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的人生与禅乐(虚空观 禅定学修前的开示)
企业家的人生与禅乐(1)
虚空观(禅定学修前的开示)
杭州远志成长公司主办企业家禅定营来文殊院学修的第四期
丁杰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10.20晚上
虚空观
空的必要
不空不能获取~满故~杯不空何能装水、垢污不空何能清净、烦恼不空
何能智慧
不空不能发挥~执着故~不放下不能提起、不放下不能单提一念
空的作用
观空能获取宇宙能量,心空故,能得加持、能证涅槃、能生净土
空的内容
空杂念~合理用脑得聪慧
空烦恼~提高素质,身心自在(精力充沛)
空执着~排除心因,放下解脱(观病性空,能促康复)
空的利益
~知烦恼性空而断烦恼
烦恼是苦因,众苦之因。烦恼别名随眠,睡在我们八识中
禅定先修空观,成就法身也靠空观
提要:
·理论搞清楚了再修禅定,作用就大
·禅定先修空观,成就法身也靠空观
·我们走的是菩提大道,只有放大心量,才能把一切众生放在心里
·数息易入定,修空能放大心量
·因为一切法性空,所以一切事物不可能不变
理论搞清楚了再修禅定,作用就大
丁杰:大家晚上好。上午老师给大家带修了虚空观,很多同学没听过虚空观的讲解,现在给大家补一下课。上午老师讲的是定学的理论,这是从总体上给大家介绍禅定是怎么回事,禅定的作用及好处。但是具体到每一个观法,都有其各自的理论和要求,如果不懂理论,你修禅定作用就小;你把理论搞清楚了再修禅定,作用就大。修佛教的禅定一定要理论和修法结合起来,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定要懂得理论。
禅定先修空观,成就法身也靠空观
我们一开始修禅定,修的是空观。一般以为初修的内容可能浅,其实空的道理在佛法里是最深最深的,它通上通下,一开始也是从空观打基础,将来成就也必须在空中成就。成佛首先要成就佛的法身,佛的法身就是空和明组成的,所以空观很重要。
我们走的是菩提大道,只有放大心量,
才能把一切众生放在心里
佛法里分大乘和小乘,小乘佛法以证得阿罗汉果、了脱生死为究竟。中国是大乘佛法,不仅为自己了脱生死,而且要度一切的父母众生都能了脱生死,所以我们走的是心量非常广大的菩提道。只有扩大你的心量,才能把一切众生放在心里。
数息易入定,修空能放大心量
原始佛教是以数息观为基础。修息又叫安般,也就是数自己的呼吸。这个方法非常好,通过这个方法,你可以很快地入定。大乘以空观为基础,因为虚空最广大。有句话,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如果你能把自己的心无限放大,放大到跟虚空一样广大,那你的心量就大得无有边际。
因为一切法性空,所以
一切事物不可能不变
很多人都知道佛门讲四大皆空,不懂佛法的人一提四大皆空,就认为是消极。其实他既不知道什么是“四大”,也不知道什么是“空”。有人把佛门叫空门,说一进了佛门,样样都空喽,但还是没有把这个空解说出来。佛法里讲的空,跟我们平常所讲的空是两个概念,你按平常的观念去理解,肯定会搞错。我们平常讲这个屋子是空的,大家可能理解成这个屋子里什么也没有。但是佛法讲空不是“没有”的意思,而是指的能够变化。虽然这个屋子坐满了人,但终会散去。而且砖头、石头、水泥组成的房子,不可能永久存在,总有一天要变化、要分散。像这样的情况,佛教就称为一切法性空。组成房子的种种材料、条件,佛法上就叫缘。
一听到缘,大家都感兴趣,说“缘就是缘分”,按照现在的话来解说,缘就是条件的意思。条件具备了,事物就成立了,这就叫缘起。但是组成事物的这些条件都是在变化的,条件变化了,事物也就变化了,不可能一成不变,也就是不能永恒,所以说它的体性就叫空。佛法讲的空是体性空,是一切都无常的意思。
企业家的人生与禅乐(2)
虚空观(禅定学修前的开示)
杭州远志成长公司主办企业家禅定营来文殊院学修的第四期
丁杰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10.20晚上
佛说四大皆空,
是告诉我们不要执着有个不变的我
提要:
·地是硬性,水是湿性,火是暖性,风是动性,一切物质都是地水火风所成
·佛说四大皆空,是告诉我们不要执着有个不变的我
·不空不能获取,原有的不空,水也倒不进,思想不空,佛法的道理也装不进
·只有空掉烦恼才能成为心地洁白、品德高尚的人
地是硬性,水是湿性,火是暖性,风是动性,
一切物质都是地水火风所成
四大就是地水火风四种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因为普及一切物质,所以称大。佛法把一切事物分成两类,一种是物质,叫色法。比方说这个墙,我们看的见摸得着,这是物质组成的,就是色法。还有一种是我们的心理活动,这叫心法。色法都是四大所成。地大有坚固的特性,比如大地有硬性能安立房屋,就属于地大,水大湿性,火大暖性,风大动性。任何物质细细分析,都具备这四种特性,所以一切的物质都是四大所成。
