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者从外地赶来时,咨询师恰好不在郑州,于是迫不及待地希望当天能尽快咨询。 求助者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但对儿子出现的情况仍然束手无策,曾经咨询过多个心理服务机构,花了不少钱,效果都不理想,经人介绍,于是从外地来到郑州,住在一家酒店。 该求助者儿子17岁,已经被学校勒令退学,来咨询之前曾去过精神病院,目前正在服用精神病类相关药物,医院检查未出现器质性病变,但仍然按精神病治疗。 通过与求助者儿子沟通,咨询师发现,孩子在表达的时候逻辑混乱,前言不搭后语,一开始聊就说最想去日本,咨询师问他去日本做什么,他说去学剑术,问他学剑术做什么,他说为了静心,然后马上话题一转,又说去南非,问他去南非做什么,他说去恕罪,人一生下来就是有罪的……说话天马行空。 不过有一点,当咨询师问他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目前的状态时,他一口咬定是五年前他母亲再婚,为了验证他说的是否准确,咨询师在一个小时的沟通中冷不丁地穿插提问同样的问题,他四次的回答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在其他任何事情都逻辑混乱的情况下,唯独对这个事情有明确的认知,说明这件事的确是真正刺激到他的一个重要诱因。 后来咨询师想办法让他与朋友出去逛街,与求助者本人进行沟通,发现她十几年前就已经离婚,与前夫关系一直不好,夫妻关系对儿子造成很大影响,透过再引导,发现她与前夫的父母也都存在关系紧张的情况,即二人从小即受到家庭问题的辐射,导致在潜移默化之间把负能量内化于性格与气质,逐渐熏陶成下意识甚至无意识的心理和行为。 所以说,求助者的儿子从投胎开始就已经在接受父母负面情绪的感染,出生之后,又由于父亲性格方面的不完整受到一些挫折而诱发心理问题,使孩子更加受到非正常心理的影响,在这种家庭背景下成长,生活在不断的量变之中。一直到五年前母亲再婚,终于引发质变。 等到一系列心理问题泛现出来,家长又手足无措,母亲虽然为此考取二级心理咨询师,但由于缺乏相关经验,也是病急乱投医,错上加错,使孩子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咨询师向求助讲明了修复孩子心理问题的关键点,帮助她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认知误区,设计了一套简单的疗愈方案,并让她立即停止给孩子服用精神病类药物。 经过一周的练习,目前孩子已经有很大好转,但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情况仍然不稳定,咨询师正在持续跟进,视具体情况适时调整治疗方案,求助者本人也非常配合,希望在五到六次咨询之后能够帮孩子真正回归正常。 咨询师在整理这个案例的时候用“神经征”这个说法,按照求助者儿子的症状,已经具备了典型的神经症患者的特征,但由于仍然有一定的自知力,所以不是精神病,但即便如此,为了避免对孩子负面的加持,采用“神经征”的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