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净空法师开示:世间的爱是,虚情假意 可别当真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60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1 14:12: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净空法师开示:世间的爱是
虚情假意 可别当真













开示一:纯情恩爱不是好事

    情执是我们世间人讲的恩爱,它不是好事,可是世间人都以为这是好事,这是美事。佛告诉我们这桩事是什么事?是轮回的根。你真能把这桩事情搞清楚、搞明白,真放下了,那恭喜你,你永远脱离轮回了。


    思想,思是思念,【思想恩好】,【世人所珍】,世间人所珍惜的,【究其根源,实由情欲。而不知欲为苦本,纯情即堕】。纯情是什么?一丝毫理智都没有了。纯情堕在哪里?纯情堕阿鼻地狱,所以这不是好事情。


   【若不能於此深思熟计,一心修道,以求解脱】。假若不能,对于这桩事情你要深思,你要熟计,真搞清楚、搞明白了,於世间法,小乘是出离,所以一般人讲小乘是出世法,大乘是入世法。大乘讲伦理、讲道德、讲因果,为什么?大乘要帮助一切迷惑的众生令他觉悟、令他回头,不舍众生。小乘不然,自己摆脱了,不想再回来。诸佛尊重大乘,喝斥小乘,道理就在此地。


    所以大乘比小乘难,小乘把这个境界完全舍掉,清净心容易获得。大乘没有把这些境界舍掉,还在这里面帮助这些情执很深的人,帮助他回头。这个里头最重要的,不被他的情执所感染,那是什么?大乘菩萨有很深的定功,有智慧,你的情执很深,我可以跟你在一起,你的情执不会感染我。如果在一起还会受感染,你赶快离开,为什么?你不离开,又被拉下去继续搞六道。


    一般人不知道厉害,学佛的人知道,这一搞六道,哪一年才会有机会再遇到佛法?这个机缘,古人说得好,【百千万劫难遭遇】。中国谚语有一句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百千万劫是多少个千古?算不过来了。



(文 恭摘自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511集)







开示二:世间的爱是虚情假意,可别当真!

    这个世间人讲爱,佛法虽然不讲爱,比爱还要真还要切。真爱,但是不用这个名词,用什么?慈悲,慈悲是永恒不变的爱心。世间的爱是虚情假意,它会变的,今天爱你,明天不爱了,它是无常的。


    慈悲这个爱是真常,他是真的爱你,永恒的爱你。你就是变了心,甚至于侮辱他、陷害他,他还是爱你,那叫做“慈悲”。为什么?他从自性流出来的,自性不会改变,自性是永恒的。人现在这种七情五欲,爱是七情之一,阿赖耶里头变出来的,阿赖耶是无常的,是靠不住的。


    我们学佛,佛菩萨、祖师大德常常就告诉我们,“忍辱波罗密”怎么修法?人家喜欢你、爱你,你可别当真,会变:人家侮辱你、陷害你,你也别当真,会变。他那个恶的念头会变成好的念头,好的念头会变成坏的念头,无常!所以,统统不要认真,用平常心对待那就好了。


     平常心是平等心、长远心,不改变的这个心,对待一切人事物,这是佛弟子。


(文 恭摘自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343集集)







开示三:你最爱的牵引你堕饿鬼道,
你最恨的牵引你到地狱道

    今生,每一个你见到的人都是业力感召而来,都是你的冤亲债主,你要友善的对他,不可生怨恨心,如果他做的不对,一定是你欠他的,你有机会还债,你该很开心。


    如果你心生怨恨,那么,下辈子他一定要偿还你,冤冤相报何时了,如果你还想继续轮回,只要怨恨对方就好了。如果这一辈子,你曾经怨恨过别人,那么你要忏悔。


    如果你想念某个人,你要给他顶礼,如果你喜欢某个人,你要告诉他,你欠我的,我不要了,如果你临终的时候,想不起一个人,那么,你可以去极乐世界了。


    凡是一个人一心称念的,你一生当中最牵挂的,不外乎两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恨”。爱的,你一生牵挂,你没有办法舍掉他:恨的,是冤家,那个恨得深,一生都记在心里,仇没有报,死都不瞑目,都不甘心。总不外乎这两桩事情,如何能够把爱与恨换成阿弥陀佛,我们就成功了。


    一定要懂得;你最爱的牵引你堕饿鬼道,你最恨的牵引你到地狱道,那个结果是往三恶道去,为什么不把这个念头转过来,去念阿弥陀佛?果然转过来,一心称念阿弥陀佛,不但永脱轮回,而且永脱十法界,不必经历华藏四十一个阶位,顿超圆证无上菩提,一生当中就圆满。


