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宇宙本体论”这个名词的提出,即震动尽虚空遍法界!宇宙中的,一切有理性,有智慧的生命体,都需要认知,思考,宇宙的本体。这个名词本身的提出,即为圆融宇宙各个学说,奠定了伟大的基础。
譬如,眼见手机相,虽看不到手机之“性”,却可以智慧的洞察到,这个手机造出来之前,本自具足,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空真手机,性手机真空,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等等。
在有名的“双缝干涉实验”里,出现了科学家没法解释的“诡异”一幕。当你观察的时候,光子是以粒子的形式,通过缝隙;而不观察的时候,是以波的形式通过缝隙。换句话说,它以什么形式而显现,并不是提前有个客观存在,而是取决于,你是否在观察它。
它当下的如实境界,时间纵向来讲,譬如天上一月,初一现月牙(众生),初七八现半月(菩萨),十五现满月(圆满佛)。做凡(月牙)也是它的显现,做圣(佛),也是它的显现。
7.如来金身,对应哲学里的“必然王国”。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能,必然成佛。乞丐怀珠,虽然不知珠的存在,但是宝珠从未丢失。一旦智者告诉宝珠所在,即成富翁也。一念开悟成佛道,真实不虚。
1、“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佛陀刚刚降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我”即是天上天下,尽虚空遍法界。这个“我”从真真如性讲方便说是一个性,当下非一非无量,即一即无量。唯我独尊,就是您明白了一心三藏如来藏,把定万有。
“己”儒家思想: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从善如流。道家讲“己”是天地与我同根万法与我一体,佛家的“己”是同体大悲无缘大慈。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就是讲人要按照宇宙人生的规律修正错误的思想和言行,顺应规律。顺应天地人心,也就是格物致知。儒释道侧重点不同,儒家思想注重身心道德修养,重在政通人和。道家注重讲天地自然融为一体。无非是天地人和。佛教讲超越过去现在未来无量的时空极限,自在任运变现。
佛家的大慈大悲,无私奉献是涵盖整个尽虚空遍法界天地万物有情无情。更何况一个地球,一个国家,一个团体,家族,家庭?
2、从微观到宏观: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没有哪片叶子不是你不是我,叶子即是无量的大千世界,你也是无量大千世界,我也如是。虽然现相不同,本来是一个本体,是一心一念所现。当下的心即是无量的时空万象。无量劫来我们不生不灭,现生死,现涅槃,现无量生此死彼……都是一个自己。为什么我们现在还不能觉知和沟通大千世界,是因为烦恼习气和肉团身障碍了自己的心。
比如:一颗成熟的石榴果,每个籽粒饱满都可以种下长出一棵石榴树,这些树是不是那个石榴果变出来的?每个石榴籽都是无量的石榴树和石榴花,叶子,果实,谁不是谁呢?本性不可见但是现出石榴树的根,叶花果来了。其中的因缘和合就是阳光温度空气雨水等,因缘条件也是本性现出来的。
阳光空气水都是石榴都是你,都是他,都是任何一相,楞严经讲“一即是无量,无量即是一”
3、求同存异:
佛家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道家讲:天地与我同根,万法与我一体。儒家讲,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那就是万物竞相生长,但是彼此之间并不妨害;日月运行、四时更替各有各的规律,相互不冲突。道并行就是无量的无量不可测度的智慧。道德经也是讲能量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道是法身,能量就是报身,相就是化身。法报化三身一体。
陆九渊哲学观点是“明心见性”、“心即是理”,“发明本心”的主张。到明代中期,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在认识论上主张“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形成了“陆王心学”。程朱理学的理论基础是《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而陆王心学的根据则是《尚书》中的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儒家哲学体系源于佛法“万法唯心现”。
基督教的创立也是来源于佛教,耶稣从古印度听闻佛法,回到耶路撒冷传教。圣父,圣灵,圣子,即是法报化三身一体。
明白此理,一真法界无时无刻不是十法界,当下圆融「四无碍法界」,如同支配觉知自己的行住坐卧,所谓「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虚空法界森罗万象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尽虚空遍法界是沙门一只眼」,「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所以谁是佛?无量个体户的佛,当下即是一尊佛,当下又是无量分身佛。
——济南右开
2021.1.27
分享“圆实佛教与哲学本体论”
