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8-25 09:28:00
|
只看该作者
令悟得果」,这个业就是这个。
所以我们今天选择这个行业,站在这个岗位上,这个岗位就是现身说法。现身,处处给社会大众做正面的好榜样。今天社会崇尚竞争,我们做的样子不争;社会一般的心理崇尚夺取,所谓是损人利己,我们做出的样子忍让,处处要让,做出样子给他们看。他进我赶快退,一定要让他,为什么?教化众生。人人都懂得让,天下太平,你才晓得这个让的好处多,功德大。决定避免斗争,他无理的来侵犯,我也要让;无理尚且会让,有理就更应当让了。我们目的何在?目的希求天下太平、希求众生和睦相处,我们所作所为就是这个目标,就是这个方向,希望世界上每个众生都能够生活得幸福美满。别人恨我,我感恩他,我天天供他的牌位、天天拜他,我把我自己修学的功德天天回向给他,我们做的跟他做的完全不一样。我们这样做对自己功德利益很大,这一生你看不到,来生就明显了,来生的果报无比的殊胜。所以真正了解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一定会非常乐意去做。
我们活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站在这个岗位就是给世间做榜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八个字,好!我在北师大看到这八个字,我跟校长讲这八个字就是《大方广佛...(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一三卷) 2001/5/10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413》)
...个根性利的人,他就从这里觉悟,帮助多少人觉悟,帮助多少人回头,这是真实的功德。如果我们一辩白,是我们有理,官司打嬴了,打官司总不是好事,诤讼,输了不好,嬴了也不好,这不打多好,天下太平。这些话、这些事,有一些人听起来不以为然,也许说我们做人太消极了,他是看到这一面,他没有看到另外一面,他没有看到深广的这一面。
世间怎样才能有永久和平?社会如何才能够真正做到永恒的安定?关键在此地。有理不让人不行!不是好事,有理也要让人。无理要忏悔,有理也要让人。为什么?「众生出苦」,这个事情大,对众生出苦有利的,这是无量功德。我有理,我打官司胜诉,对众生出苦没有利,会造成负面影响,没有办法制止迷惑颠倒众生斗争。我们有理忍让,这就是制止社会竞争、斗争最好的教导。事事让、处处让,这里头有大学问,这里头显示真实的功夫,几个人懂得?几个人能够参透这个大道理?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是心地纯净纯善。我们有理,还要去跟人评理、去打官司,你的纯善没有了,你的纯净没有了,对自己伤害大,对众生伤害也大。有没有在这上想想?连这些眼前事情都想不到,我们的佛叫白学了。
过去往年李老师教导我,他非常慈悲,也说过好几遍,批评现在许许多多学佛的同修,不是真学佛。不是真学佛,为什么要到佛教寺院里面来?他说是来消遣的。我听了之后我想想是有道理,他没地方去,他到这儿来玩、来消遣的,来烧几炷香,跟大家在一块儿玩玩,娱乐场所,是来消遣的。他不是来真学佛的,所以赞叹他几句就得...(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一三卷) 2001/5/10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413》)
...看,叹了一口气:「这个丫头,她倒聪明!」要她的父亲替她办后事,后走的人要替先走的人办后事,你看看厉害不厉害?自在不自在?这个在世间没有白来、没有白活,想走就走。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庞居士,他家里也相当富有,他把全部家里的财产家当装在大船上,把船划到长江当中,砸一个洞,统统沉下去,不要了。别人就问他:庞居士,你这么多的财物,你自己既然不要了,为什么不拿去多做一点好事?他告诉人:「好事不如无事」。做好事是三善道果报,无事是超越六道轮回。他这样做,真正的意思在什么地方?真正是世间第一等好事。问他话的那个人不懂。
第一等好事是大家心都清净,大家心里都没有事,天下太平。人还抢著做好事,还有竞争、还有斗争,到最后还有战争,你看哪一个发动战争的人不说他是做好事?他是保护人民、保护民族,保护这个、保护那个,不晓得杀多少人。什么叫真正的好事?世间第一等好事,无事才是第一等好事。所以佛教菩萨,帮助六道里面的众生,这也要行布施。布施应该怎么行?三轮体空,是菩萨做的。菩萨做那些好事是无事,心里头连痕迹都不著,那才叫好事;心里面还著相就不是好事。从这个地方我们才体会到庞居士的教诲,他的教诲不是善巧方便,他是完全真实。无事才是真正的好事,无事才足以化导一切众生。不但能教化人,六道里头任何一道众生都能感化,为什么?无事的时候心里头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他住的是一真法界。心里才起心动念,一真法界就变成...(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一四卷) 2001/5/1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414》)
