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性与道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45

主题

1755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7141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0 11:26: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是佛教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佛教要求以人为本,学佛要先学做人。太虚大师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目口佛成,是名真现实。”要成佛必须先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假如学佛以后仍然自私自利,不守五戒、十善,不懂礼貌不知廉耻,贪婪、嗔恨、愚痴、骄傲、嫉妒,连作一般的好人的思想道德标准都达不到,也就谈不上是一个学佛人了,因为佛有圆满的道德,完善的人格,是三界的导师,人天的师范。 


  相信因果报应是道德教育的基础理念。佛教为什么教人行善而不作恶,为什么要有圆满的道德,完善的人格,这是佛教道德教育的根本问题,世间有些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不圆满的,因此在道德教育上效果不太理想。儒家道家都明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所以劝导人们行善积德,认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就是因果。佛家把相信因果报应作为道德教育的基础,假如不相信因果,人们就不可能受约束,就会胡作非为,而不顾后果。
 

  净化人心、净化社会是佛教道德教育的主要目标。佛教的道德教育,是从修行下手,从净化人心做起,心善行善不作恶,社会就能安定团结,祥和有序,人心得以净化,社会得以净化,道德教育与法律、法制互补就不会有打砸抢、杀盗淫的丑恶现象了,社会上没有作恶的人,天下就太平了。 

  从佛教的性具思想与道德来看是十分有价值,有特色的,决不是空谈的理论。智页大师从佛理上来阐述凡夫、圣人都具有善恶,没有差别,但在造事方面却迥然不同,佛全善,凡夫浸于恶,凡夫通过修行,去恶修善,提升道德,圆满智慧,才能达到理事平等不二,超凡入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