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慈,悲,喜,舍,四无量心】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45

主题

1755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7141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24 01:24: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慈、悲、喜、舍是佛教菩提心的基础,又称为四无量心。慈无量心,是希望所有生命都得到快乐和快乐的因;悲无量心,是希望所有生命都远离痛苦和痛苦的因;喜无量心,是希望他们能把这样的快乐,永恒延续下去;舍无量心,是希望他们对一切人、事、物都能平等对待,远离贪爱和嗔恨的分别心。
  
  所谓“无量”,是指这四种心的对境“无量”——包含一切众生;自己的发心“无量”——没有分别限制;最终结果也会“无量”——成就遍知的佛果。
  
  舍无量心或称为“平等舍”就是不要有分别心,是四无量心的基础。因为如果没有平等心,就会有亲疏好坏的分别限制,心有所偏好就不可能无量,这样慈心、悲心、喜心也无法修成“无量”。
  
  一般人的心态是,和我关系好的我就希望你快乐;是我的仇人,我就发自内心诅咒,希望你不快乐。
  
  但成为佛教徒后就不能这么想了,因为你在诅咒别人的时候就已经造下恶业,别人还没发生不幸,可能你就先遇到灾厄了,这是你的恶念所产生的业报。
  
  当我们明白这么做会有报应,就不会播下恶因。所以,我们要尽力减轻心中贪恋和嗔怨的分别,练习平等看待一切人和事物。
  
  佛法所说的智慧和一般人认知的智慧不是一个概念。佛法的智慧就是空性,最初步的理解就是无私、无我。
  
  最基础的慧根,就是有一颗善良的心。一个比较不自私、善良的人,就是佛法所说的最好的根器。其实这种善良,基本上每个人都有,但是善良并不代表就有佛缘。
  
  这个社会中无私又善良的人比比皆是,却不一定有宗教信仰。他们为人处事比很多有信仰的人还要好,也做慈善,也累积非常多的功德,但因为前世的愿力不强,所以佛缘比较浅,今生对佛法的理解非常有限,遇到佛法的机会也就比较少。
  
  佛教徒希望六道所有众生都能远离苦难,虽然暂时还做不到完全平等,只是心中的愿望,但至少已经从自私自利的小我思想,转变为无私的大乘菩萨思想了。
  
  我们要放下小爱,其实那种自私的心,是连爱都谈不上的,但很多时候我们还认为那是爱。要学会将小爱转化为慈悲众生的大爱,逐渐培养自己的慈悲心,无论是对人或动物,不管是否认识,都要一视同仁地慈悲。
  
  唯有练习拥有这样无私的心,我们才不会在社会上争强、好胜、好斗。当然,事情真正发生在眼前时,比如人死了与宠物死了,还是会发现我们有明显的分别心,因为平等心是需要慢慢培养的,不是一两天就能做到。
  
  我们会对和自己有联系的人的苦乐感同身受,如果大家彼此熟识的话,对方遭受苦难了,我们就会很难过;对方很快乐,我们也会因此而高兴。因此,只要慢慢训练,就能把我们的心量扩大,对所有生命的苦乐都能感同身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