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168个字【三细六粗】对照表
按:《楞严经》第一至三卷,佛帮助修行人,从万法之相,观照到万法万相没有出现之前那个无形无相的真心,是帮助我们「见性」,叫会相归性;第四卷,佛用次第圆融的办法,告诉我们无形无相的真心,怎样变现为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风云雨雾、树木华草,又怎样变现为佛菩萨、天人鬼畜、牛马猪羊等一切有情众生,是帮助我们「明心」。
其中,『觉非所明』到『故有水轮,含十方界』,共168个字,是《楞严经》的基础、精华。短短的一段经文,说尽了十法界万法的来龙去脉,从根本上、全局上开示了宇宙人生真理!
恩师上印下广法师慈悲,对168个字作了专题开示。听闻者无不欢喜赞叹,法喜充满!有缘菩萨,万望珍惜!阿弥陀佛!
【原文】
佛言:“富楼那,如汝所言,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闻如来宣说性觉妙明,本觉明妙。”富楼那言:“唯然,世尊,我常闻佛宣说斯义。”佛言:“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富楼那言:“若此不明名为觉者,则无所明。”佛言:“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性,性觉必明,妄为明觉。
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
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执持世界。因空生摇,坚明立碍,彼金宝者,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坚觉宝成,摇明风出,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宝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
火腾水降,交发立坚,湿为巨海,干为洲潬。以是义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水势劣火,结为高山,是故山石击则成炎,融则成水。土势劣水,抽为草木,是故林薮遇烧成土,因绞成水。交妄发生,递相为种,以是因缘,世界相续。
【对照】
『觉非所明』『觉』大光明藏,方便说为『真空』,第九识。
『觉非所明』『明』第一念,生相无明。
『因明立所』『所』第一念,三细无明之一『业相无明』,第八识、阿赖耶识。
『生汝妄能』『妄能』第二念,三细无明之二『转相无明』,『第七识』『见分』。
『炽然成异』『异』第三念,三细无明之三『现相无明』,『胜义色法』,种子胚胎。
『无同无异』『境界为缘长六粗』之粗相(总概括),十法界万法已成就。
『相待生劳』『劳』六粗相之一『智相』,『后七转识』
『劳久发尘』『久』六粗相之二『相续相』。
『劳久发尘』『尘』六粗相之三『执取相』『第六意识』。
『自相浑浊』六粗相之四『名字相』,使十法界分条缕析、有条不紊。
『尘劳烦恼』六粗相之五『起业相』,身口意三业,『尘』身烦恼,『劳』心烦恼。
『起为世界,静成虚空』六粗相之六『业系苦相』,轮回受报之相。
【备注】
三细相,为根本无明;六粗相,为枝末无明。根本无明与枝末无明交错进行,现出虚空相,现出地水火风器世间无情万法之相,现出有情众生烦恼造业之相。
『业相无明』与『生相无明』很难区别,一般『把生相无明说为因,把业相无明说为果;把生相无明说为能,把业相无明说为所』。在某种意义上,生相无明也就是业相无明。细心分别,『生相无明就是第一个念』,我们心里动了一个念,业相无明也就应运而生。
『无同异中』『无同异』晦昧虚空。『彼无同异』『无同异』无同无异。
『同异发明』与『境界为缘』互相成就。『如是扰乱』『扰乱』报身功德,智慧妙用。『如』就是『性空』;『是』就是『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