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8-11 07:21:33
|
只看该作者
譬如说某个地方容易出车祸,常常在那个地方,那个地方有鬼,他在那里就是要找替身。这是一个吊死鬼找替身,他预先他就晓得了,他说某一个人家,先生很久在外面,大概是在外面做生意,很久没有回来,家里人不知道他死活,逼着他太太要改嫁。太太不甘心,所以想想要去寻短见,明天要在这里上吊。这个吊死鬼说,我有机会了,她明天可以来代我。这个话被应先生听见了。
【公潜卖田。得银四两。即伪作其夫之书。寄银还家。】
应先生听到这个,这是人命关天,他是个穷秀才,哪来的钱?回去赶紧去卖田,卖了一块田,得了四两银子,造一封假的书信,送到他家里去。
【其父母见书。以手迹不类疑之。】
这个信不是他儿子亲笔写的,这一看就晓得。
【既而曰。书可假。银不可假。】
哪有人送钱来?这个钱不应该是假的,所以说:
【想儿无恙。妇遂不嫁。其子后归。夫妇相保如初。】
到以后没多久,他儿子果然回来了,这是保全一个家庭的完整,这个功德很大。应先生当时做这个事情也不是想去做功德,只是同情可怜人家,救命要紧,他是发的真心去帮助她,救她一命,保全这个家庭,没有想到什么功德不功德,没想到这个事情,他还回到庙里去念书。
【公又闻鬼语曰。我当得代。奈此秀才坏吾事。】
我好不容易等到一个替死鬼,我可以有人来代我了,这个秀才把我的事情搞坏了。旁边有一个鬼就说:
【旁一鬼曰。尔何不祸之。】
你为什么不去报复他?这个祸就是报复他。
【曰。上帝以此人心好。命作阴德尚书矣。吾何得而祸之。】
从这个地方我们就知道,鬼神所以作祟能够害人,也是他罪有所得,他要没有这个罪业,鬼神想害他也害不了,也无可奈何。所以俗话说,人有三分怕鬼,鬼有七分怕人,我们怕鬼那是很冤枉的,鬼怕人比我们怕他还要严重。所以只有自己做了亏心事情才怕鬼,鬼才会欺负你,如果你心地光明磊落,这些妖魔鬼怪决定不会作祟的。这些事情,像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里面,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还有中国正史里面也记载的非常之多,《二十五史》里面都很多。在民国初年出版有一部《历史感应统纪》,都是讲《二十五史》里面所记载的因果报应之事,这个鬼神是真正有。这个鬼就讲了,『上帝』,这是指天帝,看到这个人心好,已经委派给他做『阴德尚书』,尚书就是现在的部长。他以后果然做到尚书,他听到这个鬼神讲话,他也自己预先晓得。
【应公因此益自努励。善日加修。德日加厚。遇岁饥。辄捐谷以赈之。遇亲戚有急。辄委曲维持。遇有横逆。辄反躬自责。怡然顺受。】
『横逆』就是别人对他非礼,侵犯他,侮辱他,他都能够反省,『怡然顺受』,这个小注里面注得很清楚,「怡然」是心平气和,没有一点浮躁,不与人计较,决定没有报复的心理,能够容忍。
【子孙登科第者。今累累也。】
不但自己做到部长这么高的地位,子子孙孙都非常之贤善。这是救急全节,保护人一个家庭的完美。底下一段是说赈灾。
【常熟。】
常熟县,江苏省。
【徐凤竹栻。】
这个凤竹是他的字,古人称都称字,栻是他的名字。名,前面跟诸位说过,名只有父母可以称、老师可以称。但是写传记的时候,他这个名讳写在下面,称『徐凤竹』,这是他的字,他的名叫『栻』。
【其父素富。】
他的家庭富有,他的父亲相当的富有。
【偶遇年荒。】
这是地方上有灾难,荒年,就是收成不好,歉收。
【先捐租以为同邑之倡。】
『倡』就是提倡。『捐租』,可见得他们家里的田地很多,这个田地给农人去种,种的时候收租,跟农人收租,荒年收成不好,他捐租,就是今年我这个稻租我不要了,使农民的生活能够过得下去,收成不好的时候,这个东家,就是地主,他不要租金,农夫还能够勉强维持过得去,这是很难得的一桩事情。
