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9-17 14:03:08
|
只看该作者
如是以正慧观:识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此一切,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无取而解脱。
八
劫波!如是知、如是见者,于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诸相,得离我慢、我所慢之慢,心越种种相、寂静、善解脱。”
注1 参照前经。
说法品(终)
[此品之摄颂曰:]
无明乃至明
二之说法者
缚与二解脱
结取戒有闻
及二之劫波
第三 无明品
[一二六] 第一 集法(一)
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二
时,有一比丘,来诣世尊住处。诣而……乃至……
三
坐于一面而彼比丘,白世尊言:“大德!无明,说无明者。大德!何为无明?如何为无明人耶?”
四
“比丘!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于色有集法,不如实知2色乃有集法。于色有灭法,不如实知色乃有灭法。于色有集灭法,不如实知色乃有集灭法。
五
于受有集法,不如实知受乃有集法。于受有灭法,不如实知受乃有灭法。于受有集灭法,不如实知受乃有集灭法。
六
想有集法……乃至……
七
于行有集法,不如实知行乃有集法。于行有灭法,不如实知行乃有灭法。于行有集灭法,不如实知行乃有集灭法。
八
于识有集法,不如实知识乃有集法。于识有灭法,不如实知识乃有灭法。于识有集灭法,不如实知识乃有集灭法。
九
比丘!说此为无明,如是为无明人。”
十
如是说已,彼比丘白世尊言:“大德!明,说明者。大德!何者为明?何者为明人耶?”
十一
“比丘!于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有色集法者,如实知有色集法。有色灭法者,如实知有色灭法。有色集灭法者,如实知有色集灭法。
十二
有受集法者……乃至……
十三
有想集法者……乃至……
十四
有行集法者……乃至……
十五
有识集法者,如实知有识集法。有识灭法者,如实知有识灭法。有识集灭法者,如实知有识集灭法。
十六
比丘!说此为明,如是为明人。”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十(大正藏二、六四b)。
2 “如实”原本误为“如法”。
[一二七] 第二 集法(二)
一
尔时,具寿舍利弗与具寿拘絺罗,住1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园。
二
时,具寿摩拘絺罗,于暮时纵静坐起……乃至……
三
坐于一面之具寿摩诃拘絺罗,言具寿舍利弗曰:“友舍利弗!无明,说无明者。友!何为无明,何为无明人耶?”
四
“友!于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于色有集法,不如实知色乃有集法,于色有灭法乃至……不如实知色乃有集灭法。
五
于受有集法……乃至……
六
于想有集法……乃至……
七
于行有集法……乃至……
八
于识有集法……乃至……于识有灭法……乃至……不如实知于识有集灭法。
九
友!说此为无明,如此为无明人。”
注1 “住”原本viharati是viharanti之误。
2 “无明”原本逸失。
[一二八] 第三 集法(三)
一~二
波罗捺国因缘。
三
坐于一面之具寿摩诃拘絺罗,言于具寿舍利弗曰:“友舍利弗!明,说明者。友!何者为明?如何为明人耶?”
四
“友!于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于色有集法者,如实知色有集法。于色有灭法者……乃至……于色有集灭法者,如实知色有集灭法。
五
受有集法者……乃至……
六
想有集法者……乃至……
七
行有集法者……乃至……
八
识有集法者……乃至……如实知识有集灭法。
九
友!说此为明,如此为明人。”
[一二九] 第四 味(一)
一~二
住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园……乃至……
三
坐于一面之具寿摩诃拘絺罗,言于具寿舍利弗曰:“友舍利弗,无明,说无明者。友!何者为无明?如何为无明人耶?”
四
“友!于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如实知色之味、过患、出离。
五~七
受……想……行……
八
不如实知色之味、过患、出离。
九
友!说此为无明,如此为无明人。”
[一三O] 第五 味(二)
一~二
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园……
三
“友舍利弗!明,说明者。友!何者为明,如何为明人耶?”
四
“友!于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如实知色之味、过患、出离。
五~七
受……想……行……
八
如实知识之味、过患、出离。
九
友!说此为明,如此为明人。”
[一三一] 第六 集(一)
一~二
住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园……
三
“友舍利弗,无明,说无明者。友!何者为无明,如何为无明人耶?”
