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7-14 10:35:53
|
只看该作者
这叫自性本定。八万四千法门统统是修定。你只要得定,不定什么时候就大彻大悟,定到一定的程度就开悟了。所以佛家的修学是戒定慧,戒是守规矩,教你怎么做,你就乖乖的去做。目的呢?目的是得定,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开慧就毕业了,这个慧有小智慧、有大智慧、有圆满的智慧,彻悟。小智慧,阿罗汉;大智慧,菩萨;彻悟就成佛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方法传到中国,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中国儒释道是一家,中国文化的三个根,形式上有儒释道,实际上融成一体。你看看历史就晓得了,哪一个儒家念孔子书的他没念过《金刚经》,他没有念过老庄?没有,绝对不会把这两样东西丢掉,老庄是道,《金刚经》是佛。每一个出家的和尚,有没有读过四书五经?读过。为什么?古时候考度牒要考四书五经,还要考佛经。你拿到度牒,国家准许你出家,你到哪里出家他不管你,就是你有出家的资格,通过考试的。比考进士难,进士只考儒家不考佛道,佛教出家要考佛、要考儒,不一样,真有学问,真有德行,所以天人师。他怎么样?代表皇上教化众生,皇上看到也称老师,也尊重他。所以出家人在社会地位很高,文武百官哪个不尊敬?皇上尊敬。不像现在,现在不认识字、年岁很大都可以出家,在古时候是不可以的。
儒释道是中国文化的根。儒家伦理,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这四科很简单,是儒家文化的根。你看看我们现在《四库全书》,你去翻,哪一部书在理念上是背叛伦常道德的?找不到,一部也找不到。入库,入《四库全书》,入库标准都要遵守孔老夫子的一句话,叫「思无邪」,思无邪就是与伦理、道德、因果、圣贤教育相应的,相同的,这正知正见;与这个相违背的是邪知邪见,那入不了《四库》。所以《四库》入库是有标准的。佛家《大藏经》也是有标准的,颁布是皇上批准的,才能入藏,没有皇上批准不可以入藏。中国最后一部藏经是《乾隆大藏经》。乾隆编《四库全书》,他是佛弟子,对佛教特别尊重,道在《四库》里头,佛挑出来单独成为一部,一套书,《龙藏》,就是我们现在称的《乾隆大藏经》,你看他多么尊重!上行下效,一人兴邦,一人丧邦,这一个人是国家领导人,他尊重,全国人都尊重;他不尊重,全国人都不尊重。
历代帝王都尊重,慈禧太后不尊重。所以中国之衰到今天这样,慈禧要负最初的责任。当年是她疏忽了,把古圣先贤东西忽略,不尊重,自己称老佛爷,把佛菩萨、孔子、老子都放在一边,她坐在当中。她这么一做,上行下效,官员跟民间对於古圣先贤那个尊重的心就降温了,不是没有,有,比不上过去。降了一百年,到民国,清朝亡国。民国让传统文化自生自灭,国家的内战,军阀割据,跟日本的抗战,没有休息,都生活在战争的年代。这个日子我们过来了,我们很了解。
一直到现在丢掉太久了,恢复难,难在哪里?找不到老实、听话、真干的学生。在佛法里面讲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这三个心才能受教,才能接受儒释道三家的东西。没有这三种心,再好的老师也没用,也没办法教你。所以我跟方老师的时候,我们深深感到不是老师不教,找不到学生。我在台中跟李老师,继承李老师儒佛大道的徐醒民居士,他小我一岁,现在在台中。这个人是我介绍给老师的,我在老师那个地方学了几年,徐居士跟我同乡,庐江人,确实这个人老实、听话、真干,很难得,我把他介绍给李老师。今天在台湾儒学跟佛学,也很少人能跟他相比,不容易。现在这么大年岁了,找传人找不到。早年我在国外弘法,一个人很辛苦,这老师知道,一个志同道合的都找不到。朋友是很多,真正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修学的没有。我们没有能力,德行学问不够,不能影响人,但是自己守得很牢,别人的不好的习气它也染不了我。
所以不著相就是真正放得下。要把道场看作水月,水中之月,可以欣赏,得不到,不可得;梦中佛事也是不可得,梦中佛事是讲度化众生,教化众生,教化众生好事,目的是让他觉悟,我们自己不著相。所有一切境界,眼见色不著色相,耳闻声不著声相,心无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跟生心是同时的,我们用电视来讲,屏幕就是无住,画面就是生心,生心跟无住同时。这个难,一般人是生心就不能无住,无住就不能生心,他没有办法兼顾。佛菩萨厉害,无住可以生心,生心又不著相。