    这是出世间的好事,没有比这个更好的,我们要认识清楚,不要把这一生大好的机会错过了。





  


开示四:若生恩爱时,
当念净土眷属无有情爱

    诸位初学的人会说:“我念佛的时候妄念很多”。这是正常的现象,一点也不稀奇,不要在乎。只要把精神注意力,集中在佛号上;不管念头有多少,一概不要理会,这样时间长了,妄念自然就减少了,佛号渐渐就得力了;所以不要怕,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幽溪大师在此地教我们一个观想的方法——“若生恩爱时”,当我们这个恩爱念头起来的时候,【当念净土眷属无有情爱,何当得生净土】?你就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凡是去往生的人,这一些烦恼统统断尽了,决定没有了。


    我们在四十八愿里面也看到,生到西方世界,如果还有念头起来,阿弥陀佛说“我决定不成佛”:他现在成佛了,这个愿兑现了,所以生到那里的人决定没有这个念头生起。想到西方世界那个地方的人,心地那么样的清净,我们应当“远离此爱”。这个恩爱的念头,一定要把它舍弃、放下,恢复到心地清净、平等,这就对了。


【若生嗔恚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触恼,何当往生净土?得离此嗔】。

   “嗔恚”,嗔是面孔很难看;恚呢?虽然面孔上没有表情,心里头有一点不自在、不高兴,只是没有表现在面孔上而已,当然这是比较轻了;或者是这个人比较有修养,喜怒不形于色,但是他心里头还有这么一点,也是障碍。西方世界的人,即使下下品往生的——带业往生,这个“带业”就是“贪嗔痴慢”没有断,这样子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就蒙阿弥陀佛无量光的摄受,佛光一照,烦恼就消除了,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我们去是带业去的,去到那个地方之后,所有一切烦恼统统都不会现行,换句话说,等于证得阿罗汉果了。阿罗汉果没有烦恼,所以我们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烦恼就没有;虽然不是阿罗汉,等于是阿罗汉。这个世界不可思议,所以称之为难信之法。在他方世界、娑婆世界修行非常非常困难;净土法门,虽然烦恼断不了,一生到西方就断掉了。“净土眷属”就是往生西方净土的这些人。“无有恼触”,“触”是接触。我们这个世间,人跟人一接触就生烦恼,西方极乐世界人没有,一切人接触都生欢喜心,不会有烦恼。所以想到这个地方,我们要把“嗔恚”放下,这个与道就相应了。







   【若受苦时,当念净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我们在娑婆世界,怎能不苦呢?不苦这不可能啊!只是受的苦,有深浅之不同。福报大的人,受的苦比较轻一点;福报薄的人,受的苦比较重一点,统统都在受苦受难。在这个时候,我们想想西方极乐世界,极乐啊!那没苦。我们要想离苦得乐,就赶快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如此,会帮助我们产生强烈求愿往生的愿望。作这个想,就很好了。


   【若受乐时,当念净土之乐,无央无待】。我们这个世间有时候也有一点小乐,但遇到乐事并不是天天有,一年会碰到几次很快乐的日子;在这个境界当中,我们想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快乐,是无有穷尽的,是不需要等待的。在此地要等待一个假日,才有快乐。“待”就是等待;西方极乐世界的快乐是不中断的,不需要等待,是享受不尽的,所以称之为“极乐世界”。


    大师给我们举出这几个例子,然后总结说;【凡历缘境,皆以此意而推广之,则一切时处,无非净土之助行也】。这话说的好,会用功的人,一切时、一切处,功夫都得力。为什么呢?他心可转境界,不被境界所转;我们凡夫心做不了主,随着境界转,那就苦了。修行人聪明,他的心做得了主,心转境界,那个功夫就得力啦!所以才给我们讲,“历”是经历,是我们一天到晚所遭遇到的人、事;“缘”就是人事环境;“境”是物质环境。我们从早到晚所接触的,无论是顺境、逆境,苦境、乐境,只要我们把意思转换过来,那就行了。所以说一切时、一切处都是净土的助行,也是修行人真实的功夫。《华严》最后一分(清凉大师把这一部大经分成四分:信解行证),就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是作出一个榜样给我们看,告诉我们修行是怎么个修行法?在日常生活当中如何来修?善财童子表演给我们看,那叫“历事炼心”;就是此地讲的“凡历缘境”,在这里面锻炼自己,成就自己。样样清楚,是智慧增长;如如不动,是大定圆满,这是定慧等修的义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