【又分谷以赈贫乏。】
他自己家里面,大陆上富有的人家都有仓库,仓库装什么?都是装稻米的,所以把装稻米的仓库打开来,把这些粮食分送给这些贫困的人家。
【夜闻鬼唱于门曰。】
住在乡村里,这些鬼怪的事情时有所闻,有的时候还见到,鬼说的有些也听得很清楚。他说:
【千不诓。万不诓。徐家秀才做到了举人郎。】
这个好像唱歌一样,这些鬼在外面唱。
【相续而呼。连夜不断。是岁。】
就是这一年。
【凤竹果举于乡。】
果然应验了,鬼在外面唱,说他家的儿子今年可以中举人,今年去考果然没错,是中了举人。
【其父因而益积德。孳孳不怠。修桥修路。斋僧接众。凡有利益。无不尽心。】
善有善报,有效验人更努力去修善。
【后又闻鬼唱于门曰。千不诓。万不诓。徐家举人直做到都堂。】
『都堂』就是都察院,像现在的监察院或者是大法官这样的性质,他是掌理刑罚的,他不是监察,掌刑罚的,好比现在的高等法院大法官这样的一个地位。
【凤竹官终两浙巡抚。】
这是讲到最后他的官阶做到两浙巡抚,巡抚就是现在的省主席。这是真心账济贫困,灾难当中发心账济贫困的果报。底下一段:
【嘉兴屠康僖公。初为刑部主事。宿狱中。细询诸囚情状。得无辜者若干人。公不自以为功。密疏其事。以白堂官。后朝审。堂官摘其语。以讯诸囚。无不服者。释冤抑十余人。一时辇下咸颂尚书之明。】
这是很难得,帮助别人平反冤狱。审判案子再小心、再谨慎,实在说冤枉人是难免的。从前李炳南老居士跟我们说,他在民国初年做过县长,那个时候的县长还兼司法,民国二十几年县长还审案子,审这个刑事的案件。他说他在那个时候,虽然很谨慎、很小心,可是难免还有人受冤枉的,所以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他说他一生,他懂得中医,他说我一生给人看病没有误过人,他说审案子就很难说了。由这里就知道做法官、做律师不容易,很难很难,冤枉人纵然不是有意的,也是很大的过失。『屠康僖』屠先生,这个人非常难得,他要使囚犯里减少冤狱,他自己跑到监狱里面去,跟这些囚犯混在一起,了解他们真实的情况,有些人在大堂审讯之下真是丧魂失魄,真实的情况不敢说出来,这种情形确实是有的。从前那个大堂里面的威严,不像现在的法庭,那不一样。
我在小时候,十一、二岁的时候还看过那个情形,在抗战的初期,因为我父亲也是做官,他在建瓯县政府做主任秘书,那个时候县官县长还是负责审案子,有的时候我们偷偷的跑到后面去看,夹棍那个刑罚都很重,用刑的时候犯人叫的声音之凄惨,听了都害怕。审案多半在早晨,天没有亮,利用那个时候,法堂里面阴森森,真的就像阎罗王审案一样,就有那个味道,看了那个气氛都叫人害怕,所以把囚犯在那个时候拉到大堂,真的像见阎罗王一样,跟现在的完全不相同。
这个『刑部』就像现在的法务部一样,司法行政部一样,『主事』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科长,所以这个地位并不很高。他到监狱里面去探听,打听囚犯的真实状况。打听之后他不自己居功,他把这个情形写出来给『堂官』,堂官就是刑部的尚书,给他,功劳都归他的长官,他长官当然很欢喜,这是一定的道理。长官在早晨审案的时候,预先就知道这个实际情况,再一桩一桩的问,果然平反了十几个人。『辇下』是指首都,辇是皇帝乘坐的轿子叫辇,辇下就是京师,从前叫京城,现在叫首都。『咸颂尚书之明』,没有一个不赞叹刑部尚书公正廉明。
【公复禀曰。辇毂之下。尚多冤民。】
京师是皇帝所在之处,首善之区,这个地方政治清明应该是全国的模范,所以叫京师,师就是师范的意思,给其它都市做模范,京城尚且有这么多冤枉的人。
【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岂无枉者。】
京师以外其它的城市,冤枉的人一定不少。京城还有这么多冤枉的人,何况其它的地方?
