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8-28 14:30:30
|
只看该作者
你赞不赞成民主?我不赞成民主。为什么?民主制度底下不出人才。为什么?没有一个人会上街去竞选,喊我是好人,我会做好事,你们投我一票,说不出口。说不出口怎么办?好人就不参加选举。参加选举那脸皮厚一点,他说得出。读中国古书的人说不出,读西方人的书说得出。所以我早年在美国,美国的朋友很多,我就老实告诉他(因为美国总希望全世界的人都学它,它们的制度好),我给他说,我说比方开小店,你们美国只有二百年历史,你们从四面八方来,没有根、没有本,摆个摊行,各人摆各人的;选一个代表,那就是总统,代表我们这些小团体,行得通,正确的。我说中国是老店,五千年的老店,世世代代的子孙相传,你怎么叫他去摆摊子?哪有这个道理?这是讲不过去的。我说中国制度适合中国,美国制度适合美国,美国制度不适合中国,中国制度也不适合美国,那是什么?自自然然形成的,不能强迫,强迫别人错误的,要背因果责任。这个比喻他听得懂,虽然听得懂,深一层的道理他很难体会。
所以很多人问我,我赞成君主,我不赞成民主,我觉得君主比民主好。他要保全他这个帝王的位子,必须把自己的儿女都教好,把天下人都教好,大家拥护他,他那个位子才保得住;他要为非作歹,就会有人起来革命把他推翻。推翻之后,这一次推翻真的走向民主,没有帝王,没有帝王就没有人负责任,为所欲为。我的时间很短,要交给别人,这个位子好不容易得来,如何用这个位子满足自己欲望,他想这个,他不是想天下人。为什么没有想天下人?没有受过这个教育。中国古圣先贤是讲天下人,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个平是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这就是国治好了,国与国之间要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世界太平,真可以做到千年盛世,这个不能不知道。中国自古建国,到秦汉才真正政治上的统一。秦始皇十五年亡国,那是什么?坐上这个位子,只求自己的富贵享受,不顾老百姓的生死,十五年亡国。刘邦起义,取得政权之后,用圣贤人来治国,真正想到人民的疾苦,因为他自己是从小亭长,就是村长起家的,他知道人民痛苦。所以对於接班人,底下一个皇帝用心教导,继续得到人民的拥护。汉算不错,两汉四百年。这是我们读历史,应该要明了的、明白的。当然,最理想的孙中山先生,他提的方法好,可是没有能实行。他提倡的是一党专政,用政党代替帝王的家族,那是一家人统治,组成一个政党,集合全国的精英,大家来共同治国平天下,这个理想好。为什么没有产生效果?教育缺乏了。这也是时势所造成的,满清亡国之后,中国这块大地变成军阀割据,谁也不听谁的,每个人拥兵自重,发生内战。孙中山先生一生没过过好日子,五十九岁就过世,没有继承人。所以总结一句话,教育出了问题,全是教育出了问题。
我们看到佛教,佛教不走政治这条路线,纯粹走教育,宗教教育。汤恩比说的,宗教教育是人类所必需。人类的历史先有宗教,从宗教衍生出文化,文明跟文化都是从宗教里流出来的,演变出来的,所以没有宗教做根本的文明都不长久。根据他的研究,地球上曾经出现过文明,二十多种,但是都没有超过二、三百年就完了。这四大古文明,时代长一点的,三个没有了,最后这个中国现在还在。我们现在再看中国的文明,现在走向存亡继绝的关头,如果疏忽了,我想一百年,一百年之后中华民族没有了,文化没有了,赶紧救!中国传统文化在哪里?在《四库全书》里头。乾隆做了一桩大好事,把中国的古籍非常认真做了一次清理,凡是负能量都剔除,我们今天讲,凡是正能量都保存,编在《四库》里头。《四库》所收的都是精华,千万年老祖宗留给后世的精华,里面有智慧,真实智慧,有理念、有方法、有效果、有经验。内容是什么?我常说的,帮助我们自己身心健康,幸福快乐,我们要不要?帮助家庭和睦兴旺,帮助事业顺利成功,帮助社会安定和谐,帮助国家富强,帮助天下太平,什么东西可以帮助?《四库全书》。唐太宗在《四库全书》里头撷取精华编成一本书,叫《群书治要》,那是《四库》的精华,没有时间读《四库》,读这一部书就够了,刚才我说的,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全部得到了。
孔孟一生经营这个学术,继承古圣先贤,一生教学,教学是所有事业里头最伟大的一桩事情。释迦牟尼佛能舍弃王位,去做个苦行僧,道德、学问成就之后一生教学。孔子有弟子三千,我估计释迦牟尼佛大概也有三千人。教了四十九年,他老人家七十九岁过世,三十岁开始教学,用现在的话来说,办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开悟之后为大众讲经,讲阿含,小乘经,小乘经好比小学,讲了十二年;再提升讲方等,方等好比是中学,八年;往后再办大学,大学讲般若,就是怎么样帮助你开智慧,这个阶段最长,二十二年;最后的八年讲《法华》,那是研究所,如何帮助菩萨取得佛果。佛陀是佛法里面的学位,第一个学位,最高的,第二个学位是菩萨,第三个学位是阿罗汉。所以阿罗汉好比我们今天本科毕业,菩萨是硕士,佛是博士,学位的名称。