哲学虽然跟圆实佛教同源同根,都承认辩证法。比如:“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三大规律”。但是,哲学教育人的目的却没有达到,不能成就人,比如他把真空认为是抽象的,说真空是客观存在,不深入不理解客观存在也是一种存在,而且是一种真实存在,真空只是无相不可见,不是不可知!我们不仅要知,还要知道真空的诸特点,比如真空第九识是无念而知、比如真空里面具足一切万法的性具功德、以及真空不是死空、不是断灭空,真空当下就是妙有等等。这些通过文字般若,逻辑推导,我们是可以知道的,心能知,叫见不见之见,心能知能见。再者,哲学的理论思想主要还是停留在第六识分别心当中,第六识是分别妄想,《楞严经》说为,“但有言说,都无实义”。而圆实佛教已圆融到了第十三识!比都没法比。所以哲学想要最终圆满究竟,必须归到圆实佛教上,才有真正的意义。
——大连当莲(左开)
2021.1.27
分享重点:圆实佛教对应哲学本体论
宇宙本体论,对应哲学之理解:
1.“宇宙本体论”这个名词的提出,即震动尽虚空遍法界!宇宙中的,一切有理性,有智慧的生命体,都需要认知,思考,宇宙的本体。这个名词本身的提出,即为圆融宇宙各个学说,奠定了伟大的基础。
2.宇宙本体,圆满三身功德一体。法身功德,对应哲学里的“客观存在”。不管知不知,懂不懂,明白不明白,法身功德,都是灵明不昧,真实存在。
譬如,眼见手机相,虽看不到手机之“性”,却可以智慧的洞察到,这个手机造出来之前,本自具足,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空真手机,性手机真空,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等等。
众生着相,通教执性,别教相由性生,性造;唯有到了圆教,当下见相的同时,见性,见性相圆满圆通为“真真如性”。
3.报身功德,对应哲学里的“精神”。报身德,表本自具足的,随缘显现出来的,种种智慧德能妙用。
人之精神,可以思考推理分析,创造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万灵皆有精神,无非层次高低罢了。
黑格尔哲学里,把世界万法的存在,归结为,是一个“客观精神”的演化。演化的逻辑,即遵循辩证法。
4.化身功德,即有形有相的色法,对应哲学里,说的物质。当今科学,对微观物质的解析,已经深入原子,种子,量子,等等。
在有名的“双缝干涉实验”里,出现了科学家没法解释的“诡异”一幕。当你观察的时候,光子是以粒子的形式,通过缝隙;而不观察的时候,是以波的形式通过缝隙。换句话说,它以什么形式而显现,并不是提前有个客观存在,而是取决于,你是否在观察它。
科学解释不了,佛法就简单了。色法怎么来的?一念坚固妄想,而有色法。你观察光子的时候,在起用一种“坚固妄想”,它就以粒子的形式显现了。
5.一心三藏,对应“正身”,对应哲学里的“统一体”。不管知不知,觉不觉,认可不认可,十法界都是一个“统一体”,一个“本地风光,法尔如是”的大光明藏。
它当下的如实境界,时间纵向来讲,譬如天上一月,初一现月牙(众生),初七八现半月(菩萨),十五现满月(圆满佛)。做凡(月牙)也是它的显现,做圣(佛),也是它的显现。
它当下的如实境界,空间横向来观,譬如天上一月,同时显现无量月(残月,半圆,大半圆,圆月,等等)。极其复杂的境界,需要静心细观。
6.圆教学人,明理开悟了,成就“觉身”,对应哲学里的“哲理辩证”。
所以,学佛是哲学中的哲学,本质上,也是把宇宙万物的真理实相,辩证观照清楚,明白,也就开悟见道,入圆教菩萨位了。
7.如来金身,对应哲学里的“必然王国”。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能,必然成佛。乞丐怀珠,虽然不知珠的存在,但是宝珠从未丢失。一旦智者告诉宝珠所在,即成富翁也。一念开悟成佛道,真实不虚。
8.大方广佛之“全身”,对应哲学里的“自由王国”。
这是大光明藏,未来的终极理想境界。一切有情无情,齐成佛道。处处圆满佛,一切极乐国。
——连云港当胜
2021.1.27
分享佛法与哲学…
关于万法本源。四科七大生灭去来本如来藏,这就是空如来藏,真如,万法之性,阿。
哲学讲客观存在,物质性。道家讲“道”先天而成。孟子有“浩然之气”,也叫“天时”,都有法尔如是,如如不动之意。
理本无生,亦本无灭,如如不动,自在妙用。
关于万法之始,佛法讲真如不守自性,一念无明而有万法。所以把一念无明定义为万法之始(佛法中万法本无始,或者说任一个当下都可为始)。真心为因,无明为缘。知见立知即无明本。都是讲这个用心起念为万法之始。这就是不变随缘,不空如来藏,万法之相,弥陀。
哲学讲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物质。意思是事物发展有其规律,顺之则促进发展,逆之则阻碍发展。道家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法。孔孟讲“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意思是,顺之则生,逆之则亡。
都是强调发心的作用,并且强调认识真理,乃至顺应真理,就能做正确的事。对应佛法,闻思修入三摩地。悟则智合于理,事合于心,精神促进物质。
空不空如来藏,性相一如,理事不二,一心三藏。阿弥陀佛,真真如性。表述虽各有不同,妙用都是一个。
我国外交部发言人也是懂这个理的,希望国与国相向而行,而不是相反。正是强调顺理而行,否则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可不是嘛,自心起业自受报。
——南京当真
2021.1.27
分享主题:圆实佛教对应科学本体论
双缝干涉图
1.什么是双缝干涉实验?
