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净公上人讲清净集第一五八六卷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9-2 17:42
  • 1966

    主题

    5593

    帖子

    6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665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16 16:16: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自《净公上人讲清净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
      从因果律上来说,我们每个人的一生,说实在话,你都是命里面注定的,你没有办法超过命运!所以大多数人,你去看相算命都会算得很准,过去、现在、未来人家给你讲得清清楚楚,一点也没有讲错,可见得统统是定的!你们念《了凡四训》,《了凡四训》非常好,能叫你开悟,你才晓得一个人一生命运是定的,「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孔先生给袁了凡算命,他一年收入多少钱,八字上批得清清楚楚,一年下来一算帐,一点没错,不多不少,命里注定的。命里注定有,总是有!命里注定无,怎么求也求不到。袁了凡於是相信了命运,他什么妄想都不想了,为什么?命里头定的,我想也想不到。命里有的,我不要也不行,到时候也来,算了,干脆就不想了。他的心清净了,他得定了,他也得三昧了。他跟云谷和尚两个人在禅堂里面盘腿打坐,坐了三天三夜,他心里头没有打一个妄想,云谷和尚看到他佩服得不得了。一个人有这么深的禅定功夫不容易,三天三夜坐在蒲团上不起一个妄念,所以对他很称赞。他就说出来,他的命被孔先生算定,一切都知道了,他说:我想也是枉然,干脆不想了。云谷禅师听到之后笑了笑,「我以为你是圣人,原来你还是个凡夫。」圣人是功夫成就的,他是凡夫,他是相信因果,算了不要想了,想也是枉然,想都是妄想,何必自己找苦吃?所以不想了,所以他那个不是定,他是明了因果。
      真正明了因果的人,一切妄念没有了。但是比不上修道人,修道人他有观慧;相信因果的人他只晓得事情之当...(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0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07》)


    ...么好争的?还有什么得失?「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就是生灭法,像我们人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这都叫有为法。动物、植物、矿物统统是有为法,乃至於我们心之所思也是属於有为法,都不是真的,都是假的,像梦幻泡影一样,有也好,没有也好,根本不要执著。
      真正入了这个境界,你说妄想来了,要不要断呢?妄想是虚妄,断它干什么,不用断它!真的不必求,妄的不必断,自然什么都没有了。妄想已经是妄想,还努力去断妄想,岂不是妄想上又加了个妄想,永远断不了。所以永嘉大师说得好,「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他没事!你要断妄想,你要求真,你还有事,你还有患得患失,换句话说,你心还是不清净。所以这是入了真正三空三昧,心清净,於一切境界,他能够随缘,他能够得大自在,真正是无忧无虑、无牵无挂,自由自在。
      所以圣人跟凡夫不一样,凡夫做不到。四禅八定,是用定的功夫伏烦恼,不能断烦恼,入大三空三昧,转烦恼成菩提,转生死为涅盘,这才是真正的智慧。这是讲圣住,你发愿要想了生死出三界证圣果,佛有办法,佛教给你,你喜欢成阿罗汉,你就成阿罗汉,喜欢成菩萨,你就会成为菩萨。
      钞【或现佛住,即以首楞严百八三昧,力无畏不共住。】
      这是最高的境界。『百八三昧』就是《楞严经》所讲的「首楞严三昧」,《楞严经》上就是讲的这个。这个三昧佛不常讲,「百八」不是一个数字,是表法,对烦恼说的。佛门里面常常将烦恼归纳,把它分类、归纳说起...(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0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07》)


    ...给我们现代人重新再修改一部清规,就是适合於现在工商时代来使用的。所以诸位要晓得,佛法许许多多东西都可以随著时代、随著地区意识形态生活环境不相同加以修正,所以它不是一个死呆板的。
      第二是「仰口食」,仰观星宿,这就是天天给人家讲吉凶祸福,搞这一套的。这个佛不许可,以这个得供养维持生活,这是错误的,这是属於邪命。第三是「方口食」,天天花言巧语到外面去游说,交际应酬,结交权贵,拉拢信徒,这是错误的。天天做这个工作,跟他们往来,道心都失掉了。第四是「维口食」,画符、念咒、算命、看相、看风水,以这一套取得供养,这叫维口食。这都是属於邪命,佛法决定禁止的。所以百丈大师那个时候只提倡自己耕作。佛弟子叫「清净乞士」,所以他不从事这些,完全都是以乞食的方式来维持自己的生活。乞食只准托七家,并不能每一家都去。七家托不到,回去忏悔,今天业障太重,没有人给。如果超过七家,人家就嫌弃,这个出家人是到处找人家麻烦,所以托钵只准托七家。
      离开四邪命,就叫做正命。「四正命」,也有四条:第一是『无事经营』,所以他身心清净,他才能修道、才能养道。古时候佛的制度,也就是丛林制度之前跟有丛林以后不一样。丛林制度的建立,是中国佛教一个大的革命。因为在这以前,每个人修行都是他个人的事情,没有共修的,都是个人自己修行,顶多这个法会统统是讲经的法会。法师讲经,许多各地方人来听经,听完之后各人修各人的,没有共修的。在那时候流弊就出来了,就是大家都喜欢听经,对修行都马马虎虎随随便便,不讲究了,这样就变成有解无行,变成这种形式。所以这两位大师就发了慈悲心,就是马祖、百丈和尚。佛门讲的马祖,是禅宗第八代祖师,俗家姓马,人家就称他马祖,他的法名叫道一。他跟百丈禅师,两个人都是禅宗第八代,就是六祖大师的徒孙。他们两看到一些修行人的流弊...(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0八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08》)


