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8-7 13:30:55
|
只看该作者
像《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看到人有难,他怎么会不去帮助他?确实应该帮助他,我们见到也会帮助他。可是我们到美国的时候,就有很多同修警告我们,你在路上看到人跌倒千万不要去扶他。为什么?那个人反过来告你,说你把他推倒,那你还得要赔偿,他提出多少要求,你就冤枉。所以这是什么?这是现前社会道德扭曲、变形,教导我们看到人家有急难,那是警察的事情,那不是我们的事情,这是社会的病态,不是正常的。正常的,见到人家有难,哪有不扶助的道理?
主持人:所以我们也可以说,一个人即使再平凡,角色再卑微,或者再普通,但他如果能够见危就思义,然后能够奋不顾身的去帮别人,这也就是一种勇敢的行为。
老法师:对。
主持人:师父刚刚有一段话我特别有兴趣,我觉得这也是最不容易理解的,也就说我如果用外显的行为,去做一件别人认为,一般人应该不敢做的事情,那一定是勇敢。可是师父刚刚讲到一个欲望,欲望是很内在的东西,所以我克制我的欲望不去贪,不去贪渎,不去妄想。
杨宪宏先生:贪瞋痴慢疑。
主持人:对,这其实别人看不到,可是对我个人来讲的话这是勇敢,这是一种勇敢。
老法师:大勇。
主持人:所以我想请师父能不能再帮我们多谈一下,就是说克服欲望这个部分,为什么我觉得很重要?因为它对年轻朋友来讲,可能另外一种意涵,我甚至克制我的物欲,不去追逐流行,我在我的年轻的朋友里面,我可能也是一个勇敢的人,我敢抗拒流行,我敢抗拒物欲,做个我自己想做的人,这也是一种勇敢对不对?
老法师: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所表演的,就是大智、大仁、大勇。你看他王位舍弃了,荣华富贵的生活舍弃了,他去做一个苦行僧,不是别人能做得到的。
主持人:抢人家的王位,你可能觉得很勇敢。但是我有王位在我身上,我不要,去过一个平凡的生活,苦行僧的生活,从某个角度来说,照师父这样开示的话,他是更勇敢。
杨宪宏先生:就是感受到那种人伤我痛,别人受伤了我会痛,就是因为那个痛,所以他能拔苦,把别人的苦拔掉,给与快乐,拔苦与乐。这个字面都很简单,可是那背后潜藏的都是勇气,大大的勇气舍弃自己,然后去感受别人,利他,用利他的思想、利他的主义,做为自己的人生观,这非常大的勇气。
主持人:也就是说,我想我们谈到这里,为什么今天要请师父来跟我们谈勇敢?理由非常简单,勇敢绝对不是一个抽象的观念。也不是一个好像只有政治人物,沙场上,你看到电影里面的那种沙场上的战士、勇士,才有的画面。在我们日常生活里面勇敢,就像师父所讲的,你是该做对的事情,敢做对的事情,敢把自己的欲望压制下去,选择一个道理上面、信仰上面要求你做的事情,这都是一种勇敢。待会回来我们告诉各位,勇敢的另外一个面,就是面对你的人生,即使它再艰苦,你都要勇敢去面对,也是一种勇者的表现。
主持人:就像我们刚才跟各位所提到的,勇敢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要面对你自己的人生,面对你的生活的处境,不管它是多么的艰难,你都要勇敢的去面对它,这就是一种勇敢。我这边请教师父,在佛经里面也好,在西方的宗教里面也好,我们都看到一种描述,也就说当你相信自己做对的事情,即使是面对帝王,即使是面对狮子,即使是面对敌人的刀刃临到你脖子上,你都不会屈服,这个勇敢是非常感人的。可是对现实生活里面的人来讲,很多小老百姓,也许不会有这么伟大一个勇敢的场面,他可能是要面对自己感情的挫折,家里面的经济好像撑不下去。甚至可能面对亲人的重病,他觉得很痛苦,他没有办法承受亲人可能会离开他。就是说对一般老百姓来讲,我们所面对的问题都是很平凡的,难道在平凡的生活世界里,我不能够有一种勇敢的态度吗?师父会对这些平凡的人,怎么样来诉说你对勇敢的信念,然后鼓励他们。
