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果即知因,方可识此经之意趣」,这说明佛讲经意在言外,看经你要会看,听经你要会听,你才懂得真正的意味。末后他结论,「见名知行,以果识因」,都是著重在因果。
第四段解释华藏世界海的形状,这在现在的人来说,这是属於太空物理。我们现在从近代天文学里面去观察,宇宙之间星系、星团形状的确很多,可以给佛经典上讲的做证明。我们的银河系是什么形状?是漩涡的形状,这在天文星图里面可以看出来,这是照相的。像我们这种银河系,这个大的星系在太空当中,天文学家发现很多,也有很多图片,形状各个不同,有的形状像一条带子,有的形状像花,有的形状像野兽。在《华严经》里面讲的形状,多!
这些形状怎么来的?李长者在此地讲「以无尽大愿风轮,持大悲水,生无边行华。以法性虚空,能容万境,重叠无碍。於其水上生一大莲华,华周虚空法界,名种种蕊香幢。明根本智,起差别智,行差别行,名蕊香幢。於莲华内日珠王宝上,有大轮围山。经...(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七二卷) 2002/7/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72》)
...,被析心无忿,赞叹底沙佛,次无上菩提」,这是一首。「六波罗蜜多,於如是四位,一二又一二,如次修圆满」,这是第二首。这两首需要解释,不解释很难理解。前面这一首偈四句,就是讲的四桩事情。「但由悲普施」,菩萨六度里的布施波罗蜜,著重在「普」字,普是没有分别,没有界限,平等的布施,这个是由於大慈大悲。你发心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像观世音菩萨一样,看到哪里有苦难,那个手就伸出来帮助他。菩萨没有分别,我需不需要帮助你,菩萨不分别这个,看到你有苦难赶快就帮助你了,这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被析心无忿」,这就是《金刚经》里面所说的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析」是割截身体,但是忍辱仙人心里面一点点忿恨都没有。他被歌利王凌迟处死,心里面是平静的,一个妄念都不生。这是什么?这是忍辱波罗蜜成就,圆满了。「赞叹底沙佛」,底沙是梵语,翻成中国是圆满的意思,赞叹圆满佛。「次无上菩提」,从这个基础上,再往上提升就是无上菩提。
清凉注解里面说得很好,这里头仔细看,六波罗蜜统统具足。他《钞》里头说得很详细,第一句是布施,意思非常明显;第二句里头有持戒、有忍辱。被人家欺负,被人家杀害,不报复,这是持戒。佛教导的,不可以怨恨心对人。《八大人觉经》大概初学佛的人都懂,「不念旧恶,不憎恶人」,这是佛的教诫!所以我们对於恶人,他以恶的行为加诸我们,我们没有报复的念头,遵守佛陀的教诫,这是持戒。清凉说「故能满尸」,尸是尸罗,就是持戒,持戒波罗蜜圆满了。「由内无忿,故成於忍」,内心里头一丝毫忿恨的念头没有,忍辱波罗蜜圆满了。「赞叹底沙佛,次无上菩提」,这个里头是精进波罗蜜,第四句是「定慧双满」。由此可知,六度都圆满了。一桩事,他举的例子,《金刚经》上所讲的歌利王割截身体,这一桩事在我们平常讲忍辱波罗蜜圆满,但是细细观察,六波罗蜜统统圆满了。
这是这个经上讲的「不唯净一无生等」,都是以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因地修行给我们做榜样。我们在经典里面明白了,释迦牟尼佛久远劫前就成佛了。《梵网经》上讲的,这一次,这是三千年前在印度出现、示现,世尊自己讲的,这一次是第八千次。他常常来这个世间,以佛身来度众生,这是第八千次了。因为他赞叹圆满佛的缘故,精进不懈,超过弥勒菩萨提前九劫先成了佛,这个劫是小劫。由这里可知,按原来本来的意思,应当是弥勒菩萨先成佛,释迦牟尼佛后成佛。现在释迦牟尼佛在弥勒佛之前成佛,弥勒变成释迦牟尼佛的...(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七六卷) 2002/7/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76》)
...永远记得他,永远感激他。以后他对我不好,我一点都不能怪他。他对我不好,我要反省:是不是我自己做错事情?从这里反省,不要怪罪他。自己反省没有做错,我们想是他可能对我有误会,我们的心永远是平静的。误会怎么产生的?误会产生的因素很多,大概总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少往来。这少往来,我们叫少沟通,不通了,从这里出了问题。另外一种,是受外面境界的影响。外面有那一些喜欢说妄语、两舌、绮语、恶口,会受外面的影响,不是他的本意。如果我们天天生活在一起,我们的本来面目见到了,所有一切误会统统都消除了,哪里还会有问题?所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你要从果德上去看。
这部经前面,我们读过还不久,清凉举出歌利王割截身体这个故事,忍辱仙人。忍辱仙人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没有成佛修菩萨道的时候。为什么称「忍辱仙人」?六波罗蜜里面修忍辱波罗蜜,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歌利王不知道这个仙人是好人,以为他是恶人。这个国王上山打猎,带有许多宫女,宫女是偶然之间发现到这个仙人住在石洞里头,在这里修道。遇到了,谈话之间仙人给她们开示。看他们大家围绕,国王一看到这个情形非常生气,误会了,以为他在调戏他的宫女,把他凌迟处死。菩萨没有一点怨恨心,忍辱波罗蜜圆满了,菩萨没有一丝毫报复的念头,持戒波罗蜜圆满了,六波罗蜜在一个机缘当中统统圆满了。菩萨跟弥勒菩萨相比,超越九劫,他先成佛了。本来贤劫里面的千佛,第四尊是弥勒佛,释迦牟尼佛是第五。释迦牟尼佛跑到弥勒佛前面,勇猛精进,超越了。