...就是我们所谓的他现前不得受用,这不叫白说吗?契机不契理,那是魔说,虽然契机,但是不契理。
诸位同修你能体会到什么叫魔说吗?魔的范围太大太大了,我们冷静观察现在社会上,电视大家都喜欢看,为什么喜欢看?契机!网路,多少年轻人迷恋在里面,为什么?契机!报章杂志,我们现在走到那些书店,看到书架上琳琅满目,书店里面翻书的人络绎不绝,为什么?契机!但是它不契理,所以人虽然欢喜看、欢喜听、欢喜接触,身心不安,天天烦恼增长,智慧埋没了,这就是佛经里头所说的魔说。魔在哪里?魔在我们的周边,我们六根接触的全是魔境界。魔的作用是勾引我们的烦恼,把我们的贪瞋痴慢勾引起来,把我们的自私自利、名闻利养、嫉妒、障碍、斗争,把这些念头勾引起来,造种种恶业,这都是魔。在过去古代,魔境相当不容易发现,现在魔境太明显、太普遍、太多了。现代的人不落在魔道,几乎就是说不可能。我们如果不学佛,也必堕魔道;虽然是学佛了,如果不能够深入经藏,对於佛陀的教诲如果不能够深信不疑,我们依旧脱离不了魔掌。我们的生活,起心动念,你想想你能够离得开烦恼吗?离不开烦恼你就在魔掌之中,离开烦恼你才有本事不受魔的操纵。
在这个地方又必须要认识,那就是前面一尊主方神教导我们的,真正的魔跟佛不在外境,在乎我们自己一念觉迷;一念觉,魔都成佛了,一念迷,佛都变成魔;这叫内学,这叫佛法,这叫「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叫「一切法从心想生」,佛这个...(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二0卷) 2001/6/12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420》)
...再加以讲解说明。梵语释迦,他的意思中国人讲「能仁」,他能够以仁慈待人,以仁慈对待一切众生,「释迦」是这个意思,这是在这个时段、这个地区教学的总方向、总纲领。原因是这个时段、这个地区的众生没有爱心,自私自利,佛要用这个名号把他扭转过来。但是现在的佛教徒,天天合掌在那里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只知道口念,不知道意思,遇到一切人事物还是自私自利,还是在干损人利己的事情,欺负别人,侵略别人,以为自己很能干。为什么?听说西方人讲弱肉强食,强者生存,劣者应当被淘汰,物竞天择。这些言语都是错误的,这些言论更加深人的自私自利,加深人们的贪瞋痴慢,错了!这些思想是鼓励人竞争,竞争升级就斗争,斗争升级就战争,战争再升级,这个世界毁灭了,后果不堪设想。
圣贤人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他彻底明白了,他教给我们真正是生生不息,教导我们要走永久和平,究竟安乐!我们走的是生路;世间人这种竞争的思想,他走的是死路,在佛法里面讲他所走的是三途、地狱,我们走的是天神诸佛菩萨的道路,那怎么会一样?我们念「释迦」这个名号,就要把自己「真诚、清净、平等」的慈悲心念出来,处事待人接物用这个心,用这个心就是跟诸佛法身菩萨一样、没有差别。诸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天天这样教导我们,我们长时间接受这个薰陶,终於彻底明白、彻底觉悟了。我的根性不是利根,我跟诸位报告多次了,我是中下根性的人,今天有这么一点成就,是学佛五...(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二五卷) 2001/6/19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425》)
...是有一些便利,但是得不偿失,搅和得整个社会人人身心不安,这是事实。我们要怎样才能够「永灭」,把这个问题解决?清凉大师注解说得好:「毛孔慈音,灭除五怖。若百窍异吹,遍吼悦机。」菩萨的德号是『大声遍吼』,我们看了这个名词就晓得,他在那里大声疾呼,劝导大众,让一切大众知道我们恐怖从哪里来的,身心不安是从哪里来的。是不是科学技术?不是,科学技术像水一样,可以载舟、可以覆舟,问题是我们怎么用法,用得得当是好事。我们今天用高科技的传播来传播佛法,传播古圣先贤的福音,这是好事情。如果用它传播邪知邪见,鼓励大家去竞争五欲六尘的享受,那就坏了。这些工具没有罪,吉凶祸福在人心。如何挽救人心?如何把这些人心从竞争、斗争召唤回来,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慈悲大爱是一切众生心性里头本具的,人都知道爱人,都知道爱物。非常可惜今天他是烦恼、恶习当家,这个爱偏了,作法里头产生了偏差,本来是个好事情,现在变成恶事,变成造的恶因,感得恶果。恶果眼看著就要现前,所以才生出恐怖。世间有一些宗教盛传末日,令一切众生感到非常恐怖。宗教里头虽然说有末日,但是它也有一句话,末日是不是会现前都在人心,人心能回头,人心能向善,这个末日可以化解、可以推迟。我们相信诸佛菩萨大声疾呼要唤醒大众,断恶修善,回头是岸,我们就能够离开恐怖。第七尊:
【树杪垂髻主风神,得入一切诸法实相辩才海解脱门。】
风行虚空,无有障碍,象徵著佛菩萨以无...(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三四卷) 2001/7/12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434》)