老法师:勇必须要有智做基础,没有智,勇是决定生不出来的。所以像释迦牟尼佛、孔子这些圣贤,他们自己已经达到圆满的境界,依旧把身体留在这个世间从事於教学的工作。他也知道众生很难教,为什么?他迷得太深,迷的时间太长了,回头哪有那么容易?所以这真正是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他来从事於这个工作。他也知道,绝不可能让所有群众都觉悟、都回头,那怎么个教法?所以叫佛度有缘人。这个有缘人里面,看到他最大的勇气,那就是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一个人有缘也要帮助他,何况有更多的人。所以他真是像夫子所说的,「学不倦,教不厌」,这是大勇。他不但是言教,他还有身教,身教是什么?放下一切的烦恼、习气、欲望,这身教。他可以过富裕的生活他不过,像释迦牟尼佛更不必说,孔子也能做得到,有那么大的智慧,他要从事其他的行业,任何行业有智慧就能赚钱,他为什么不干?他为什么要守住教学?那就知道教学这桩事情,在所有行业里面是最伟大的,是最有勇气的,是最辛苦的。但是对於社会,对於人世间的方面是最大的贡献。今天社会整个的动乱,原因在哪里?根本原因就是把圣贤教育丢掉。
主持人:所以做一个老师来讲,即使他是一个小学老师,国中、高中的老师,他如果坚守这个本位,然后能够在他自己教书的,小小的影响力范围里头,去带到很对的观念,去抗拒一个社会庸俗的价值观的侵袭,其实也是一种勇敢。
老法师:大勇。
主持人:也是一种坚持本位的勇敢,对不对?师父对於自杀的看法怎么看?比如说我们总看到很多人情关难过,家里的债务难过,亲人的伤痛难过,所以他会选择寻死,觉得一死百了。我们中国人也许就认为一死就百了,我不管其他的部分,在佛经里面是怎么看待自杀这种行为?
老法师:佛、历代祖师大德都是这样告诉我们,自杀是最懦弱的行为,自杀是错误的行为,自杀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在学习当中,也常说人死不是说死了什么都完了,这个观念错误,死了就不得了。你要趁你还活著在的时候,你能把问题解决,死了之后就解决不了,死了问题愈来愈复杂。为什么?这一般人错误观念,以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不是的。死是你的身死,你的身毁灭掉,你的灵性没死,一般讲你的灵魂没死,你的灵性没死,你所造的那些业,随著你这次这种错误的行为,就更加错综复杂,你怎么能解决问题?如果说死了就解决问题,这个事就好办了,我们遇到困难事情自杀就好了,什么问题都没有了。殊不知这业因果报,所谓叫因果通三世,哪有那么简单?愈来愈麻烦。你真正了解到这些道理,了解业因果报,你决定遭遇到极大的痛苦、打击,你也不会选择这条道路。应该怎么样处理问题?冷静下来,愈是重大的挫折愈需要冷静,冷静生智慧,智慧能解决问题。决定不能够烦躁,烦躁生烦恼,烦恼是障碍问题,不能解决问题,它会使问题更复杂。所以唯有冷静,你看古来这些古圣先王,遇到国家重大问题他怎么样?他斋戒沐浴。
