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7-24 19:35:46
|
只看该作者
无量的福报,还再加个是无量的寿命。末后他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是什么?宇宙,宇宙从哪来的?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能生万法。跟佛法所说的完全相同,所以我们心目当中,老子、孔子是佛陀,孟子、庄子是菩萨,法身大士,他们同一个级别,我们要认识清楚。
今天这一段文,黄念老的注解引用的《文殊般若经》、《大宝积经》、《净名经》,这些经典里面所说的每句话都有很深的意思,统统是自性流出来的,我们要知道。所以佛法里面求的是什么?明心见性。儒家的教学,小学讲求的小悟,大学大悟,一直到大彻大悟。小悟,君子,记住圣贤的教训,一生不违背,在国家,好公民,在社会,做出正面的好榜样,贤人君子。所以古时候的社会淳朴,人人都懂得五伦、五常,管仲提出的四维,礼义廉耻;秦汉我们又看到了八德,孝悌忠信仁爱和平。中国人伦理道德具足了,圆满了。五伦的道怎么落实?落实在五常。五常如何指导我们,这一生身口意三业与道相应?那就是四维、八德,儒家讲尽了。在佛法里面,小乘经里面讲得多,小乘是释迦牟尼佛的小学,小学要学十二年。这个十二年,学伦理、学道德、学因果,学圣贤的教诲,这就是一切经典,八万四千法门。
我们看《文殊般若经》里头这句话,「若信一切法悉是佛法,不生惊怖,亦不疑惑。如是忍者」,这个忍在此地当作同意讲,不反对,能够接受,佛说这个话我相信,是真的,不是假的,我能接受,这叫忍。「如是忍者,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是佛陀教育终极的目标,所以他不翻,翻音,不翻意思,意思再讲解。什么意思?其实可以翻的,阿翻作无,耨多罗翻作上,无上,三翻作正,藐翻作等,正等,三翻作正,菩提翻作觉;要是统统翻过来,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就这个意思。无上正等正觉就是圆满的佛果,彻底觉悟,圆满觉悟了,就叫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看,你要能承认,你很快就会成佛,相信什么?相信佛在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悉是佛法。
那我要问你,基督教《圣经》是不是佛法?伊斯兰教的《古兰经》是不是佛法?儒家的典籍是不是佛法?《老子》、《庄子》这两本书是不是佛法?我再问你,我们现在教小朋友的《弟子规》是不是佛法?今天科学家所发现的这些宇宙的奥秘是不是佛法?是,没有一样不是。佛是什么?佛是觉悟,明白了,通达了,没有怀疑了;法就是万法,就是一切法,一切法皆是佛法,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什么叫邪正?迷了就叫邪法,觉了就叫正。哪一法不是佛法?
谁知道是佛法?不是大彻大悟的人不知道。大彻大悟的人什么样子?他表演那个模型给我们看,里面没有贪瞋痴慢疑,表现在外面的,必然是跟孔老夫子一样温良恭俭让,表现在外面。你跟他接触,温和,好!谦虚、客气,温和;善良、恭敬,有礼貌,赞叹人,不毁谤人,欢喜人,不讨厌人;生活节俭,快乐;於一切法当中他让步,礼让、忍让,於人无争,於世无求,必定是这样的。这个就是我们看人的标准。无论学佛、学道、学儒,你要去找老师,什么是好老师?具足这十个字的就是好老师。里面没有贪瞋痴慢疑,外面表现的,温良恭俭让,这十个字他都做到了,这是善知识,这是个好老师。
我在三十年前,在美国那个时候,跟黄念祖老居士第一次见面,我接受他老人家的建议,建立净宗学会。净宗学会在过去叫莲社,莲社,人不太容易明了什么意思,把它改成现代的名词,叫净宗学会。教学的场所叫净宗学院,修行的场所叫净宗学会,我听了很欢喜,我就接受了。在那个时候我提出一个修行要求,我也提出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菩提心。真诚是菩提心的体,清净、平等是菩提心的用,后面慈悲是他受用,对待别人一片慈悲,对待自己要正觉。清净平等觉,这就是我们本经的经题。日常生活当中,心要清净,不能被外面染污,要平等,没有高下,不要分别,样样都好,没有一样不好。怎么落实?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我又写了十个字,「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好!从看破、放下,自在、随缘,你的日子多好过,快乐无比,最后念佛,念佛成佛,行归净土。我就用这二十个字,在美国各地方勉励同学们。
