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心玉 于 2014-12-28 16:09 编辑
素食
素食是一种不食肉、家禽、鱼等动物产品的饮食方式。佛陀以‘慈爱与乐,悲愍拔苦’的精神对待众生,更为护生而制律戒杀。戒杀即为慈悲精神的实践,所以提倡素食。大家吃素的慈悲心,无疑都是非常赞叹的。如果是跟一些人交流,尤其是有些刚学佛,或者对佛教有一点兴趣、想了解的人,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要去执着于对吃素大谈特谈或者劝人吃素。因为别人的善根还很浅薄的时候,我们说一些话,可能会把人家的善根摧毁了。这也是为什么佛陀也允许别人吃三净肉的原因:先以善巧引导入佛门。
五辛
经文所提到的五种辛菜为:葱、蒜、韭、薤、兴渠。虽然其本身并不具有毒素,也不是荤菜,但是辛菜里面所含的成份,对于学佛修道的人来说,犹如毒药一般会危害我们的身心。因为如果生吃这类辛菜,会使人动肝火,容易增长嗔恚的心念;如果煮熟吃,则会壮旺相火,助长淫欲的念头,所以佛教不提倡佛弟子吃五辛。
佛教为什么提倡不要喝牛奶
我们应该将重点放在「如何去保护动物」,以及各取所需互不伤害。若大家对于牛奶的需求不是这么大,或许就不会造成商人为了谋利,而使用不人道的方式对待,养乳牛的目的是供奶,而为了让乳牛持续泌乳,就必须不断让它怀孕产子。一只乳牛一年之中,有9个月是在怀孕。无论产下的是小公牛或小母牛,在出生二天后就被带离牛妈妈身边,因为牛妈妈的奶要给养殖业者赚钱用。如果产下的是小母牛,则它会步上牛妈妈的后尘,必须不断地怀孕产子。而母牛泌乳年龄有限,奶量在生前二胎时最好。当产奶率下降后,养殖场当然不会浪费钱继续养着它们。约6岁它们就会被送往屠宰场。而小公牛仅3至16周就被送入屠宰场。牛奶含有钙质,但喝下的同时也无可避免的喝进饱和脂肪、胆固醇、注入牛体的贺尔蒙及抗生素。而很多蔬果中亦含有大量的钙,人体对这些蔬果中的钙吸收率,甚至超过牛奶。例如,牛奶中钙的可吸收率是32%,根据美国饮食协会的立场文件,绿花椰菜,大白菜,秋葵及甘蓝中钙的吸收率是49%~61%,石膏豆腐中钙的吸收率是31%,钙片也很容易买到。且经常作负重运动,以及不抽烟都对骨骼健康很有帮助。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自己做的,实在没有必要为了一己之私剥削乳牛,抢走本该给牛宝宝喝的牛奶。(羊奶,鸡蛋亦是同个道理)
三净肉
三净肉应具备三个条件:
一、眼不见杀,即没有亲眼看见动物临死的凄惨景象。
二、耳不闻杀,即没有听见它惨叫的声音。
三、不为己所杀,即不是为了自己想吃才杀的。
这是对于一般学佛弟子,一时无法马上改过吃素的人,个人的立场有种种不便,给予他们一种权宜方便之法,令他们逐渐对佛法的道理所有了解,而后再改除吃三净肉的观念,因而理念吃素食之道。如若对佛法有了更深入的体悟,就知道三净肉是慈悲开立的前方便。
五净肉
就是由前面三净肉再加上两种情形,合称为五净肉,何等为二?
一、自死:所谓自死者,就是众生自己命终,非他人打击之死,亦非种种策谋之死,得其肉而食者不犯。
二、残食:所谓残食者,就是众生被弱肉强食,因而剩下之残余之肉,若得其肉可食,食而不犯也!譬如老虎追杀山羊,羊肉吃不完,剩下残肉,得其肉者,食而不犯。
由三净肉加上后两种情况者,称之为五净肉,这是佛教界,为一些要茹素者,一时办不到而开的方便法,减少犯重之嫌,特立所为,最终目的还是要全茹素才对!