主持人:这是一种冷静的方式。
老法师:对,他两天、三天不见客,他整个放松定下来,过两天再处理,他的问题真能化解。所以这是很有道理的,这里头表现著无限的勇气在里头,智慧、勇气。
主持人:所以师父在这一段,我觉得待会我们可以好好再来做个深入,也就说当然,很简单的方法是告诉你,你应该要冷静,你遇事要不乱,可是有时候那个方法本身最重要。所以师父刚才也特别强调,古人面对重大的一些问题的时候,他要斋戒沐浴。用我们现在的语言来说,它是一种仪式,透过这个仪式你整个人,就可以让自己回到一个比较平静的状况,然后再来想,好好的想,思考下一步。好,待会我们来好好的请师父给一些建议。宪宏,我们这边来聊一小段。我们常提到勇敢,你刚刚也听到师父特别提到勇敢这个部分,我为什么说我们今天,我刚刚一直强调,我觉得宪宏你应该懂我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不要把勇敢这个东西想到,它是什么救国家、救社会,那个对一般人来讲太遥远。可是勇敢如果放到我们日常生活里面来讲的话,你可以发现到每个人都可以是勇者。宪宏是环保人士,很清楚的知道,如果一个人可以为他自己住家附近的环保请命,一棵树请命,勇敢的去对抗政府,或者是财团的利斧、巨轮去伸进社区,他就是勇敢。我们过去看过很多这种小兵立大功的环保人士,就是一个人抗拒了大财团,这是勇敢对不对?
杨宪宏先生:这是一种克难,一种克己的行为,克难、克己是要有非常的大勇气。当师父在谈的时候,我想起了生物学上,你知道生命整个这样子,变成今天这个大千世界,这是个非常大的勇气积累,不断的追求,生命是一直追求繁衍下去的,不是自我了断。追求生命繁衍的过程,所以我想也许应该这样去思考,就是说勇气是自然的、自有的,那些没有勇气的人是被蒙蔽。所以说为什么要明心见性的原因,见什么心?就是自来的勇气。你看生命的过程这是非常勇敢,你看那小小的一个,人家说蝼蚁尚且偷生,这偷生当然是讲得非常之极至,可是它就是你打不死我,我不会死,我不要死。就是这个过程中间,总是它有个生命意义,为什么?它要繁衍它的基因。基因本身就是,外国有一本书叫《The Selfish Gene》,就是《自私的基因》,它用自私去解释。其实是勇敢的基因,讲的是基因在繁衍的过程中是勇敢的。所以我刚刚也提到人伤我痛,人苦我悲,人甚至於可以扩大,对於生物界的这种伤也痛,譬如看到动物、蝼蚁受伤,痛,看到树被砍,痛。所以他非出来不可,他觉得他可以听到,他感受到生命本身的律动、波动,那个波动他感觉到,这个东西都是很了不起的修为。克己,克服自己的欲望,就听到很多微弱的声音,这些微弱的声音听到以后,他每天觉得自己去从事这些。我跟很多环保人士谈过,环保人士他的生活观、他的生命观,他的眼界都是了不起的。了不起的地方在哪里?就是能够跨越世代去思考问题,往前走,他已经可以看到两个世代、三个世代以上,我们所面对的命运,而且他会觉得说,自己今天在这个时点上不做努力的话,就崩溃了,所以他有危机感。
主持人:所以我可不可以顺著宪宏刚刚这句话,来请教师父一个问题,如果说人类的繁衍是一种勇敢,他不断面对环境去挑战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说任何一个大的宗教,特别像佛教这样的宗教,它跨越了几千年,能够面对这么多的挑战,那么多来自世俗权力的打击,它照样这样子绵延下去,宗教本身的精神是不是就是一种勇敢?
