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妙莲当顺2 于 2019-4-15 12:58 编辑
日本真观禅师,最初研究天台教义六年,后来改习禅学七年,为了寻师访道,以期明心见性,找到自己本来面目,又负笈中国各名山丛林,参话头,习禅定,又经历十二年之久。 二十多年后,他终于在禅门中得到了自我消息,因此束装返国,在东都、奈良等地弘扬禅法。各地学者,蜂拥而来参禅求道,大家都争相以一些困难的问题,要他解答。 那些问题包括: 一、什么是吾人自己的本来面目? 二、达摩祖师西来大意是什么? 三、人问赵州狗子有无佛性,赵州时而说有时而说无,究竟是有是无? 问题虽多,真观禅师总是闭着眼睛,不予回答。有人也知道真观禅师不愿和人议论禅门公案,大家对公案禅搬来说去,并不能得到真正的受用。 一天,有一位五十余岁的天台学者道文法师,研究天台教义三十余年,慕名而来,非常诚恳的问道:“我自幼研习天台法华思想,有一个问题始终不能了解。” 真观禅师非常爽朗答道:“天台法华的思想博大精深,圆融无碍,应该问题很多,而你只有一个问题不解,不知是什么问题?” 道文法师问道:“法华经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意义就是认为树木花草皆能成佛,请问:花草成佛真有可能吗?” 真观禅师不答反问:“三十年来,你挂念花草树木能否成佛,对你有何益处?你应该关心的是你自己如何成佛?你要作如是想才对!” 道文法师先是讶异,然后道:“我没有这样想过,那请问我自己如何成佛?” 真观禅师道:“你说只有一个问题问我,关于第二个问题就要你自己去解决了。” 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它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一切相,就是非空非有。真心无处不有。什么也不是。即一切法,就是即空即有。真心无处不在。什么也是。明白这个道理很重要。不仅要明白,而且要知道为什么?
因为我们的真心本体它无形无相,所以我们很难用有形有相的任何一法去表达我们的真心,所以讲它非空非有,无处不有。什么也不是。因为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它本具无量的性具功德,也就是说,万法在没有变现之前,就在我们心里,它是以一种无形无相的形式含藏在我们心里。当它遇到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一定的因缘具足这个条件下,就会随缘变现为有形有相的无量的万法。这个世间没有一法能离开我们的心,法外无心,心外也无法。所以真心即空即有,真心无处不在。真心什么也是。比如,我们能吃饭能走路,能干活的能睡觉的这种功能,就是我们真心本具的妙用。没有一法能离开我们的真心而独立存在。
本体和妙用不能分开,它是一体两面,要把它圆融为一个本体。讲非空非有,是讲我们真心本体的特征,讲即空即有是讲本体的妙用。体用是不二的,性相是一如的。如果你只讲即空即有,不讲非空非有。就掉在藏教菩萨的有形有相啦。执相昧性,执事昧理啦;如果你只讲非空非有,不讲即空即有。就掉在禅宗的无形无相啦。而且禅宗菩萨所见到的空性,仅仅停留在空如来藏这个位置。佛门把它叫作菩提邪法。之所以把它叫做菩提邪是因为它不究竟不圆满不彻底。见真重增一重尘。
楞严经告诉我们:“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什么意思呢?就是告诉我们:带妄显的那个真,还不是真正的真。现的是禅宗的舍有归空的那个空性,显得是别叫的次第空性。还不是真正的真。因为还有个能显真能显妄的那个东西,才是真正的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心。也就是楞严经讲的真真如性。真真如性。非空非有非中,当下即空即有即中,现空现有显现中。空藏当下就是大气球手套的全体,就是一心三藏。不空藏当下也是大气球手套的全体,就是一心三藏。空不空藏当下也是大气球手套的全体,就是一心三藏。真空本来不空,妙有本来非有。空是对有讲的,有是对空讲的。三个藏当下就是一个东西。你的如,我的如,泥巴的如,天人鬼畜的如,诸佛菩萨的如,臭狗屎的如,统统都是同一个如。这叫百界一如,万法一念。阿只有一个,弥陀有无量个,无量的弥陀都是一个个体。无量的个体弥陀都是一个本体。法华经讲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换句话说。没有哪一个不是哪一个,没有那几个不是那几个。一即是无量,无量即是一。真心本来面目,非一非多。非佛非众生,即一即多,即佛即众生。