人人都可以作佛,为什么?因为你本来是佛,道理在此地。你应该要作佛,这是学位,有这个学位,你从事任何一个行业,那是你自己的事情。现在的行业很多,古时候行业所谓三百六十行,是不是三百六十个?不见得,三百六十代表圆满,一个圆三百六十度,是代表圆满,就是各行各业,自己去选择。教育是教你开智慧,教你重视伦理、道德,教你爱人如己,教你要为苦难众生服务,救苦救难。佛法里面讲,苦难里面最严重的是生死、是轮回。释迦牟尼佛十九岁离开家庭,这个年轻人好学,广学多闻,印度所有的宗教他都学到,所有的学派他也都参学过(古时候哲学之国),到三十岁他放弃了,为什么?他所学的这个,解决不了生死轮回的问题。放弃之后,在菩提树下入定,开悟了。表演给我们看,什么能解决问题?定,他就开智慧,智慧能解决问题,所谓戒定慧三学。这就是佛法里面的学术,分为这三大类,戒律、禅定、智慧。
智慧是自己本有的,不是外头学来的。所以古人告诉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学东西学一样,无论哪一样都好,不能学多。为什么?所有一切法,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怎么个平等法?统统帮助你开悟,开悟就是平等。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用这个方法,归纳起来就是戒定慧三学,佛教把这个传到中国来,就是它教学的方法、理念。中国人聪明,佛教没传到中国来,中国的圣人,孔孟、老庄,跟印度佛陀的智慧可以说是平等的。如果孔子、老子要生在印度,印度人称他作佛陀;释迦牟尼佛要生在中国,中国人称他为圣人,智慧的地位、德能的地位相等,只是名称不一样。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再仔细去观察,这个世间上这几个大宗教,基督教、犹太教、天主教、回教,这些大的宗教,你去读它们的经典,发现什么?发现都是大彻大悟之人,它们的创始人。这些人谁教他的?没人教。释迦牟尼佛一生讲这么多经,他不是学来的,他所学的全没用,所学的跟这些来相比都比不上。他是开悟了,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从真心里头流出来的,他不是妄心,妄心里头流出来的是烦恼,真心流出来的是智慧。换句话说,真心是什么?定,定到极处就是真心。
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给我们说得好,你看他明心见性,他对五祖的报告,你见性了,你说来我听听,什么是性?他只讲了五句,五祖就说行了,衣钵就传给他。第一句,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没有想到自性,自性就是真心,真心本自清净,没有染污,染污的是妄心,不是真心,这第一个讲清净。第二个,「本不生灭」,不生不灭,真心不生不灭,妄心有生有灭,妄心就是念头,念头前念灭后念生,一个接著一个,真心不生不灭。第三个,「本自具足」,本来就具足的,具足什么?智慧、德能、相好,具足我们今天六根所接触的境界,我们叫全宇宙,全宇宙是我们自性里头本自具足的,你要是觉悟、见性了,你就晓得整个宇宙的状况,今天科学家在这里所探讨的你全部知道。第四句,「本无动摇」,这就是禅定。为什么要定下来?一动就是妄心,真心不动。所以我们要修定,修到不动了,真心就现前。最后一句,真心起作用,「能生万法」。宇宙从哪里来的?万物从哪里来的?自性所生所变,自性生的,能生万法。能大师就说到这个地方,五祖就衣钵传给他了,他是第六代祖。这个人没念过书,不认识字,他为什么?他心定,也就是说他没有妄想,他没有杂念,他在定中,他见到清净,他见到本自具足。什么不知道,你问他,什么都知道,他没有不知道的。许多人拿著佛教的经典向他请教,念给他听,他给你讲解,讲得头头是道。这是真的,真心里面流出来的真智慧。
我们现在细心去观察,所有大宗教这些创始人,都是真心、自性流出来的。这个道理,我早年在台中求学,向李老师请教过。因为那个时候,我读的儒家这些东西、道家的东西,觉得有些地方跟佛教讲的是一样的,很高的境界。像庄子讲的,「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这是佛菩萨境界,普通人说不出来,这不是学来的。我向老师请教,我说孔孟老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他们是不是佛菩萨再来的?老师笑著跟我说,「理上讲得通,事上没证据」,事上没证据,理上讲得通。从这些地方,慢慢就诱导我们走向什么?天下一家,万物一体,入这个境界。入这个境界之后,真心里面第一德就是爱,佛家讲慈悲,这个爱心是爱一切众生、爱一切万法,平等的,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大爱!大爱是自性第一德。连你的冤亲债主都爱他,为什么?知道他有真心,他迷了,做糊涂事情,他一觉悟不就成佛了吗?