【宜五年差一减刑官。核实而平反之。】
这是他的建议,至少每隔五年,朝廷里面派一个官员,重新把这些老案子翻过来再审查一下,核实平反,平反冤狱。这个建议非常之好。
【尚书为奏。允其议。】
这个刑部尚书就把这个意见禀告皇帝,皇帝就准了。
【时公亦差减刑之列。】
刑部尚书对他非常之好,知道他是非常廉明公正存心仁厚之人。所以这个制度建立之后,就是国家有了减刑官,刑部也派屠康僖做为减刑官里面的一员,减刑官当然不止一个,很多,每个人分配几个县市去审理这个案件。
【梦一神告之曰。汝命无子。今减刑之议。深合天心。上帝赐汝三子。皆衣紫腰金。是夕。夫人有娠。后生应埙。应坤。应埈。皆显官。】
果然没错,他有了三个儿子,命里头没有儿子,像袁了凡一样,袁了凡命里头也没有儿子,他是求儿子得到的,这个是积功累德,他没有求儿子,命里头没有儿子,天帝鬼神送三个好儿子给他。
【嘉兴包凭。字信之。其父为池阳太守。】
『池阳』在现在的安徽,就是安徽池州,『太守』是地方行政首长。
【生七子。凭最少。赘平湖袁氏。】
这是入赘,平湖也是地名,袁家,入赘在袁家。
【与吾父往来甚厚。博学高才。累举不第。留心二氏之学。】
『二氏』就是佛、老,就是佛教、道教,因为每一次考都没有考取,所以就比较显得消极,学佛去了,学佛、学道,天天跟出家人、道士在一块交游,这个人跟袁了凡算是世家,他们都有往来的。
【一日东游泖湖。偶至一村寺中。见观音像。淋漓露立。即解橐中得十金。授主僧。令修屋宇。僧告以功大银少。不能竣事。复取松布四疋。检箧中衣七件与之。内纻褶。系新置。其仆请已之。凭曰。但得圣像无恙。吾虽裸裎何伤。】
这一桩事是出于真诚,施金修庙,修建寺庙。他屡次去参加考试都没有考取,对于仕途意冷心灰,大概家境也还很不错,家庭能过得去,所以就学佛、学道去了,才与佛法有缘分。有一天他出去游玩,『泖湖』,这个地名在批注里面都有。偶然在一个村庄,就是乡下,见到一个寺庙,他既然学佛,遇到寺庙一定会去烧香,会去看看,见到观音像被雨淋到了。由此可知,这个庙年久失修,所以下雨才会漏,这个像才会被雨淋到。他看到这个情形,要修这个庙,这个庙里头没有钱,所以他自己把他身上带的钱,这个橐就是钱袋,把钱袋打开,里面还有十两银子,给这个庙主,就是这个庙里的住持,请他把这个观音殿修一修,修好。这个主僧就告诉他,修这个殿十两银子不够,修不起来。十两银子在从前这个数字是相当之大,由此可知,这个庙大概是个古庙,也有相当的规模,所以要把这个庙修复,也不是这个钱能够完得了功的。
他听了这个话,再把他身上带的有四疋布,松布四疋也捡出来,还有他自己行李里面,箧是竹子编的藤箱子,旅行用的,这个里面还有几件好的衣服,都给他,拿去卖,卖了的钱来修这个庙。这个衣服里面有一件袷衣,纻褶就是袷衣,这个衣是新的,而且这个料子非常好,当然价钱也相当之高,他的仆人就跟他讲,这一件还是留下来!他就说,只要庙能够修好,圣像不至于被雨淋,我自己虽然没有衣服穿,『裸裎』就是裸露,打赤膊,也无所谓。
【僧垂泪曰。舍银及衣布。犹非难事。】