老法师:对的,永恒的绵延不是别的,是性德,是自性本有的智慧、德行,这才是永恒的绵延。
主持人:永恒的绵延,这句话很重要。
老法师:我们一般人所想像当中,用种种什么方法来延续的,那都是叫打闲岔,都是在里面造成障碍。譬如说我们电视里面播出来,当中常常插的广告这就是一个错误。你广告统统不插,你不需要问人要一分钱,你真正做这样的好事,全世界人支持你,为什么?这是唯一。有智慧的人多,不是没有,真正能够救社会,能够救国家、救世界的,这么一个伦理道德的教学,他怎么不支持!如果还靠这么多广告在那边打闲岔,把这个节目打断,刚刚听到这里就断掉了,没有了,他心里感觉得很遗憾。而是什么?对电视台的支持力减少了,它广告太多,算了,他们有钱,我们不要去支持它。他晓得你什么广告都没有,他拼命支持你,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就这个道理。
主持人:好,师父您这样讲的话,我不敢讲「接下来我们进一段广告」,我们稍微休息一下回来好了。
主持人:刚刚在这一段休息的时候,师父讲了一段话很棒,我真的觉得不应该让我跟宪宏两个人专享,所以一定要说出来给各位做分享。我刚刚跟师父在谈说,当师父把勇敢这个字放到内在的部分,他就给了很多诠释的意义。比如说一个妈妈,一个非常瘦弱的妈妈,你不会想到她是个勇者,可是她很可能在非常关键的时刻,或者是在漫长贫困的生活里面,她捍卫了一个家庭,支撑起一个家庭。就像我们以前看到的电视剧,「阿信」或者是「星星知我心」一样,那个妈妈对小孩子来说,她就是一个勇者。所以很多小孩都会怀念自己的妈妈,觉得妈妈是一个巨大的形象,把一个家撑起来。你可能是一个上班族,一个月就几万块钱;你可能很卑微,你除了选举时候有一张选票,你平常也没有任何的影响力。可是你如果坚持相信什么事情是对的,你愿意去做,即使他是政治人物打压你,你也不退怯,你是个勇者,你一定就是个勇者。所以我觉得师父今天讲的开示勇敢的内涵,回到内心的这个部分它很不了起、很好的一个想法。师父就讲了一句,在您所熟知的佛经里头,《华严经》里头男女老少,不分老幼各行各业都是佛菩萨。这个可以帮我们再做进一步的诠释吗?当大家都是佛菩萨的时候,每个都是勇者。
老法师:对。《华严经》是一部非常好的教科书。方东美先生当年介绍给我,他说「这部书,是佛经哲学概论,有圆满的理论、有精巧的方法,它后面还带表演,这是全世界哲学概论里头,找不到的这东西,它带表演。」这表演就是著名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它把社会上各行各业分作五十三类,举个代表,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这就齐全了,没有一行漏掉的。你看看,他们所表现的,都是圆满的「大方广佛华严」,那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无论他是什么样的身分、什么样的角色,他都能做到非常圆满,所以这是很了不起的一门大学问。很可惜,《华严》很少人把它发扬光大,我们要不是方老师的介绍,我们也疏忽,因为这个经太大了,都不愿意去阅读它。知道这里面有这么多的好东西,所以我们才全心全力在里面学习。我们现在,这是我第二次讲《华严》,第一次讲了一半没讲圆满,那是大概三十多年前;这一次讲,我们大概也用了十年时间,讲了三千多个小时,大概才讲到五分之一。照这样的进度讲圆满,我估计全经至少要两万个小时,这才能讲得下来。愈讲愈有味道,愈讲愈欢喜,愈讲我们的生活愈快乐。
主持人:也许对很多朋友来讲,要把一部《华严经》,这么大的经读完,不容易。不过有机会的话,能够听老和尚帮各位用一个解释的方式,来聆听的话,可能学习的能力会更快。刚才师父在讲的时候,有一段话我一直印象很深刻,所以我一直放在心里面,想著一定要请教您。您说古人重视斋戒沐浴,用斋戒沐浴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虔敬之心,一个冷静的心。可是我想请教您,就是现在社会不管是您很熟悉的澳洲、美国,还是我们东方社会,节奏都变快了。现在人你要说任何一个人,企业家领袖也好,或者是政坛领袖也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