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8-26 18:18:05
|
只看该作者
寂静就是禅定。一定要知道禅定这个意思的广义,不是狭义。狭义,修禅得的定叫禅定;广义,修任何一个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统统是禅定,所以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
再看底下这段,「由於远离分别之妄惑,诸根寂静,契入涅盘之理。故续曰: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盘」。经文这样的肯定,决定成。等正觉就是正等正觉,法身大士,后面证大涅盘成佛。前面这一句成等正觉,是菩萨位次圆满了,等觉菩萨;后面证大涅盘是究竟圆满,证得《华严经》上说的妙觉果位,上面没有了,究竟圆满。经上这个「决定成」,这三个字重要,没有丝毫疑惑。阿弥陀佛在因地上发的愿,如果这个愿不兑现他不成佛,现在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已经十劫了,换句话说,他每个愿都兑现了。尤其是第十二愿定成正觉,十三愿光明无量,十五愿寿命无量,十七愿诸佛称叹,十八愿十念必生,这五愿善导大师说,四十八愿核心,四十八愿最真实的大愿,它重要。
这个里面「等正觉,乃无上正等正觉之略称。大涅盘,亦佛果之名,译为入灭」。我把它说成两个,正等正觉是菩萨最高的果位,等觉菩萨,正等正觉,再往上去就不称菩萨了,称佛,菩萨的名字到正等正觉,这最高峰了,再上去妙觉如来,大般涅盘,这样说也很清楚。大涅盘,佛果之名,译为入灭。入是契入,灭是烦恼习气灭尽了,再没有了。「具云般涅盘」,通常讲涅盘,梵语具足的音是般涅盘,上面有个般字。这「般」什么意思?中国人讲「圆」,圆满,所以从义上翻的时候,可以翻成圆寂,圆满清净寂灭,这是法身如来。「以义充法界,德备尘沙曰圆」,圆的意思,从义理上说,他的身,法身,法身是遍法界虚空界。从德,德就是它起作用了,比喻作恒沙,像恒河沙数一样,无穷无尽,他具备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所以叫圆,没有一丝毫欠缺。诸佛如来给你说也说不清楚,必须契入乃知,契入就是此地讲的入灭。你契入,灭是一切烦恼习气统统都没有了,这就是圆寂,梵语称为涅盘。
「体穷真性(本体穷尽於真如法性)」,这个境界就是真如,就是法性,就是本性,就是自性,佛在这桩事情说了几十种的名字,真如、本体都说它。为什么说这么多?这是教学的微妙,教学的殊胜方法,教你认它的意思,不要执著名字相,名字是假的。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教我们学佛,怎么学法?听经「离言说相」,不执著不分别言说相;「离名字相」,名词、术语都是假设的,佛为了教学方便,用这些方便法,可不能执著,执著就错了;「离心缘相」,心缘,我们想它什么意思,不能想,想就错了。你一想怎么样?落在阿赖耶里头,不是性德;不想它,意思自然出来,这是性德。学讲经的人,无论在家出家,都有这个经验,讲经之前要备课,要做充分的准备,上了讲台之后,有时候契入境界,确实讲出微妙之法,自己不知道。谛闲老和尚,这讲经的法师,契入境界之后,听众当中,江味农居士给他做笔记,讲完之后,江居士把笔记拿给他看,他问江居士,这话是我说的吗?是,没错。怎么会说得这么好,自己都感觉得意外。那是什么?当时说了自己不知道,完全从自性里头自然流露出来的。这要什么?一刹那的清净心,一刹那的忘我,自性智慧、德能、相好,它就流出来了。我觉得是每个真正认真学习经教,在讲台上都有这个经验,李老师有这个经验,我们也有这个经验。
所以老师教给我学经的诀窍,守住四个字,「至诚感通」,通就是障碍没有了,经教的义理贯通了。用什么方法贯通?学难,学是世间得用头脑,用阿赖耶、用意识,这不能贯通的,这只能学个知识,学个皮毛。要用什么?要用感应。什么样才能得感应?诚,真诚到极处叫至诚,学习圣贤教诲,学习佛菩萨,真正的秘诀。老师传给我们,我们自己努力把这两个字做到,做到至诚。怎么做?从穿衣吃饭要有至诚心,工作要有至诚心,待人接物,起心动念都至诚。至诚头一个不自欺,不是不欺骗人,不能欺骗自己。欺骗人有时候可以用,叫方便。一个猎人追著一个猎物,要杀它,捕杀它,追到三岔路口,三岔路口有个人看见了,菩萨看见了,这时候这小野兽跑掉了,猎人问,问他看到没有?看到了。从哪边走的?从这边走了。那就骗他。为什么要欺骗他?免得他造杀业,也救了这个小动物,没有自己。所以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都要用真诚心,不怕吃亏。有很多人不敢用真诚,为怕吃亏。不怕吃亏。佛菩萨常说,古人也常说,「吃亏是福」,愈吃大亏,后头福报愈大。不怕人欺骗,不怕人毁谤,不怕人陷害,什么都不怕,你就是用真诚。真诚,佛菩萨天天看到你,一切善神常常在你身边,你怕什么?如果不诚,不诚,你的身边不是佛菩萨,是妖魔鬼怪。这是事实真相。
底下说,体穷真性,本体穷尽於真如法性,这从文字上来解。这个体是法身、是理体,遍法界虚空界,真正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妙绝相累」,这句受用,你要不能够体穷真性,你就没有办法断掉所有现象的累赘。这个累赘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干扰。这个相是现象,遍法界虚空界里面,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这三大类。你会不会受它的感染?会不会受它干扰?会!会的是什么?会的是凡夫。人在这上就要用功夫,叫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为。我们六根在六尘境界上的行为错误了,什么错误?