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9-12 21:22:57
|
只看该作者
《水忏》里面讲的悟达国师,悟达国师是十世高僧,他出家修行,死了以后又得人身,又出家修行,十世,十世高僧,到第十世还出家。因为福报太大,出家人也有大福报,做皇帝的老师,做了国师,做皇帝老师也不简单,过去生中十世的修行,哪里是偶然的,世出世间法里头决定没有偶然的。你这一世觉得不满意,就怨天尤人,那怎么能成功!你不晓得,就是以我们人世间现前社会来看,在家、出家的,出家有很多大和尚,有大福报的,你要是明了佛法你就知道,累劫所修,不是一世的,一世不可能。世间不要说是作帝王,做一个部长都要修好几世,都不是一世修得来的。一世修的,做个小乡镇长、科长、科员差不多,这是我们在佛法里面看到的,做个县市长都不是一世修的。才知道世间的富贵都是很多世的累积,连出家人得我们今天讲的名利、供养、名望,也都是多生多劫的修积。如果他要享受,那这一生就享完了,就没有了。虽然有名望、有利养,不接受,他来世就更大了。
有名誉、有利养而不接受的,像虚云老和尚。他在中国、外国,提起来没有人不尊敬,他得到大家的尊敬,自己若无其事,并没有觉得自己了不起,平易近人!生活还是过得那么清苦,没有讲求一定吃饭要多少菜,要怎么样子,没有!决定没有讲求。你看印光老法师,这就是世世修行,福报现前不受,给别人去受。虚老和尚一生建道场,我们在年谱里面看到的,建道场,修复道场,哪个道场年久失修了,他去化缘,把那个道场修好,请一个有修行的出家人去当住持,他就离开了;再没有牵挂了,不说那个道场是我建的,没有!再不牵挂了!建好了,你看人家建道场,为佛法、为众生,不为自己。印光老法师一生印经,他皈依的信徒多,太多了,所有一切的供养都拿去印经书,修法布施,我们得到他的恩惠就很大很大。我们在初学学佛的时候,许多的参考资料、古德的注疏,都是印光老法师印的,苏州弘化社的。自己的生活依旧是那么样的清苦,这就是福报现前不享,我们要学。
你能把这些事情看出来了,是智慧;你真肯向这些善知识去学,那叫大福报,真正有福,你是福慧双修;决不是眼前名闻利养的受用,那就坏了。因为享福,给诸位说,没有不造业,那个造业太可怕!《慈悲三昧水忏》里面,悟达国师是十世高僧,皇帝供养他一个沈香宝座,他还迷了,还动了心,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这个念头一动,冤家债主贴上身,害了人面疮,几乎送了命,不容易!这是说明世间人的福报,都不是一生一世修得来的,享福很容易,很容易就把它享尽。好像储蓄一样,一点一滴去攒钱,很不容易,好多年才攒一笔钱,要花,两天就花光了。诸佛菩萨的高明处在哪里?他只是攒积,永远不花。花在哪里?给一切众生去花,自己永远不花。所以到果报上,就现出无比的依正庄严,成了佛那个是性德完全显现。法藏比丘成佛,示现的是西方极乐世界;毗卢遮那成佛示现的是华藏世界。人家最后得这个果报,得这个果报是不是他求的?没有。永远没有求享受,永远没有一个贪图享受的意念,自自然然现出这样殊胜庄严不可思议的果报。我们学佛连这一点道理都不懂,这样的事实都不晓得,我们的佛叫白学了。
修福这一段特别提示我们,不要忘了修福,修福重要!怎么修福?不舍己怎么可以利人?中国古人有一句话说,说得也很有道理,世间人说的,不是我们出家人说的。他说,吃别人不愿意吃的食物,当然不好吃,好吃谁不喜欢吃!别人不愿吃的就不好吃。吃别人不愿意吃的食物、穿别人不愿意穿的衣服、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什么事?利益众生的事情,这是人家不愿意做的。这就是自己;自己刻苦、节俭,利益一切众生,这叫做大人物,真正是大人物。在我们佛法,那他是真正修福。我们佛门当中也常说,「佛氏门中好修福!」可别修错了。佛门里面修福是有的,但是修错的也不少!你要有智慧,要仔细去观察真佛还是假佛,真的佛那个福报就大了。
今天还有一个同修问我,建道场福报大,提供给很多人在那里学佛,我说那个福报当然大。但是你要晓得,真正修行才有福。如果不是真正修行,哪里来的福报!那没有福报。什么叫真正修行?古代的寺院庵堂跟现在不一样,古代寺院庵堂真的是修学的道场,修学场所。一般是二时讲经、二时修持。二时是多长的时间?经本里面讲的是昼夜六时,昼夜是六时,一时是我们现在的四小时,二时是八小时。每天听经八个钟点,上午、下午上课。行门里面大概不外乎两类:一个是参禅,一个是念佛。所以道场有讲堂、有禅堂、有念佛堂。喜欢参禅的清晨四个小时,晚上四个小时。当中休息的时间,什么时间?夜晚十点钟到两点钟,你去睡觉的四个小时。半夜两点钟要起床、要用功,那叫做道场,所以他成就快。换句话说,你想打妄想没有时间,你想讲一句闲话,也没有时间,不让你有空闲的时间去打妄想,去杂心闲话,那叫做道场。现在我们道场没有了,所以你记住,建道场观察观察那里头有没有道?
