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要解辩证---印广门清法师著
以何为心的问题,其实恰恰也是,探究生命本源本体的问题。换句话说,也是,什么是我,我是什么的问题。
凡情以肉身为我,六识为心,见闻觉知处处攀缘。所以楞严经里,如来明确开示“”一切众生无始以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肉身为我,却不知肉身里的那个“灵魂”灵体,才是个体位的生命,生生世世轮回的行者。
行者无疆呀,它走过一生又一生,一世又一世。今生披了人皮,来世换了畜生身,或者其他。好像衣服换来换去,穿衣之人轮回不止。
六识为心,却不知六识的见闻觉知等功能的发起,恰恰是藏在肉身里的灵体,是它的功能。它通过眼而能看,耳而能听,等等等等。
所以出尘罗汉,即是证破我执,安住这个灵体,第七识。离开之前,可以左身出水,右身出火,行走虚空,宣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但是罗汉境界,以第七识为我,也不过自私其小,尚未觉悟生命真正的自我,觉悟世界的本源,所以终究还得回小向大,趋向大乘。
通教学人,以第九识真如为我,法身为佛,无相为实相,无形为真心。认为世间万物譬如病目所见虚空花,空无所有,了不可得。怎么办?体证如来法身,以这样的思路,求证菩提道。
其却不知,无始无终以来,如来从来三身,岂能独求一个如来法身?实相从来三相圆通,如何指归一个“无相实相”?空性之言,不过权立,方便引导到,究竟处的圆满真心本体罢了。空也好,有也罢,都是圆满心的功德呀,即是当人当体当下一念。
(连云港当胜 2021.3.26)
佛法中的敏感名相,无非是开示如来第一义谛,诸法空相,诸法阿弥陀义。
圆教讲【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诸法包罗有情无情万象,即不空如来藏,当下即空性即阿,即空如来藏,诸法空相即空不空如来藏,三藏当下一心,一心即三藏义。
【诸善男子,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
色心诸缘:色,六尘,心,九识真心,即是缘起性空;心所使,诸所缘法:即性空缘起;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切有情无情物质世界皆是真心和妄识心因缘和合显现,即是真真如性。
【乃至尽空,如来国土,净秽有无,皆是我心,变化所现】
这些都是佛金口玉言“万法唯心所现”!
佛在《楞严经》里详细开示了山河大地、天人鬼畜、十法界万法是如何由随心应量变现的。
诸佛出世就是给我们破迷开悟,见证宇宙人生本来面目。可是,这样的真理却被世人误解为迷信,何其悲哉?!真理没有党派之别、种族之别、众生之别。
佛一出世,便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讲:【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天上天下是代表一切的万法,这个我是万法唯一绝待的本体,而且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佛陀讲八大次第,讲九个识,无非是引导到一心三藏这个定心丸、真真如性这个定盘星、定海神针。金刚坚固的顶梁柱,是摧破一切天魔外道的照妖镜,试金石,降魔杵!
(济南右当开 2021.3.26)
分享: 真真如(一真之人)为总,九识(真心)、八识(真妄和合)、七(半真半妄)、六识(妄心)为别,互别为别。别别互立,却又互即。 真真如一念思维驱使,而现空性。依真起妄,转本有智光为能见之见分,形成了真妄对立,实际是妄中带真,真中显妄之意,此时就可称为阿赖耶识即真妄和合之识,随缘而立。 另说八识中自具见分,和相分(情无情,一切万法),相对来讲它属动相妄心,,有动有妄则能带出一切万法。而九识相对来说,它属于静相真心,然而静能生动,动则一发不可收拾,万物驱成。真切通达义理,也就是动静相间,妄真一体。只有一个东西来回变化而已,静而动,动而识、色皆成。即心现识变,三相一体。 前七对着虚空六尘十二相恒审、谛思之时,自然而然将一精之明分化成了六入(六根之性)念念思维,相继而成就了肉团身,形成了十二处(六根对六尘)产生十八界(六种意识心)。 用心者,皆能发现,一真之人如同满月,九识似大半月,八识似半月,七识似小半月,六识似月钩,从大半月(九识)……到月钩(六识)皆是满月(真真如)的随意呈现。 会相归性:真心本来面目非十、非九、非八、非七、非六识,即十、九、八、七、六识,不离一体。 此法理法义,就是降魔杵、试金石、定心丸、定海神针、定盘星、顶梁柱……… (西安右开 2021.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