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彦博(1006 - 1097),北宋宰相,字宽夫,汾州介休(山西介休)人。自幼聪明,击瓮故事流传至今。进士及第后任官,后因处理西夏边防事务有功,升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庆历七年(1047)冬,恩州(今河北清河)王则起义,他为宣抚使,与明镐前往镇压,翌年出任宰相。熙宁年间,王安石变法,极力反对,称:“祖宗之法俱在,不须更改”。后赋闲洛阳,与富弼、司马光等十三人,用白居易九老会故事,置酒赋诗相乐,谓之“洛阳耆英会”,成为反对变法的大本营。哲宗元祐初,司马光为相,荐文彦博同为宰弼,废除新法,五年(1090)辞官。
文彦博历仕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乃宋皇之股肱。但素信佛法,崇信三宝,专修净业,居京师之日,与净严师结社念佛,专念阿弥陀佛名号,发愿云:“愿我常精进,勤修一切善,愿我了心宗,广度诸含识”。集十万人为净土会,一时士大夫多所度化,力参净土。士大夫曾赠偈曰:“知君胆气大如天,愿结西方十万缘,不为一身求活计,大家齐上渡头船”。文彦博年九十,临终无疾,念佛而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