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卍续藏第 74 册 No. 1499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琺輪宝忏》
卍续藏第 74 册 No. 1499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琺輪宝忏
No. 1499-A 琺輪宝忏缘起
将欲建明幢以持世。提快剑以祛邪。必先知正法浅。深。方能破群生执着。南北两藏。行世已久。古今书夹。彼此号殊。今所存明之梵夹藏。其目尚严。而不能无谬。明季书本藏。称名不备。续者滥登。滔滔不绝。直至本朝
宪皇帝董而理之。乃收奇黜妄。整顿一新。窃以二百年来 国家英灵之气。感十方应化。映现其间。扶正医尪。抉翳破陋。亦有可附之书若干矣。目录之学。在释藏者以知津为近。所陈要义。本自可观。但记号纠纷。是其所短。诸家入杂。门户见存。新附子目。书少而例多。亦不必也。今依其前次。融其殿军。以作水陆道场检藏之功能。姑寄忏仪。备诸名相。与下堂列位。十方随喜。种此善根。金刚不坏。
同治癸亥金水年月日时。鸡园执事咫观记。
例言标目在宋。未有发明。义门五时。言未尽善。今用南北藏之旧规。而稍带知津之条例。一华严。次方等显。次方等密。次般若。次法华。次涅槃。二阿含。三大乘律。四小乘律。五西土释论。六西土宗论。七东土大乘论。八小乘论。九密意。十新书。不用杂藏咒藏等名。镕归三藏。而显密大小。东西前后。纲举目张。唯重译无奇。外道论。疑伪经。皆当标注。以示简要。今忏师等。阅藏不迷也。(方等即方广。十二分教。唯此一分不通小乘。则华严以下一切经。皆方等摄也。但宝积大集。为类无多。可以融。华严法华涅槃般若。类多区别。故别标之。古德所谓独被大机名华严。融通空有名般若。开权显实名法华。扶律谈常名涅槃。其不在四例者。标方等之总名。难越华严。故居第二矣)。凡低二字。皆须跪讽。起立问讯(此次第。暂依智旭。而稍改之。如宝雨棱严是也。陪正之间。更当明审揭出)。
No. 1499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琺輪宝忏
忏仪
行人从禅定起。从容入堂。三称南无花严海会佛菩萨。问讯。
一切恭谨。一心顶礼花严法界圆融三宝(拜。观云)。
显现自在力 为说圆满经 无量诸众生
悉受菩提记
愿此法音云 充满十方界 众生心镜启
一一宝庄严 具足光明力 成就如来身
我此香华遍十方。芬馥开敷咸第一。引申周满于法界。化为微妙之法云。重重宝韵无有穷。即心即身即世界。身界涉入种种念。一一映现光明幢。世界种及世界海。吉祥回复咸辉华。灵心普照于十虚。不见娑婆见海印。森罗万象具一体。星宿炳现衣裳中。文理宛转萃成章。方便成就众慧命。
供养已。一切恭谨(拜观同上)。
一心奉请大方广佛新华严经(拜观同上)
法界圆明。情量破尽。一乘不共无碍境界 世主妙严品第一。佛在道场成佛。三世间主。悉集。各得解脱。上首各说十颂。师子座。庄严具。各出菩萨。兴供养云。说颂 如来现相品第二。菩萨于供具中出问法颂。佛放齿光。照亿刹海。出颂集众。眉光显示。还入足下。大莲花现前。佛毫相中。有一切法胜音菩萨。与微尘眷属。坐此莲华。与十方菩萨说颂 普贤三昧品第三。普贤入一切诸佛毗卢遮那如来藏身三昧。诸佛现前。摩顶与智。从三昧起。大众获益。如来毛孔放光赞颂。一切菩萨亦皆赞请 世界成就品第四。普贤说世界海十种事 花藏世界品第五。普贤说一切世界海中。诸世界种。刹名。佛名 毗卢遮那品第六。普贤说往古大威光本行 以上第一会。
如来名号品第七。佛坐普光殿。以通力集十色世界十智佛之十菩萨。文殊唱名号差别法门 四圣谛品第八。文殊说刹刹称四谛各异名 光明觉品第九。佛足放光。照十方刹。一切处文殊说颂 菩萨问明品第十。文殊与同来九人问答。发明法要 净行品第十一。智首问。文殊答以一切事中发愿法门 贤首品第十二。文殊问贤首菩萨。广颂信心功德法门 以上第二会。