这在有钱的人家布施这一点也不难。
【只此一点心。如何易得。】
他这个心真诚,只顾到佛像,没有想到自己,这点心是太难得了。
【后功完。拉老父同游。】
以后这个庙修好了,他是功德主,庙里面一定邀请他去,他就请他的父亲一道去,跟他父亲一道去。
【宿寺中。】
晚上就住在庙里面。
【公梦伽蓝来谢曰。】
『伽蓝』是护法神,护法神晚上在梦中托梦给他,向他道谢。
【汝子当享世禄矣。后子汴。孙柽芳。皆登第。作显官。】
这是一念真心修补寺庙。底下第十段,最后一段。
【嘉善。】
这是地名,在现在的浙江。
【支立之父。为刑房吏。有囚无辜陷重辟。】
这是一个囚犯,他确确实实知道他是冤枉,但是现在被判了重刑。
【意哀之。欲求其生。】
看到非常之可怜,想方法去脱他的罪。
【囚语其妻曰。】
这个是支立的父亲支公,知道人的冤枉,能够怜悯,想方法开脱他的刑罪,这是一桩好事情,不但是救一个人,救了一家,救了这个人一家。这个囚犯就告诉他的妻子,他的妻子来探监的时候告诉她:
【支公嘉意。愧无以报。】
支公好意,他知道我冤枉,想脱我的罪,我没有法子报答他。
【明日延之下乡。汝以身事之。彼或肯用意。则我可生也。】
他判的罪可能是死刑,如果不是死刑也是无期徒刑,很重的罪,支立的父亲他晓得这个事情,有意替他办。所以囚犯嘱咐他的妻子,妳去好好的侍奉他,希望他能够多帮忙一点。
【其妻泣而听命。及至。】
把支先生请到他家里去。
【妻自出劝酒。具告以夫意。支不听。卒为尽力平反之。】
这是属于道义,他从事于这个职务,这是他自己应尽的责任。法官里面因为囚犯骗财骗色的很多,不但子孙没有好下场,自己己身都难保,这是我们在历史上、在现前社会上,你观察观察,做律师、做法官有好下场、有好儿孙的很少,为什么?缺德的事情做太多了,只图一时的快意,不知道鬼神暗中有惩有罚。
【囚出狱。夫妻登门叩谢曰。公如此厚德。晚世所稀。今无子。】
这个支公没有儿子,大概家境也并不怎么好,因为公家做事,真正拿薪水不贪污,这个生活的确是相当清苦。中国在古时候,一个做官,一个教学,都很清苦的,虽然这个社会上非常尊重,他所得到的是社会大众对他的尊重,实在讲,物质生活相当清苦。他晓得他没有儿子。
【吾有弱女。送为箕帚妾。此则礼之可通者。】
他说你们夫妻结婚这么多年没有儿子,他说他有一个女儿也成年了,愿意送给你做妾,希望能够给你绵延后代,这个在礼上能讲得通的,这个应该可以接受。
【支为备礼而纳之。生立。】
果然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就是支立。
【弱冠中魁。官至翰林孔目。】
『弱冠』这是年二十,『中魁』这就是中试,考中了,以后官做到『翰林孔目』。孔目这是官名,大概相当于现在的秘书,像主任秘书一样,翰林院就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研究院这样的性质,中央研究院的秘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