我这一生生活非常简单,没有欲望,被大乘佛法融化了,每天真的法喜充满。所以我感谢方东美先生,佛法是他介绍给我的,要不是他,我不可能走进佛门。我跟他学哲学,他告诉我: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大乘经典是哲学里面,就是全世界哲学里头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真的,不是假的。释迦牟尼佛讲经,最后一句,做总结,「皆大欢喜」;孔老夫子最重要的把它摆在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跟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是一个意思。圣贤教我们,教我们什么?教我们这一生享受到真正的,真实,不是假的,幸福快乐的一生,人生幸福快乐。自己一生幸福快乐,你的家庭一定美满和谐,社会一定安定,国家富强,天下太平,这就都做到了。这多圆满!多美好!为什么要学佛?就是为这个。
佛要怎么学法?用真诚心学,真诚、清净、平等,就成佛了,后头那个觉。清净心是阿罗汉,平等心是菩萨,诸位要记住。他还有染污,什么?还有七情五欲,他是凡夫,他不是圣人。七情五欲断掉,放下了,他清净心现前,他是阿罗汉。再提升,平等心现前,你看看这个经文上这一句,「信一切法悉是佛法」,这是大平等,一切法都是佛法。这是谁?菩萨,法身菩萨,他得到平等。觉,就是圆满的大觉,成佛了。所以,清净是阿罗汉,平等是菩萨,觉是佛,你看都在经题上,你学这部经为的是什么?就是为的清净、平等、觉,不为别的,就为这个。所以能得到一生,个人快乐无比,人生最高的享受,家庭圆满,事业成功,社会安定,国家富强,天下太平。你要相信一切法统统是佛法,不能有怀疑。
如果要有怀疑,把怀疑放下,读经,古人说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你念上一千遍你就开悟了。一千遍不能开悟,两千遍;两千遍不能开悟,三千遍;三千遍不能开悟,四千遍、五千遍一定开悟。悟,有小悟、有大悟、大彻大悟,你就明白了。天天提升自己,绝不迷惑,不批评人,一定要依教奉行。我们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决定不要拿著佛法去欺骗人。现在这种情形有,外国、中国都有,我们学佛的人要小心谨慎,不要被人骗了。要有能力辨别邪正,有能力辨别是非,有能力辨别善恶。他要不善,要不如法,我们不要批评,不毁谤别人,离开就好,那是我们的德行。我们肯离开是我们的智慧,是我们的善行。不再提他,不能替他宣传,替他宣传,他那条路是错误的,以盲引盲,要负因果责任,不能不知道。
一部经能成就,一切法悉是佛法,那一部经怎么会不能成就?一部经里头所说的,你要都能够落实,变成你的生活,那才管用,你要在这部经上得定、开慧。如果没有得定,没有得定是没有依教奉行,你心里头的妄想很多,杂念很多,是非很多,这是你的大障碍。凡是有这些,都叫造业,造业,善,三善道,恶的,三恶道,出不了六道轮回,不能不知道。这部经是教我们超越六道轮回,了不起的大经大论。
下面,《大宝积经》里面所说的,「诸法本性与佛法等」,等是平等,「是故诸法皆是佛法」。这个意思讲绝了,真正讲到究竟处了,我们要入这个境界,你就证清净平等觉,你待人就像佛待人一样。佛是怎么看人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好人可敬,坏人也可敬,为什么?好坏都不放在心上。一定要知道,好坏是现前这个阶段,在最初,他没有好坏,将来以后成佛也没有好坏。他会不会成佛?会成佛,时间的问题。他是个恶人,他有佛性,他怎么会不成佛!我们成佛在先,他成佛在后,成了佛之后,没有先后,超出时空。这个经文好不好?要记在心上,不能把它忘掉,太难得!你看看,《文殊般若经》上这么说的,《大宝积经》上又这么说的。
下面念老在这里做个总结,「若谛信一切法悉是佛法,亦无分别矣」。这话可不能随便讲,没到这个境界,你说,错了,不说,也错了,你全错了。一定要晓得,不入境界全错了,「开口便错,动念即乖」,都是真话,都不是假话。所以学东西不能不彻底,不能不认真,一门就是一切门,一切门就是一门,不能不知道。不知道,要多请教高明的人,要断疑生信,疑不断,信不牢靠,疑断掉,信就真信了;真信,决定成佛,无论修哪个法门都会有成就。
念老给我们做总结,「若谛信一切法悉是佛法,亦无分别矣」,有没有分别心?没有了。万法归一,一是什么?一就是自性。自性不可思议,万法亦不可思议,因为万法是自性的相分,为什么不可思议?它不是真的存在,它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一切法,无有一法不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从这个方面看,一切法平等,没分别。从起作用,有分别,什么分别?随顺他的妄想而分别,随顺他的起念,他起念头,就有分别。如果没有念头,就没有分别,没有妄想就没有分别,恭喜,这人成佛了,好!