诸位同学,上面这一段经文意思还没有尽,我们还把经文念一遍:
【华藏庄严世界海住在其中,四方均平,清净坚固,金刚轮山周匝围绕,地海众树各有区别。】
经文实在讲是意在言外,这是我们必须要能够体会得到的,才不至於堕落在迷信。这都是因果的关系,这个因果是大的因果,是自性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所以大的世界、小的世界,大世界叫华藏世界,我们就以这个为例子,这个地方讲到「华藏世界品」毗卢遮那佛的世界。讲到小的世界,我们这个地球,我们的太阳系,你看它在空中的运行,它一点都不乱。你看这个大宇宙,这么多的星球,这么多的星系,它们的运行各自有各自的轨道。所以许许多多人看到这个现象,感到非常惊讶:为什么会这么有秩序?想像当中,一定有个人在主宰,主宰的是谁?就叫上帝、神。我们知道什么人主宰的?性识、性德,真如本性,它在主宰的。
唯识经论,《华...(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八0卷) 2002/07/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80》)
...学,你一定要懂得,你在一生生活环境里面有顺境、有逆境,有善缘、有恶缘,统统都是帮助你,成就你的,你懂不懂?你要是不懂的话,你就学不成了。顺境善缘起了贪恋,生欢喜心,逆境恶缘生瞋恚心,你还是个凡夫,你没有修行。修行就在这里用功,换句话说,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不能被外面境界干扰!不能被它影响。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就起七情五欲,就起贪瞋痴慢,这是道道地地的凡夫,我们一般讲的轮回心,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干的是轮回业。但是你要晓得,他们大家都是轮回心干轮回业,我今天觉悟了,我就在这个环境里面成就菩萨道。我觉悟了,顺境不贪恋,不起七情五欲,逆境恶缘不起瞋恚,决定没有贪瞋痴,功夫在这个地方练。
你看善财童子历事练心,你要不经历这些事,事里头特别是人事环境,你不经历,你的境界怎么能提升?境界提升了,你感不感恩?当然感恩。顺境逆境我感恩,大环境帮助了我。善人恶人我感恩,因为他们把我的贪瞋痴磨炼掉了。今天恶人恶意相加,还没有到歌利王那个程度。哪一天我们像忍辱仙人一样,遇到歌利王割截身体,这个时候你能不能忍受?你一定要记住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那一个榜样,我们要能忍,凌迟处死,没有丝毫怨恨心。杀我的人是我的大恩人,帮助我忍辱波罗蜜圆满,我要怎么感谢他?也跟释迦牟尼佛一样,我成佛第一个度他。所以,释迦牟尼佛成佛,第一个度的是憍陈如尊者,憍陈如就是歌利王,前世就是歌利王。释迦牟尼佛讲话算话,不打妄语,真的示现成佛,头一个度他。佛决定没有妄语。我们修行从哪里修起?诸位要晓得,不妄语始。
我这一次到中国,原本主要的目的是到家乡看看我父母的坟墓。这是我非常感谢家乡父老大家发心,修了一个很庄严的坟墓,照片寄来我看。寄照片来的时候还没有完全完工,回去看看。路线是先到杭州,因为杭州我很想去,没有去过。我第一次去杭州,这是接受东天目山齐居士的邀请去参观。我曾经说过,到中国决定不做任何宗教活动,所以我从香港进到深圳的时候,我在中艺买了三套唐装,我没有穿出家人衣服,我换了衣服,戴了帽子,戴了太阳眼镜,到中国去做旅游。在杭州住了四天,天目山住了一个晚上,看到那边道场不错,非常难得。差不多有四、五百人在山上念佛,为国家祈福,为世界祈和平,我很感动。齐居士告诉我,这四、五百人当中,除了西藏,每一个省、每一个自治区、每一个特别市的人都有,难得,那真正是代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代表到这个...(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八0卷) 2002/07/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80》)
...持自己本身做不到,他不敢要求别人,这是我们佛门这个水平素质一落千丈的因素。
今天真正大善知识,无论出家在家要救救佛教,你要发这个心,你要挽救。挽救从哪里救起?从德行救起。中国江泽民先生提倡以德治国,我们今天佛门也要重视这一个指导原则,以德兴教;没有德,佛教永远不会振兴起来。佛家的德就是戒律,所以我们今天自己要学,那个受戒是形式。早年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导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这是特别在这个时代教导我的一个原理原则。戒律我们怎样去修?学一条做到一条,真正做到,这一条就受了。
不杀生的戒,不但对一切动物不能够杀害,连伤害它的念头都不起,决不令一切众生因我而生烦恼,这都包括在不杀生这一条里头。众生因我而起烦恼,我就错了,大经里头佛常讲「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我们纵然不能够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至少不能叫人生烦恼。如果人家看我不顺眼,看我就生烦恼,我看到他,赶紧躲避过去。为什么?不让他生烦恼。我们有没有做到?所以哪里会有一个念头去障碍别人,去破坏别人的善事善行,不可能!别人对我不好,我要持戒,要忍辱,修忍辱波罗蜜,修持戒波罗蜜,不可以报复,这是持戒;不能够有丝毫怨恨的心、怨恨的念头,那是忍辱。如果我们做不到,那就犯戒了,就破戒了,德行就欠缺了,你怎么能成就?
