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蔡礼旭老师2005幸福人生讲座共十四集》
幸福人生讲座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九集) 2005/3/19 澳洲雪梨大学 档名:52-121-0009
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刚刚提到做家事对一个孩子的心境还有处事的态度,有很深远的影响,包含身体会比较健康;有付出才可以体会付出者的辛劳,所以习劳知感恩;再来他也会从小比较勤快,养成习惯。勤劳是治家、致富之根本,所谓「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意志力的磨炼都是在做事的过程当中点滴淬炼出来,所以多做事意志力就会跟着提升。我们自己回想一下,你的意志力在哪些情况之下磨炼出来?在常常想放弃又不能够放弃的状态慢慢历练。还有一个因素,常做家事人际关系会好,因为多做事多历练,多做事做事能力就跟着提升,所以一有能力走到哪都可以帮别人。
我在教书的时候,第一年教自然科,每次下完课,有几位小孩他们都很主动留下来,就帮我收拾,帮我扫地。当然我们当老师对学生都很爱护、都很平等,不过对这么懂事的孩子,我们当然会多加照顾,这个不叫偏心,这是人之常情。所以孩子很勤奋,他很有可能在人生过程就有人赏识,就有贵人相助,而往往勤奋的人也比较敏锐,比较好学。诸位朋友,看不看得出来我从小没什么干家事?有没有看出来?没有看出来,因为我已经变了。假如六年前可能就露出马脚,现在看不出来,因为在这六年来主动干活帮忙,主动历练。
我要到海口去的时候,我就跟我母亲讲:母亲,妳儿子太好命了,都没有什么磨难,没有什么锻炼,所以要趁年轻多磨,这样才能成就不足的能力。孟夫子有一段话讲「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为什么要这样磨炼?「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就是要这样磨炼,才把他不会的能力可以锻练出来。我记得在高中念这篇文章,只有一个念头「我不要当圣贤人」,太苦了,还要饿其体肤,还要挨饿,但是我们这样的认知误解了,没有抓到圣贤人的存心。
后来我到海口去,才深深感受到这一篇文章的意义。它的意义所在,就是当我们人生觉得很多事情应该做,必须做,比方说教育孩子,比方说把我的学生教好,这些事都是应该做,也是我们非常想做的事。假如想做的时候我们却没有能力做,那将是人生很大的遗憾、很大的痛苦,所以为什么要赶快磨炼?因为一磨炼,这些能力就能够备足,就能够去做这些重要的事。所以当我们是为了要去完成这些重要的事而去磨炼的时候,那整个心境截然不同。
我记得从澳洲回到台湾,我去接了一个班级,那个班级是全校最难带的,老师提前退休带不下去,但是我们是主动去接这个班级。因为我们的历练愈早,学生的受益愈多,所以要赶快锻炼。那刚好又有机会推展中国文化,深怕自己的能力不够,所以每天确确实实披星戴月,早上很早起来去演讲,因为晚上演讲完差不多都九点多快十点,有时候还跟家长做一些沟通,回到家里都快十一点,洗个澡睡觉,一躺下去就怎么样?不醒人事,还有人有时间失眠?但是很多朋友就说:蔡老师,你这样很累。我说:人不怕身累,身累睡七个小时,明天又是一条好汉;最怕心累,那是一种折磨。当我们明明看到这些事很重要,却没有能力做,那才是累。所以在海口那几个月确实有很多历练,在半年左右讲课差不多三百场,结果突然对孟子这一段话有不同的体会,再次读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篇文章我批了一句话,叫做「甘之如饴」。当我们很渴望自己能力提升,能够去利益家庭,利益社会的时候,这些磨炼你会非常的勇于去面对,非常欢喜去接受。
所以很多朋友都问我,怎么样才能够把课讲好,才不会紧张?我就告诉他「先讲三百场,就会了」。这句话是杨淑芬老师告诉我的。到海口去,本来我的父亲交代我,你去到海口一定要跟在杨老师后面,好好跟杨老师学习,我想说这样我也比较没有压力。结果到了海口,没有一个礼拜的时间就上了北京,然后到山东拜孔子。推展中国文化一定要跟老夫子行礼,孔老夫子是中国文化影响最深远的,三孔的墓碑全部都摔坏了,只有三块没有坏,那三块因为太大了,抬不动,不然是全军覆没。我们去了孔庙,人山人海;后来又去拜周公庙,一个人也没有。我们深刻感受为什么孔庙人山人海,为什么周公庙一个人都没有。请问去参观孔庙的人是用什么样的态度去的?是要去深入文化吗?哪有深入文化尊敬孔夫子的人不尊敬周公的?周公是孔夫子一生最崇敬的人,所以大部分去孔庙的人,可能是怕别人问他说你有没有去过孔庙?假如说没有,觉得很丢脸,一定要赶去看一看。所以很多人去旅游是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到处买药,问他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对文化的认知很浅。