记住,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这个人是佛,这佛的境界。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个人是菩萨,他有起心动念,他没有分别执著。有分别,没有执著,这人是阿罗汉,没执著,有分别。如果妄想、动念,起心动念、分别执著统统都有,我再说明白一点,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有妄想、有起心、有分别、有执著,这个人是道道地地的六道凡夫。如果他的心行是善的,他在六道里头三善道受生;如果他起心动念不善的,或者毁谤圣贤的、毁谤佛法的,那是在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是他的去处,六道凡夫。
下面,『远离颠倒』,「如上所说 万法本际,皆契实相,故无颠倒」。「远离颠倒」,上面所说的,《文殊般若经》上讲的,《大宝积经》上讲的,你要真正相信,一切法都是佛法,为什么?全是自性变现的,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自性是一切法的本体,一切法是自性的现相,性相是一不是二,性不可得,相也不可得。执著有相有性都错误,不执著也错误,为什么不执著也错误?你已经著了相,你要不著相,你哪来的分别执著?心里面万缘统统放下,连佛法这两个字也放下。你还有个佛,还有个法,你心里还是不干不净,被染污了。凡夫有,佛没有,所以释迦佛到最后入般涅盘,告诉大家,他四十九年没说过一句法,谁要说他说了一个字,那叫谤佛,你对他完全不了解,你毁谤他。说得好!这才叫真正一生功德圆满;他要没有这句话,他功德不圆满。有这句话,把有缘的人统统得度,统统明白了,再没有疑惑。
颠倒这两个字怎么讲?「如罗什大师」,鸠摩罗什,在《净名经》里面所说的:「有无见反於法相,名为颠倒。」这句话什么意思?念老给我们解释,「盖谓有见与无见,各有所执,皆违诸法平等之相,故名之为颠倒」。这个几句话是说,有,有见,无见,这是违反了诸法平等,诸法平等是真的,你说有相错了,你说无相也错了。只要你有有见或者有无见,都不是法相的真相。法相的真相是什么?真相,体无相,遇缘表现在外面是有相。有相从哪里来的?有相、有见都是从妄想分别执著来的。你要说一切无相,性不可得,相也不可得,不可得是真的,你心里头要有个不可得,还是有个得,有个东西在里头,这叫反於法相,这叫颠倒。
无相无为到远离颠倒,这里头有四句,在八百五十一页倒数第三行,从第二句看起,「演说正法」,从这看起,「无相无为,无缚无脱,无诸分别,远离颠倒」,这一共四句,说什么?「显极乐大士所说之正法」。与这四句相应的是正法,与这四句不相应的不是佛法,妙极了!於是,我们在这个地方豁然明白了,明白什么?《金刚经》上所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般若经》上又说「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跟这一段都有关系。说法是什么?说法是生心,就是有为,不说法的时候,全体现前,叫无为。无为跟有为同时存在,没有先后,妙极了。原来无为不离有为,有为不离无为,有为无为一体。有没有执著?完全化解了。执著有法,错了,执著无法也错了,执著亦有亦无也错了,所以离四句,绝百非。
我们再看下面这个小科,「妙用自在」,分两个小段,第一个小段「受用自在」,第二段「游刹自在」,真妙。我们先看受用自在:
【於所受用。皆无摄取。】
受用受什么?六根对著六尘,眼对色皆无摄取,耳对声皆无摄取,鼻对香,口舌,舌对味、身对触、意对知,统统皆无摄取。这什么境界?这是惠能大师在开悟说他的五句话里面第四句,「何期自性, 本无动摇」。动摇是什么?就是我前面说讲的,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起心动念是小动,微细的动,分别执著是大动。统统没有,没有摄取。有没有离开穿衣吃饭?没离开,照样吃饭,照样穿衣,受用自在。我们今天受用是什么?造业,一定要知道,喜欢,造善业,不喜欢,恶业。起心动念在造业,表现在外面,言语是口业,身体造作是身业,身口意三业都在造,你怎么能出得了六道轮回?不能不知道的。前面学了总结出四个字,「远离颠倒」,受用自在里面我们也取四个字,『皆无摄取』,这八个字得大自在,极乐世界的人真如是。
我们看底下这一段,「妙用自在」,第一个「受用自在」,第二个「游刹自在」。受用自在里头,「表彼土菩萨平等游於十方佛刹,於所受用,皆不著取」。彼土,极乐世界;菩萨,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全叫菩萨。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有这个能力,什么能力?平等游於十方佛刹,就有这个能力。跟谁平等?跟阿弥陀佛平等,阿弥陀佛有能力平等游於十方世界。他去干什么?接引信愿持名的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佛不现身去接引,这些人找不到极乐世界在哪里,一定要等佛接引。所以佛有接引愿。
最重要的是后头这两句,於所受用,皆不著取。极乐世界有没有取相、执著的念头?没有,为什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威神加持,你在极乐世界得大自在,你想穿什么衣服,衣服在身上,不必裁缝;你想吃的什么东西,也摆在你面前;吃完了不要了,不要就没有了,不见了,不需要收拾,不需要去洗碗洗筷子,不需要。所以,皆不取著,一切所需随著你的念头都成就了。这个世界能不去吗?你为什么不去?这个世界不好,我看到了,极乐世界好,我没看到,所以半信半疑。这个半信半疑就把这一生的缘给断掉了,那叫真可惜,真可惜。
往生极乐世界,诸佛说过,阿弥陀佛也说过,这个法门易行难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