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佛教中,孝道是以地藏王菩萨为代表的。地藏王菩萨为了报母亲的恩,在和释迦牟尼佛的母亲探讨孝道问题的时候说了很多现象。
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真的不是为自己而活,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深如大海,如果我们管不好自己的起心动念,这就是不孝。就好像我们自己不行善业,走在了父母的前面,这就是不孝。所以孝是什么?是对因果的遵循。
当你认识到心的时候,心就有大有小,有来有去,有烦恼有智慧,有执着有放下,一切都是孝与不孝的抉择,你放下就是孝。《普贤行愿品》告诉我们要随顺众生,这是一种策略,不是不帮众生,而是说你需要等待,在他能够接受的范围内,慢慢地伴随他,不舍弃众生。只有佛才能够最纯粹地行孝。
孝,就是念恩。知恩报恩,就是从生活的当下,从父母身上去找。孝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父母的爱叫做孝。如果一个人对父母都不爱,你敢信任他吗?如果一个佛弟子不能做到孝道,修行从哪里进步呢?他没有对生活的感受。
知恩是报恩的前提,你要知恩首先要有知恩的环境。知恩报恩,一切都是孝的。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孝,不足以为人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