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板
发表于 2022-7-1 19:03: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您是来请法,我们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来探讨。 佛教经典浩如烟海,统概为三藏十二部经,令世人叹为观止!但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唯一佛乘!尤其佛于最后八年所讲《法华经》有金口玉言:“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故如来出世本怀,就是开示悟入众生佛知佛见!真正的佛知见就是,开示究竟了义之圆教! 圆教之所以被称作【圆中道了义】,就是因为圆教通过开权显实,次第圆融圆满圆通于当下一念!假立性相,超越性相,将性和相圆融为一体!圆融的过程它不立性相,同时不舍性相,而且紧紧抓住了【当下】二字,通过文字般若直达实相,听经闻法,了悟真理,不立阶梯,无修无证,当下成就,故称作圆中道义。 假立之【性】,万法皆一个本体,无量归一,世间法不能坏佛法,分别即无分别。 假立之【相】,随心应量,循业发现,千变万化,森罗万象,佛法也不能坏世间法,无分别即分别。 【圆融性相】,就是将相有别性无殊当下圆融为一个本体一一非性非相的当下即性即相,随缘现性现相,性相不二也!这句话既可以把真空和妙有,分别说为性和相,也可以把一心和三藏,分别说为性和相。我们要知道,纵然都讲性和相,但它们的内涵是完全不同的。 为什么不同呢?因为把真空和妙有分别说为性和相,此性相是对待之法。如果将一心和三藏分别说为性和相,此性相是绝待之法。一个对待,一个绝待,这是【真空与妙有】和【一心三藏】的根本区别。 明白这个道理,掌握这个特点,是我们准确理解一心三藏的关键,你的见道位绝对不会停留在【空如来藏】、【真如】这个相待位置上,而是定在【一心三藏】、【真真如性】圆教这个绝待境界,只有见到【真真如性】,才算是彻法源底,究竟了义。 故按《楞严经》的标准【真真如性】才是衡量修行人见地和正法法脉纯正的唯一标准。难怪《楞严经》被历代祖师说为照妖境、降魔忤、试金石,正法眼藏、灌顶章句,胜义中真胜义性! 真所谓一语惊醒梦中人,原来如此!还有一个比【真如】更真的【真真如性】。一旦见到【真真如性】,不仅真真如是真的,而且其它一切法统统都是真的!《楞严经》说为:一真一切真!而未见到【真真如性】,如佛在楞严经所言: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一假一切假! 故修行者只有见到【真真如性】,才彻法源底,究竟了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