四
“友!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知色之集、灭、味、过患、出离。
五~八
不如实知受……想……行……识之集、灭、味、过患、出离。
九
友!说此为无明,如此为无明人。”
[一三二] 第七 筑(二)
一~二
住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园……
三
坐于一面之具寿摩诃拘絺罗言具寿舍利弗曰:“友舍利弗!明,说明者。友!何者为明?如何为明人耶?”
四
“友!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如实知色之集、灭、味1、过患、出离。
五~八
如实知受……想……行……识之集、灭、味、过患、出离。
九
“友!说此为明,如此为明人。”
注1 “味、过患”之二语原本逸失。
[一三三] 第八 拘絺罗(一)
一
住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园……
二
时,具寿1舍利弗,于暮时……乃至……
三
坐于一面之舍利弗,言具寿摩诃拘絺罗曰:“友拘絺罗!无明,说无明者。友2!何者为无明,如何为无明人耶?”
四
“友!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如实知色之味、过患、出离。
五~八
不如实知受……想……行……识之味、过患、出离。
九
友!说此为无明,如此为无明人。”
十
如是言已,具寿舍利弗,言于具寿摩诃拘絺罗曰:“友拘絺罗!明,说明者。友!何者为明?如何为明人耶?”
十一
“友!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如实知色之味、过患、出离。
十二~十四
受……想……行……
十五
如实知识之味、过患、出离。
十六
友!说此为明,如此为明人。”
注1 “具寿”原本逸失。
2 友!之下原本有kotthita是衍字。
[一三四] 第九 拘絺罗(二)
一~二
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园……
三
“友拘絺罗!无明,说无明者1。友!何者为无明?如何为无明人耶?”
四
“友!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如实知色之集、灭、味、过患、出离。
五~七
受……想……行……
八
不如实知色之集、灭、味、过患、出离。
九
友!说此为无明,如此为无明人。”
十
如是言已,具寿舍利弗,言于具寿摩诃拘絺罗曰:“友拘絺罗!明,说明者。友!何者为明?如何为明人耶?”
十一
“友!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如实知色之集、灭、味、过患、出离。
十二~十四
受……想……行……
十五
如实知识之集、灭、味、过患、出离。友!说此为明,如此为明人。”
注1 原本有缺失,以前经补之。
2 原本有缺失,以前经补之。
[一三五] 第十 拘絺罗(三)
一~二
同前之因缘。
三
坐于一面之具寿舍利弗,言于具寿摩诃拘絺罗曰:“友拘絺罗!无明,说无明者。友!何者为无明?如何为无明人?”
四
“友!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知色,不知色集,不知色灭,不知顺色灭之道。
五~七
受……想……行……
八
不知识,不知识集,不知识灭,不知顺识灭道。
九
友!说此为无明,如此为无明人。”
十
如是言已,具寿舍利弗,言于具寿摩诃拘絺罗曰.
十一
“友!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知色、知色集、知色灭,知顺色灭道。
十二~十四
受……想……行……
十五
知识,知识集,知识灭,知顺识灭道。
十六
友!说此为明,如此为明人。无明品(终)
此品之摄颂曰:
三集法二味
二集拘絺罗
第四 煻 煨 品
[一三六] 第一 煻煨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色是煻煨,受是煻煨,想是煻煨,行是煻煨,识是煻煨。
四
诸比丘!如是观而有闻之圣弟子,厌患于色,厌患于受……想……行……识。
五
厌患而离欲……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注1 汉译未详。
[一三七] 第二 无常(一)
一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二
“诸比丘!于无常者应断欲。诸比丘!何者为无常耶?
三
诸比丘!色是无常,于此应断欲。
四~六
受……想……行…… 七
识是无常,于此应断欲。
八
诸比丘!于无常者应断欲。”
注1 汉译未详。
[一三八] 第三 无常(二)
一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二
“诸比丘!于无常者应断贪。诸比丘!何者为无常耶?
三
诸比丘!色是无常,于此应断贪。
四~七
受……想……行……识是无常,于此应断贪。
八
诸比丘!于无常者应断贪。”
[一三九] 第四 无常(三)
一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二
“诸比丘!于无常者应断欲贪。诸比丘!何者为无常耶?