而且很可惜来自四面八方的中国人,甚至于外国人都到孔庙来参观,假如这个时候我们所有的解说员都能够把中国文化讲出来,文化就这样扩展出去了。结果很可惜,这些解说员都是训练出来的,讲法都一样,对孔夫子有很多地方都曲解了,所以这么好的机会都丧失了,我们实在觉得很可惜。杨淑芬老师就告诉我,她说:我不能跟你回海口了,你自己回去,我必须设立一个全球性的网站,提供一个平台,让全世界愿意深入文化的人,都可以来这里好好学习。所以我就自己回到海口去。本来要来躲在杨老师后面,躲了一个礼拜,人算不如天算,就一个人回去了。这个时候突然脑子里面跑出了一句《论语》的教诲,「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我最尊敬的两个圣哲人,孔明的教诲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我就回到海口去,重头开始。
杨老师那个时候就说:你什么都不用想,先讲三百场再说。在这个做的过程也时时看到,确确实实「力行近乎仁」,我们真正去做了,才能深刻感受到圣贤教诲对于现在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甚至于每一个企业,都是至关重要,但是却没有人讲。我们眼睁睁看着孩子的成长出问题,眼睁睁看着那么多家庭都破碎掉了,很不忍心。所以那一分使命感就在接触人的过程,在力行过程,不断唤醒,不断看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所以才会体会到孟夫子那一段话,确实是甘之如饴。
而我不是不愿意磨炼,我在家里很少做家事,因为有两个姐姐,还有妈妈,还有奶奶,所以我要做家事我奶奶一定会过来帮我做。但是后来我到了澳洲净宗学院,每几个礼拜要轮流一次做家事,洗这些碗盘,洗这些很大的,我还洗过这么大的锅子,你们有没有洗过?要煮七、八十个人的汤,弯下去刷。我突然在刷锅子的时候体会到一个人生的道理,人生该干多少活是注定的,你跑到天涯海角也得干,所以人要趁年轻多付出,福分晚年就会现前。
刚好有一次在洗碗的时候,卢叔叔从我旁边走过去,突然停下脚步,摇摇头:看你洗碗就知道你太好命了。所以你看有智慧的人,光看你一举手一投足,一句话,一个动作,就把你有几两重称出来,相不相信?孩子假如很懒惰,绝对遇不到真正的智者的提拔,一眼就把你看穿。所以这些花拳绣腿,只骗得过一些不好的主管,而这些不好的主管,那个公司也待不长久。假如我们的孩子从小非常勤奋,流露出来,一定会让很多的贵人愿意提拔他,这个相当重要。
有一个大学,刚好有一个深圳的学生,深圳报纸报导了这个大学生被学校退学,然后画了一张漫画,戴了一个博士帽,然后他母亲喂他吃饭。母亲喂他吃饭代表在家里啥事都没在干的,所以这个学生到了学校跟这些室友相处,都给人家搞得乱七八糟,然后到老师家里面去用老师的计算机,吃的东西也掉满地,学校觉得他的生活能力太差了,把他退学。确实生活习惯会影响到他的与人相处。后来回来以后,为什么会画这个漫画?因为他每次吃饭都必须要母亲喂他吃,跟母亲是死对头。
今天一个大学生到了宿舍去,他假如一看到同学在扫地,他马上主动就去帮忙,给同学的印象很好,自然而然很容易就融入人群当中。假如在家里什么事都不干,同学在那里打扫,他还在那里看他的电视,吃他的零食,可能同学的怨气慢慢积累上来;因为不劳动,一定也不会整理家里,所以可能弄了东西没放回原位,又没学《弟子规》。《弟子规》说「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诸位朋友,置冠服有定位是举帽子跟衣服,那是不是这两样东西放好就好了?那我们学就学呆了。「置冠服,有定位」是代表所有的物品动物归原,动了这个东西以后,用完一定要摆原来的地方,自己下次用一定找得到;相同的,别人下次用也可以自然就找得到。所以这个习惯养成以后,在团体生活才不会制造别人的困扰跟麻烦。结果他又不劳动又不整理,一定给别人添麻烦,无形当中人家就很讨厌跟他在一起,一个孩子在人群当中没人缘,要事业做得好,那是不可能。
除了在学校,在工作当中,假如一个人从小不做家事,都是要别人侍候,结了婚以后能不能把婚姻经营好?所以有一个朋友他写了一封信给我,里面就提到,他有一个同学很优秀,从小不怎么爱说话,每次下课也不会出去玩,就在那里读书,乖乖牌的,虽然很认真读书,但是跟人沟通的能力很差。每天都是父亲送午餐去给她吃,晚上九点多去学校把她接回家,侍候得无微不至。她也很顺利考上了前几个志愿,考上师大英文系,出来是要当老师,第一年实习,还没有实习完就嫁给一个医生。所以这样的人生际遇,在一般人来看怎么样?真幸福,羡慕得不得了。
诸位朋友,现在人也好,家庭也好,你不要只看外面,在功利主义之下,好看都只有外面,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因为人现在都不强调本质实质,都强调虚荣,你不要只看外面。所以她嫁了以后,因为很懒惰,很少做家事,先生一开始是忍耐,忍到最后受不了,又不会跟婆婆跟家里的人好好相处,所以先生提出离婚,结果法院判她先生胜诉。所以其间不知道又搞了多少事情,不然为什么先生会胜诉。她的母亲打电话给她女儿的好朋友,希望她的好朋友能够劝她的女儿,结果在这一段时间之内,父母劝导他的女儿,他女儿都不听,我行我素。因为你从小都把她做得服服贴贴,已经把她宠坏了。那父亲就说道:我什么事都尽量不让她做,从小也没拖过地,没干过活,要什么我给她什么,我对她这么好,难道还不够吗?
