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吉藏大师的《法华游意》载,佛陀讲说《法华》有下列十缘: 一、欲为回小入大的菩萨说菩萨行:佛陀过去为利根菩萨说大乘经,这些利根菩萨已供养过去诸佛,种诸善根,如《踊出品》云:“此诸众生,始见我身,闻我所说,即皆信受,入如来慧,除先修习,学小乘者,如是之人,我今亦令得闻是经,入于佛慧。”故知菩萨利根,先闻大道;声闻浅劣,后入佛慧。 二、欲受梵王请:过去佛陀亦曾受梵王请,说三乘教;今受其请,说一乘根本法轮。说明受请与往昔不同。 三、欲明十方三世诸佛权实二智互相资成:诸佛心未曾有权实的区分,也没有一三的差别,但是为了度化众生,强称权实,以互相资成。又“实”有起权之功,“权”有资实之用,因此《譬喻品》说:“于一佛乘,分别说三。”执三乘教人,既丧于实,亦复失权;执一乘教人,既失其权,亦复丧实。这两种人都是失去如来权实二智,并住颠倒虚妄断常。佛陀欲破今昔互失之缘,令识如来权实二智互相资成,使入佛慧,同归一道。 四、欲说三净法门:诸佛菩萨为令垢重众生渐出,于是开三净之教,即:以五戒十善净于三途;说二乘以净三界;明一道以净二乘。以三途为重苦,三界为中苦,变易为下苦,而说三门以净其三垢;三垢既灭,则三净亦忘。 五、欲说三摄法门:佛陀说法教化众生有三门,即摄邪归正门、摄异归同门、摄因归果门。 六、欲说三种法轮:三种法轮是指根本法轮、枝末之教及摄末归本。其中根本法轮谓佛陀初成道华严之会,纯为菩萨开一因一果法门;枝末之教是于一佛乘分别说三,佛陀四十余年说三乘教陶练其心,至法华会上始得会三乘归于一道,是为摄末归本。 七、欲释声闻菩萨二种疑:声闻二种疑:旧疑,如舍利弗云:“我等同入法性,云何如来以小乘法而见济度?”又云:“欲以问世尊为失?为不失?四十余年常怀此疑。新疑,如云:“初闻佛所说,心中大疑。”菩萨二种疑:旧疑,昔禀三乘之教,既执道理有三,或疑退堕二乘地,或疑进成佛道。今疑,疑佛所说今昔相违,昔说有三,今不应明一;今辨有一,昔不应说三。 八、欲说中道法:中道即是妙法,但禀教之徒堕在诸边,如求人天乘者堕生死边,求声闻缘觉乘者堕涅槃边,学摩诃衍者堕大边,闻一乘作一乘解者堕一边。今为破此诸边,令心无所著,而说此经。 九、欲显诸菩萨念佛三昧:凡夫二乘及始行菩萨犹未识佛,因此,不解念佛,亦不解礼佛。如来为示三种教门,即:普集分身,示本一迹多;次开塔并坐,生灭互显,多宝灭既不灭,则显释迦虽生不生,不生不灭,名为法身;次明过去久远成佛,未来不灭,称为法身,燃灯授记,伽耶成道,为方便身。若能识此三义,即能识佛,增益念佛三昧。 十、欲为现在未来十方众生如实分别罪福果报:如一言毁法及谤持经人,则获广大罪报;一念随喜,则招无边之福。 ——本文摘自《佛教典籍简介:妙法莲华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