所以「远离二边」,二边是有无二边,不住二边,「妙契中道」,说中道,中道的对面是二边。这话难说,说不出来。所以马鸣菩萨《起信论》里面,胡小林居士专攻《起信论》,攻了十年,很有成就。《起信论》里面,马鸣菩萨教给我们,听经要守住三个原则,第一个,不著言说相,听经是言语,言语多说少说、深说浅说没关系,要听言语里面的意思,言语不相干,这第一个叫你不要著言说相。第二个,不著名字相,名词术语,这也是假设的,都叫你了解它的意思,不要著文字相,不要著言说相。第三个,不著心缘相,我自己想到这是什么意思,这不可以,只要你通过思惟你想到的,那是意识里面领悟的,不是自性,自性才是真的。所以不用心缘相,就是你不要去想它,你只好好去念它。读经呢?读经就不著文字相,文字是语言的符号,不能著言说相,也不能著文字相,文字里头的术语也不著它,也不执著,也不能望文生义,那都是你自己的意思,不是佛说的真实义。所谓自己的意思,就是我们一般讲妄心里头的意思,阿赖耶里头的;佛的意思是真心的意思,真心是自性;不是你自性流露出来的,自性流露出来才是智慧。阿罗汉虽然是小智慧,那个小智慧与自性相应,为什么?他执著这个烦恼放下了,真放下了,於一切法能不执著,他有能力超越六道轮回。
这叫「圆修圆证」,圆满修,一修一切修,证,一证一切证。譬如我们就以这部书为例子,《无量寿经》不算长也不算短,怎么个修法?读经,开始读一天读个五遍、六遍,因为你开始念大概要两个小时,念上半年之后,大概一个小时就可以了,一年之后大概四十分钟、五十分钟就够了。要论时间,不论遍数,每天至少念十个小时,开头念十个小时你要念五部;一年之后,十个小时可以念十部,十个小时念十部;念熟透了之后,十个小时可以念二十部,论时间,一天念十个小时。这是什么?这叫持戒。你守住老师传给你这个方法,你认真干,遵守马鸣菩萨教的三个条件,读这个经的时候,不著文字相,不著名字相,不著心缘相,就是只读不求解义,没意思,就这样读。读上个三年、五年得三昧了,得三昧就得定了。
所以佛家修行枢纽是禅定,不是禅宗修禅定,什么宗派都要修禅定,禅定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我们净土修不修?修禅定。教下是用读经的方法修禅定,读经是修禅定的方法,你看是不是禅定?不执著文字相,不执著名词相,术语,不解里面的意思,就一直念下去,这修定。修久了之后,三昧就是定。这个定,我们以《无量寿经》,修《无量寿经》得定,就叫念佛三昧,这是净土法门。继续努力,第一个,功夫成片得到了,应该在我们一般讲大概五年。真正三年,根性利的人三年可以得到,一般普通的人我相信五年可以得到,根性再劣的,不好的,十年可以得到。得到之后再有五年,就可以得事一心不乱,大悟。阿罗汉只小悟,功夫成片,小悟;事一心不乱,大悟;理一心不乱,大彻大悟,那就什么都懂了。
得定之后就有悟处,所以老师要不要把这个经讲给你听?不需要。五祖忍和尚对惠能大师,没有把《金刚经》讲给他听,只是讲《金刚经》大意,我们估计不过两个小时,半夜三更召见他,讲大意。讲大意他就明白了,就真开悟了。开悟说这五句话,这五句话就是毕业了,就是他的毕业论文。五句话实际就二十个字,「本自清净」,「本不生灭」,自性不生不灭,决定没有染污,「本自具足」,这句话厉害了,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你跟诸佛如来,诸佛如来多大的智慧,你跟他是平等的;有多大的德行,也是平等的;多么殊胜的相好,也是平等的,你本来是佛,你一点都没有差别。就是迷失了自性,用妄心,不知道用真心。修行人用真心,把妄心放下,大彻大悟,真心圆满显出来了,圆满的智慧就开始了。圆满智慧就是一般宗教对上帝的赞美,全知全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是你自性本有的。你要爱惜自己,你要帮助自己回归自性,你本来是佛,不但救自己,你能救遍法界虚空界的苦难众生。所以没有祖师大德,没有人教我,能不能成就?能,你只要守住这个方法,古圣先贤遗留这方法妙绝了,你只要守住,只要肯干,你就有开悟的机会。那我开悟的时候,谁给我做证明?经做证明,你展开经卷你完全懂得、通达,这就是证明。
所以我们这么多年学佛深深感觉到,中国古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是不是佛菩萨再来的?他们那些东西谁教他的?所以我们要深深相信无师自通是真的不是假的。什么人可以无师自通?老实、听话、真干,对於学习的课程,对於老师,推广对一切人,真诚,恭敬。诚敬两个字,中国人讲孝敬,这两个字是根,唯有孝才真诚,具足这个条件就行。你要找一本书,你去专念它,你念上十年,佛经能开悟,中国古籍也能开悟,念《四书》能开悟,念老庄也能开悟,效果是一样。学佛我们要把它学通,就是触类旁通。你说念基督教《圣经》能不能开悟?能,只要不著文字相、不著名字相、不著心缘相就行,无论什么东西你天天就念它,一样东西念十年。为什么?妄想念掉了,不打妄想了,杂念没有了,这就是三昧,这就是禅定。久而久之,保持住不要丢掉,他就会开悟。
