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妙莲当顺2 于 2018-10-29 12:16 编辑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毛泽东以巨大政治智慧和卓越军事才能,带领中国人民抗击侵略,冲破黑暗建立新中国。 与此同时,毛泽东在家教方面,也堪称一代典范! 毛泽东给自己定下了三条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 在亲情与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之间,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为全党和全国人民作出了表率。 ----------------"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 1950年,毛泽东同志的长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前线不幸壮烈牺牲。 接到志愿军司令部的报告后,周恩来考虑到毛泽东当时的身体状况,直到1951年1月2日,在朝鲜战场第二次战役取得胜利、毛泽东的身体也已经康复之后,才将毛岸英牺牲的电报送给毛泽东。 那份简短的电报,毛泽东足足看了有三四分钟,一言不发,脸色也变得非常难看。 过了一会,毛泽东抬起头,双手颤抖着从茶几上的烟盒抽出一支烟点上,眼睛变得湿润了。 可他最终也没有哭出来,只是长长地叹息了一声,向叶子龙摆了摆手说:“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战争嘛,总会有牺牲,这没有什么!” 毛泽东对毛岸英要求十分严格。 毛岸英8岁时就跟着母亲杨开慧被关进国民党的牢房。母亲牺牲后,他和两个弟弟在上海饱尝了艰辛磨难。 1936年夏,在地下党组织安排下他被送到苏联学习。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他参加了苏军,跟随部队攻到柏林。 1946年1月,毛岸英回到延安,这时父子已分别19年。 (1946年,毛泽东与毛岸英在延安) 见面后,毛泽东马上让儿子脱下洋装,换上布衣,到陕北贫瘠的乡村当农民,拜农民为师。后来又让他参加西北农村的土地改革工作队。 北平和平解放后,毛岸英和两名扫雷专家带领一个工兵排,首批进入北平,负责排除重要设施、处所的地雷、炸药等。谁都知道这是一个危险性很大的工作,毛泽东却没有阻止。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艰难繁重,毛泽东又让毛岸英到工厂一线,担任北京机器总厂党总支副书记。 这里的工人都很喜欢和信任这个年轻的书记,却没人知道他是毛泽东的儿子。 中央作出抗美援朝的决定后,毛岸英立即提出参加志愿军的要求,得到了毛泽东的支持。 当时,毛泽东身边有工作人员曾劝说,岸英还是不要去朝鲜参战了。因为他们知道毛泽东已经在革命战争年代失去了五位亲人。 这个劝说被毛泽东断然拒绝。 多年后,毛泽东向自己青年时代的好友周士钊谈了为什么要送毛岸英上前线,他说: “你说我不派他去,他就不会牺牲,这是可能的。但你想一想,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 毛泽东逝世后,人们在清点遗物时,意外发现一个箱子里有几件毛岸英的遗物:一件棉布衬衣、一顶蓝色军帽、一双灰色沙袜。 这几件东西,毛泽东整整保存了26年。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是毛泽东对爱子无尽思念的寄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