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法,出家人永恒的使命
《楞严经》说:“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作为一个选择佛教信仰的出家人,因缘是大乘佛教,那么在现实中,定位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就必然是我们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佛教的发菩提心和行菩萨道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不二法门”。在《维摩经》的“法供养品”中,提倡用佛法供养自己和他人,从而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弘扬佛法,利益众生,从而完成自利。应该说,这就是菩萨行!而弘扬佛法,利益众生,就是“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虽然如此,我们还要面临几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佛教面临的现状
1、古代印度佛教现实
从佛教的典籍中,我们知道:“九十六种外道”,“六十二种邪见”在佛教传播中的困扰。当时的情行,印度沙门集团林立,都在追求和传播解脱自在,于是有持苦行、牛戒、狗戒等。佛陀出世教以学佛成佛之法,如日丽中天、浩月当空,而佛陀的弘法环境不甚乐观,于是有“生中国难”之说,据说是中印度的“摩竭陀国”。佛陀及弟子们也曾因为弘法遭受过迫害,佛陀灭度后九百年左右,不仅部派佛教知见纷纭,就是外道思想对佛教的伤害已经到了不能击鼓撞钟敲打法器的地步。于是龙树、提婆出世中兴佛教,可见“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2、现代佛教的忧思
当走进佛历2553年之际,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佛教的末法时代。就大陆而言,全国有几万所寺院。因为弘法事业的欠缺,佛教的存在,单就人们把烧纸、算命、看风水误以为佛法而加以接受。就足以使佛教受到污染,不能正见正行。虽然有人们对现实利益的诱惑,充满功利色彩的成分,从而对佛教产生的误解和误导。但佛教自身责任的迷失成分不容忽视的。我们扪心自问:“生为佛子,当做佛事”,“弘法是家务”,“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等等。我们的出家人到底努力了多少?尤其是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寺院经济随之而增长的现实,出家人自身生存压力减少,甚至生活条件更加优越的情况下,部分佛教徒不思进取;佛教徒整体素质需要提升更是一个不争的现实……
但无论如何,对于弘法的热情不足,阻碍了自身责任的担当。于是,更多的人依然不了解佛教,无法受益于佛教。对于出家人自身的价值和成就,无疑是一种欠缺,正如孔子所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是吾忧矣!”
不能否认,除去众生共业的因素以及素质方面的欠缺之外,更重要的是,作为寺院的重要职能,弘扬佛法的力度不够。作为出家人的份内事,“弘法是家务”的事业没有做好。而对于佛教正法的弘扬,恰恰是佛教面对现实的永恒使命。而使命分明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动力。只有如此,佛教才能正本清源,佛教才会有不朽的生命力。追寻古德先贤的足迹,我们会找到一个使命的支点;回到现实中的我们,自然会承担起应尽的义务和职责;未来的佛教,将会因为我们的努力,而生机勃勃。让我们回顾一下前人的行履。
从汉代开始,许多印度译经僧带着让佛法泽被更多众生的使命,历尽千辛万苦相继来到中土。如最初摄摩腾、竺法兰来华译出《四十二章经》,接下来的则是其他高僧连绵不断的努力。历史已经记下了他们的伟绩。
待到三国之际,自朱土行西行求法始,佛教已由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追求,表明中国佛教从此有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在这个转折点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高僧大德。如东晋高僧法显,在他六十岁高龄之际,依然西行印度求法,涉流沙,踏雪山,出生入死,除取得一批经典之外,还完成了《佛国记》的撰写。发心所在,用《高僧传》中法显自己的话说:“所以乘危履险不惜此形者,盖是志有所存,专其愚直,故投命于必死之地,以达万一之冀。”
还有著名的玄奘法师西行求法的事迹,同样使我们心旌摇动。从历时十九年的艰苦征程,留学于那烂陀寺,享誉于五天竺,到归国之后,译出佛经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并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中国佛教翻译史写下了最辉煌的一页。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高僧大德的共同努力,佛教才有了自己的生存空间。我们感谢这些“民族的脊梁”,因为他们不仅仅是佛教的骄傲,同时也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
循着历史,让我们走进公元三世纪的南印度。一位叫作提婆的菩萨,为了拯救中印度波吒厘城佛教僧团衰微的现状,为了佛教正法的伸张,毅然前去建立法幢,展开辩论,大破外道。当一外道弟子为发泄其师被破之愤,将利刃插入菩萨的腹中,临终之际,菩萨依然教诲他的弟子:“诸法本空,无我我所。谁为加害?谁为被害?”一位圣者的境界让我们的心灵深深震颤。
在中国的东晋时代,同样有一位值得尊敬的高僧道生法师。当大本《涅槃经》未传入中土之际,法师即能提出“一阐提人皆得成佛”的观点。虽遭僧团摈弃,却仍坚定不移。据说当年无限寂寞的法师,躲在虎丘山上,对着一堆石头说法,竟然使得顽石点头,却没有办法让人信受。感慨之余,深知真理的孤独,弘法的不易。但法师并没有放弃,最终实践了他的誓言——“愿舍寿之时,踞狮子座。”
感人的故事何止于此,当曾感动又再感动之余,我们坚定了信心和步履。因为,我们已不再是孤军奋战,诸佛菩萨与古德先贤是我们永远的伴侣。
二、佛教的当务之急
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拥有的因缘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优越,无论是社会发展的环境,还是佛教所拥有的资源。且不说,佛教经典的完备应当备加珍惜,如义净三藏所说:“后人不知前者难,往往讲经容易看”;加之电子传媒、网络弘法更加简洁明了;还有中国大陆几十所佛学院的设立与培养僧才的成效,都应当担当尝试弘法实践,一个全面提倡弘法的因缘正在成熟。
“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虽然善知识难遇,而善知识必然要对弘扬正法负责!
当然,我们可以欣赏许多高僧大德的弘法经验和实践,但我们自身也需要担当和行动,通过弘扬佛法这样一种方式,需要在利他中完成自利。
来源:网络
声明:素材来源于网络,内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我们尊重原创,文章、图片、视频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联系邮箱371168857@qq.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