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9-5 12:32:06
|
只看该作者
不能怪他。永远记着他的恩德,时时关怀他们现前的处境,如果有困难,我们得想善巧方便去帮助他。我直接的帮助他,他拒绝,他不会接受;我找跟他接近的人,他能信得过的人,不要用我的名义,用他的名义去帮助他,不必让他知道。没有关系的人有灾难,我们都要帮助他,何况曾经对我们关怀过、照顾过、有过好处,你能够袖手旁观吗?决定不可以。
中国传统的文化教育,讲仁义,仁是存心,仁是仁爱,推己及人,想到自己就得想到别人;义是循理,我们表现在外面的做法合情、合理、合法。存仁行义,心是仁,行为是义,这都属于饶益有情戒。我们今天印送《四库全书》、印送《四库荟要》,这是送给国家,世界上许多国家。印送《国学治要》、《群书治要》,帮助全世界的人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认识大乘佛法。我们真正做出来,即使就在这一点,我们依教奉行,从哪里做起?一定从《弟子规》做起。不从《弟子规》做起,一点效果都收不到。有人不相信,不相信的人很多,连一些著名的教授都不相信,曾经来问过我,问我为什么要提倡《弟子规》?儒家的东西四书五经十三经分量那么多,为什么不提倡别的,提倡这个东西?我的解释很简单,我说我们摆上天平,称一称分量,这边就放一本《弟子规》,一千零八十个字;这边四书五经十三经、《四库全书》,一大堆摆在这边,它一样重。听的人呆了,怎么会一样重?我就告诉他,我们老祖宗讲得好,这边一大堆的四书五经十三经、《四库全书》,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在这边;《弟子规》那边是笃行。这一大堆东西学了,你没有做到等于零,还不如它!这个比喻他懂,他明白了。
你把一部《大藏经》背得滚瓜烂熟,讲得天花乱坠,十善五戒都做不到,那不等于零吗?一个只知道修五戒十善的,佛的经教什么都不知道,他就比你强,你就不如他。笃行就是真干,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不真干有什么用?拿那些东西可以欺骗一般平民,那你在造罪业。你的果报决定比不上那个什么都不知道的,他能够把十善五戒都做到,不如他,这个道理要懂。所以你不从根本上扎根,像花草树木一样,你没有根怎么能生长?哪有这种道理?净土宗修学三个条件信愿行,你信,有信、有愿没有行你能往生吗?古人讲得不错,祖师大德也常讲,只要一句佛号念好了,你就能往生。什么叫念好了?把烦恼习气全念掉叫念好了。换句话说,那些戒律你没有学过,但是你全做到了,那就叫念好了。烦恼习气没有念掉,自己还是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那就是古人讲,你把这句佛号念到风吹不进、雨打不湿都没用。你的烦恼习气全在,那是障碍,它障碍你信解,障碍你开悟,障碍你证果,也障碍你往生。换句话说,这话是夏莲居老居士讲的,佛法是干真的不是假的;你不干真的,佛法一丝一毫的利益你都得不到。