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所以佛陀的教育是教你成佛,成佛是教你回归自性、回归真心。我们学佛,这个路子就非常明显,我们从现在起,应该用什么心生活工作、待人接物?用真心。真,我们一下谈不上,为什么?用真心是菩萨,法身菩萨。我们今天用儒家讲的,《中庸》上讲的诚,真诚到极处。什么叫诚?不自欺叫诚。不欺骗自己,我就不会欺骗别人,一生守住这一个字,这是圣贤功夫。一个人不自欺、不欺人,这是中国圣贤君子的基础,大根大本。它跟佛法完全融通,用儒来讲佛,用佛来讲儒,佛讲儒把儒的境界提升了,儒讲佛把佛教化众生的面推广了。所以中国文化,儒释道三家,缺一个都不行,三足鼎立。戒定慧都不容易,特别是现在这个社会,现在社会,外面的诱惑力量太大了。所以这个时代问题多了,圣贤教育没有了,伦理道德没有了,全是色情,全都是杀盗淫妄;小孩都有自杀的念头,这在古籍里头找不到,没有这个记载,可是现在很多,这是要我们不能够不注意的。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传统文化。汤恩比说的,孔孟学说、大乘佛法能帮助这个社会恢复秩序,能把太平盛世再找回来。
这面经文第一句,闻法欢喜接受,还能落实,「行」就是落实,这叫实学,真正学到东西。念老在这个地方这几句话说,「是诸正士」,正士是在家菩萨,我们中国人讲居士,比居士高,德行、学问真有修持称正士。「遵佛开示,往诣极乐世界」,佛劝导这些菩萨到极乐世界去见阿弥陀佛,向阿弥陀佛请教,「得见无量寿佛闻受妙法」。闻后若能信、能乐(乐是爱好)、接受、奉行,这四个字,信、乐、受、行,这才是佛弟子。如果信了,还有烦恼、不快乐,没有完全接受,没有落实,这个信是假信,不是真信。真信是什么?真信要爱好,真正搞明白、搞清楚了,喜欢,完全接受,依教修行。四个字具足,这是真正相信,我们叫正信佛弟子、真信佛弟子;缺少一个,信都不成立。「一心志求净刹」,这句说我们一心一意,志愿就是求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心里头只有这一念。做到这两句,这两句重要,我再念一遍,「信乐受行,一心志求净刹」,下面是「必蒙受记」,你必定得到佛给你授记。授记是预先告诉你,你什么时候开悟,什么时候成佛,你在什么世界成佛,佛的名号叫什么,预先都告诉你,这叫授记。「得成无上正等正觉」,这就成佛了。正觉,阿罗汉证得的,真正觉悟了,得到正觉的人超越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不见了;正等正觉是菩萨,比正觉高一层;佛再加个无上,无上正等正觉就是圆满成佛,像阿弥陀佛一样。「《会疏》曰:闻法乐受行者,闻弥陀所说法,受持奉行也。」我们在此地,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说的,里面有很多的话是阿弥陀佛原话,释迦转告给我们。所以,释迦牟尼佛说的等於是阿弥陀佛亲自对我们说的没有两样,释迦牟尼佛传话不会传错一个字,重要的受持、奉行。
「《净影疏》曰:自於当来得妙净土,名得净处。」这些菩萨们将来成佛了,无论在哪一个世界示现成佛,他都得到净土,这个净土跟阿弥陀佛净土完全相同。譬如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跟我们住在一起,就有人问他,佛跟我们在一起,我们心不清净,住的是秽土,佛心清净,住的是净土,为什么你老人家住的跟我们一样?释迦牟尼佛听了之后,他本来盘腿的,他把腿子打开,一只脚放在地上,大家看这个大地变了,变成极乐世界。才知道释迦牟尼佛自受用的土是净土,跟我们在一块教我们不现这个土,我们看什么土就是什么土,他随我们的缘,不随他的。於是我们就知道,不但是阿罗汉、菩萨、佛居住地方不一样,就是天人也不一样,欲界有六层天,每一层天都不一样,没有两样东西是相同的,妙极了。你的心清净,你居住再繁华的地方还是清净;你心不清净,找一个清净的山上去住,心还是不得清净。所以这是功夫问题,功夫深,无处不是净土。净土前面加个「妙」,那个妙就是他自受用,他见到,不到他的境界见不到,这叫妙。我们住我们的世界,他住他的世界,他能见到我们,我们见不到他。所以,我们得努力。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净影疏》曰」,黄念祖老居士注解《无量寿经》,引《净影疏》引得很多。这个净影是寺庙的名称,净影寺,隋朝时候的,唐朝前面,隋朝时候,净影寺的慧远大师。名字跟我们初祖相同,不同一个时代,我们净土宗初祖慧远是晋朝时候的,这个慧远是隋朝,唐朝前面,隋朝。他的注解里头说:「自於当来得妙净土,名得净处」,这是慧远《疏》上说的。「又《会疏》曰:清净处即是净土也,上所谓必成如是刹义也」,意思。「两疏同旨」,这两家说法是一个意思。「是均以建立佛国为得清净处也。但从心地法门而论,清净处亦可别进一解,则指本净妙心也」。本净妙心,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就是本净妙心,妙心现妙土。「倘能闻法信受,一念相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