    ...是佛的智慧德相都起作用,众生虽有,不起作用,为什么不起作用?佛说得很明白,「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你看看,一语道破,我们可怜!这个障碍不是从外头来的,是从你自己来的,你自作自受,谁叫你打妄想?谁叫你分别执著?你分别执著打妄想,所以你本性里面的智慧功德不能现前。妄想执著就是烦恼,所以它『劫功德』,把你本性里的功德好像抢劫去了;『伤智慧命』,你无量的智慧不能现前,我们过失在此地。
      说个实实在在的话,学佛学什么?破执著而已。人我执破掉,就证小乘阿罗汉,法我执破掉,就证大乘阿罗汉,破执著。佛法自始至终就是破执著,一切执著妄想都尽了,这就明心见性,恢复到自性。六祖开悟的时候说:「何期自性,本来清净」,自性就是我们真心,没想到真心,真心本来是清净,从来也没染污过;「何期自性,本来具足」,一样也不少,智慧福报样样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娑婆世界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极乐世界也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是能变,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所变。我们对於这个理不明了,我们就没法子修,不管怎么修,决定不得力;明白这个道理、明白这个事实真相,我们修行功夫就得力了。
      功夫在哪里?破执著而已,於世出世间一切法里面,没有执著、没有分别、没有妄想。这个境界里头法法皆真,就是讲的「诸法实相」。诸法实相是一真法界,在净土里面讲是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在哪里?就在眼前,你离开一切分别执著妄想,眼前就是的。一有分别执著妄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真诚 清静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9-2 17:42
  • 1966

    主题

    5593

    帖子

    6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66553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8-16 16:19:19 | 只看该作者
    就是心源本寂,永远是清净寂灭的心。看外面的一切现象,正见、邪见、众妙、众祸统统是清净寂灭相,这个是真相。自己的心清净了,看外面的境界就清净,换句话说,我们看外面境界不清净,还是自己的心不清净,并不是外面境界不清净。
      我们今天念佛,念佛的目的在哪里?目的是恢复我们的清净心。不管什么念头,善念也好、恶念也好,正念也好、邪念也好,只要这个念头一起,马上把它换成阿弥陀佛,把这一切念头统统伏住,这叫做功夫。这是培养本寂,恢复我们心源本寂。寂之后它就有照的作用,寂是心清净,清净它就生智慧,智慧就是照的作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我们现在要做的功夫是寂而常照,为什么?因为我们「照」还没得到,「寂」是先修定,先修清净心,心不要叫它起波浪。心的波浪是什么?就是分别执著妄想;有分别执著妄想,心就不平静了。我们用念佛的方法来修正,把一切的分别执著妄想统统用一句阿弥陀佛取而代之。所以,二六时中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功夫如果上轨道,睡觉的时候还是念阿弥陀佛,作梦的时候也是念阿弥陀佛,希望大家努力。
      如果你得到这个境界,你不要欢喜,这个境界只是功夫刚刚得力,刚刚上轨道,没什么了不起。如果一欢喜,一觉得自己了不起,这个功夫马上失掉,你不能保持。要以很平常的心,要有谦虚的心,不如别...(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一0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10》)


    ...,永远是清净寂灭的心。看外面的一切现象,正见、邪见、众妙、众祸统统是清净寂灭相,这个是真相。自己的心清净了,看外面的境界就清净,换句话说,我们看外面境界不清净,还是自己的心不清净,并不是外面境界不清净。
      我们今天念佛,念佛的目的在哪里?目的是恢复我们的清净心。不管什么念头,善念也好、恶念也好,正念也好、邪念也好,只要这个念头一起,马上把它换成阿弥陀佛,把这一切念头统统伏住,这叫做功夫。这是培养本寂,恢复我们心源本寂。寂之后它就有照的作用,寂是心清净,清净它就生智慧,智慧就是照的作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我们现在要做的功夫是寂而常照,为什么?因为我们「照」还没得到,「寂」是先修定,先修清净心,心不要叫它起波浪。心的波浪是什么?就是分别执著妄想;有分别执著妄想,心就不平静了。我们用念佛的方法来修正,把一切的分别执著妄想统统用一句阿弥陀佛取而代之。所以,二六时中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功夫如果上轨道,睡觉的时候还是念阿弥陀佛,作梦的时候也是念阿弥陀佛,希望大家努力。
      如果你得到这个境界,你不要欢喜,这个境界只是功夫刚刚得力,刚刚上轨道,没什么了不起。如果一欢喜,一觉得自己了不起,这个功夫马上失掉,你不能保持。要以很平常的心,要有谦虚的心,不如别人,别人他得到不失掉,我们这得到很容易失掉。我们是初学刚刚得到,非常的虚心努力去学习,希望这功夫保持,也不能有希望的心,因为有希望的心,...(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一0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10》)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真诚 清静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