这段经文只有十句,这个十句是我们修行的关键,太重要了,决定不能够疏忽。「庄严众行,轨范具足,观法如化,三昧常寂」,下面是身口意,善护三业。如果别人问你什么是佛法?你用这十句答复圆圆满满。看破、放下,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是善护三业,最重要是那个善,善巧方便,就是普贤菩萨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们能不重视它吗?能疏忽它吗?我们今天的警觉性比不上莹珂,宋朝的莹珂法师他自己知道他破戒,不守规矩,知道造这个罪业这是破和合僧,破坏僧团的果报决定在无间地狱。他想到无间地狱就吓到了,那个地方不能去,太苦了。请教同学、同参道友,请教同学帮助他,你们有没有方法能叫我不堕无间地狱?有一个同学给他一本《往生传》,他看到这本《往生传》非常受感动。所以关起寮房门三天三夜不眠不休、不吃不喝,一心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样念了三天,阿弥陀佛念来,他真的往生。造作阿鼻地狱的罪业能往生,是这样往生的,真正忏悔!他也没学过《弟子规》,也没学过《感应篇》,也没有做过什么扎根的教育,人家是什么?人家看到前面阿鼻地狱火坑,吓坏了。我们怎么样?我们不害怕,我们没见到,大概见到也不怕,叫你跳下去,跳下去也不怕。下去之后再害怕来不及,迟了,你看胡涂到这种程度;莹珂了不得,听说阿鼻地狱他就害怕。所以这个饶益有情戒要做,饶益有情戒就是积功累德,摄善法戒是断恶修善,摄律仪戒是改邪归正,你们想想,对不对?这三聚净戒是我们的根本。所以上三为大乘菩萨通受,修学大乘的人,这三种戒律统统要接受,要认真去干。
我们再看下文,「于(一)摄律仪戒中,在家菩萨受五戒与八戒」。这个八戒是八关斋戒,在家菩萨受的。「出家菩萨须受(一)中之十戒与具足戒」。这个十戒是沙弥律仪十戒,沙弥律仪十条戒、二十四门威仪,要做到!具足戒是比丘戒二百五十条,受了要做到。但是比丘戒能做到的没有了,这个话不是我说的,蕅益大师说的。明朝那个时候,蕅益大师对于戒学下很大的功夫,民国初年弘一大师就学他老人家。蕅益大师告诉我们,中国从南宋以后就没有比丘,受比丘戒有名无实,叫名字比丘,真正比丘没有了。蕅益大师受了三坛大戒之后,他就把比丘戒退掉,为什么?做不到,假的。传授也不是真的,为什么?比丘戒一定至少五个真正的比丘传这个戒,你才能得戒,传戒的人就不是真正比丘,你怎么会得比丘戒?受比丘戒自称比丘,叫大妄语,你是骗人的,不敢。蕅益大师退了比丘戒,自己称什么?菩萨戒沙弥,这是他一生对别人称我的身分是菩萨戒沙弥。换句话说,沙弥戒他做到,菩萨戒他认真学习名实相符,不敢僭越,不敢冒充。他的学生成时法师,是蕅益大师的侍者。所以诸位要晓得,你看中国历代祖师大德,真正继承他的传法弟子,几乎都是侍者。为什么?只有侍者跟他最亲,生活起居东西全学到了,别人没这个机会,老师对他的恩德是最重。
所以莲池大师的侍者古德法师,莲池大师过世之后,他的这些著作,《莲池大师全集》是他编的,是他出版的。同样的,蕅益大师往生之后,蕅益大师的著作非常丰富,《全集》二十多册,精装二十多册(莲池大师只有四册),他的侍者成时法师他编辑的、出版的,这是有大功德,没有他们,祖师这些东西就传不下来。真正大师的传人是这些人,这些人受大师的恩德最深,感恩报德则用这个方法。在家的你看夏莲居老居士,会集这部经,他的学生黄念祖,这部批注,念老序文里写得很清楚,受老师之命写这部批注。老师曾经讲《无量寿经》,讲过,他亲自听过,他说他听的时候记了很多笔记,很可惜在文化大革命都烧掉了。所以写这个批注他很遗憾,仅凭的脑子里记忆一点印象。难得的搜集到这么多的参考资料,不容易,末法众生总算还是有福。如果做不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你就不能入佛法,你可以学习,那是什么?学者。你也有著作等身,像现在很多大学教授,在学校里开佛经哲学的这一类的人,于佛法真实的受用很难得到。方东美先生在过世前半年发心皈依,他的皈依师是广钦老和尚,很难得,最后真正皈依佛门。这出家菩萨,你看沙弥十戒与具足戒重要!