面前放个屏幕,中间两条缝隙。当把单一的粒子(电子或者光子),对着屏幕持续发射,好像手枪里,一发一发打出来子弹的时候,发现有的时候,它以“波”的形式,通过缝隙;有的时候,以粒子形式,通过缝隙。
以波的形式通过的时候,
双缝屏幕后面的,屏幕,显示出来的图案,出现彼此干涉(可以想象一下,两颗石子丢进水面,产生波纹后,波纹彼此干涉)
而以粒子形式通过的时候,屏幕图案,没有干涉现象,只有两条直线痕迹。
2.双缝干涉实验中,单个发射的光子,电子,什么情况下以波的形式,什么情况下以粒子的形式,通过缝隙?这就是为什么,这个实验,被很多世间人,觉得恐怖的地方。实验事实是,当你去观察它的时候,它只会以“粒子”形式,通过双缝;而你不去观察它的时候,它偏偏以波的形式,通过缝隙。1万次实验,1万次如此。
换句话说,不存在,一个所谓的“客观存在”,这个世界是不确定的。光电子在实验中,到底是以粒子形式,还是波的形式出现,不取决于它,取决于你是否去,观察它。
推而广之。整个物质世界都是基本粒子构成的。当你“观察”世界的时候,看到了坚固色法,有形有相。当你“不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你身边的张三李四,是不是以“波”的形式存在呢?这就是为什么,世间人面对这个双缝干涉实验,觉得恐怖了。
3.在佛法来讲,一目了然。物质世界,有相色法怎么来的?一念坚固妄想,而有色法。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你去观察它的时候,起了一种“坚固妄想”,于是光电子,只以粒子的形式显现出来,就是这样。
进一步来讲,何止色法,方便来讲,整个世界万物,于众生而言,皆是妄想成就。
坚固妄想~色法;
虚明妄想~受阴,前五识
融通妄想~想阴,意识心
幽隐妄想~行阴,末那识
颠倒妄想~识阴,阿赖耶识
佛在楞严经里讲,在十方如来和大菩萨的自住三摩地里,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花,本无所有。在他们的现量三摩地里,一切都是大光明藏本体,裸露出来的境界。
4.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再进一步思考,就进入佛法,体会到“空性”的存在了。发射的光电子,在发射之前,它本具的“粒子性”,或者“波动性”在不在,在哪里?以无形无相的性具功德形式,本自具足我们的,如来藏妙心里,随你观察它的缘起,而显现为“粒子态”,随不观察的缘起,显现为“波动态”也。
另,缘起性空这个法理,有了义,不了义两种理解。
1.不了义法,是佛教界比较流行的。什么是缘起性空呢?观一切法,皆是其他种种因缘,临时性的,假合而有,假合而成,假合而生。
譬如这个手机,并没有一个“真实手机”,只是有,手机壳,电子元件,电池等等,其他因缘,临时的假合而,宛然现前,一个手机。
按这样的道理,于是观一切诸法,虚妄不真,所谓“性空无我”,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是不了义法的“缘起性空”。
2.按了义大乘法,缘起=不空如来藏,性空=空如来藏。缘起性空=心经之五蕴皆空=一心三藏。
接引门外人的时候,要注意到,对方理解的缘起性空,跟圆教法,可能是不一样的。
如来为何,在楞严经反反复复,破不了义法的因缘法。看看门外学佛人种种现象,就理解佛的苦心无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