三
诸比丘!色是无常,于此应断欲贪。
四~七
受……想……行……识是无常,于此应断欲贪。
八
诸比丘!于无常者应断欲贪。”
[一四0~一四二] 第六~第七 苦(一~三)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三~八
“诸比丘!于苦者应断欲……贪……欲贪……乃至……”
[一四三~一四五] 第八~第十 无我(一~三)
一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二
“诸比丘!于无我者应断欲……贪……欲贪。诸比丘!何者为无我耶?
三
诸比丘!色是无我,于此应断欲……贪……欲贪。
四~六
受……想……行……
七
识是无我,于此应断欲……贪……欲贪。
八
诸比丘!于无我者应断欲……贪……欲贪。”
[一四六] 第十一 善男子苦(一)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有信心出家之善男子,以此为随顺法,谓于色多厌患而住,于受想……行……识多厌患而住。
四
于彼色多厌患而住,于受……想……行……识多厌患而住。偏知色、偏知受想……行识。
五
彼偏知色、偏知受……想……行……识而由色解脱、受解脱、想解脱、行解脱、识解脱,生、老、死、愁、悲、苦、忧、恼解脱,苦解脱。”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二、一二a)
[一四七] 第十二 善男子苦(二)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有信心出家之善男子,以此为随顺法,谓:于色观无常而住,于受想……行……识观无常而住……乃至……
四~五
为由苦而解脱。”
[一四八] 第十三 善男子苦(三)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有信心出家之善男子,以此为随顺法,谓于色观无我而住,于受想…行……识观无我而住。
四
彼于色观无我而住,于受……想……行……识观无我而住。以偏知色,以偏知受…想……行……识。
五
彼偏知色,偏知受……想……行……识而由色解脱、由受解脱、由想解脱、由行解脱、由识解脱,由生、老、死、愁、悲、苦、忧、恼解脱,由苦而解脱。”第四 煻煨品(终)
此品之摄颂曰:
煻煨三无常
三苦三无我
乃至说此三
善男子苦三1
注1 “三”原本暹罗本俱为“二”。
第五 见 品
[一四九] 第一 内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由有何?由取何?于内生乐苦耶?’
四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愿请说示。]’
五
‘诸比丘!由有色,由取色,于内生乐苦。’
六~八
受……想……行……
九
由有识,由取识,于内生乐苦。
十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不取无常、苦变易之法,于内当生乐苦耶?’
“大德!不也。”
十一~十三
受……想……行……
十四
‘识是常耶?为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不取无常、苦变易法者,于内当生乐苦耶?’
‘大德!不也。’
十五
‘如是观……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七(大正藏二、四三b)。
[一五0] 第二 我所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由有何?由取何?由现贪何?而见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四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五~九
‘诸比丘!由有色、由取色、由现贪于色……乃至……由有识、由取识、由现贪色,而见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
十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乃至……不取有变易之法者,当见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十一~十三
受……想……行……
十四
识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乃至……不取有变易之法者,当见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大德!不也。
十五
如是观……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七(大正藏二、四三a)
注2 ‘不取’。底本api me tam……是api nu tam……之误。
[一五一] 第三 我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由有何?由取何?以现贪何?而起如是见:此有我、此有世间、我死后有,为常、恒、永住而有不变易之法耶?’
四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五
‘诸比丘!由有色,由取色,由现贪于色而起如是见:此有我、此有世间、我死后有,为常、恒、永住而有不变易之法。
六~九
由有受……想……行……识、由取识、由现贪于识、而起如是之见:此有我、此有世间、为我死后有,常、恒、永住而有不变易之法。
十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虽不取无常、苦而有变易之法,而起如是见:此有我、此有世间、我死后有,常、恒、永住而应有不变易之法耶?’
‘大德!不也。’
十一~十四
‘受……想……行……识是常耶?为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虽不取无常,有变易之法,而起如是见:此有我、此有世间、我死后有,常、恒、永住而应有不变易之法耶?’
‘大德!不也。’
十五
‘如是观之……知更不受后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七(大正藏二、四三C)
[一五二] 第四 无我所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由有何?由取何?由现贪何?而起如是见:无我、无我所者,当将为无我、无我所耶?’
三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四
‘诸比丘!由有色,取于色,由现贪于色,而起如是见:无我、无我所者,当将为无我、无我所。
五~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