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生气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45

主题

1755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7141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20 21:54: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佛法是对治、降服烦恼的方法,但是讲到对治烦恼的时候,有些人误以为是压抑烦恼,刻意地压抑自己的情绪,刻意地不生气等等。有些人的确寻求的也就是这种暂时让烦恼消失、逃避烦恼的方法,但是这样的压抑只是治标不治本,我们应该想想,如何才能从根本上去对治我们的烦恼。
还有一些佛教徒会觉得:我现在成为佛教徒了,以后就不能生气了。结果一不小心生气,就感到非常羞愧和自责。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他们会像西藏谚语所说的“就算心中有火,也不让口中冒出烟来”,刻意压抑自己的情绪,就算气到不行,也强颜欢笑,这并不是佛教对治烦恼的意思。
正确的对治烦恼,降伏自心,必须从根本上着手。而这个根本指的是发掘出我们自心中的一种喜悦,而这个喜悦可以说就是一种感动。一个心怀喜悦,容易感动的人,也是一个比较愿意接受改变的人。他总能够适时地调整自己,整治自心。很多人修行遇到了瓶颈,问题都出在少了份感动和喜悦,这时候就算再怎么勉强自己用功修行,都没有用处,会发现很难有所改变。而无嗔比丘“未成佛前都不生气”的大愿,就是一个让我感动莫名的一个大愿,到现在都还深深记在心里。我猜想自己一定因此得到了一些加持。
我时常想起一句话:“过去佛陀的行谊,现在弟子的口诀。”过去佛菩萨、祖师们的行谊事迹,就是对于我们弟子最好的口诀。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口诀就是记载在经书上的文字,当然那些也很重要,但它毕竟只是文字,佛菩萨、祖师大德们的行谊,这些才是活生生的口诀。所以希望大家能多阅读佛菩萨、祖师们的故事,并且效法他们。
这并不是说我们要百分之百模仿他们,发一样的愿,做一样的事情,并不是的,重点是从这样的经文故事当中得到启发。我们要学习的是无嗔比丘的那份勇猛之心和坚定之情,我觉得这才是重点。无嗔比丘好像就在告诉我们:“你也要继续努力,要加油啊!要有自信,不要害怕,好好地学习。”很多时候光是静静阅读这一段经文,就能够得到很大的鼓励。总之,我们都说要有慈心,慈心就是希望众生得到快乐的的心,而慈心的相反也就是“嗔恨心”,或者是“怨害心”,所以“不生气”的行持,真的非常重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

主题

600

帖子

481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10
QQ
沙发
发表于 2015-9-21 04:41:23 | 只看该作者
感恩师父法布施,南无阿弥陀佛。
外不着相,内不动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