你明白这个道理,宗教就通了。佛教能贯通所有宗教,这就是《华严经》上主伴圆融。我们是佛教为主,其他都是伴;在基督教里头基督为主,佛也是伴。主伴是平等的,不是专有的,主伴是平等的,人人能做主,人人能做伴,它是任一,不是独一。不是说主,这个是独一,别人不能,不是的。佛法的主是主,自己一个是主,所有一切都是伴,他为主,我是他的伴;你为主,我是你的伴,主伴圆融,平等法界。这个难得,所以它是圆修圆证。
「弹指」是说速度快,就圆满、就成就了。哪来的难事?不难。难就是我们染的习气太深了!不是这一生染污,无量劫就染污,生生世世的染污,累积的习气太深了!自己知道了,转不过来,用不上。用上才叫修行。明白,没有修行。行是行为,起心动念是意的行为,言语是口的行为,身体一些造作是身的行为,所以修行是落实到身口意,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这些,把这个东西修正过来。言语行为有没有?有,这是事,心上有没有?心上没有,高,这就高明,理事无碍。心是理,理上没有,身口意上有,身口意是生心,理上是无住,这就是活菩萨,这就是真菩萨。
所以,「故曰:此即弥陀大愿之本」,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根本,四十八愿是事,「普贤大行之宗」,宗是最重要的,主要的,普贤大行主要的。我们用《金刚经》上两句话来讲就好懂,跟这个意思完全相同,就是「无住生心」,无住能生心,生心能无住,普贤主要修行的核心。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也是的,四十八愿是行,是生心,愿愿都无住。《金刚经》上就四个字,「无住生心」,生心无住,妙极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法身菩萨。下面举了一个比喻,「如珠发光,还照珠体」。我们今天用电灯,用这个做比喻,一样,电灯像夜明珠一样,它放光,能照外面,也能照自己,照外面教化众生,照自己那就是无住。「故极乐水鸟树林一色一香,悉皆圆明具德」,著重在圆满、光明,具足万德庄严。为什么?极乐世界人做到了无住生心,人生活的环境,所有环境也是无住生心。永远记住,依报随著正报转,依报里面最亲近的就是身体,所以身心健康,不能说不老,但是老而不衰,体力、精神、感官跟年轻人一样。
能不能做到?能。我年轻的时候在台中跟李老师学佛,老师是很有名的中医,李老师他告诉我,他一生行医,给人看病他有把握,没有看错一个人。他也做过法官,他说法官可能有冤枉人,不敢说百分之百的把握,但是治病有把握,没有错用药。老师告诉我,如果依照《黄帝内经》所说的,人的正常寿命两百岁。为什么短命?不知道保养。就好像机器一样,这个机器你要保养得很好,可以用两百年,你不懂得保养,把它糟蹋掉了。这他告诉我的,他老人家虽然懂得这个道理,没落实。也就是说,无住不能生心,生心不能无住,就这一句话。他也是这样的,操心,搞的事业太多了,台中莲社,他建的;慈光图书馆,他建的;还一个菩提,是个老人院,养老院,他做的;还有两个托儿所;自己还兼了三个学校的教授,一个人一天干五个人的工作。日中一食。我跟他学日中一食,我做了五年,但是我年轻,烦恼比他重,我吃得比他多。他每一天生活费用两块钱,台湾钱,两块钱是多少?一块美金是三十块台湾钱,你就晓得他的生活费用。我在台中,一天要三块钱,我吃得比他多,他吃得比我少。养成习惯,老师说好,一辈子坚持下去,为什么?生活简单,容易,日子好过,不求人,人到无求品自高。不要浪费,浪费是糟蹋福报,要节俭,这个好。
所以悉皆圆明具德。「一一皆是圆圆果海」,这两个圆是圆满到极处,因圆了,果也圆了;自圆了,他也圆了,没有一样不圆。「皆是真实之际」,真实之际就是真如自性,真如自性是体,所有一切现相都是用,这用从哪里来?真如实际里头变现出来的。「复因一一是弥陀大觉真心,果觉妙德」,这两句话也好,一一是万法,一切法,一切法都是弥陀大觉真心,真心所现,真心所生。弥陀大觉,真心是能生能现,整个宇宙万事万物是所生所现。能所是一不是二。能所的关系就好像我们屏幕,屏幕是能现,色相是所现,屏幕能生能现,色相是所生所现,能中有所,不妨碍所,所中有能,彼此互相不妨碍,那就是无住生心,屏幕无住,色相是生心。常常这样看,看电视也是在修禅定,你别看它里头内容,你就看这个,看久了也能大彻大悟,也能得三昧。所以佛没有定法,无有定法可说,真能通达,见性了,没有一法不是佛法,这电视是佛法。我教你这么看,你要会看的话,天天这样看也能得定,也能成佛。所以法法平等,无有高下。
有凭有据,《楞严经》上二十五圆通章,你看看二十五位菩萨,他们怎么成佛的,怎么大彻大悟的,用眼根就是见色,用耳根就是闻声,观世音菩萨用耳根,听声音,听而无听,无听而听,他就开悟了。能听的是自性,所听的是音声,音声也是现象,统统跟无住生心相应,无住是屏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