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18-8-11 11:07:18
|
只看该作者
发菩提心的人绝对不会退道心,你再怎么整他,他绝对不会退道心,发菩提心的人。所以忏悔业障不只是唱一唱、念一念就可以。【五者随喜功德、】随喜功德这个很难,随喜功德的人不可以有嫉妒心,你有一点嫉妒心要随喜就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这一点最难修,随喜功德就是看到人家愈有成就我们愈高兴,看到人家愈行愈不毁谤,称赞、赞叹。称赞,佛教就是要像法师这个称赞、赞叹。佛教的兴盛,每一个出家人都有责任。法师,你的命要活长一点,这样称赞、赞叹,随喜功德。你也有功德,对不对?这个随喜功德,我认为很难,慈悲喜舍,你说慈悲,他有办法,你说舍,他也有办法,这个喜就很难,很难。两个如果在厨房煮饭,你每天叫她煮,你每天叫她煮。如果明天你跟她说:你煮得不好,她煮得比较好,换她煮这样子。不会煮这样就不得了了,她就放弃。我们人真的没有办法。她不会说:师父,你说,她煮得好要不然让她煮煮看,真好,我来随喜。她不会,她绝对不理,她绝对不理。你如果在外面赞叹:慧律法师很会讲经。小孩子会讲什么经?(师父笑)我们人就是受不了赞叹别人,没有办法,所以我一生不要这样子。人家如果赞叹,我们台湾的高僧大德我都随喜,大家都随喜,我没有嫉妒,我不会去嫉妒别人,我不会拉信徒,我也不会说参文殊讲堂的,就不能参别的讲堂,佛陀没有这种戒律,善财童子都有五十三参,如果我,你放心,我肚量很大,大慈大悲,我是大量,我的肚量很大,你要走一间道场都没关系,他能给你解脱,给正知正见,能给你修行让你不造业的,那就是个好法师,你尽管去没有关系,没有关系。日本话,没有关系(日语),没有关系你尽管去,我随喜功德。如果别人有办法度,你说到今天师父讲经没人听,外面的法师都有办法弘法,这样没有关系,省得我教,只要佛教能够兴盛,哪一个法师讲经都没有关系,你们都去听。(众鼓掌)所以有一位菩萨来告诉我,他说:师父,你讲经的录音带。那位老人受日本教育的,他说:师父,你所说的经带很好听。我说:别只说一个字,你说两个字会比较好听,录音带,录音带。别的法师讲的我都听不惯。我说:这句话不要这样讲,真的的要这样讲。如果真的这样你也不要害我,你这样讲:只有我的才听得惯,别的法师不就都没用了,不要这样讲,这样讲太伤感情了,不可以这样,所以我们要随喜功德,你要说别的法师讲得也很好,不过我听慧律法师的比较习惯,这样岂不是很好听,你就说别人的都听不惯,你会害死我的。会害我被教训,所以我今天会是非这么多,被教训都是你们这些害死我的。照理我没有,我的肚量很大,却搞得是是非非。【六者请转*轮、】请转*轮就是说有佛住世最好,如果没有就是有能说法的僧,我们要如何请转*轮就是请能弘法的人一定要讲经说法,请转*轮。我们高雄福报最大,福报最大,星期六研读班,星期日、一《普贤行愿品》,星期二共修加开示,你想想看以前要听经典一个月三天,现在我们一个星期就讲四天的经典,对不对?所以我们高雄地区算福报很大,哪有一间道场长年累月一直弘法的?因为弘法没钱,no money没钱,人家做一次法会算千万的,对不对?每个道场也就一直念经,所以开一间文殊殡仪馆,殡仪馆,开一间冷冻库,你不相信我如果要让隔壁的坚山建设跑光光很简单,开一间里面放尸体,就跑得没半人了。底下统统买起来,文殊殡仪馆,他们就跑光都不必我来赶,他就得便宜卖给我,他要搬他会怕鬼跟他玩一局。