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7-18 14:04:46
|
只看该作者
没有染污;真心是平等的,没有动摇;真心永远觉悟,不会迷惑。清净平等觉就是真心,就是自性,一切道理都从这个地方流出来的。大乘佛教学什么?恢复我们本有的清净平等觉而已。恢复一个清净心,清净心现前,在佛教称你作阿罗汉;能够恢复平等心,比清净更高一层,平等,这个人叫菩萨;再提升,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是觉,这个人叫成佛。你看经题上,阿罗汉的清净,菩萨的平等,诸佛如来的大觉,都在经题上,这从修因上说的,从学习上面立的不同的阶位。经题的上半段是从果上讲的,就是你能够证得大乘,大乘是智慧,是自性本有究竟圆满的智慧;第二个无量寿,无量寿是讲德能。德能里头最重要的、最殊胜的,叫第一德,就是寿命。如果寿命没有了,一切全都落空,寿命是诸佛菩萨到九界众生最重要的第一德。下面一句是庄严,庄严就是美好,庄严就是《大学》里头所说的「止於至善」。
《大学》,佛教没到中国来,我们老祖宗、古圣先贤他们随顺大自然而悟出来的道理,把它做为我们学习的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明德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从自性里面流出来的大慈大悲就是亲民,亲民就是普度众生,四弘誓愿里的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亲民是大慈大悲,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依据什么理论发出这个大愿?这个理论就是众生与我是一体。所以明心见性之后,这自性里头的一个愿望自然生起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从明明德流出亲民,「亲民」是大慈大悲,普度众生,「止於至善」是落实,看到结果,众生怎么样?真离苦得乐。离究竟苦,得究竟乐,那是什么?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止於至善。用什么方法?用教学。所以佛法是教育。
释迦牟尼佛见性之后就开始教学,教一辈子。他七十九岁圆寂的,三十岁开悟开始教学,从三十到七十九岁,讲经教学四十九年。用现在人的话来说,他是什么身分?现在人说的多元文化义务工作者,他是这么个身分。他是教师,我们称他为本师,我们自称弟子,我们跟释迦牟尼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弟子是学生,这要搞清楚。现在人讲多元文化,那什么意思?他教学不分国籍,不管你是哪一国的人,不管你是哪一个种族的人,也不管你信仰什么宗教,统统没关系,你只要肯跟他学习,他统统收你做学生。做佛的学生,不必改变宗教信仰,在佛经上很多,诸如婆罗门教,婆罗门是宗教,他们的信徒许许多多跟著释迦牟尼佛学习,称释迦牟尼佛为老师,自己是学生。因为他不是宗教,所以他劝别人不必改变宗教信仰。学佛,像这些地方必须搞清楚、搞明白。明白了,自己能自度;没有明白,跟佛学习。明白之后,自己度自己,不难!放下执著就证阿罗汉,佛陀教育里面第一个学位拿到了;再勇猛精进,放下分别,你是菩萨,菩萨是第二个学位;最后再放下起心动念,你拿到最高的学位,佛陀,第三个,最高的学位。所以佛陀、菩萨、阿罗汉是佛陀教育学位的名称。大乘经上佛常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将来都会作佛,他说得很清楚、很明白。要不把这些道理搞清楚、搞明白,我们无从学起,从哪里学?佛教不迷信,佛教是破迷起信,它的信心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它不是迷信,它不是盲从。
今天释迦牟尼佛启建这一个法会,用现代人的话来说,他今天要开一门功课,老师在学校开这门功课,这门功课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无比的殊胜庄严,心里面欢喜。因为八万四千法门,需要的条件很多,我们在这一生都做不到,修那些法门你这一生不能成就,来生后世还要继续修。来生后世能不能得人身是大问题,得人身能不能闻到佛法又是大问题。净宗这个方法简单,男女老少、大人小孩,从博学多闻的,今天讲博士学位,佛法讲的是菩萨,法身菩萨,下面到地狱众生,每个人都能学。而且在一生当中,你能够懂得方法,一门深入,没有一个不成就的,佛欢喜!佛欢喜一切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去,这是佛最欢喜的一桩事情。作佛好,作菩萨好,天天教学,天天提升自己,天天帮助别人破迷开悟,这个工作无比的快乐!让我们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都是纯净纯善。