所谓的无量万法,所谓的佛,所谓的众生,所谓的是非好坏长短,,等等都是随心应量。都是性具功德的随缘妙用。如同世间人所讲,人心不同,各有所面是一个道理。尽管现的相千差万别,但无量的万法都是一个本体。楞严经讲四科七大讲的好,“皆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所以我们就明白过去,现在,未来,无量的时间。东西南北上下无量十方。在时间空间里无量的万法,都是当人当下一个人一个心一个念得变现。佛出世间就是告我们这个道理。你果真明白这个道理,当下了生脱死,当下就成就啦,当下最低都是圆教初住。上不封顶。而且从凡夫到分真即佛,无修无证,一步登天。当下成就。为什么呢? 整个佛法的核心就是讲,一切万法都是我一个念变出来的。佛为了教化众生,恒顺我们的习气,硬是把一个心分成有情和无情。一般人都认为无情是没有生命、没有知觉,但是在《楞严经》,不是这个法。
那么无情是否能成佛? 整个佛法的核心就是讲,一切万法都是我一个念变出来的。佛为了教化众生,恒顺我们的习气,硬是把一个心分分成有情和无情。一般人都认为无情是没有生命、没有知觉,但是在《楞严经》,不是这个法。
《楞严经》讲,有一种枭鸟把土块抱在怀里,还有一种破镜鸟把毒树果抱在怀里,然后它们心里念咒,「类我、类我……」最后呢,土块和树果就能由无情转为有情,变成这个鸟的后代。看经文:《楞严经·卷七》:如土枭等附块为儿,及破镜鸟以毒树果,抱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其类充塞。
在日食、月食中,这些光所经过的空间内,那些泥巴瓦块、树木华草此时得到日月天地之精华,得到特别的加持,当下大批地转无情为有情,天仙鬼怪应有尽有。外道的禅定功夫最高可以突破八万大劫的时空(一个大劫少说是几十亿年),在八万大劫的时空内,他能看到泥巴瓦块、树木花草变成天、人、鬼、仙;而天、人、鬼、仙,也能变成泥巴瓦块、树木华草……但他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不知道怎么变出来的。所以所谓的拜土教、拜火教……应运而生。
台湾一些学校搞实验,把这个兰华摘下来分成两组。对其中一组兰华,老师和学生们同时来进行吉祥加持:「啊!兰华啊,你真美呀,你是白马王子啊!我不知道该怎么喜欢你啦,你太美了,我的心肝我的宝贝儿,你真乖啊」;对另一组兰华呢,采取轻慢、侮辱攻击:「你这个丑八怪,你这个丧门星啊,你怎么不死啊?我的肉中刺啊、我的眼中钉啊!你还不快给我滚蛋。」要表演得跟真的一样,一定用心来表演。一个礼拜以后,吉祥加持的那组兰华仍然很鲜很亮,恶语中伤的那组兰华烂了、枯了、臭了。所以,无情物到底有没有知觉啊?也有些人用馒头来做实验,结果如上所说。
有时,我们到朋友家里,如里这个家里有人生病,愁眉不展、唉声叹气,你是不是感到一股寒气啊?因为他家里所有的天花地板、桌椅板凳……统统在愁眉不展、唉声叹气;如果这个家庭很幸福,你是不是感到很自在呀?因为他家的的天花地板、桌椅板凳……一切的东西都在嘻嘻哈哈、快快乐乐。大家应该都有这个体会吧?
参加过送往生的同修知道,亡者一开始脸上很痛苦,身体僵硬,经过助念,身体变得柔软,而且脸上还出现笑容。这是不是证明泥巴瓦块也是有情?那没人给他送往生、面部表情痛苦的亡者,是不是有情啊?无非前者说,「哎呀,我太自在了,我快乐,谢谢你们」;后者呢,家属一天到晚哭哭啼啼、愁眉苦脸,他在感慨,「哎呀,我太难受了,你们一天到晚哭哭啼啼的,我又没有死」,是不是?就是这个道理。
选自印广门清法师《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开示第六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