「《涅盘经卅一》云:戒是一切善法梯橙」。梯是楼梯,上楼要用楼梯,橙在此地也是楼梯的意思,垫脚的,我们今天讲台阶,一阶比一阶高。戒是什么?是一切善法的楼梯,一切善法是登楼,你要登楼你必须要有楼梯。换句话说,我们要提升自己的境界,唯一的依靠就是戒律。离开戒律你用什么方法提升境界?《华严经》上告诉我们,菩萨是五十二个阶级,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个,上面还有等觉、妙觉,五十二个阶级。这五十二个阶级凭什么上去?全凭戒律。这个话早年章嘉大师教我的,因为我学佛,是从学术进去的,换句话说,从解门,不是从行门。跟方老师研究哲学,把佛经当作哲学来看待,所以没有行门。章嘉大师着急,但是也没有办法直接叫我从戒律上进修,在当时那个状态下,我不会接受的,而且我认为什么?那是迷信。同时对于戒律产生很严重的误解,戒律是什么?戒律是生活规范,释迦牟尼佛定的,那是三千年前古印度人的生活规范,我们学佛还得回到三千年前,还要去做印度人,这讲不通!你看我一套歪理。所以章嘉大师就很困难,但是他有善巧方便,我每次去看他,他老人家一定,我离开的时候他会送我到门口,送我到门口他会讲一句话,「戒律很重要」。就这一句话,这句话我听了大概几十遍,所以印象特深。你看轻描淡写,很轻的,大概别人都听不到,他送我出门,我跟他靠得很近。
所以他往生了,他往生是特别建了一个火化炉,不是跟一般人一起,特别建造的一个火化炉,甘珠活佛主持他的葬礼。火化之后,我们就在火葬场,他火葬场是特别的地方,不是一般的火葬场,是一个寺庙后面的院子。搭了帐篷,甘珠活佛他们在帐篷住了大概十天,我在帐篷住三天,那时候我还有工作请了三天假,守灵守三天。守三天当中我天天想,我跟章嘉大师三年,他教了我些什么?印象最深刻的,「戒律很重要」。我就认真思考,为什么他要说这句话说这么多遍?他没有勉强我。我终于想通了,世间法跟出世间法不一样,世间法的礼,我原先把它当世间法看,看错了,世间法的礼三代就不相同,夏商周。它是什么?随着时代、随着人的生活习惯而修订的。好像国家的宪法隔几年要修订一次,不修订不适用,社会产生变化了。佛这是出世间法,是要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的,它不能变,它一变就出不去,就超不出去。我就在这个基础上,肯定了戒律是圣贤法,你要想做圣人、贤人,一定要这么干法,它不是普通东西,它不能变更的,所以才肯定了戒律是不能变更的。所以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你要不依这个方法修学,它就不是佛法,那是什么?世间叫佛学,这是我说的。学佛跟佛学是两桩事情,佛学,把佛的经典当作一种学术来研究,我从这里入门的。学佛呢?学佛不一样,学佛从戒律做起,经典一部没学过都没有关系,你只要持戒,你只要念佛,你能够往生,临终佛来接引,这是学佛,这个要分清楚。不想出六道轮回,搞佛学;想出六道轮回,想往生极乐世界,那你一定学佛,你不学佛你去不了。
学佛要记住,如果不能落实《弟子规》跟《感应篇》,你是假学佛,不是真学佛,为什么?没根。这两样东西这么重要,为什么没听说学佛人讲过?你要晓得,早年,我们讲一百年前这是真的,一百年前这个教育,你从小你家的老人已经教给你了,那还提它干什么?在从前人,读书人个个人都有这个根,小时候父母教的,家里面长辈教的,小孩不懂礼貌那怎么行?在我们家乡,我小时候六、七岁在外面玩,玩耍的时候,农村!小朋友吵架打起来了,走路的人,那个时候旅行是走路,没有交通工具,路人看到,都把我们教训一顿,我们做错了,路人不认识的来教训一顿,我们家里人看到向那个路人感谢、道谢。哪像现在?现在的小孩,父母不懂得,老师教训他、呵斥他,他回家告诉父母,父母到学校去,找着警察去抓那个老师,那个老师虐待学生。