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什么是三法印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60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9 19:36:1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世间上每个宗教都强调自己所宣扬的教义是真理。所谓‘真理’,必须合乎本来如此、必然如此、普遍如此、永恒如此等四个条件。佛教的‘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就是合乎这四个条件的真理。因此,三法印是识别真佛法与假佛法的标准:一切法若与三法印相违的,即使是佛陀亲口所说,也是不了义;若与三法印相契合的,纵然不是佛陀亲口所说,也可视同佛说。因为三法印是‘印’证佛法真伪的标准,如同世间的公文,凭借印鉴可以确认公文的真假,因此称为‘三法印’。
  三法印是佛法的根本大纲,不仅说明宇宙人生生灭变化的现象,也诠释诸佛寂灭无为的解脱境界,是涵括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三条定律:
  一、诸行无常:世间上的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起,因缘所生的诸法,空无自性,随着缘聚而生,缘散而灭,是三世迁流不住的,所以说‘无常’。
  无常有‘念念无常’与‘一期无常’两种。佛法中的无常,并非‘断灭’,而是‘变灭’,这种‘变灭’是前灭后生,相续不断的,这就是宇宙人生一切现象的真理。
  诸行无常所以是三法印之一,是因为它对人生有积极的激励意义。《大般涅槃经》中说:‘一切诸行悉无常,恩爱必归别离。’体念无常,能激发广大菩提心,完成自己,也救护一切众生。当初佛陀舍弃世间荣华,出家修道,是有感于人生的无常;成道之后,也以苦、空、无常的人生真相来开导众生。因此,原始佛教教团的成立,可以说是源于佛陀对诸行无常的体悟。
  二、诸法无我:一切有为、无为法并无独立的,不变的‘我’的实体,一切法都是依因缘而生,彼此相互依存,并无‘我’的恒常不变的实体与自我主宰的功能,所以说‘无我’。
  无我有‘人无我’、‘法无我’二种。因为一切法‘无我’,所以‘无自性’,无自性即‘缘起性空’,无我系佛教的根本教义之一,所以要正确的了解佛法,必须彻知诸法无我。
  三、涅槃寂静:这是灭除贪、嗔、痴、慢、疑等诸烦恼,达到身心俱寂的一种解脱境界。‘涅槃’就是四圣谛中的‘灭谛’。‘寂静’是远离烦恼,断绝苦患,也是涅槃的异名。
  涅槃佛性是人人本自具足的,佛陀成道之初曾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即得显现。’众生从无始以来,因为‘我执’之故,起‘惑’造‘业’,因‘业’受‘报’,于是流转生死;‘我执’若除,则惑、业不起,当下即能证得涅槃实相。佛陀宣说三法印,就是为了破除众生的我执,以引导众生出离生死之苦,而得涅槃之乐,所以《法华经》说:‘我此法印,为欲利益世间故说。’
  三法印是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一切小乘经典都是以‘三法印’来印证是否为佛说;大乘经典则以‘一实相印’来印证佛法的究竟与否。一实相印其实就是三法印中的‘涅槃寂静’,所以有不同的立名,是因众生根机有利有钝,所以佛陀说法才有广略的方便,而究竟之理只有一个。
  过去佛教一直给人悲观消极、遁世避俗的印象,这是因为一般人对佛教所说的‘苦’、‘空’、‘无常’等义理,有了错误的理解,以为佛教只是消极的讲苦,讲无常,却不知道其中的目的,是为了让众生认识苦、空、无常的人生真相,从而发起欣乐厌苦之心,积极的追求究竟涅槃之乐。三法印所要传递的就是:无常才有希望、无我才能和众、涅槃才是究竟,这是我们对三法印应有的认识。
  在原始佛教的教理中,三法印是缘起说的思想基础,缘起说是佛陀教法的代表,两者意义相通,同为最初的根本佛法。因此,若能理解三法印,也就能把握佛陀的根本思想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0-15 19:20
  • 445

    主题

    2190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0179
    沙发
    发表于 2015-9-10 12:43:41 | 只看该作者
    佛陀宣说三法印,就是为了破除众生的我执,以引导众生出离生死之苦,而得涅槃之乐,所以《法华经》说:‘我此法印,为欲利益世间故说。’
    三法印是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一切小乘经典都是以‘三法印’来印证是否为佛说;大乘经典则以‘一实相印’来印证佛法的究竟与否。
    《法华经》譬喻品曰:【世尊说实道, 波旬无此事,】诸法实相印证诸法,圆融诸法,佛魔一念间,觉悟如来藏真实义,转凡成圣。
      在《楞严经》中,“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是七种名,称谓虽别,清净圆满,体性坚凝,如金刚王常住不坏。”明白诸法实相,一切法圆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