今天居士林这个道场,一天才讲两小时的经,从前是八小时,你才讲两小时,那打了多少折扣,不够标准。实在讲,够标准最低限度要打对折才勉强过得去,对折是一天要四小时。所以希望同修,如果真正有福报,没有福报也是没有法子,这个福报也是累劫所修,你要觉悟,「我建立一个道场,不管大小,一天讲经四小时」,我们统统打对折。修持也是四小时,也就是早课两个小时念佛,晚课两个小时念佛。一天念四个钟点的佛,听讲四个钟点的经,一天这个道场有八个小时,才勉勉强强可以说这是个道场。如果真这样做,给诸位说,你是今天世界的第一家,一切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因为现在这个世间已没有,你是第一家,只有你一家,那诸佛菩萨不保佑你,保佑谁?居士林有一桩事情是全世界第一家,供斋,什么人到这儿吃饭都不要钱,一天三餐,一年到头,世界第一家,走遍全世界找不到。有些道场也发这个心,但是七天,它在法会上七天,它不是天天供,不是一年到头的。所以这是世界第一家。如果它也能够再做到:这个道场每天念佛四个小时,讲经四个小时,那了不起,那新加坡是佛国,修福要这个修法。
每天讲经四个小时不容易,你请一个法师,身体受不了,可以聘请几位法师,住在这个地方轮流讲。每天两个人讲就可以,三个人讲也行。这真正修福,懂得什么叫做道场。在这个道场里面,那就真修福了,你出钱出力,福不唐捐,真修福了。如果有这么大的地方,这里头没有讲经,也没有人修行,这是有庙无道,古人也说「不能兴教」,这个对佛教毫无利益,一点好处都没有。希望大家在这个地方留意,认真朝这个目标去设想,朝这个目标去做,大家就真正有福了。现在整个世界都动乱,我们在大乘经典里面,明白这个道理,知其所以然;换句话说,动乱当中,我们这个地区不乱,能不能做到?能。大家修福,这个地区就不会受到别的地方的干扰。大多数的人修福能转共业,要真修,真正肯牺牲自己,牺牲自己的享受,来建立一个如法的道场。这里说,
【证果不废相,修因亦不废相。】
修因一定在事相上修。
【亦广修福德,但不可取著耳。】
如果取相、著相,那就是有漏的福报,是三界有漏福报。不取相、不著相,这是无漏的功德,无漏的功德能帮助我们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地方要跟诸位提示一下,不著相好懂,什么叫不取相?我们讲得简单一点,不取相就是不攀缘。譬如我刚才跟诸位提起的,大家能够建立这样一个如法的道场,实实在在讲,建这么一个道场并不困难。我们有这个心、有这个愿,要不要到处化缘去求人?不要。你只有这个心、这个愿,大家都有这个心、都有这个愿,自然就成就,这就是我们讲的随缘而不攀缘。我要想建这么一个道场,我能做得到,我在新加坡向你们化个缘,我相信搞一个道场不难。我为什么不做?攀缘!这是违背佛陀的教诲,我们不能做出这个样子给后人看,「看!某法师他到处去化缘。」我们不能做这个,做这个不如不做,因为影响力非常非常不好。如果有人找到我的话,我愿意做,那样好做,我不是攀缘的。我在台湾的道场,在美国的道场,跟现在澳洲的道场,我都没有动个念头说是要搞一个道场,它自然来了,要找我,那我只好去了,明天就要去。一切都是顺其自然。顺其自然,你们找我,我讲话就方便,你们大家会听;你不听,我就走路了,我决不要你这个道场,我决不留恋这个道场。我教给你的,你相信、肯听,我很欢喜,我住在这里;你不肯听、不欢喜,我马上就走,我自在!没有一丝毫牵挂,没有一丝毫留恋。你有牵挂、有留恋,西方极乐世界没分,那就真正可惜了。这个地方样样能舍,西方极乐世界才有分。所以要真正能舍,真正为佛,真正为众生,这是有智慧、有福德。底下一段说:
【修福不修慧,不能得无上菩提果。此节文切诫莫作不修福得菩提之念。】
这是一小段,我们先看这一段,了解佛为我们讲经说法的深义。千万不要以为,修福不修慧,这些人很多,修福不修慧的人很多,不能得无上菩提果,他从来也不想得无上菩提果,刚才讲的心量小,只想得眼前的福报,佛菩萨保佑我升官发财,家里平安,他都求这个。他哪里求证果,他没求!可是有一些现在讲是少数,不是多数,修慧不修福,以为这个样子可以证果,这个观念错了。这一段经文里头,世尊切诫莫作不修福得菩提之念,没这个道理。前面说过,成佛,佛叫二足尊,福慧圆满,有福没有慧不能成佛,有慧没有福也不能成佛,一定要两样都具足,两样都圆满。这才知道为什么菩萨从初发心一直到等觉都在修福。慧在哪里修?修福不著相,就是修慧。可见得福慧双修,福慧等修,平等的,慧跟福没有分开。著相那就没有慧,那就修福不修慧;不著相是福慧双修,这个要知道。底下说:
【修慧不修福,亦不能得无上菩提果。】
意思都显示出来了。
【前偈中明见性不应取相,此明见性亦非废相。合而观之,已将理、性、事、修,以及性相非一、非异、行布、圆融,之因因果果,说得细密之至矣。】