所以人生,很多人终其一生活得不明不白,连错在哪都不知道,那很可悲也很可怜。所以人不学不知道,人生真的要把很多道理搞清楚,才不会到头来,人生忙了一场,结果却不如自己的期望。所以我常说人生叫「忙盲茫」,三个忙。好,我们来看第一个忙,是现在人最常用的,「我好忙」,什么叫忙?会意字,左边一个心,右边一个亡,心死了叫忙,心不敏锐了。你看很多人一忙起来,一回头,几个月都过去了。忙了以后进入第二个阶段,眼睛看不到身旁人的需要在哪里,不敏锐了,心杂乱了。所以很多的男人事业很成功,有一天他太太说我要跟你离婚。你为什么要跟我离婚?还搞不清楚,不明不白,因为看不到身旁人的需要在哪,所以盲了。
很多人忙得连孩子念几年级都不知道,这样的家长我遇过。有一个明星,他有一天兴高采烈要去接他儿子,结果等半天儿子都没出来。后来遇到他儿子的老师告诉他,你儿子都念初中了你还来小学等。盲!真的,一般的人会觉得他很成功,事实上身旁的人对他,保证怨声载道。这样的人生成功吗?任何的成就都抵不过家庭的失败,当曲终人散的时候,内心一片空虚,那些虚荣如梦幻一般。所以家庭的幸福是一个人人生的基石,当他看不到自己的本分,自己应该做的事,到最后人生就会出现很多让他意想不到的事。当亲人都离他而去,他突然会觉得,我人生这么努力,每天工作那么久,怎么得到这样的结果?他会非常茫然,所以人生绝对不要走到这样的境地去。
诸位朋友,您在这一、二天当中,应该也听了一些圣贤教诲,也会深深感受到这些圣哲人很有智慧,所以你在听课的时候会若有所悟。有没有人在听课的时候都想说「这一段谁很需要听,那一段谁又很需要听」,有没有这种情况?你先安下心来自己听好了。学的道理都是别人要守,我们不用,这样效果会不好。先修身修好,不要着急,把自己完全弄清楚明白,这个叫「悟」了。但是很可能下完课以后,在回家的路上又会觉得有一些道理似懂非懂,开始有点「雾」,看不清楚。然后到了家里面,到了公司,又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遇到境界考验了,就开始误会圣哲人讲的话没什么道理,这样就变悟、雾、误了。人生不可以忙、盲、茫,学习也不可以悟、雾、误。要让这个觉悟保持,学习不可中断,一天都不可以中断。我是每天一定读经,一定听经,不敢懈怠,不然三日不读书怎么样?面目可憎。
我们刚刚已经把做家事的重要性说到了,所以教育要从小很谨慎,如何有礼貌,如何不懒惰,如何不自私自利,都要从小扎根。我们刚刚也提到如何不说谎,这个谎言也是要从小就要很注意。孩子第一次说谎,偷东西,都会表现在脸上。有一个母亲她就看到孩子走进门来脸色很怪异,马上叫过来,一看书包里面藏了两、三个苹果,就开始问他。一问之下,几个同学觉得很好玩,拿了水果店的水果,放在书包,赶快跑掉。母亲马上带着孩子到水果店跟人家道歉,跟人家鞠躬陪礼,然后马上又把钱付给老板,这个老板还说:没关系,小孩子。这样对不对?不对。当你是老板,一同配合这个家长把孩子教好,很重要,不能帮孩子掩过饰非。所以孩子看到母亲这样的态度,也留下惭愧的眼泪,很可能一次就让他终身不忘。
这是我们《弟子规》里面有一句教诲,叫「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其实我们真正深入经典,《弟子规》每句话影响太深远。东西不可以占为己有,不可以偷,很重要,古代选人才叫「举孝廉」,为什么叫举孝廉?为什么用孝跟廉来抉择人才?那有智慧!孝是德行的根本,忠臣出于孝子之门,所以做人根本在孝;为什么要廉?廉洁是政治的根本,只要为官者清廉,这个政治风气就好,为官者贪污整个国家就败掉了,所以廉洁是能不能把事情做成功的关键。太多的公司都因为用到不廉洁的员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基业怎么样?毁于一旦,所以做人做事的根本就在孝跟廉。
我们一定要长孩子的廉洁之心,不然人生诱惑这么多,这个根基不扎牢,人生很难全身而退。我们也看到现在很多的抢案,有的是高学历的人干出来的事,父母花了多少的精神,多少的金钱,多少的时间,栽培这个孩子,这个一栽人生就爬不起来;当这些孩子在监狱里面的时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