【七者请佛住世、】请佛住世就是说请这个……,佛住世我们现在没有办法,佛不在了,我们现在可以请有法的人,有法的法师住世,你要请有法的法师住世,要每天都祈求三宝加被,加被那个弘法者,譬如说:台湾省有高僧大德年纪很大了,每天礼拜请那个法师要住世。法师如果往生一个,台湾的福报……,听经闻法,他能够带动无量无边的众生,所以我们做在家居士或是出家的徒弟我们祈求。以前我在广化法师那里的时候,我每天都听广化法师回身两个人,消灾两个人,愿广钦老和尚住世,愿台中李炳南老居士长寿,这样子,我每天都听到,都祈求高僧大德能够住世,不要太早走,太早走,不要太早走,请佛住世,因为佛不在当然就请法师住世。【八者常随佛学、】常随佛学这个很重要,常随佛学有两个,随着善知识,随着好的道场,如法的道场,常随佛学一定离一开这两个。你要常随佛学没有善知识,免谈,你有善知识没有一个好的道场,那也不可能,那也不可能,所以这个常随佛学的两个要件,也就是一定要随着师父,随着好的道场大家修行。再来,【九者恒顺众生、】这个更难,恒顺众生就是:我不跟众生结恶缘,我什么都顺从众生都结善缘,但是这个又有误会,如果顺从众生吗?有一位菩萨看到这一句来问我:师父,这个恒顺众生,我儿子偷打电动玩具,我也顺从他吗?我说:佛什么时候这么说?恒顺众生是说,你在没有必要起争执之下,他有他独到的看法,你包容他你顺从他的看法,边个没有什么厉害关系,你儿子打电动玩具会变坏,这样就要打了,什么恒顺众生,我说我的徒弟如果去外面,他去酒家去舞厅跳舞,我还要顺从他吗?那还得了,对不对?恒顺众生不是这个意思,是说善或者是不必要的争执,顺从他,不必要的争执,我们这个世间大多是为了很多不必要的争执在烦恼,我们哪一个是真正地为了生死在争执,我们的争执都与生死了无痛痒,根本与生死没有关系,所以我在电话当中或者是信徒当中,我说:这种跟生死没有关系,你在烦恼什么?我常常跟弟子开示:你要烦恼就烦恼,生死会不会了?你烦恼别人的是非、善恶,头壳坏掉,你的生死,你现在生死没有把握,你不要烦恼自己,整天都在烦恼别人,笑死人了,释迦牟尼佛有叫你这样修行的?六祖慧能大师有叫你这样修行吗?所以恒顺众生就是尽量不使自己造成一种困扰,困扰。譬如说你现在举个例子,譬如说我学佛,我读大学的时候我学佛,读大学的时候我学佛,假设父母亲不同意我学佛,你说到学佛的时候,他把观世音菩萨丢到厕所里,把你的经典烧光光,你明明知道你的父母这么地反对这么毁谤出家人,你回家就一直赞叹出家人,他硬要你死,说得更严重。所以学佛有时候我们自己会创造一些障道,自己会创造一些障碍,所以这个恒顺众生就是他现在要造口业你不要再讲了,不要再讲了,有的先生是很愚痴的,你在拜佛的时候看他在造口业你就不要再说了,你好好地表现自己就好,你就想:有一天他改变他就会后悔,所以这个恒顺众生就是不要把自己造成一种负担,反作用力,因为这个没有必要的负担,这个恒顺众生不是那么简单,这个恒顺众生要再加一个什么,加一个恭敬、诚恳、笑容满面,边个皮要拉得开,鸡皮疙瘩要拉得开,要笑得自然,人家说我笑的时候较好看,我不笑难看多了,难看多了,所以我看到人就这样,这样,微微笑,微微笑,所以现在就要学这样,修养恒顺众生,所以要笑容满面,而且要诚恳待人,总有一天他会被你感动,你不要一直说他的缺点,你要记住师父的话,你不要一直说他的缺点,他的敏感度,不要说他的缺点就对了,在这个世间上没有几个要让人指陈缺点的。【十者普皆回向。】普皆回向就是修前面的九种功德,统统回身极乐世界,就是散播出去变成法界,功德愈大,我们修行是个人的,现在把它回身法界,对不对?