我们看到世间有很多恶人,不善,怎么说纯净纯善?纯净纯善是从性德上讲的,「人之初,性本善」,一点都没有说错。不善是习性造成的,习性是他向外面学来的。现在这个社会不善的多,他全学会了,小孩都学会了,谁教他的?电视教他的、电脑教他的、电动玩具教他的。这些科学的工具本来是好的,人把它错用了,没有用它的正面,完全用它的负面,所以把人教坏、把社会教坏、把世界教坏了。我们学佛、学传统文化,对於这桩事情怎么应付?我在年轻时候,老师把这个东西的利害给我讲得很清楚,我完全听明白了。我用什么方法?不接触,我五十多年没看过电视,没看过新闻、报纸杂志、电视,娱乐场所没去过。每天读圣贤书,念阿弥陀佛,每天天下都太平,发生很多事情我不知道,所以我的身心居住在太平盛世。许许多多负面的,我没有看到、没有听到,我所看到的是经论、是古圣先贤的教诲,都是好的,没有一样不好,我用这种方法成就自己。
净宗学人修普贤行,我们这部经第二品「德遵普贤」,还是属於序品,还不是正宗,由此可知,净宗学人的榜样是谁?普贤菩萨,是我们的好样子。中国人知道净土宗,净土宗的祖师是谁?他有各个不同的阶层。我们先要说法界,遍法界虚空界第一个提倡持名念佛求生净土的是谁?法界初祖,诸位知道吗?大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就是修念佛法门成佛的,法界初祖。娑婆世界的初祖是谁?这就小了,单一世界,这一个大宇宙,包括多少个星球,祖师大德们依照净土三经一论,为我们说出娑婆世界净土宗初祖,大家都公认是普贤菩萨。《华严经》上突出显明了,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的时候,第一部说的经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在定中讲的,不是在人间,人间听不懂,这部经全是法身菩萨的境界,义理太深了。阎浮提洲是说我们这个地球,地球上的人虽然也很聪明,对这部经他看到眼里茫然无知,太深了。但是有浅显学习依据的理论,这个不难。虽然相信,信心可以建立,距离真正的成就,还是有一段距离的。不过这一段距离,如果有好的环境、好的善友,帮助你可以弥补,你在这一生当中决定得生。决定得生,在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里头,找不到跟这个法门平等的法门,没有了。所以,持名念佛就变成佛法里面头等大事,没有能跟它相比。佛要讲这个经,你看他放光,所放的光明奇特殊胜,从来没有任何的放光能够跟释迦牟尼佛今天放的光来对比。今天放光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平常放不出来,就是发心讲这部经,感动了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如来,感动了诸天天人,感动了我们无量劫以来的老祖宗,这还得了!这样的殊胜没有言语可以表达,是真的,不是假的,只有契入境界,古人所谓冷暖自知,说不出来。喝一杯水,这水是温的还是烫的,没人能说出来,为什么?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最好的方法,你喝一口,冷暖自知,你就很明白。你很明白,你也说不出来,因为你的标准也不是别人的标准。
但是说一个法门,要与这个法门相应的,得大成就者,他修这个法门成就了,跟他相应那就方便多了。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我们念阿弥陀佛就得阿弥陀佛威神加持,我们学这部经就容易懂、就容易契入,就这么个道理。佛要讲这部经,或者我们发心为大众来讲一部这个经,你怎么样?你要念阿弥陀佛,得阿弥陀佛加持。你看释迦牟尼佛讲这个经,放光现瑞,念阿弥陀佛加持,他才能讲得这么好。如果不得佛加持不行,这一定要知道,要谦虚,要恭敬。印祖讲得好,「一分诚敬」,就是真诚恭敬,「得一分利益」,你听到、读到能入一分;你有十分真诚恭敬,你能得十分;你要是有万分真诚恭敬,你就得万分。你能得多少,完全看你的真诚恭敬心有多少分,一点都不错。没有真诚恭敬,阿弥陀佛来给你讲,你也听不懂,你也不得利益。
我们知道在现前这个时代,讲这部经人不多,听这部经,真正听懂的人也不多。什么原因?现在人喜欢怀疑,现代人不老实,总要在经文里头挑出一点毛病出来,鸡蛋里头去挑骨头,他有这么一个反常的心理,所以愿解如来真实义就难了。他不知道一切众生跟佛本来是一体,同心同德、同愿同行,他不知道,所以得益就不多。最大的利益他得什么?阿赖耶识里头有一个阿弥陀佛的种子,有一个净土极乐世界的种子。这个种子是金刚种子,永远不灭,来生后世再遇到,他会欢喜这个法门,得佛力加持,他要是真正信愿持名,他就成就了。我们今天遇到这个法门欢喜、接受、不怀疑、老实念佛,什么原因?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种的善根,这一次才成熟了。这一次没有成熟呢?不要紧,再继续加温一点,来世成熟。总而言之,功不唐捐,它是真实的利益,不管有没有根性遇到都好,都非常值得赞叹、值得欢喜。
「光光相照,又智智相照,故云相念也。」跟阿弥陀佛起感应道交,释迦牟尼佛心中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中有释迦牟尼佛,心心相应就通了,这就是所谓加持。我念一个人会跟这个人有感应,最常见的,古时候有,现在也有,母子连心。母亲时时刻刻想著儿子,尤其儿子很小,三、五岁的小孩,无论到什么地方,她那个心都挂念她小孩。那小孩有感应,小孩也想妈妈。同样一个道理,我们念佛、念菩萨、念古圣先贤、念老祖宗,念我们心目当中最向往、最佩服的人,都会起感应。如果对方也念,感应就很明显;我念他,他不念我,我这里感应有,他那里感应不能现前。要彼此相念,感应就很明显,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在开经之前要念三皈依,用真诚心、恭敬心、清净心来念三皈的愿文就能得佛加持,把这一会的经讲清楚、讲明白。很多讲经的同学,无论在家、出家都有这个感应,不是假的。心愈虔诚感应愈多,你在讲的时候,讲出很多意思出来,不是你预先准备的,你没有准备这么多,到时候怎么会自然出来了,讲完之后问你不知道,叫你再重复讲,讲不出来,得加持,对自对他有真实利益。所以这叫相念。
