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室之秘感悟分享
众生成佛后还会不会轮回?
此是富楼那尊者,在《楞严经》第四卷向佛请的法。今日目睹《幽室之秘》,自然想到了这个话题:众生成佛后还会不会轮回?
富楼那怀疑,这种迷惑到底是因【迷】生出来的?还是因为【悟】生出来的呢?为什么呢?迷本来就没有根,怎么会因为【迷】生出来的呢?悟也不会生迷,怎么会因【悟】生出的呢?
学习《楞严经》我们就懂得,世间仼何一法都没有各自的自性,在世间找不到它的娘家,而在佛法无非都是一个心变现而已。所以《楞严经》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故:迷不能生迷,悟也不能生迷。
注意:此地的【生】和【现】,一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生】:有能生和所生是二法,是别教次第三藏的境界;【现】:能现和所现是不二法,是圆教一心三藏的境界。特别是发心学讲经的菩萨,在学习的过程中,乃至一个字都不能放过,因为一字之差竟然是两种境界。圆人修行必须要保持圆教境界,否则不能称作圆教。
为什么迷不能生迷?悟也不能生迷呢?因为迷当下就是悟,悟当就是迷,迷悟是一念的事情,有形无形都是当下一念在变现,它只是随缘显现,遇到凡夫缘显现为凡夫,遇到佛缘显现为佛,佛当下就是凡夫,凡夫当下就是佛,明此理即是明性见性。
《楞严经》以一个人迷失方向的人来比喻,众生成佛后不会轮回。佛言:那个迷惑的人,正在迷惑的时侯,忽然有个明白的人,把方向指给他,他当下明白,当下就不再迷惑了。
我们有没有发现中国的文字很多都是一字多音,例如【觉】字就是一个字两个读音,一个叫觉(jue),一个叫(jiao),【觉】是什么意思?觉悟了,【觉(jiao)】是什么意思?睡着了。就凭这一个字,你就要给中国的老祖宗磕一千个头,全世界能不能找出同一字,同时代表两种意思,一种是睡着了,另一种是醒过来了,你有没有觉的中国老祖宗的智慧是多么的不可思议!你有没有觉的上印下广老法师讲的【一心三藏】是多么的智慧!他的内心是多么的慈悲呀!想想睡着的是谁?是你,醒来的又是谁?还是你,所以古人用同样一个字,它有两种不同状态来提醒众生觉醒。恩师却以:即如是我闻即一二三四即阿弥陀佛即一心三藏,帮助众生如何觉醒。所以佛法讲,迷悟只在一念间,古人一字双音与恩师所讲一心三藏统统都是一种大智慧,所以生命只有一个目的一一那就是觉醒。请问:你觉醒了吗?
无始以来,我人积习,障闭心目,唯执假我,比同幽室之局。今逢恩师开示《法华》《楞严》《心之力》——直从文字般若,得闻如来法义,豁然开朗比同醍醐灌顶!了知天地万法不生不灭、即生即灭、现生现灭之理,其身踊跃,其心通达,何力能阻?所谓想成佛也成佛,不想成佛也成佛,没有办法不成佛(分真即佛)!何也?菩提不退也!如金矿,杂于精金,其金一纯,更不成杂。又:如木成灰,不重为木。故众生成佛后不会轮回。
——释当忍法师
2021.5.10
分享幽室之秘
主要是在讲心量一旦扩大,就再也没有办法变小了。因此,法华经里,佛动不动就讲那由他、阿僧祇,俱胝、恒河沙...,意为不知不觉当中把听众的心量扩大,心一旦扩大了之后,就不会再缩小,表菩提不退。
今生,我们把如来藏一心三藏的法理听懂了,心量已经就大了。你还会回头再着有相修、着空相修吗?答案是不会。因为现今你已经尝到了圆教的法味,明了一心三藏是彻法源底的真理,已是圆教境界,再也不会退回到圆教以下的境界,如:别教、通教、藏教...等。
明理的人每多听一堂课,多听一段法,境界都在往上提高。今天听这堂课,比方说是50分,那你明天再听课,只能是51分、52分,不会退转到49分、48分。菩提不退。
凡夫认悟中迷,
圣人认迷中悟。
迷悟本无所依,
二相非一非二。
但随因缘显现。
心随迷缘现迷,
心随悟缘现悟。
一朝闻法因缘,
迷相随处灭“尽”,
悟相当处出“生”。
——大连当莲(左开)
2021.5.10
![]()
讨论话题:第七识,认物为己、认己为物
第七识,末那识。此识,是恒执“阿赖耶识”的“见分”为我,所形成。又名“见精”,“见性”,“一精之明”等。
此识,当“色心连持为一体”的时候,民间俗称肉身里的“灵魂”,即个体位的“真人”。众生昏昧之时,是“它”参与轮回;小果圣人,阿罗汉境,即是证此“灵体”,了脱轮回。