四大菩萨
中国佛教有四大名山,是四大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代表中国佛教的特质。
普陀山观世音菩萨代表佛教的慈悲(爱心);
九华山地藏菩萨代表大愿(孝道);
五台山文殊菩萨代表大智(理性);
峨嵋山普贤菩萨代表大行(落实)。
在四大菩萨中,文殊主智,普贤主行,观音主悲,地藏主愿。
这四位菩萨在中国佛界的地位非常崇高,纵然不是在这四大名山,一般比较大的道场也都会供奉这四大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是恭敬礼拜的意思,亦是皈依的意思,此二字是恭敬之词,就是我们顶礼、敬礼、皈依。“阿”,是没有的意思;“弥陀”二字,是限量的意思。“佛”,是极具智慧的人;“阿弥陀佛”是无量功德的觉悟者,是一尊佛的名字,这位佛的寿数,是几千万年无穷无尽的,没有限量;又他身上的光明,很大很多,照起来可以达到虚空中无穷无尽的世界,也是没有限量的。这里的“无量寿”“无量光”指佛的智慧、慈悲是无量无边的。“阿弥陀佛”是很完备的一句话,阿弥陀佛,这一句话与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都相应,因为一切众生所希求的,所以与一切众生心相应。世间所有一切好话都在这一句当中,我们懂得这个意思,称念阿弥陀佛,就圆满了。
迷信
迷信专指人对事物的一种痴迷信任状态,也是迷惘地信服,盲目地相信。
特征:
①不具备分辨能力,不能足够全面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本质;
②没有判别能力,而又为某种现象或说法信以为真,甚至坚定不移地信仰和崇拜;
③盲目地将所谓“信仰”和“崇拜”的现象和说法付诸于积极不懈的行动。
信仰
信仰,是指对圣贤的主张、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对鬼、妖、魔或天然气象的恐惧,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当信任变得极端化,将会形成信仰,这是构成幸福的一个积极因素。信仰能够驱使人们共同应对不幸和灾难,促成整个社会的相互作用和支持。信仰就是贯穿在人的世界观之中的一种意识规范。
迷信和信仰的区别
迷信对社会的危害较大,宗教信仰对社会有许多积极的影响。迷信不能解决人的心灵归宿问题,宗教信仰能够为人的心灵提供一个较好的归宿。有宗教的人对自己的信仰有理性的认识,知道自己为何信,如何信;迷信是指盲目相信,迷信的特点是盲目,没什么特别原因就相信,一般出于盲目的恐惧或崇拜。所以,迷信多以骗钱或控制人身为主,是自私的,宗教信仰是无私奉献的。现在很多人,打着宗教的旗帜,搞的是迷信活动。邪教是属于这种情况。迷信没有完整的理论;宗教有一整套的理论体系,有完整的教义和教规。宗教有其特有的宗教感情和宗教理论、教义教规、宗教仪式、宗教组织、宗教制度。迷信没有固定的崇拜物,也没有既定的宗旨、规定或仪式。迷信的对象可能是神仙鬼怪,也可能是山川树木。有人把圣经当驱邪的工具,放在床头当安眠的法宝,有的把十字架当驱鬼法宝,十字架是基督福音的象征,十字架若没有基督就不是救世的记号。迷信关切的是世间的事物和自我的安乐,非终极意义;宗教关切的是世界之根或万有之源,是超乎此生此世的人生意义,是具有终极意义。迷信是一种非理智的信仰,即盲从、盲目的信念。如果不了解要信仰的对象和内容,事后也不去了解它,毫无主见地跟人信奉,那就是迷信。
天堂和地狱
天堂与地狱的差别在于心态、思考角度或看问题的立场、出发点不同所致,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思考点,所产生的行动和结果是截然不同的。有人总是担心自己死后是否会升天堂还是会下地狱。他们其实不知道天堂地狱本来就不在死后、将来,而是存在于活着的现在。一念之间,善恶分际。天堂地狱大门随时在为我们打开着,就看我们如何选择了。
天堂地狱就在我们心里,能够给他人带来爱的人活在天堂,自私自利的人活在地狱。如果你是一位很有能力的人。世界上最需要你的地方并不一定是“天堂”,往往在世界上的“地狱”里的人们更需要你的帮助。我们要有一颗平等而无差别的爱心,要有一个平等而无差别的奉献心,随时随地为“地狱”中的人们奉献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所作所为去感化“地狱”中的人们。
(文章摘自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