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当本(心静如水 于 2018-8-21 17:09 编辑
分别与无分别学习体会 初学念佛的时候,常常听到有人说三不:不分别,不执著,不妄想。但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意思。到了寺院,看见佛像两边二十个字: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又多了一些疑问。于是问师父:自在随缘念佛真诚慈悲好说,但是怎么看破放下?又怎么清净平等正觉呢?清净是不是没有妄想?平等是不是不分别?看破放下是不是不执著?可见,我还是用世间法理解佛法的奥妙,连依文解字都算不上。所以经常闹出好多笑话。 听闻《过五关 度六将 证菩提》《法华经》《楞严经》及其四部经讲记及其师父开示后,首先使我提高了对分别、无分别的认识。下面以几句对话形式与大家分享,不足之处还请诸位师父 大德 菩萨 同修以及家人们多多批评指正圆融-- 问:何为分别与不分别? 答:无分别法就是讲“一心三藏”,万法皆由一个人,一个念之所变现;万法虽然千差万别,却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叫无分别法。无分别法是对分别说无分别,大家明白吗?打个比方:拳头和手掌,舒拳为掌,握掌为拳,拳掌不二,能分别吗? 问:为什么还要有分别呢? 答:唯独《法华经》《楞严经》以权显实,权实并重。有直接、间接说微妙之法,告诉我们宇宙人生这个真理。这些法本来是我们做人最基本的法则。可是无量劫以来,众生在迷惑颠倒之中,他不明白,在种种的分别中执着,你的,我的,他的;红的黄的绿的;车子房子票子;喜欢的不喜欢的还可以等等..... 其实这个法最好懂、最简单、最方便。因为我们在迷惑颠倒中把《法华经》《楞严经》看的难的不得了。其实《法华经》《楞严经》最简单。我们做人最基本的法则,我们把他忘记了。所以“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这一句话就是“如来藏”,这一句话就是“阿弥陀”,就是“如是我”。 问:为什么分别无妨不分别,无分别不妨分别? 答:分别无妨无分别。无分别是从性上(即空)而说,分别是从相上(即有)而说。比如树木花草,山河大地,这些缘起的假有背后都隐藏着空性,空性是无相的,再有,花的空性和树木的空性是一个,乃至山河大地背后隐藏的空性都是一样的,是无相,当我们真实契入事物背后的空性以后,就能够离一切相,这时候我们就会无虚妄分别,就能无分别对待事物。 但是为什么又不妨分别呢?我们看到事物的空性里,又显现着花儿啊树啊等虚妄分别。这些缘起的事物背后又是空性,当我们摆脱了我执和法执以后就能离一切相而通达空性,那时候就能见一切相而离一切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无分别。 完整的应该是分别、无分别、不妨分别。分别是众生的境界,众生就是看到什么分别什么。无应该是不的意思,无分别就是不分别,能分别与所分别毕竟空寂,不分别就是菩萨的境界。不妨分别就是不去执着能分别与所分别毕竟空寂的念头,连能分别与所分别毕竟空寂的念头都要放下,这就是佛的境界。刚开始要修这个修那个,大家知道性就是相,相就是性,其实同样应该知道,心就是身,身就是心。难道还要去执着那个是心那个是身?有修必苦,有修就有能修与所修,能所都是生死业,修来修去还是只能在凡夫位上打转。再说了那个无形无相的清净心,你怎么修呢? 问:听经闻法就能入佛知见吗? 答:不听经闻法之前,当不明白生死的时候,人人都贪生怕死,当明白人从来没有死过,你会有从未有过的欢喜,这就是法喜,这就是解脱知见。如果再深入一点,明白无量的第七识共一个第八识,大光明藏中没有哪个不是哪个,继而深入明白所有的过去、现在、未来,时间、空间、万法,都是自己一个人一个心一个念变现来的,十法界万法共用一颗心,是一个本体,万法一心,万法唯一心所现就是一个念变现而来,一切的万法现与不现都在一心本自具足,法尔如是,本来就在。都是一个本体,都是一个心,都是一个自己,这样随着听经闻法,把我知我见转变到了正知正见,佛知佛见。什么是佛?梦参老和尚典型一句话,觉就是佛,一念迷生死凡夫,一念觉就是佛。这就叫佛。自己本来就是佛。万法都是你自己一个人,万法都是你自己一个佛,万法都是你自己一个念变现而来,这就是佛之佛见。万法就是你自己一个人一个佛,仅此而已。 佛心待人,自己即佛;佛性悟人,人即是佛。修行到了“看一切人都是好人,一切事都是好事”的时候,就会发现生活中喜悦无处不在,你便拥有了一个完美的世界。当你用烦恼心来面对人生时,你会觉得一切都是业障,世界也会变得丑陋可憎。来是偶然走是必然,你若有一颗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心,你就最幸福。 问:性相一如怎么理解? 答:万法共用的一心表[性],一心随缘一念变现出来的万法表[相],一心[性]的当下即是万法[相],万法[相]的当下即是一心[性],这就叫性的当下即是相,一心的当下即是万法。相的当下即是性,万法[相]的当下即是一心[性],这就叫性相一如。 问:既然无分别,为什么说《法华经》是经王呢? 答:问得好!《法华经》是经王,谁讲的?佛讲的!在《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佛打了十多个比喻,一口咬定《法华经》是经王。这就是无分别不妨分别,佛讲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意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法不依不了义法,《法华经》是佛临终医嘱,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所以《法华经》就是王啊! 当明白了《法华经》《楞严经》一心三藏,一切万法都是《法华经》《楞严经》,包括树木花草、泥巴瓦块、有情无情等等都是,就是这么妙! 我们真心本来面目具无量的智慧德能,无量的智慧融为一个本体。「一即无量,无量即一」。你既不能说它们是一,又不能说它们是无量,它次第圆融。 明白了『如来藏』,开了这个智慧,指导我们的一切的行持,本来这是一个臭皮囊,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当下这个臭皮囊已经变为成佛的「真体」、「法体」。无量万法是一个本体,无量的万法同归于一念,同归于『一心三藏』。
(说明:在编辑整理中,还参考了本论坛中有关分别无分别的部分学习内容,在此感恩师兄们分享。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正圆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