《十善业道经》上,最重要、最精彩的教导,佛讲「菩萨有一法,能离一切世间苦,何等为一?谓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后面还教导我们「不容毫分不善夹杂」,这样你的善法念念圆满,不许可有毫分不善夹杂,这个是大戒。我们要认真学习,成就自己的德行,诸佛如来如是,法身菩萨如是。如果我们忍不过,心里头还有忿恨,你没有学佛,你不是真正的佛弟子。真正佛弟子,依教奉行,佛怎么教我,我一定要百分之百的把它做到。初学的人百分之百不可能,从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三十,慢慢进步。如果进步到百分之九十、百分之一百,你智慧开了,你心定了,心清净了。清净心生实相,生智慧,《金刚经》上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
总之要真干,特别是道场的领导人,时时刻刻要反省要检点,天天要改过要自新,知道自己的身分使命,你是来教化一方的,你的责任比谁都重。那个不是儿戏,你的功德也比别人大。如果你疏忽了,你的过失加别人多少倍!所以,舍,放下是没有边际的,舍身,牺牲奉献,全心全力为众生服务。我们服务的项目,最主要的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断...(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八二卷) 2002/7/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82》)
...老师指出这一条光明的大道,我们这一生活得很辛苦。佛经里面讲的三苦八苦,我们怎么能够避免?这一条道路让我们离苦得乐。虽然是佛教导我们的,老师介绍。没有老师介绍,我们怎么会知道?介绍人的功德跟佛菩萨没有两样。
三福最后一句,「劝进行者」。我们有义务,有责任,自己得到这个好处,我们要把这个好处与大家分享,那就是介绍给有缘人。什么有缘?我介绍他肯听,他肯接受,这就有缘。我介绍他摇头,他不能接受,叫无缘,佛不度无缘之人。无缘之人,我们也合掌令欢喜。
但是介绍,你要晓得形相影响非常大。你修学这个形相很好,他见到你,他就动心了。众生,他第一个观念他就要果报,你没有好的果报给他,他不相信。你讲什么因,他不相信因。所以佛在讲经说法,经典里我们看到,先讲果报,然后再讲因,这个是契机,知道众生的根性,众生见到果报非常羡慕,想这个果报怎么修成的?所以佛说法不是先说因后说果,是先说果后说因,这是教学的善巧方便。
所以决定不能动摇,不管遇到什么境界,我这些年总结佛陀的教诲,决定坚持我们的心无论对人对事对物,我们的用心,大菩提心,大菩提心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对一切恶劣的众生,不能有一丝毫怨恨心。《八大人觉经》上,佛教导我们「不念旧恶,不憎恶人」,要记住,这是世间很多人常常犯的。过去对我不好的人念念在怀,永远不忘,不好!世间恶人也把他们记在心里头,生起怨恨,我们自己的心是清净心,纯善纯净,你把这些东西装在你自己心里头,你的心变成了不净,变成了不善,把别人的垃圾装在自己清净心里,这是个聪明人吗?要学善财,善财聪明,善财绝对不会把一切人的恶劣放在心上,他专门装世间人的善行善心,自己的心纯善。
其实这个就是佛在《十善业道经》上讲的「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一切人事物的善,我们常念,我们思惟、观察。一切人的不善,心里头一丝毫的痕迹都不沾染,培养自己纯净纯善之心,以这个心念佛求生净土,你想想看,哪有不往生的道理!因为西方极乐世界,经上讲得清楚,那个地方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在此地已经修成纯净纯善的心,我们有条件跟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有这个条件往生有把握了。如果对这个世间一切不善的放在心上,好了,你这一次的机会失掉了;然后你再问问,谁吃亏?
所以学佛的人不怕吃亏,不怕上当,吃亏上当念头都不生,决定没有怨天尤人的念头,只有纯善纯净的念头,与阿弥陀佛相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