在《金刚经》的经文里面,如果没有古德为我们详细的解说,像这些地方在经文当中,我们确确实实很难看出来,念经都马马虎虎混过去,不知道字字句句里含著这么深的意思在。我们把前面的偈子跟这个经文合起来看,显示经里面讲理事,理跟性是一,理就是性,性就是理;事即是修,修即是事。但是这里头还是有个差别,所以才分开来讲。理浅,性就深了。「事」是指的事相,无论真妄、邪正、善恶都是事,「修」,那就断恶修善,修离不开事,就在事上断恶修善。以及性相非一、非异,这个深,这个意思深,确确实实说到了宇宙人生的真相,的确是非一非异。非一是讲从现相上来说,如果我们讲体相用,相与作用千变万化,无量无边,非一;非异是讲它的性,讲它的理,它的性、它的理是一个。能现万法的是真如本性,是一;能变一切万法的是识,不是别的,法相宗讲唯识,唯独识是真有,其他的都是假的,「识能变,性能现」,这是讲非异。
「行布」是次第,无论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所谓是有规矩、有先后、有方法、有次第。虽然在这些次第当中,它里头还有圆融,这就非常不可思议!次第里头有圆融,圆融里面有次第。为什么?次第里头不著相就圆融,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就圆融了。如果在次第当中,有分别、有执著就不圆融。我们举一个很浅显的例子,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的身相,示现的生活;工作,他的工作是讲经说法。他这个身与他的报身,与他的法身,一样不一样?一样的。他那个身就是报身,就是法身,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为什么?不执著。法身不执著,前面讲报身也不执著,应化身也不执著,统统不执著,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我们今天不行,执著,分别执著,坚固的执著。我们自性也有三身,为什么不能证得?就是把这个业报之身坚固执著了,所以自己自性的三身不能圆融,道理在此地。这是说明行布里面,如何能够得到圆融,圆融里面又现出次第,为了教化众生,十法界一切众生,应以什么身度,他就现什么身,那叫圆融里面现行布,行布里面不碍圆融,这叫得大自在。所以这因因果果,说得非常的细密,非常详细,非常精密。
【相与非相,福与非福,两边不著,为正观念也。】
在修观的时候要注意,观,诸位要记住,就是我们的思想观念,我们对人、对事、对物,我们想法、看法这叫观念;观念错了,完全看错了,完全想错了,这个我们要承认。有一些人死不承认,认为他自己看得很正确,想得很正确,比别人都高明,其实全想错了,全看错了。依什么标准来修正?依《金刚般若 》,诸位要知道《金刚般若 》上的标准,是如来果地上的标准,绝对的标准,决定不错,这是真实的标准。所以佛法传到中国来,诸位应当能够想到,当年高僧向印度以外传法,那是四面八方,到处都弘传,并不是特别喜欢中国,不是的。为什么四面八方去传播,而在中国生根?在中国茁壮开花结果,反而胜过、超过了印度。这个道理在什么地方?中国人能接受,中国人谦虚,古时候的中国人。现在的中国人不见得谦虚,古时候的中国人谦虚,都是受儒家的教育、道家的教育,都能够自卑而尊人。所以佛法传到中国来,大家一听很有道理,很欢喜就接受了,不是偏爱中国人。
诸佛菩萨在这两千年当中,在中国应化示现的也特别之多,其他的国家地区里头没见过。像我们熟知的,几乎佛门里大家都知道的,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的,阿弥陀佛的化身;永明延寿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的化身,释迦牟尼佛再来的;傅大士是在家居士,弥勒菩萨的化身;布袋和尚也是弥勒菩萨的化身,我们现在塑弥勒菩萨,都塑布袋和尚的相;最近的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的化身。佛菩萨在中国示现应化太多太多了,许多身分没有露出来,我们不知道,这几个是身分暴露了,我们才晓得;暴露的少,没有暴露的多。这是我们中国人真正有福,我们中国列祖列宗积的德行,这是积功累德的感召。就是说我们要晓得自己观念错误,然后才能接受,依照佛的经典来修正。错在哪里?错在执著,错在分别。佛教给我们於一切法,对於佛法也不例外,「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世法、佛法,我们要不要用它?要。我们生活在其中,我们用它,我们接触它,我们天天也在做,就是不能执著。执著是凡夫,不执著是佛菩萨,佛菩萨跟凡夫差别就在此地。我们吃饭,我们是凡夫执著,佛菩萨也吃饭,他不执著;他不执著,他跟法性相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