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经》要解辩证---印广门清法师著
学习恩师论文《心经要解辩证》的第四部分:教义阐释之“是诸法空相......三世诸佛”。感悟分享
圆瑛法师《宝镜疏》云:众生由于迷惑于如来藏性,执著于色心这二法,而成就了五阴这个色身——五阴也是随缘显现的。由此呢,「世间故有凡圣之别。若执五阴为实有,为真实,即世间法」。那六道凡夫就是这样认为,这个肉团就是我,这就形成了世间法。世间法是生灭之法、轮回之法、苦报之法。二乘是指阿罗汉、辟支佛这些人,执五阴为空为寂,他知道肉团是虚妄的、不真实,所以成就出世间法,出三界六道这种轮回。「诸佛菩萨,善得中道,了色即空,达空即色」。这是讲圆顿大法,知道色当下就是空,空当下就是色,以此成就出世间上上法。这个法妙啊!不劳修证当下成就,果真用「金刚观智」,一心三藏法理法义的观照智慧,「了达一真本有,诸妄本空」则其五阴妄想之心,当体即空。
诸法空相:对应诸法空不空,诸法性相一如,诸法阿弥陀,诸法如是我闻,诸法离即离非,是即非即,诸法遮照同时。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心法色法、有情无情、是非长短、大小曲直,善恶美丑……森罗万相,无所不包。天地万法无非一念变现。
一念变现:一,真如之心;念,妄想识心。
变,不变随缘应万变。无分别不妨分别,妄心妄相即非真心真相,此妄心妄相即是彼妄心妄相,念念相续;现,随缘不变本妙用。分别不妨无分别,妄心妄相即是真心真相,念念恒一。
《华严经》“四无碍法界”:理对应空,对应性,事对应诸法,对应相。理无碍法界,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理事无碍法界。引申义,空有,心色当下非一即一,非无量即无量。一心万法,万法一心。
《楞严经》说为“离即离非,是即非即”离一切相当下即是一切相,非一切相也离,是即一切相,即非相即见如来之性~真真如性。
(济南右当开 2021.4.2)
心经,是一代圣教的心髓。所以,不能把心经解读到圆教境界的,都是辜负了这部经典。
凡情以六识为心,遂迷尘逐境,攀缘生心,自取流转。
罗汉安住第七识,灵体为心,虽出轮回,不明生命真正的自我本体,还是佛门内部的外道。
禅所代表的,不了义大乘,以真如为心,法身为佛,无相为实相,空性为本来面目。却不知空性之言,不过权立的方便,为了引导到,圆满真心,空有一如也。
如果拿现在流通的心经经文,来论证不了义法的道理,是站不住脚的。因为经文佛法的本质,是帮助觉悟本心的工具而已。正所谓“心迷法华转,心觉转法华,久诵而不解,与义做仇家”。如果执着什么什么经文里,出不来,非智者所为也
(连云港当胜 2021.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