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要解辩证《心经》讲课提纲
四教义阐示:
五俱生识:前五根对应前五尘产生第一念直觉,俱生意识就是五识。
独头识: 第二念分别判断推理妄想和法尘影子留在头脑中,也就是第六意识心。
种识: 能指挥这个身体一切的正是——第七识,真人,灵魂,末那识(恒审思量),也叫染识。细分的话也叫七转识——它其实就是一个搬运工,把新造下的业识种子(无论善种子,恶种子)搬进阿赖耶识仓库,同时又根据个人的因缘与用心,把已经成熟的业识种子搬出来,使当事人受报。也是投胎受生的主人翁。所以用心很重要,用心也就是改变定数的关键。善用其心,可以把阿赖耶识里面的善习种子让它提前开花结果。反之,则是让恶业种子提前成熟,而受恶报。
意根——第七识又可以分为六种见精
见性、闻性、嗅性、尝性、觉性、知性,楞严经里佛讲:本是一精明,分为六和合。虽然,已经把一精明分为了六和合,但是,眼耳鼻舌身意相互之间,相似的还是有些互通的,只是不圆满了。
比如:我遇见一位同修,离得大老远,与我打招呼,虽然我耳朵听的不是很清楚,但是,我就知道他在问候我。说明眼睛有耳朵的通用功能。
藏识:第八识,阿赖耶识----种子大仓库
无量的第七识(灵魂)与一个第九识(真如自性)和合为一个第八识,也叫:真妄和合之识。十法界,上至诸佛菩萨,下至天人鬼神,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树木花草,泥巴瓦块,有情物,无情物,共一个阿赖耶识(第八识)。
众生觉悟的层次不同,造业的轻重有别,而有了各自不同的体貌特征,以及业缘果报,每一个众生,每时每刻都在往这个阿赖耶识种子大仓库中种种子。同时,也在从这个种子仓库中往出搬运自己过去世种下的善恶种子。这个仓库就好比一个田地,它是无形无相的心田,你往里面种下什么种子,你就收获什么果实,这也是因缘果报的定律。
要解脱必须觉悟真心本来面目,当你刻骨铭心懂得了如来藏道理:“十法界,上至诸佛菩萨,下至天人鬼畜,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树木花草,泥巴瓦块,都是当人当下一念心变现,没有谁不是你自己,没有谁不是佛,没有哪一个不是哪一个,没有哪几个不是哪几个,都是一念心所变现。”
你懂得了这个道理,既然一切万法都是自己,都是佛,没有谁不是谁,都是一个本体。你心量扩大了,心灯点亮了。你学会善用其心,把握住了自己的烦恼习气。就等于不再给那些恶种子阳光,雨露,不再给它浇水施肥了,如此一来,它就不会很快开花结果了。
净识: 第九识,真如自性,无垢识,白净识。
也就是:空如来藏,它是含藏一切万法万相的性具功德,它的特征就是无形无相,灵灵不昧。圆顿大法把空和有圆融为当下一念心了。即:真空不空,可以现出妙有。妙有非有,当下就是真空。空有不二,性相不二。也就是:一乘实相,不二法门。
真如自性,在圆满佛的境界上,也可以叫:庵摩罗识。它的作用:到了极果如来的境界,常住大光明藏中,真心本来面目的全体妙用得以启用。再次以佛,菩萨,天,人,鬼,畜等等形相度化众生时,完全不著众生相,不会再沾染上任何习气,更不会给阿赖耶识种子仓库中留下任何痕迹,实际上,圆满佛已经把阿赖耶识真妄和合之识转变成了圆满的智慧道用了。
凡夫,二乘人,藏,通,别,圆还在进修位的菩萨,都还不能启用这个庵摩罗识。只有到了极果如来的境界,才能得到妙用,这也是如来十八不共法中的一个智慧道用。
第十识:真真如性
①《心经》有教「五蕴皆空」,进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依「等量代换」,「三段论」形式逻辑推理,「色即是识」也,次第说为第十识。
这个总第十识(真真如性),真真如性也就是圆圆满满绝待的一念心,这一念心非空非有即空即有,随缘变现空有,变现十法界一切万法,一即无量,无量即一,法法当下是一体。
当下即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十方,对一切森罗万象,千变万化的万法通达无碍。
② 十识之前,皆是方便、权宜。佛陀说为「但有言说,都无实义」、「菩提心生,生灭心灭,此但生灭」、「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清净妙理,如恒河沙,只益戏论」、「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唯于此处,明了第十识,进悟总十识。「总」者,「识色空」三位一体,管你听不听,管你知不知,管你懂不懂,管你信不信,本地之风光,法尔如是也!故而说为「总十识」。
③ 怪不得《阿弥陀经》有说「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怪不得无量法界总括而为「十方三世」!原来,以「十」为圆、为满、为通,非十不能进大,离十无法分小,唯十左右逢源,凭十上下贯通;原来,以「十」盘根错节,横包沙界,纵贯三世,立体坐标十方三世天地万法;原来,以「十」横竖交错,当下一念,把握宇宙林林总总、方方面面、当下一念!故而说为「正识」!从色反闻,回向自性;复从自性,回向它色。合于哲理,逻辑辩证。悟后进修,千万亿劫,除习务尽,圆满即佛。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究竟即佛。
八大次第中, 人天凡夫、附佛外道及门外外道,妄执肉身为我,或“神我”,二乘人执人我空,藏教执相昧性,执有昧空,通教执空昧有执有昧空,别教执亦空亦有,圆教非空非有,即空即有,全性起修圆融一切。虽然法门不同【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只有真正提升生命境界明白了一心三藏才是真正的发觉本明,开显真实义。大菩萨摩诃萨,任重而道远。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济南右开 2021.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