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你看这个愿有多大,吓死人了。十者普皆回向。所以这部《普贤行愿品》就是很好、很好。我常常说《普贤行愿品》,这部叫做修养的圣经,这是修养的圣经,你如果这十项随便做两项,吓死了,这种人的修养他此生就超越一切的痛苦了,你差不多没有烦恼了,你随便修个称赞如来,我修赞叹,修随喜功德或者恒顺众生,你想想看,你想想看,随便修一项会吓死人的,对不对?真的不简单,不简单,所以听到这一本的人,修养或是福报都很大,这是《华严经》,单单听到《华严经》这三个字,就吓死人了,因为这是经王,三藏十二部经中之王,就是《华严经》,所以不看华严,不研读华严不知佛法的宝贵,太伟大了,太富有了,华严。
○初句征名数,一下列名数,普贤菩萨自征自列,以启后文之牒释。今于列中先略释之,而后随牒广释。
【记】“一者礼敬诸佛”】要怎么礼敬呢?【礼者、身礼拜。】用身体礼拜,【敬者、语意恭敬。】语就是口业,意就是我们的心,我们口业清净,我们的心清净这个叫做恭敬,【诸者、不定之词。或礼过去佛、或礼现在佛、或礼未来佛、】过去佛,譬如说释迦牟尼佛,这已经入涅槃,拘那含牟尼佛或者是八十八佛里面的诸佛,都是过去佛,现在佛,这个现在佛是没有,目前来讲没有现在佛,如果有,可以代替佛的,譬如说那些祖师大德,有修有证,有修有证的人可以代替现在佛,未来佛分为两种,一种是已经授记了,譬如说舍利弗、目犍连、阿难、摩诃迦叶,这个在《法华经》的后面,佛都有跟他们授记,这是未来佛,已经肯定经过几百万亿劫以后,他在什么地方,什么清净的国土成佛,这个在《法华经里面》佛有跟他们授记,一种是反映众生而言,未来佛就是每一个众生都叫做未来佛,我们没有被佛授记,我们只是给理发店授记,因为理发店都会跟你摸头,这样摸、摸……。理发店都会跟我们授记,也可以做我们的剃度恩师,剃发。【皆约事相说。】是过去、现在、未来,【若约法性佛、】而言,【则无三际之分。然礼法性佛、】当然【不离事相佛、礼事相佛、亦不离法性佛。】所以法性佛就是理佛,道理的佛,中道的佛,每一义谛的佛,事相佛就是我们看得到的、摸得到的,【礼法身佛亦即是礼报化佛。依勒那法师】勒那摩提是一个了不起的法师,【有七种礼、】七种礼,【贤首宗之圭峰大师】这个念gui,gui,圭峰大师,【加三种礼、】所以七加三就变【成十礼、判五教、】五教:华严、贤首宗都是用小始终顿圆,【机有利钝偏圆、】根机有利根、有钝根的,有偏的,偏就是不圆满,圆就是不偏,【故拜法不一。
(一)“我慢礼”】他跟你作礼不过不敬,【慢者不敬意、】并没有尊重你,【为色身障、】色身的业障,色身的障碍,所以他【不五体投地、】不五体投地拜不下去。所以,六祖慧能大师当时在世的时候,有一个法师去顶礼六祖慧能大师头不至地,头不着地,所以六祖慧能大师就跟他讲了一句话,我觉得很伟大,他说:你心中就是有一种执,有一样东西所以头不至于地。因为你心有慢有我慢这种东西障碍你自己,顶礼本来就是头至地,要碰到地上,你头不着地双手双脚着地头不着地,佛说:你心中一定有一样东西障碍到,障碍你自己,所以你对长辈不尊重,顶礼竟然不五体投地,所以后来六祖对他说法就心服口服去掉我慢,所以我慢是一种障碍,所以他头不至地,【名我慢礼。(二)“唱和礼”】唱和礼简单讲就是盲目跟从,盲目跟从,【虽五体投地、而身不端肃、】很懒散,【意业不敬、】不尊重,【人呼拜某佛、】来,你喊拜我就跟在后面拜,【我即应声而拜、如碓上下、】碓就是舂米用的器具,就是磨,【名唱和礼。】你在上面磨我在底下跟着磨,附和你的意思,附和你的意思。