《甄解》说,「去来现佛等」,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举三世佛相念,以推度今佛所念。」,佛都念佛,念阿弥陀佛,就是念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个没有漏掉。为什么?阿弥陀佛的名号是所有一切诸佛共同的名号,是从法性上说的。我们称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号,是从相上说的;我们念阿弥陀佛,是从性上说的。阿弥陀佛这四个字,梵文音译过来的,要是照梵文翻译,阿翻作无,无的意思,弥陀翻作量,阿弥陀就是无量,佛翻成觉,或者翻成智慧,这个意思就是无量的智慧、无量的觉悟。无量的智慧,无量的觉悟,这个人就叫做佛,所以他是通称。哪一尊佛不是无量智、不是无量觉?统统是。所以一句阿弥陀佛,把所有诸佛名号全包括了。你念诸佛名号挂一漏万,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全都念到了,一个也没有漏掉。《华严经》上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就是阿弥陀佛,多就是一切诸佛。一切诸佛个个都是无量觉、个个都是无量智,这一点不假,明心见性就入这个俱乐部。所以《甄解》里头举三世佛相念,想必今佛所念。现在释迦牟尼佛在宣讲这部大经之前放光现瑞,明显得到诸佛如来加持,佛加持佛,让他这个瑞相格外的殊胜,前所未有。与会大众见到了,对佛的信心充满,不再有丝毫怀疑,这是放光现瑞的作用,帮助人起信心。
下面再举《合赞》,这全是日本的,「《合赞》曰:我以三世诸佛相念,类知」,比类而知,「得无今佛亦念诸佛?」既然三世诸佛是相念的,常常念到的,想必今佛也念诸佛。「现此奇相,有何故耶?」现这样殊胜奇特的相好,是什么缘故?「经云:威神显耀,光瑞殊妙」,这佛在经中常说的这两句。下面黄念老居士给我们解释,「表所现色相,光颜巍巍」,巍巍是形容其广大,「威神难测,放光现瑞,殊胜绝妙,十方宝刹映现光中,是故《合赞》称为,超过诸佛也」。大乘教经上常说「佛佛道同,无有高下」,真正是平等法,为什么能超过诸佛?这是称赞的话,也是老实话,这个称赞不是虚赞,确实有事实。最特殊的是十方诸佛如来刹土,在世尊这个光中都能看得见,这个确实非常稀有奇特之相。贤首国师《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中讲的三种周遍,第一种「周遍法界」,这是真的,这是说自性,也包括法相。为什么?相里头有性,性里头有相,性相分不开,性是体,相是性所现的,我们讲体相用,确实是一体。我们动个念头,周遍法界,无论是善念是恶念,是念佛还是念人,这一念都周遍法界。说明什么?法界是一体,自然就周遍。第二种「出生无尽」,第三种「含容空有」,这三句都是形容性德。自性不可思议,自性里头没有迷悟,悟的人有,迷的人也有,只是悟的人起作用,他清楚、他明白;迷的人起作用,他不清楚、不明白,如是而已。
我们真正学了大经,知道这个境界是宇宙的真相,佛经上名词叫诸法实相,《般若经》上常说一切法的真相。念头才动,周遍法界,我们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怎么会不知道?阿弥陀佛知道,十方一切诸佛都知道。我们念阿弥陀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欢喜,为什么?诸佛如来度众生,这一法是最重要的一法。就因为你不相信,才给你说别的法门,别的法门给你种善根,帮助你慢慢的引导你入这个法门。你看《华严》,《华严》像网一样,《华严经》是个网纲,下头是网目,这网撒开,整个范围都在这个纲上,《华严经》是纲。纲到最后怎么样?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什么意思?你要把这个意思看明白、看懂了,你就会死心塌地念阿弥陀佛,什么东西你都会放下了。纵然你学,纵然你听,就跟善财童子一样,我听懂了、听明白了,我可不学你这个法门,我还是念我的阿弥陀佛,绝不动摇。
愈学得多,你的信心愈坚固,为什么?都没有出这个总纲,都没有出,掌握住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掌握一切。叫你广学多闻干什么?你了解事实真相,原来没有一法离开阿弥陀佛的,才真正相信信愿持名功德无量无边。我们得不到这个功德是什么?我们念佛有怀疑,我们不知道它有这么大的能量,是用轻慢心去念佛,不是真诚心,所以你念的功德有限。那个有限功德也很殊胜,也很了不起,你自己完全不知道。所以临命终时一念迷了,依旧搞六道轮回,这叫真可惜。有一等善根深厚的人,临终迷了又到人道来,在人道这一生没遇到佛法,在这个世间染上许许多多烦恼习气,临命终时遇到佛法,他的善根现前,放下万缘,一向专念,他往生了。这种人有,不是侥幸,幸运是他临终遇到增上缘,他的根深,过去宿世的根很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