见到了就分别、就执著,就有喜欢、有讨厌,这什么人?标准的凡夫,不能出离六道轮回。小乘把行为修正一部分,不执著了,为什么?知道是假的,知道一切法,毕竟空,不可得。所以对於物质,占有的念头没有了,知道占有不了,它存在这个世间的时间多久?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你怎么能占有得了?这不可能。我们今天讲一秒钟,一秒钟时间很长,一晃过去了,这一秒钟能不能再拉回来?拉不回来了,下面一个念头又补充上来了,太快了!我们要常常用这个观想,来观宇宙之间一切万法。惠能大师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就这么生的。万法有没有?不能说没有,也不能说有,你说有,它不在了,你说它没有,它真正生存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它真有。我们感觉到有一个东西、有个现象,想想看,至少是半秒钟,半秒钟它生灭多少次了?一千一百二十兆,单位是秒,一千一百二十兆分之一秒,半秒钟。我们会看到一个概念,看到有棵树、有个人、有个房子,什么样看清楚?没看清楚,太快了,没看清楚。半秒钟你看看,一千一百二十兆分之一秒,我们才看到一个模糊景象,这是事实真相。这个事实真相,被现代量子力学家证明了。
佛是怎么知道的?甚深禅定,真正看到这个境界,大乘经上佛常说,八地以上,明心见性还不行,明心见性再往上提升,提升到八地。哪些人明心见性?《华严经》做标准,圆教初住就开悟了,就明心见性了,开悟是第一个位次,初住,再提升到二住、三住、四住,到十住,十住再提升,十行,十行再提升,十回向,十回向再提升,十地,十地还得初地、二地、三地,一直到八地,阿赖耶这个现象看到了,你就知道这个禅定功夫多深!八地这个标准难。惠能大师开悟了,有没有到八地,那很难讲。住在实报庄严土的菩萨,四十一个位次,从初住到等觉,都住在这个地方,实报土。最后一品生相无明习气断干净了,这个世界就不见了,没有了。没有了出现什么?常寂光,常寂光看见了。常寂光等觉菩萨都见不到,必须在等觉这个位次上,把无明习气最后那一点点断掉,常寂光现前了,实报土不见了。所以实报土它没有生灭,它有隐现,有缘现,没有缘,隐了。它会不会隐?它不会常隐,为什么?缘具足,还有等觉菩萨要在这个地方修行,常寂光里面就现实报土,常寂光里面的如来就现报身,报身、报土,跟这些明心见性的菩萨在一起,帮助他们提升。
这些事实搞清楚、搞明白了,我们的方针,学习的方向、学习的目标就会安定了。我们有方向、有目标,那就是海贤老和尚说的,要专、要一,你就能达到。达不到最高的,圆教初住就可以了,初住怎样?到极乐世界追随阿弥陀佛,做弥陀弟子。在极乐世界好,生活环境、居住环境、学习环境无比的殊胜,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最好的地方,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我们是真幸运,这一生当中有这么好的缘分,要抓住。世出世间一切法要放下,不放下心不专,念不一,就很难成就;心要专,心要一,不难成就。我们看到海贤老和尚、海庆老和尚,也看到海贤老和尚的母亲,他们给我们表法,你要是看明白了,看懂了,万缘就放下了,为什么?他能做到,我也能做到。做不到的事情,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了,就放不下了。这牵肠挂肚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真的不要,要假的,那我们就活该受罪,你能怪人吗?所以妙绝相累,真妙,绝是永远不再著相了,不再分别相了,不再起心动念了,於一切相里头不起心不动念,这人就成佛了,至少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就到这个境界了。
这寂的意思。这括弧有一句说,「微妙而断绝诸相之累」,不再受它们影响了。这寂的意思讲得好。
下面,《贤首心经略疏》,华严贤首大师,《般若心经》的注解里头说,「涅盘,此云圆寂」。圆是圆满,寂是寂灭。「谓德无不备称圆」,《般若经》里面常说的,智慧圆满、德能圆满、相好圆满,三种圆满全在极乐世界。「障无不尽」,所有一切的障碍没有了。「大涅盘者,指大乘之涅盘,拣非小乘。大乘涅盘,具法身、般若、解脱之三德;有常、乐、我、净之四义;离分段、变易二生死,具(具是具足)无边之身智,是大乘涅盘」。你统统都得到了。分段生死六道里头有,变易生死六道里头也有,二乘人有变易,没有分段,六道凡夫这两种生死都有。分段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像我们现在,从出生到八十、九十过世了,这一段,这叫分段。变易是天天在,就是我们用经上这个话来讲,一秒钟二千二百四十兆,这是变易,它在变化,一个一个变,这变易生死,变易生死很微细。谁有?阿罗汉以上的都有,也就是说,十法界四圣法界有,有变易生死,没有分段,声闻、缘觉、菩萨、佛,这四圣法界,换句话说,这十法界里头的。往生到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这两种都没有了,称为法身菩萨。所以这是大乘涅盘。「至於二乘,则三德之中仅具解脱,四义之中唯常乐净,但离分段,仍有变易生死,灰身灭智,是为小乘涅盘。」意思不一样。小乘人有常、有乐、有净,没有我,常、乐、我、净,那个我没断。大乘断了,断了的时候,这四种,真的我现前了,常乐我净现前了。我是什么意思?大自在。小乘人确实得小自在,没有得大自在。
这是第十二愿,定成正觉。念老注得好,引经据典。我们读了如何把它落实,在生活、工作、待人接物。最有效、最简单,我们可以做得到的,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心中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好!