所以我们人都是在附和,连结婚、死人也都是附和,钱就和铁钉一起撒,撒铁钉让你们万代出万丁。有,有。乱喊也不知道什么意思。所以这种事情你怎么喊,他都:有。他也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所以我们人都是一种附和,附和,唱和礼。所以我慢礼跟唱和礼非威仪,【上二非仪、】就是不是很威仪,【为当戒者。】应当要戒。既然要尊重师父,尊重三宝,头要着地。【(三)“恭敬礼”】恭敬礼就是【五体投地、】底下这一句才重要,【运心观想、】一般我们有五体投地,不过用心观照的少,观照的少。我们修净土的,就是每一次拜下去,就观想我们在莲花上拜,前面有西方三圣在接引我们,后面有无量无边……,左手边有父母,右手边有兄弟、朋友、亲戚,后面一些无量无边的冤亲债主、好朋友都在后面跟着拜,所以拜一拜等于无量无边的拜,因此我们如果是修净土法门的在拜佛,还有一种五体投地拜下去的时候,我看忏公在拜,拜下去的时候就念:“南无阿弥陀佛……”,我觉得这样反而更好,从头念到尾,拜下去一定念一句话,我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爬起来就: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再第二拜拜下去就:“南无阿弥陀佛……”,他的心都一直不停地求生极乐世界,决定求生极乐世界。每天那种愿力、念力,那种如果不往生也是命,真的,所以说恭敬礼,【以我最尊之头、礼佛最下之足、三业虔诚、属小教之礼。】小教,小乘教叫做小教。【(四)“无相礼”】因为他了解,【深入法性、离自他相、观自本性、而离自相、观佛本性、而离佛相。】所以【能礼所礼、】性空寂,【自他相空、属始教之礼。】始教就是大乘的开始叫做始教。【(五)“起用礼”】无相是站在本体,起用是站在相跟用,【虽无能礼所礼、】能礼就是人,所礼就是佛,虽然没有能礼所礼,但是【而普运身心、随法性身、】法性就是无相无不相,所以他能够【普遍起用、所礼称性起用之佛多、】称性就是依性起这个用,叫做称性起用之佛多,很多,所以【能礼称性起用】依照本性起妙用【之身亦多、称体起用理事不碍、】依着这个体而起的这个用,体就是理,用就是事相,当然就理事无碍,就是说他也是拜佛,但是当下通达无生,他虽然通达无生,无能礼所礼,当下他就是在拜佛用功,【属终教之礼。】大乘的终教。再来,【(六)“内观礼”】内观礼就是【心外无佛、佛外无心、以吾心中众生、礼吾自性中佛、】就是没有让它离开,心中的众生顶礼我们本性的佛,就是自己顶礼自己,【身相空处、即法性身、亦属终教之礼。】终教叫做内观礼,【(七)】叫做【“实相礼”】因为实相,我们以前都一直解释得很清楚了,所以,【实相】就是【无相、于无相会得实相、即顿教之礼、】就是我们所说的禅宗,接近禅宗的,所以说禅宗,他有没有在拜佛?他拜不拜都一样,因为他无相法,【会不得实相者、】会不得实相,【即始教之礼、】会不得实相,就是不能顿悟无生,不能达到实相,这叫做始教,【内观自佛、外观他佛、同一实相、即能所无能所。】能所无能所当下即圆满。【(八)“大悲礼”】大悲礼【观大地一切苦恼众生、皆在我之心中、我此一拜、即代一切众生忏悔、】所以,【消灾祈福、由大悲心摄一切众生于悲心故。】即“大悲礼”。因此恭敬礼也要修,大悲礼也要修,所以大悲礼就是发菩提心的人,我此一拜就是怜悯众生,代一切众生求忏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