升须弥山顶品第十三。如来不离道树升帝释殿 须弥山顶上偈赞品第十四。法慧等从百尘刹外十华世界十月如来所来。佛放足指光。法慧等各说颂 十住品第十五。法慧入无量方便三昧。同名诸佛现前摩顶。出定说十住法 梵行品第十六。正念天子问。法慧说观察无相法 初发心功德品第十七。法慧答帝释问。十方刹动。同名佛现身赞叹 明法品第十八。精进慧问发心云何修习。法慧言住十种不放逸 以上第三会。
升夜摩天宫品第十九。佛不离道树释宫升夜摩 夜摩宫中偈赞品第二十。功德林等。从万尘刹外十慧世界十眼佛所来。佛放两足光。说颂 十行品第二十一。功德林入菩萨善思惟三昧。同名佛现前摩顶。起定说十行 十无尽藏品第二十二。亦功德林所说 以上第四会。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佛不离道树须弥夜摩而升兜率 兜率宫中偈赞品第二十四。金刚幢等。从万尘刹外十妙世界十幢佛所来佛放膝光。令十方互相见。十幢菩萨说颂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金刚幢入菩萨智光三昧。同名佛现前摩顶。起定说十回向 以上第五会。
十地品第二十六。佛在他化。金刚藏入大智光明三昧。同名佛现前摩顶。出定唱十地名。解脱月请。一再止之。大众同请。佛放眉间光照十方。诸佛亦放眉间光来照。虚空中成光明网台。出颂劝说。乃宣地义 以上第六会。
十定品第二十七。佛在普光明。入诸佛刹那际三昧。普眼问普贤三昧。佛令自问普贤。大会入种种三昧。不见普贤。佛教礼普贤。观十方。发大愿。普贤乃现身。雨十千云。世界震动。佛自唱十大三昧名。令普贤说 十通品第二十八。十忍品第二十九。皆普贤说 阿僧祇品第三十。心王问。如来答 寿量品第三十一。诸菩萨住处品第三十二。皆心王说 佛不思议法品第三十三。佛加持青莲华藏菩萨说 如来十身相海品第三十四。普贤说九十七种大人相 如来随好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五。佛告宝手。菩萨将下生。光照地狱。化生诸天。证十地 普贤行品第三十六。瞋心能障。普贤劝修十法。刹海雨种种云。同名菩萨作证 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佛白毫光。普照十方。右绕。入如来性起妙德菩萨顶。菩萨即问大法。佛口放光。普照十方。右绕。入普贤口。普贤身座增胜。唱法门名。大地震动。再问再答。同名佛现前赞叹。同名菩萨作证 以上第七会。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佛坐普光明。普贤入佛华庄严三昧。诸刹十八动。出定。与普慧百千问答。诸佛现前赞喜 以上第八会。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佛在园中。菩萨声闻世主俱。入师子颦申三昧。楼阁庄严。十方云集。普贤入佛神变海方便门。出生大神变庄严云。文殊观察说颂。菩萨得无量大悲门。不离佛所。普救十方。文殊南行。舍利弗等六千人。见此胜事。随逐南行。至福城东。住娑罗林大塔庙处。文殊见优婆塞优婆夷童男童女。及诸龙众。最于善财。?发甚深。令亲近善知识。主伴重重。还归本际。再见文殊。乃至普贤。说偈冷泠。尽未来际 以上第九会 皆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一心奉请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拜观同上)
就八十卷新华严经之入法界品而畅言之。开示详明。净除流弊。唐罽宾国沙门三藏般若译。
