢?如果当下不起分别,就是了嘛!愣头愣脑就是楞严了,一愣就过去了嘛。
你说有些人还问我:老师啊,我用功有时候到达很愣头愣脑的,不晓得愣头愣脑那个对不对?我当然说不对嘛,为什么呢?等于你要走私,到海关的时候嘛,过关已经过去了,官员又没有检查你,过了关了,自己里头又夹带有一点走私货,回来就问我这个看海关的事:你给我检查看哦,刚才我拿过去了,我没有偷带东西,不相信你再看看。我倒要检查检查。所以你这个愣头愣脑不要问了,一愣就过去啦。
“云何于中有是、非是?”不要起分别嘛。

摘自南师《楞严经讲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