再看下面第十三愿,也是非常重要的,善导叫真实五愿,第二愿「光明无量」,光明是智慧。请看经文: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於日月之明。千万亿倍。】
右面这一章,「右章」,右章是第七章,这一章里头有两愿,第十三光明无量,下面这一愿,第十四愿,触光安乐。我们先看第十三愿。前面交代的,『千万亿倍』,「以上」,这个经文是第十三愿光明无量愿。「若有众生以下,为第十四触光安乐愿。第十三与第十五寿命无量愿,净影称为摄法身愿,以其摄法身成就也。《甄解》以此二愿,为真报身之德,又谓此光寿无量二愿为方便法身大悲之本」。我们往下看,「盖无量寿则竖穷三际,佛身常住,众生有依;无量光则横遍十方,德用遍周,摄化无尽;故为大悲方便之本,报身之实德也」。我们就念到此地。
第十三跟第十五,光明无量、寿命无量,都是善导大师讲的,五种真实愿里面的两种。《净影疏》说得好,光明无量是摄法身愿,为什么?以其摄法身成就也,光明就是法身,照一切处、一切时,没有它照不到的,它是一切法的本体,一切法不能离开它。这个体无法形容,古人难,现在有科学技术,这些东西就放在我们面前,电视的屏幕、电脑的屏幕,我们把它打开看到什么?一片光明,再按它的信号,色像出现了。这一片光明就好比是常寂光,按上频道就是能生万法,万法是假的,生灭法,刹那生灭,光明是真的,光明不生不灭。光明的生灭我们看不到,其实它也是生灭,我们把它比作常寂光,常寂光真的不生不灭,我们电视屏幕的光,它还是生灭法,但是不容易看出来,那个色像容易看出来。生灭跟不生灭和合在一起,我们凡夫没有能力分。谁能分?觉悟的人能分。觉悟的人分,知道是假的,不受它干扰。凡夫不知道它是假的,受它干扰,你看它笑你也笑,它哭你也哭,你就受它干扰了,你就受它影响了,受干扰、受影响就错了。佛教我们修行,就在这个境界里头,从假相认识到本体,它有个不生不灭的本体,那是什么?性。在哪里?六根门头。《楞严经》上,世尊对波斯匿王的开示,那一段经文就讲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很难讲,说明什么?我们身上是生灭相,但是里头有个不生灭的东西,那是真的。
佛举的比喻,你的眼见,见这个功能是真的,为什么?它不生不灭,佛举例子,问波斯匿王,你第一次看到恒河是几岁?他说他三岁,母亲带著他去拜水神,经过恒河,第一次看到。佛就用这个做比喻,他说你这个十年,你十三岁看这个恒河,恒河变化了,相变了,你能见的那个见有没有差别?波斯匿王讲没有差别,我能见。那么再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到你现在,现在的年龄六十二岁,你看恒河这个见有没有两样?没有两样。外面境界?外面境界不一样了,年年都有变化。能变化的是假的,不变是真的。所以你这个身体是假的,你能见、能听、能闻、能嗅、能尝,这六根的根性是真的。为什么?它不受外界的影响。我们年龄大了,眼睛不管用了,看到外头眼花,看不清楚了,那是什么?那叫根,不是性,根出了问题,咱们戴个眼镜不就清楚了吗?这不是性的问题,性没有问题,根它也随著年龄产生变化。波斯匿王听懂了,听懂了很欢喜了,原来我不生不灭,我的身体有生灭,我,我的六根根性不生不灭。生灭的会坏,不生不灭的不会坏,他明白这个道理。
我们来看,眼能见,耳能听,鼻能嗅,舌能尝,身能触,意能知,这个六根的根性,就是真性,就是本性。如果要不被染污,真正放下妄想、分别、执著,这六根的根性的能量,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它并没有失去,只是眼前有障碍,障碍就是烦恼习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