老师怎么样?不教了,不敢教。这小孩还能学得好吗?父母不敢教,老师不敢教,谁敢教他?电视教他,网络教他,教他暴力色情、杀盗淫妄,教他自私自利,教他损人利己,教这个他全接受了。这些东西教他,父母不管了,老师当然更管不上了。社会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原因你总该知道了吧。社会变成这个样子,现在道场也变成这样子,佛教也不例外。你要是真正通达明了,你就见怪不怪了,正常现象。我们到底怎么办?我们要走真学佛的一条路。为什么?我不愿意住这个世间,不愿意搞六道轮回,我也不想在十法界,我这一生决定往生净土,什么时候去都可以,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要真正想干,这三聚净戒你可不能不重视;你要是疏忽了三聚净戒,你的愿望会落空,极乐世界你去不了。
我们再看下面,「又《璎珞本业经下》云: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首先是个信,信为道元功德母。我们现在有没有信?老同学一定会记得我讲过,李老师跟我在慈光图书馆大门口一段故事。我出家两年才受戒,随缘!缘不成熟,人家开戒,我们没法子去受戒,什么原因?那个时候受戒要缴钱的,我哪有那么多钱?我是出家就开始教学,就在佛学院上课,就在外面讲经。受戒之后第一桩事情,感谢老师的栽培,佛门叫回到自己道场修礼座,去拜老师。我的老师是李炳南老居士,我到台中,老师在图书馆,我在门口看到他,他也看到我了,他一看到我手指着我:你要信佛,你要信佛。好大的声音叫了好几遍,我进去都莫名其妙了,出家两年多了,教佛学院教了两年,你怎么说叫我信佛?我不信佛我能干吗?进去之后他叫我坐下来,我就听他老人家开示。他说「你要晓得,有很多老和尚到死都不信佛。」我听了就吓一跳,什么叫信佛?信佛是佛在经上的教诫你真相信、真去做,那叫信佛;你没有做,你没有相信。我这才明了这个信里头包括解、包括行、包括证,信解行证不能分割,是一体。你说你单单有信,没有解、没有行、没有证,那个信是假的,不是真的。这个话过去章嘉大师给我讲过,我没有这么深的体会,老师这样一个动作,让我感到非常意外、非常惊讶,这个印象就非常深刻了。
《璎珞经》上这句话讲得好,「初入三宝海」,初学以信为本,你不信就没有办法接受。我对于老师没有信心,我怎么会接受?所以在那个时代我这样的性格,不是方东美先生把佛经教给我,任何人把佛经教给我,我都不会接受,我说它是迷信、是宗教。方老师是我们心目当中,最景仰的老师、最尊重的老师。老师对我特别关照、特别爱护,我们是一分钱供养都没有,每个星期他要给我两个小时,跟我讲哲学概要,而「佛经哲学」是最后一个单元。他给我讲的一共四个单元,第一个是西洋哲学,第二个是中国哲学,第三个是印度哲学,最后一个是佛经哲学。我对老师相信,老师介绍东西一定不错,一定是好东西。介绍都令我感到非常惊讶,「释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我从来没听说过,「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句话多么诱惑人,人生最高的享受,那我一定要追求!
所以见到章嘉大师我就告诉他,「方东美教授把佛经哲学介绍给我,我知道佛经里面有非常好的东西,有真实的学问,有没有什么方法让我们很容易就契入?」我提出这个问题,问题提出了,他看着我,我也看着他,我们对看了半个多小时,一句话不说,半个小时之后老师开口说「有。」我们听说有,耳朵就竖起来,精神就提起来,他又不说了,大概停了六、七分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