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白与放下
文:正心 编辑:净尘
当一个人不执著于外部世界,不认假成真,世上任何境界都不能动摇他的安宁与快乐时,他就已经解脱了。明白真理、并能用真理之光观照行为,这本身就是解脱,再不需要去寻求另外一种解脱了。如果离开这种真理,离开自己的心灵和心性,去寻找另一种解脱,就是‘心外求法’,是一种错误的选择。所有心外的东西,都是有为之法,最终还是会镜花水月一场空的。”
有些人在修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体验,原因就在于他有颗单纯的心。古人云:“直心是道场。”单纯的人没有诸多的名相,也不愿看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他们只会从文字或者某种东西中感受到一种精神的东西,这种精神恰恰就是最珍贵的东西。
这就像一些女孩子年轻的时候很容易被一些外现所迷惑,比如这个人长得很漂亮、也很有情趣等等。当她上了一定的年龄,有了一定的阅历之后就不注意这些了,因为那时她就有了一种直观的智慧,她可能更关注一个人的本质。
有些人明心见性之后,在修行的过程中就会从里向外渗透着一种喜悦,哪怕某种外现的东西有时候可能会影响他的情绪,但那个情绪只不过是一种表面的东西,你内心的喜悦很快就会把它冲淡。那诺巴对此作过一个很好的比喻,他说,明心见性之后,就好像把一棵大树的树根斩断了,那妄念的树枝肯定会枯萎的。
那诺巴说的那棵大树就是思维之树、轮回之树。虽然树根被斩断之后大树仍然活着,但是它会慢慢枯萎。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明白心性之后,他的那棵思维之树、轮回之树就会慢慢枯萎,这个枯萎的过程也许是漫长的,但是在此过程中,他会越来越明白,他的状态也会变得越来越稳定。因为这时候好多习气就被清除掉了。有的人也可以不经过这个清除习气的过程,就顿悟顿证,就是说开悟和证道是同时的。
因为人的烦恼有两种,一种来自先天基因,叫做“俱生我执”,一方面来自后天的环境熏染,叫“分别我执”。后天的执著容易在见性后得以清除,叫“见所断烦恼”,因见真理之光,顿除后天的黑暗烦恼;而先天基因导致的烦恼习气,则要经过长期修行,才能“脱胎换骨”,清除干净,这便是“修所断烦恼”。开悟仅仅是看到了智慧光明,与生俱来的习气一时还难以清除,需要经过长期的熏修,才能真正彻悟。
很大一部分人清除习气的过程都是非常漫长的,历代的八十四个大成就师和后来的成就者之中,有的就用了十二年的时间来清除习气。之后,他们证悟的那种光明才会真正照耀他们的人生。所以,有个关于八十四个大成就师的普遍说法是:“十二年后,他们得到了大手印的究竟证悟。”也许,这十二年,跟人的生命规律有关。
刚开始清除习气时需要闭关,但是单纯的闭关还不够,闭关的目的是为了让那个东西稳定,但稳定之后还没达到完全彻悟,还需要到生活中去修,去磨炼心性,去看看自己是不是能在事上也打成一片。如果没有生活中的“修”,那么他的成就便不究竟。
比如说慧能,当他开悟、明白了之后,冲米的时候就是一个保任的过程,五祖为他讲《金刚经》就是一个印证的过程,并且进一步为他开示心性。之后,他在猎人堆里呆了十多年,这十多年既是在保任,也是在磨练心性。十多年过去之后,他的证悟就非常稳定了,世上的任何境界都不能改变他本有的那种明空智慧了。
当一个人不执著于外部世界,不认假成真,世上任何境界都不能动摇他的安宁与快乐时,他就已经解脱了。明白真理、并能用真理之光观照行为,这本身就是解脱,再不需要去寻求另外一种解脱了。如果离开这种真理,离开自己的心灵和心性,去寻找另一种解脱,就是“心外求法”,是一种错误的选择。所有心外的东西,都是有为之法,最终还是会镜花水月一场空的。
明白人看戏时,肯定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