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探析法界唯心造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45

主题

1755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7141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16 00:26: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何为法界:简单解释法界就是以法为界,法的界限。十法界之四圣法界和六凡法界为此义,这是指法的现相界之差别。另法界深义是指法身之境界,这是指法的理体界之统一。法界又叫真如、实相、法身、佛性、如来藏,一真、一如等。这个法尔如是的理性,不是有无,不离有无,不可着相取,不可舍相求。离言说相、文字相、思维相。说有不见,无形无何为相;说无在用,十法界皆依此法界理体而缘起。此法界性众生皆具,只因众生迷惑执著,而不得现前受用。此法界性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众生六道轮回佛性未减一分,众生成佛佛性未增一分。此法界性具足体大、相大、用大。体大是指法界圆融一体,不生不灭,含包诸法无量无边,无始无终。大则包太虚周沙界,小则无形无迹藏之于密。相大指此法界性含裹十方佛国净土,具足无量无边无漏功德。用大是指此法界性,能依世间出世间善恶染净因缘,具造十法界之果报。修行最终就是证得此圆满清净无碍法界性而成佛。观法界性,一切唯心。
我们学习佛法,首要的问题是搞清佛法是什么?如果不知道什么是佛,什么是法,那么在具体的学习中,会有很大的困难。佛陀所说的法就全部是佛法吗?佛陀四十九年说法,有了义法和不了义法,究竟法和不究竟法,真实法和方便法之分。了义真实究竟法,是佛陀说法的真实目的,而不了义不究竟方便法,是佛陀为诱导众生所说。法华经说:十方诸国土,唯有一佛乘,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法,都要归到一乘佛法。由此看来,真实的佛法应该是让众生觉悟回归自性的各种修行方法。

        其实真正的佛法是不可说的。大珠慧海禅师说:是佛在先,还是法在先?若说佛在先,此佛闻何法而成佛?若说法在先,此法由何佛而说?这里面就有真实法和方便法之分。华严经说:若佛出世,或不出世,法性法尔,法界常住。这里所说的法就是真实法,真实的法是本来如此,佛出世与不出世,这个真实的法不生不灭恒常存在无始无终。说真实法,就是法在先佛在后,说方便法,就是佛在先法在后。诸佛三世说法皆是方便度人,如水中之舟和标月之指,是工具而已。真实的佛法就是我们人人本具的佛性,离一切相:语言文字和思维相,离我人众生寿者相,离四句绝百非。我们修行就是要通过方便法,乘船达彼岸,标指而见月。

        所以佛说:我四十九年说法而没有说一个字,这是指真实法而言。人问经言一切法皆是佛法做何解?这是从理体而说,因为善恶染净十法界之法皆从自性出。如同用一块金子做佛像,饭碗和尿盆一样,不论染净尊卑,其体性都是金子,只是遇缘应用有区别罢了。华严经说众生的佛性,能依染净缘,具造十法界。楞严经说:众生的佛性是清净本然具足一切,遍一切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其意思是说我们的佛性遍一切处,是什么心,就造什么业,根据业力而显现依正二报。修十善持五戒,便可做人或升天;做十恶业下三恶道;修四圣缔法做罗汉;修十二因缘法做辟支佛;修六度万行做菩萨;断尽四十二品无明而成佛。但不论上升或下降,佛性不增不减不生不灭。

        当我们掌握了佛法的真实与方便后,就不会执着相上之法,也不会舍弃方便法,因为无船难到岸,无指难见月。今人说我修这个法师的法,哪个上师和尚的法,这种说法不妥。佛陀尚且不这么说,我们具缚的凡夫不可这么讲。因为真实的法是法尔如是,方便法是三世诸佛所说。修行就是看住身口意清净无染,以妄修真,以方便求真实。
何谓离四句绝百非:楞伽经中大慧菩萨向佛陀请法百问,佛没有正面回答,而用所问的反面一百个否定来解答。这就是绝百非公案。四句是有、无、即有即无、非有非无。按今语言思维逻辑学划分:有是肯定,无是否定,即有即无是矛盾,非有非无是不定。如思维一件事或说一句话,都跳不出四句范围。如说这个人很美(肯定);这个人不美(否定);这个人又美又不美(矛盾);这个人不是美,也不是不美(不定)。世间的语言和思维不论如何说如何想,都离不开这四句。所以佛说诸法实相离文字相、言说诸相、思维相,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也就是说只有意识心彻底歇灭,才能证得菩提。楞严说狂心若歇,歇即菩提。意识心不起做用,不是啥也不想,是想而不想。也就是一切心理活动随自性而流出,即对一切所思所做的事不执着。如镜子一样能照万物,物来影现物去影无,虽说镜子里影像永远不空随来随去,但镜子本体却一物不存。惠能说有分别不做分别想。不是不分别,而是不执着分别。你看镜子照物,男的女的黑的白的清清楚楚,镜子却空空一物不存。离四句是不执着于四句,唐朝庞居士说: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用时恰恰无。这已把离四句绝百非很形像的表现出来。可有人误解佛义,认为离四句就是一切不想无分别,还说修到一定层次就无男无女了。这是执理废事。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若明镜台,勤勤常拂拭,莫使惹尘埃。虽然此偈五祖说未开悟,但却是渐修的好方法。不要异想天开总想顿悟,顿悟亦由渐悟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劫修行把握当下。我们当下一念心若明镜,就是最好的修行。如果做不到,一句佛号不离心,也是最好的修行。愿解如来真实义,大德说:根尘相对,舍识用根。六尘不恶,还同正觉。善用其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