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二十五位妙菩提路,文殊独选观世音菩萨闻思修入,(闻)反闻闻自性,悟后起修,方便有多门,吃饭穿衣,行住坐卧,时时事事处处,念念在道,转识成智佛知佛见,异口同音方便已成就。阿弥陀佛
学习恩师“破楞严三关”后的心得体悟:
1、第一关
“真精妙元性净明心”这几个字是从总体上高度概述了真心本来面目的特征。佛用不同的名相概念,比如说“一心三藏”、真心本来面目、真真如性、如来藏等等,从不同方面来讲述真心本来面目的智慧德能。
“真”,即空如来藏,唯有智慧能观照到。迷惑颠倒的众生,只要能回光返照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当下成佛成菩萨。就如在手掌的当下,明白这个掌相就是由拳头变现的,这个掌相当下就是拳头。眼睛能看到掌相,心能照到拳头,这就叫见性,见到了“真”。
“精”就是阿弥陀。又如,平时我们按下开关,灯就亮了。灯光为陀,为不空如来藏,对应色身功德;灯键为弥,由于按下灯键,灯才有亮光,灯键为半空藏,对应报身功德;那灯在没有按下灯键的时候,这个亮光在不在呢?在。电灯没有电,灯也亮不起来,所以灯电称为“阿”,为空如来藏,对应法身功德。
“妙”就是真真如性,“一心三藏”。我们每个人都会做梦,梦中境界有千千万万,都是梦人一念所现。 正在做梦的人,为空如来藏,梦中的境界,为不空如来藏。我们想一想,没有做梦的人,能不能有梦中的境界?做梦的人一念现出了梦中的无量境界,空如来藏当下即是不空如来藏。梦中的无量境界是不是都是做梦的人一个妄念打出来的,不空如来藏当下即是空如来藏,是不是就是空不空如来藏?所以说大光明藏中谁是谁?谁又不是谁啊?一切万法本是一体,都是一念所现,张三就是李四,李四就是王五,菩萨就是那头牛,虚空就是门口的一个垃圾堆。哪一个不是哪一个呀!不同的名相实属假名而已,实体是一个。
“元”:本来如此。真心本来面目本来就是这样,自古就是这样。所以说众生本来是佛,他修什么?只因迷惑颠倒,不认识自己,只要回头即是,明理当下即是佛。所以还需要听经闻法,闻熏闻修,常常观照,成就佛道。
2、第二关是从十方三世万法万相上详述真心本来面目的智慧德能。
“三”,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
“四”: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方,通常用“东南西北”这四方代表十方,实际上是无量方。每一世有四方,三四十二;每一方有三世,四三十二,这是表无量的时间,无量的方位。
“十”这个符号,表纵表横,纵为三世,横为四方。“十”把无量的时间,无量的方位圆融为一个本体。
“二”,是对二说不二,不二法门。真心本来面目现真现妄,即真即妄。
“流变”,都是心在起妙用。今生为人身,来世为鬼身,来来世为牛身、马身,都是由心在变现,随心应量。依据自己所造之业,即为现何身,怨不得谁,自己为自己买单。
“三叠”,一切万法都是真心随缘所现。法身为一,化身无量,报身无量。
“一十百千”,真心本来面目,佛方便说为十法界,十法界当中每一法界,都各有十法界,十乘十为百,每一法界都有十如是,百乘十为千,所以简称为“一十百千”,这是概述十法界万法万相,无非真心一念所现,无非法报化三身功德。
3、
“二十五门”,二十五位菩萨各自陈述自己成就的法门,佛已经证入大光明藏,对佛来讲万法平等,在佛眼中,一切都是自己,他已经没有了分别心,没有了好坏、优劣、长短之分别,哪一个法门对佛来讲都能成就佛道。菩萨还没有究竟成佛,还有优劣之分。但文殊师利菩萨是三世佛倒驾慈航示现菩萨相教化众生,所以他的智慧在众菩萨中是第一。对于初入门的众生最容易成就的修行法门,文殊师利菩萨选择了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目的是让众生先明心见性,悟后进修,成就圆满佛。这是唯一的一条成佛之路,这条路是一切佛证大涅槃唯一的一条路。
—— 邯郸当开
![]()
学习恩师【破三关】心得分享
一、【真精妙元性净明心】
【真】见不见之见,唯智乃知。如在掌见拳,为心见,见性也。
【精】澈法源底,明明朗朗回头是岸。
【妙】就妙在万法一体,三藏一心
如人在梦,梦境万千皆是梦人一念之所变现。梦人即空如来藏,梦境即不空如来藏。梦人梦境即空不空如来藏。梦人即是梦境。梦境即是梦人。梦人梦境即梦人一念心。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大光明中谁非谁,谁又不是谁。
【元】本然,法尔如是。自性本然。【性净明心】用词不同,其义是一。
二、三四四三宛转十二。流变三叠,一十百千。
【三】为三世过去现在未来。
【四】是四方,东西南北。
三世四方纵横三世。称【三四十二四三宛转。】
【流变】智慧妙用,【三叠】在相法报化三身。
【一十百千】十方,十世,十如是说尽万法万相无非一心,无非三叠。
三、【二十五门】佛已证圆满,已无分别。
只是悟后进修,文殊菩萨前提是悟后进修,为末劫众生选择易修行的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也是诸佛修行的法门。明心见性后方便有多门。
末学就分享完了。如有不圆融之处愿恩师,师兄们指正。阿弥陀佛[合十]
(?备注法名)
隋朝智者大师高徒 慈云法师,当年问一注解楞严经的贵宦三个问题,即【楞严三关】,流传千年,恩师今解之。分别来看:
1【真即性】即法身功德:分别法讲,透过现象看实质,即空性,真心,即我们的本性。即阿弥陀佛的阿,即空如来藏。眼不可见而心能见。比如眼见手掌心见拳,悟拳即真即性。
2【精即净】即报身功德智慧妙用:是来解释【真、性】和后面的【妙、明】。怎个【精、净】呢?【真、性】也好,相也好,都是清一色,一个人一个念。过去现在未来十法界万法万相就是一个人一个念。
3【妙、明】即化身功德,也就是【相】亦即【弥陀】,即不空如来藏。
4【元即心】即概括【真精妙、性净明】,就是一个心一个念。法报化三身当下一体!一心三藏!三藏一心!
二、【三四四三宛转十二,流变三叠,一十百千】为是何义?
三世有四方,四方有三世,以世摄方,以方摄世,十二方,十二世。这叫宛转十二。
十者纵横。纵贯三世,时间迁流变化。横遍十方,方位变化,处处在动。时间空间万法万相当下圆融一体。
二者不二法门。真即是妄,妄即是真,真不是妄,妄不是真,现真现妄!
即一即二,非一非二!现一现二!归真真如性,一心三藏也!
真真如性:非真非妄,即真即妄!非空非有,即空即有!非大非小,即大即小!非一切即一切!双非双即!此乃不二法门也!
一叠:任何一法皆具十二种功德(三四四三宛转十二)!
二叠:十法界任何一法界,皆具十法界之特性!即一百二种功德!
三叠:每一法皆具十如是(如是性、相、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即一千二百功德!乃无量功德也!
答:佛已归元成佛,已证得万法同一本体!同体大悲!故无优劣。
二十五法门各陈圆通,但不是所有根基乃能修成!故文殊前提: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要成佛!首先要明心见性,在此基础上修无量法门皆可成就!悟后进修圆满佛果!观世音菩萨乃修耳根圆通。通过闻思修入三摩地!闻即悟门,明心见性也!也是强调首先要明心见性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