...们的心性被污染了。物质文明、工商跟科技,这是染缘(污染的缘),不是因。因是什么?因是失去了圣贤的教诲,这个麻烦大了。现在全世界,不是少数人,占著有相当大分量的人,不相信神圣的教诲,不相信因果报应,把圣贤教诲完全摒弃;全世界的学校,哪一间学校里面,用圣贤教诲做教材?没有。只有少数宗教的学校,像一般神学院、基督学院、佛学院这一类宗教的学校,少数人在修学,但不为社会所重视,也不被国家政府所承认。所以这一个世纪以来,我们能够明显觉察得到的,社会大众自私自利,三毒烦恼加速度的上升,伦理道德完全摒弃了,这是因;加上工商业、高科技带来的利润,增长人们的贪瞋痴,这样发展下去,肯定是世界末日。为什么?彼此竞争、斗争,最后是战争,互不相让。
二千五百年前,孟子讲过:「上下交征利,其国危矣。」现在不是「其国」,是全世界,全世界的人都在那里争利,这个世界危矣!世界末日的徵兆已经明显的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是不是跟著这个世界同归於尽?这是愚人,这个人没有智慧。真正聪明人看到末日现象,自己要寻求一条生路。李炳南老居士在往生的前一天,教导学生,他说:「世间大乱到了,即使诸佛菩萨、神仙下凡也挽救不了,我们唯一的一条生路就是念佛求生净土。」诸位一定要懂得老师最后这一句话,「念佛求生净土」,不是消极,是积极。念佛不是进念佛堂一天到晚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这个念法是消极的念法,这不是佛的意思。佛的意思是要我们积极的救护...(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三八卷) 2001/7/18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438》)
...念不忘庄严功德藏解脱门。】
这段经文前面曾经介绍过,它的意思无尽的深广,因此我们不能不多说几句。前面跟诸位说过,「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是真理。我们这个世间,人人都想道德,道德之人就出现在世间。现在这个世间,人人想的是什么?如果我们细细思惟,实在是很恐怖的,真是世尊在《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先人不善(无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从这几句话,我们体验出诸佛菩萨无尽的慈悲,确确实实这几句话是讲我们现代的社会,作父母的、作长辈的,不知道道德。怎样教小孩?小孩懂事了,就教他要竞争。好像不竞争你将来在社会上就不能生存,这个从小灌输的概念,长大要把它转过来可不容易!诸位要晓得,竞争提升就是斗争,斗争提升就是战争,战争再提升就是同归於尽,世界末日现前了。所以这个观念、这种教学,是走死路,不是生路。
再想想中国古圣先贤儒佛的教诲,是怎么教我们的?教我们忍让,没有教我们竞争,教给我们吃亏是福。现在人一丝毫的亏都不肯吃,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吃亏是福」,几个人懂得?教人要敬人、要爱人,要懂得帮助人,敬老济贫,古人教我们的,那个社会是祥和的。现在我们的想法看法错误了,造成整个社会的动乱,灾难频繁,这是人为的,绝对不是自然灾害。
所以我们想到『华果光味』这四个字,圆满具足,真可以说是大圆满主林神。「华」是因,「果」是代表果报,「光」代表智慧,「味」代表德行,你从名号这个意义上去体会。清凉大...(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五九卷) 2001/1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459》)
...离开,我们这个四大的根虽不起作用,净色根它是跟著你走的,跟著神识走的,我们中国人讲灵魂。
由此可知,死了也没有办法离开外头的六境。为什么不能离开?「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是心识显现变化的,你怎么能离开?所以佛法里面讲离开、讲断,这些名词术语真正的意思是转变,转迷为悟,转情执为智慧,智慧就是不执著了。不执著,不碍事,《华严经》的教义,「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到底什么东西碍事?情执碍事,妄想、分别、执著碍事。六道里头芸芸众生,一天到晚扯不清楚,无量无边的纠纷搞得冤冤相报,到底什么原因?情执,妄想、分别、执著造成的。离开妄想分别执著,事事无碍。因为起妄想分别执著,各个妄想分别执著不相同,这才起斗争,这才引起冤冤相报。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搞这一套,六道里众生关系不外乎如此,都是从迷惑颠倒造成的。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些事实真相,所以晓得怎么样叫「离尘」。大乘经上讲得好,「即色离色,离即同时」,没有先后,所以那个离是什么?就是觉。转迷为悟就离了,悟就离了,心里头就不执著了。所以实际上离什么?离妄想分别执著。不是离外面境界,外面境界没有关系,不碍事,碍事的是妄想分别执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