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这里开始,弥勒菩萨以偈颂的形式把前面释迦牟尼佛「眉间放光」,一光东照「万八千土」所显现出来的诸佛菩萨怎样修行,在这里详细地分述,来向文殊请法。
彼土,这里可以概述为十方法界一切佛土。恒沙菩萨,种种因缘,而求佛道。这是总说,下面是分说。「或有行施」往下这一大段,专门向文殊菩萨请问关于菩萨布施。「行施」就是布施,把自己的财物拿来供养三宝、供养众生,「施」带有供养之义。「金银珊瑚……」这往下这一大段呢,是讲外财布施。
珊瑚:是海里的一种珍宝,由众多珊瑚虫及其分泌物和骸骨构成的组合。天长日久,由动物而变为矿物化石。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有像小山,也有像树枝。大的还可以形成暗礁,再大的形成一个岛屿叫珊瑚岛。
真珠摩尼:「真珠」即珍珠,主要产在珍珠贝类和珠母贝类软体动物体内,由于内分泌作用而生成的含碳酸钙的矿物。摩尼,就是摩尼宝珠,或出自摩竭鱼之脑中;或由龙王之脑中而出;或为帝释天所持之金刚破碎后掉落而得;或为佛之舍利变化而成,以利益众生。此如意宝珠系如意轮观音、马头观音、地藏菩萨等之持物,能满众生之愿。
砗磲:一种海洋生物,形如蚌蛤,壳大而厚,略呈三角形,它的直径约有一点五米,体重可达三百多公斤;在此种动物的外壳上有深大之沟纹如车轮的外圈,故被命名为「砗磲」。
玛瑙:是一种矿物,经常是混有蛋白石和隐晶质石英的纹带状块体。玛瑙的历史十分遥远,大约在一亿年以前,地下岩浆由于地壳的变动而大量喷出,熔岩冷却时,蒸气和其它气体形成气泡。气泡在岩石冻结时被封起来而形成许多洞孔。很久以后,洞孔浸入含有二氧化硅的溶液凝结成硅胶。含铁岩石的可熔成份进入硅胶,最后二氧化硅结晶为玛瑙。玛瑙的种类很多,产地也很多。据《本草纲目》讲,玛瑙有清热解毒、除障明目之效。
金刚:就是钻石之类,是金中之金。
诸珍:是按照方便法讲,这些东西都是宝物,在人间稀有珍贵,就是以这种最宝贵的东西供养三宝。究竟法,如果非要要搞金银财宝来供养,穷人怎么修行?这也是表法。
金:是表以真诚心来修行。人类社会最初以贝壳、布匹作为一种稳定的货币,参与商品的交换。那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铁、铜、金、银这种比较稳定的货币。那么在这其中金子最贵、最稳定。故而在佛法里以「金」比喻真实。
银:这是比喻智慧、判别能力。古代王公贵族吃饭用银器,因为银器可以鉴定食品有没有毒,变质了没有。银器上出现一块绿色的斑块就表示食品有毒。「银」还表方便智慧——在古时候,一般金子储藏在家保值,「银」具有流通性,这是表修行人既有根本智慧又有方便智慧。
奴婢车乘:「车乘」作为主导法门;「奴婢」为管理、护持、打杂的人员。这是表在一门深入的同时,我们不妨参考其它一些助修法门。佛法是讲圆融,大乘法是生动活泼。见道以后,无量法门任你选择。
宝饰辇舆:这是对「奴婢车乘」的加重强调解释。大乘法门离不开方便法门,两者相辅相成。没有哪一法不是「宝」,但是前提,你必须见道。
欢喜布施,回向佛道:「布施」,把自己的东西给人家还要欢喜;用钱财供养三宝,我还要感恩三宝。用世间法来讲,这是强盗逻辑,是不是啊?佛法就是强词夺理。怎么「欢喜」啊?张三供养一百块钱给李四,李四是谁啊?李四是不是就是张三啊?供养的一百块钱,一百块钱是不是就是张三呐?你明白这个道理,是调养自己这一种习气。世间人讲恶习难改,善习好不好改啊?有些人行善的话,你用刀架着他的脖子叫他行恶,他都不干。那么佛习、菩萨习是不是更难改啊?是调养我们的习气。
我今天供养了你钱财,你要让我成佛,这是不是「回向佛道」啊?你这是回向魔道。「回向佛道」就是没有我,布施谁啊?一切都是我啊!这是我的责任!明白吗?大乘修行叫「不回向法门」。明白「如来藏」,你回向也回向,你不回向也回向,一切都是你。我们之所以要念个回向偈,是做样子给别人看而已。(摘自印广门清法师《法华经讲记 序品第一》第三次修订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