佛说四大皆空,
是告诉我们不要执着有个不变的我
人体也是四大所成。骨头能够把全身支撑起来,是地大,血液是水大,体温是火大,呼吸是风大。四大随时随刻都在变化,地大如果不能变化,小孩子就不能长成大人;喝进去的水能排泄出去,它也是在变化;人的体温也在变化;呼吸,一呼一吸也是在变化。四大会变,人能不变吗?组成人的物质和心理都在变化,你能说有个不变的我吗?所以佛法讲四大皆空,是告诉我们不要执着有个不变的我,如果你执着了,就叫我执。
不空不能获取,原有的不空,水也倒不进,
思想不空,佛法的道理也装不进
下面讲“空的必要”,为什么要修空?因为“不空不能获取”,你不空,你就不能再获得,因为它已经装满了。举个例子,你要把清水倒进杯子里去,可是杯子不空,水就倒不进去。我们今天来听佛法,把佛法装进脑子里,大家脑子有没有空掉?(下答:没有,怎么空呢?)我今天听到有的同学在议论佛教啊道教啊,争来争去。我第一次听傅老师讲课的时候,老师讲佛教是印度传来的,道教是中国的,我也不知道道教是什么,佛教是什么,但是我想,中国的东西我应该喜欢,外来的东西我就不喜欢。因为脑子里装了这个东西,没有空掉,所以傅老师一讲佛教比道教高,我就听不下去。后来听了很多,慢慢知道不能感情用事,你既然要知道什么是真理,就必须要把它辨别清楚。再后来明白了佛法道理,才知道,佛法的道理的确远远高过道教。比方说佛法对心理的研究、对了生脱死的研究,道教都是没有的。道教没有办法解决生死的问题,修到最高只能生天,不能冲破三界、了脱生死。这才转过来,转过来就能接受佛教。所以你们到这里来听佛法,先把脑子里原先的思想空一空、放一放,佛法的道理才能装到脑子里边,所以叫“不空不能获取”。
只有空掉烦恼才能成为心地洁白、
品德高尚的人
“垢污不空何能清净?”想要干净,必须要把污垢去掉,如果你要保留污垢,无论如何都不能清净。人也是这样,听了佛法,我们都知道要净化人心,做一个心地清净、没有烦恼、品德高尚的人。但是你光是听讲,自己心里的烦恼、不良的习惯从不去掉,那你无论如何也不能清净,我们修行就是去掉污垢的过程。
企业家的人生与禅乐(3)
虚空观(禅定学修前的开示)
杭州远志成长公司主办企业家禅定营来文殊院学修的第四期
丁杰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10.20晚上
不空不能发挥,打破执着,
你的心才会磨得很细
提要:
·烦恼空掉,就会变成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
·不空不能发挥,打破执着,你的心才会磨得很细
·不放下就不能提起
·你们放下了个人的一切,在为众生而忙,我非常敬佩你们
·要放下其他的念头,才能单提一念
烦恼空掉,就会变成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
“烦恼不空何能智慧?”佛法里讲的烦恼,不单指我们平时心里的烦躁,而是指心里贪嗔痴的念头。贪嗔痴与智慧相反,心里有烦恼,智慧就没有地方放;心里有了智慧,烦恼就去掉了。我们把心里的烦恼空掉,就会变成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就看你烦恼空得怎么样。
不空不能发挥,打破执着,
你的心才会磨得很细
“不空不能发挥”,为什么呢?“执着故”,不管你是做哪一行哪一业,你想发挥你的能力,你必须要去掉心里的执着。
我们一般都很执着,例如男人执着自己是男人,女人执着自己是女人。女同志做的事情男同志一般不会去做,比方说洗衣服、补衣服;女同志也是样,如果让她像一个大丈夫一样,很多女同志也不乐意。你这样执着,你就没办法发挥你的潜力。比如男的跟女的比,女同志的心一般比较细,但是你们看老师,他却是非常细非常细的人,有时候你会觉得老师怎么比女同学还细。因为老师心里没有这种观念,老师说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补衣服。有人觉得奇怪,怎么喜欢这件事情?我们跟老师学了,慢慢才发现,如果你真的这么去做了,你的心自然就会变细。所以要打破执着,你的能力才会发挥出来。
不放下就不能提起
“不放下不能提起”,比如你想把热水瓶拿起来,但你一只手里有筷子,一只手里有碗,你不把筷子、碗放下,你这个热水瓶就提不起来。
你们放下了个人的一切,在为众生而忙,
我非常敬佩你们