此识,在法界形成之初,名“转相无明”,号“前七转识”。它以“业相”为攀缘对象,进而把各种各样的“相分”变现出来,成就十法界雏形。(楞严经云:所即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
在法界形成的六种粗浊无明相里,对应“智相、相续相、执取相”,号“后七转识”。此识此刻,是六识心背后的“老板”,幕后人物。能见在心不在眼,说的“心”即是它,外号“传达识”。
怎么“传达”呢?无量劫以来,我们造作的身、口、意三业,形成的“业种”,都被它搬运到,第八识阿赖耶识这个“种子仓库”里,储藏起来;待因缘成熟的时候,再搬运出来,种子起现行,遂塑造出三世因果,一切定业境遇。
真真如(一心)变现出真心(真如)以后,此真心、真如有意或无意“跑出”(对应“因明”,即生相无明)一个“念”(对应“立所”,即业相无明)。有了一念,何愁二念,进而“念念思惟”(对应“生汝妄能”,即转相无明)。至此三相无明(生相、业相、转相)成就根本无明。亦说为第七识(见分、见精、见性,又名末那识,此识带妄显真,故称半真半妄之心),此识与第九识(真心)和合而为第八识(故说真妄和合心,亦名阿赖耶识)。亦有说为无量第七识共组第八识或共存于第八识或共为一个第八识(故将第八识说为藏识、种子仓库,而将第七识说为种子识)。亦有将七、八二识合说为一念(即意根)。以别于真心,亦别于妄心(眼耳鼻舌身意等六种识心)。
(——师父开示)
第七识比较复杂。它非常灵明互通。所以师父说过,明心见性的人,走到哪里度到哪里,见者即得度,就是因为它的互相之间的道教感应。
同时,它又是,我法二执的根源。
(济南左开@连云港当胜补充一点: 七识有无始之初的总七识,还有个体位的七识,无量七识共一个八识。)
——连云港当胜
2021.5.10
明白"如来藏"道理的人,随时随地对任何人,我们都要讲出"如来藏"的道理,你不管他懂不懂你都要讲,他懂也懂了,不懂也懂了,当然你自己要懂,是不是,这点要搞明白,因为他那个第七识就是一面镜子,就是录音机一样,就跟光盘一样,你讲它就刻进去了,明白吗,"永为道种",这点很重要,他就是诽谤你,骂你,他都被你度过来了,这就是心地法门不可思议
(——恩师法语)
——济南左开
2021.5.10
如何理解认物为已,认己为物感悟分享
认物为己,认己为物。可作双重观照:
迷惑颠倒的凡夫:把肉团身这个由地水火风四大的产物当做自己,叫认物为己。而把世间万法万相这个真正的自己当成了别人,这叫认己为物。
明心见性的行人,明白肉团身无非是四大假合的产物,这叫认己为物。而无量的万法无非都是自己,这叫认物为己。
当你认为肉团身是你的时侯,它根本不是你,六根就是六个内贼,四大就是四条毒蛇,都是来盗取我们的法身慧命的特殊强盗;当你知道肉团身不是你的时候,它当下就是你,它就是我们成佛的法器,它就教化众生的工具,不是你又是谁呢?好好悟!仔细悟!同样一句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者见大,小者见小。
认物为己,认己为物圆融《过五关斩六将证菩提》讲的四大假合,非同非异,从而悟到以下几点:1.无量的万法万相就是万法万相,换句话说,哪一个也是哪一个;2. 万法都是我,我就是万法 ,换句话说,没有哪一个不是哪一个,这叫无分别不妨分别。
次第圆融,得出结论,没有哪一个不是哪一个(这叫性无殊)的当下哪一个也是哪一个(这叫相有别),这叫分别不妨无分别。
同理:我们在理解真空、妙有的时侯也要象观照妙有这样,按次第去圆融。
次第讲: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必异空,空必异色,色不是空,空也不是色。
圆融讲:
非空非色的当下,即空即色,随缘现空现色。
对应:《过五关斩六将证菩提》讲的心现识变、随心应量。
要讲经说法,对老师来讲:当老师的必须按次第圆融这种方式去讲,别人才容易听得懂。而站在佛的角度,佛亲证了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自己,对佛而言,没有次第,佛看众生皆是佛,物我不二。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
——释当忍法师
2021.5.10
按圆顿大法来讲,即报即法即化,一粒微尘、一根草叶,当下既是法身佛,又是报身佛、化身佛。
——广州右门
202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