一心奉请大方广佛华严经(虽前译而未备) 佛说兜沙经(即如来名号品光明觉品之少分) 佛说菩萨本业经(即净行品及十住品) 诸菩萨求佛本业经(同上) 菩萨十住行道品经(即十住品) 佛说菩萨十住经(亦即十住品) 渐备一切智德经(即十地品) 十住经(亦即十地品) 等目菩萨所问三昧经(一名普宝菩萨定意经 即十定品也) 显无边佛土功德经(即寿量品 是如来自说) 佛说校量一切佛刹功德经(亦即寿量品 是不思议光王菩萨说) 佛说如来兴显经(即如来出现品) 度世品经(即离世间品。而末有如来答问) 佛说罗摩伽罗(入法界品中无上胜长者至普救众生妙德夜神十二位善知识事。内兼数咒) 大方广佛华严经续入法界品(从天主光至德生有德) 普贤菩萨行愿赞(即行愿品中偈。中有速疾满普贤行愿陀罗尼) 文殊师利发愿经(略如行愿偈而是五言)○(拜观同上)
第一种。东晋天竺三藏佛陀?陀罗译。二后汉支娄迦谶。三吴优婆塞支谦。四西晋清信士聂道真。五西晋沙门竺法护。六东晋沙门祇多密。七竺法护。八鸠摩罗什佛陀耶舍。九竺法护。十唐三藏法师玄奘。十一宋中印土沙门法贤。十二十三竺法护。十四乞伏秦沙门释圣坚。十五唐中印土沙门地婆诃罗。十六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十七东晋迦维罗卫国沙门佛陀?陀罗。
一心奉请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及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思议佛境界分(拜观同上)
前实叉难陀译。后乃唐于阗三藏法师提云般若译。前通后涩。
佛成道。诸佛现菩萨形。现声闻形。现比丘尼八部神等。佛入三昧。名不思议解脱境界。相中现众刹。好中现本事。德藏问。普贤说三昧名义。佛放眉间光。有功用菩萨。皆见毛尘中佛刹依正。亦见各在诸佛前。供养闻法入三昧。
一心奉请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拜观同上)
提云般若等译。
佛在鹫峰。十方梵天集。佛为弥勒。说慈心妙观法门。
一心奉请大方广入如来智德不思议经。及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佛华严入如来德智不思议境界经(拜观同上)
一实叉难陀译。二附三秦录。三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
佛住法林菩提光明宫殿。诸比丘刹尘菩萨不可说八部俱。文殊问。伏一切诸盖菩萨。演说如来不思议法。信者当得种种三昧及陀罗尼。第一唐译。二三隋时先译。文不如。
一心奉请大方广普贤所说经(拜观同上)
实叉难陀译。
佛在神力所持处。普贤大众围绕。有十大菩萨。与眷属忽集。众问何来。普贤教入定观察。竟不知。三番请。普贤示以法。皆见在如来身中广大国土佛道场内来集。
一心奉请信力入印法门经(拜观同上)
元魏南天竺沙门昙摩流支译。
佛在普光殿。文殊问清净初地法。佛以六十余种五法答。次问普贤。云何如来无障碍智。无障碍身。再问乃答。答已。较量疑信功德罪过之无量。
一心奉请大方广总持宝光明(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佛在鹫峰。无量大菩萨俱。普贤与佛。问答法界深义。妙吉祥问宝光明总持法。佛令转问普贤。因问觉与觉者之义。舍利弗广叹菩萨智慧不可敌。次有法慧入定受加。出说十住。与十住品长行偈颂同。普贤印证。舍利弗叹昔未闻。佛命广集诸天。请妙吉祥说法。十方地动。问答获益。普贤复问如来大悲之义。复请如来说宝光明总持陀罗尼。舍利弗问妙吉祥。妙法住世几何。妙吉祥问佛持经谤经福罪。普贤问持经者当生何土。又问云何得此宝光明总持法。佛答一法。不起杀意。又二法离瞋善诱。阿难问佛闻经处。佛又为普贤说偈二卷有余。与华严贤首品偈略同。
一心奉请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拜观同上)
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