今天大家能到这里学佛法,也是因为你们在这三天里放下了其他的事情。只有放下了世俗的东西,才能接受佛法的智慧。有人觉得我们常住的同学不好理解,第一批禅定营里有一个老总,他曾问我怎么不到社会上工作。听了老师三天的课,他就完全变过来了,临走的时候跑到我面前跟我握手,说:“我非常佩服你们。”为什么我们能够到这个地方来,也是看到了佛法的伟大,看到了佛法智慧的殊胜。人的一生要有所成就,那就必须要在事业里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佛法博大精深,我们有志要在这个事业里有一番作为,帮助傅老师一起完成菩提心的事业,所以把社会上的事情放下,来到这个地方。其实工作都是一样的,社会上打电脑,到这里也是打电脑;社会上讲课,到这里还是讲课,只不过社会上工资拿得高一点,这里没有工资。但是人的心态改变了,社会上是为了个人前途忙,为自己的小家庭忙,到了这里是为了所有的众生忙,心量就扩大了。心量一大,很多由于狭小的心所造成的痛苦,都会自动消失,相反你会变得快乐起来,这也是说的不放下不能提起。
要放下其他的念头,才能单提一念
“不放下不能单提一念”,单提一念是佛教的一个修行的方法。佛教修行要入定,你的心里只能有一个念头,不能有两个念头,这就叫定。你不放下其他的念头,这个念头就提不起来,也就不能入定。佛法里很多方法就是让你放下其他念头,单提一念。比方说,诵经时你的心要放在经文上,其他的念头就放下了。我们的心在同一个时间只能起一个念头,它是第一个念头灭了,才会生起第二个念头,第二个念头灭了,才会生起第三个念头。你抓住第一个念头不放,第二念就生不起来,所以只有放下其他的念头你才能单提一念。
企业家的人生与禅乐(4)
虚空观(禅定学修前的开示)
杭州远志成长公司主办企业家禅定营来文殊院学修的第四期
丁杰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10.20晚上
观空的作用能获取宇宙能量
提要:
·观空的作用能获取宇宙能量
·心空故能得加持,一心求加持,加持的力量就大了,能出现奇迹
·要不死,就要不生,空掉心里的烦恼故能证得涅槃
·世间一切皆无常,造业就有苦,执我心就小,烦恼不清净;涅槃则相反,
是永恒的常乐我凈
·心净则土净,心空故能生净土
观空的作用能获取宇宙能量
下面讲“空的作用”,“观空能获取宇宙能量”,宇宙里有很多能量,比方说阳光、空气、水分里都有能量。这些能量我们通过吃饭也能获取,如果你再观空的话,能量就吸收得更好了。有人说,厨师肯定在食堂里吃得很好,所以胖胖的。其实是因为他整天在厨房里炒菜做饭,很多营养通过毛孔进到他体内,所以通过毛孔也能吸收。我们如果修禅定,一观空,身体就发生变化,很多宇宙能量都会吸收到体内。了解佛教的人就知道,一个修行人如果能入定,他会很长时间不喝水也不吃饭,有的时候能入定几天,虚云老和尚能入定三个月,为什么他还会活着?就因为他靠定力吸收宇宙的能量。
心空故能得加持,一心求加持,加持的力量就大了,能出现奇迹
“心空故能得加持”,加持就是别人加给你的力量。比如我们早晨念经后,让大家把念经的功德回向给求加持的人,让他们也得到利益。有人对此不理解,其实这种力量就是心理的力量。例如一个小孩,他想做一件事情,可是又不敢做,眼睛看看他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朝他点点头,他马上就有了胆量,就把这件事情做成了。别人的心理力量加到你身上,你能得到,这就是加持。但是你心里要空,对这个人要认可,如果你心里不空,对他没有信任感,或者有其他的想法,这种力量你也就拿不到。
这种心理力量如果发挥得好,也是非常大的。以前我们在福建福鼎呆过六年,跟当地居士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后来我们搬到了湖北,福鼎一个居士的父亲到寺庙里去玩,不小心掉到放生池里。这个放生池是死水,很脏很毒,他身体摔破了,毒就进到身体里面。当地医院没有办法,温州的大医院也没办法,只好送回家。他儿子想起老师同学,就把父亲的照片寄过来,希望老师同学念经回向给他加持,结果他父亲竟然自己好了,医院里的人也不理解这种奇迹。这个事情很多人都知道,后来老师到了福鼎,他还亲自来看老师。
要不死,就要不生,空掉心里的烦恼故能证得涅槃
“心空故能证涅槃”,有人以为出家人死了叫涅槃,其实涅槃不是死亡,涅槃是永恒的不生不死。有说“学佛的人最后也死了,也没有长生不老嘛,怎么叫了生脱死?”任何事物有生必有灭,你找不到一个东西只有生没有灭。只有灭掉了不再出生,没有生就没有灭了。比方说蜡烛点亮了,生了,这火必然会把蜡烛烧掉,你只有不把蜡烛点亮,那么它就不会灭掉。人也是这样,你生出来了,你这个身体必然要灭掉。佛教追求的了脱生死,是你死了之后不再生出来,那你就没有灭了,这就叫涅槃。其实不是死了之后才有涅槃,当你活着的时候断尽所有的烦恼,证了阿罗汉果,这就叫涅槃。
世间一切皆无常,造业就有苦,执我心就小,
烦恼不清净;涅槃则相反,是永恒的常乐我凈
“涅槃”这个词的含义很多,所以不作翻译,可以用“常乐我凈”四个字来表示它的内涵:常,就是永恒的意思;乐,没有一点痛苦;我,这不是个小我,而是大我;净,清清净净。这个常乐我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