佛在净土说。十二菩萨问圆觉境界。如来一总三别重重开示。性相圆明。顿中带渐。在华严棱严之间。
一心奉请大宝积经(拜观同上)
三律仪会第一
初二会菩提流志译。
佛在耆阇崛。坐大莲华。与大众俱。因迦叶问。佛答。求佛智慧力无畏。无少法可得。无依倚。种善根。乃至备明执着过患。明法灭人天悲叹等事。又明在家菩萨种种三法。
无边庄严会第二
无上陀罗尼品。佛住迦兰陀。无边庄严菩萨。问微妙法。佛说如来智善巧。宣说清净随根成熟。平等了知。法皆假法。亦无施设。皆真胜义。以清净誓摄众生。无著。说法门陀罗尼句。及其理趣差别。智慧善巧 出离陀罗尼品。说佛十力。及陀罗尼二章 清净陀罗尼品。佛以通力。令众会见十方佛。闻其说法。次说四无畏。及十四咒。说颂竟 劝持结益。无量辩才菩萨。请问结名。
密迹金刚力士会第三
竺法护译。
佛游灵山。比丘菩萨天龙八部俱。密迹称叹方便智度。寂意请演如来秘要。如来亦敕之。密迹诫众勿恐。寂意入定散华。密迹引古帝释。化仁良虫。以身救民。明身秘密。次述寂然梵志答楼夷仙树叶多少之数。次说心密。地动雨华。雷音运通。以天乐赞法门。礼佛。传雷音佛命。众会问密迹夙因。佛言。千佛探筹。楼由最后。法意法念二弟。一愿作金刚侍卫千佛。一愿作梵天。劝千佛转轮。密迹即法意也。次说行佛道业三十二事。寂意复问三密。密迹先说身密。引应持菩萨不见佛顶事等。次说口密。引目连穷佛音声不得边际事。及说咒二十二首等。次说心秘要。现瑞获益。及地裂出水。高洒世界。复说如来苦行。严道树。降魔。受供。转琺輪。佛印赞之。寂意复问。寂然淡泊义。佛答之。欲知密迹何时成佛。佛为授记。密迹请佛于旷野受供。佛于毗沙门宫应病演法。又为四王说十法八法六事四事。二事。为密迹说菩萨十事无瞋。八法无恐。四事自在。四事入法门。八法致开士行。密迹宣咒。诸天偈叹。佛返灵山。阇王来见。密迹以金刚着地。王及帝释目连不能举。为王说十大法得大力。并仁和八法。往来周旋四法。又答世王信坐之问。答贤王天子寂然之义。赞其从阿閦国来。入法室总持。密迹请佛建立法典。佛周观四方。说偈建立。并述往事以结成之。
净居天子会第四
竺法护译。
佛住灵山菩萨比丘俱。佛食后。入三昧。震动大千。诸天来集。金刚摧天子问法。佛说菩萨百八梦相。偈明菩提心无退转。众生行不思议。诸天人得不退。发菩提心。或舍除罪过。径登补处。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
流志译。
佛住灵山。与大比丘俱。普贤文殊弥勒贤护来集。阿难问佛光希有之故。佛为说四十八往昔愿。今成无量寿。赞极乐依正之妙。劝发愿往生。
不动如来会第六
流志译。
授记庄严品。佛在灵山。舍利弗问菩萨修行。被精进甲。佛举不动菩萨宏誓答之 佛刹功德庄严品。明妙喜世界诸庄严事 声闻众品。明不动国声闻多 菩萨众品。明菩萨多。在家者少。魔不为扰 涅槃功德庄严品。明不动佛法住久远 往生因缘品。明善根回向生彼国。
被甲庄严会第七
流志译。
佛住迦兰陀。无边慧问法。次问大甲胄。佛具答之。初一番长行偈颂。列诸甲胄名。二。明甲胄无相无名不可坏。三。乘于大乘。四。住八正道。五。发趣摄取正道法。六。一一慧为先导。七。随入一切法。饶益众生。八。引古旃檀香光明佛时。一切义成转轮王。能求此法。已成超无边境界王佛。九。得法光明不堕诸见。十。答胜慧问。明无所行而行。十一。胜慧誓愿持法。十二。佛赞成之。并言遍照佛时。勇猛军转轮王。闻法受持。成无边精进光明功德超胜王佛。次答无边胜问。明无住而住为如理住。次答无边慧问。明无所安立发趣之义。又说月灯王佛时。云音无边音。闻此法门。皆已成佛。精勤修习。当得一切法海印三昧。能摄阿字等诸三昧印。又说超过须弥光王佛时。勇猛军勇猛力。受持此法。皆已成佛。一名无边辩才。一名最胜光明。次有慧义。叹法希有。
法界体性无分别会第八
曼陀罗仙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