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楼主 |
发表于 2018-7-10 19:30:32
|
只看该作者
常植福田。众生為什麼没有福田?因為不种福田的缘故。那麼,到什麼地方去种福呢?就在佛法僧三寳面前种。在佛的面前供养佛,在法的面前供养法,在僧的面前供养僧。总而言之,供养三寳,就是种福。供养三寳,有殊胜不可思议的境界。
為令一切众生,皆能入到菩提心藏,自己护持自己的菩提心。
為令一切众生,能脱离五盖和十纒。五盖就是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法,这五法能复盖心性,而不生善法。十缠就是无惭、无愧、嫉妒、慳贪、悔、睡眠、掉擧、昏沉、瞋恚、覆,这十种妄惑,缠缚众生,不使出生死,不使证湼槃。五盖十缠这种种不正当的思想,遮盖你的智慧,缠缚你的法身;如果离开盖缚,善能安隐住在菩提道上。
為令一切众生,获得没有障碍神通的智慧。何為神通?不测為神,无碍為通。有了神通,可以任运自在,没有一切的阻碍。
為令一切众生,都能得到自在身,愿到何处去,便到何处去,不受任何的限制,十分方便。也就是有神通,能普徧示现到十方世界。
為令一切众生,成就最殊胜一切种的智慧。普徧兴起利益众生,无论那个众生,皆得利益,没有一个众生而得不到利益,所以说,无空过。
為令一切众生,能普徧摄受群品(众生),令一切众生,恢復清净本源,妙眞如性。
為令一切众生,皆得到究竟的智慧,也就是佛的智慧。二乘人有一切智,菩萨有道种智,佛有一切种智。
為令一切众生,常有定力,心不摇动。住在三摩地的境界上,為什麼心不动摇?因為得到圆满菩提,到了没有障碍的程度。
佛子。菩萨摩訶萨见可爱乐国土园林草木华果。名香上服。珍寳财物。诸庄严具。或见可乐村邑聚落。或见帝王。威德自在。或见住处。离诸諠杂。见是事已。以方便智。精勤修习。出生无量胜妙功德。為诸众生勤求善法。心无放逸。广集众善。犹如大海。以无尽善。普覆一切。為众善法所依之处。以诸善根方便廻向。而无分别。开示无量种种善根。智常观察一切众生。心恒忆念善根境界。以等眞如平等善根。廻向众生。无有休息。
诸位佛的弟子!修行菩萨道的大菩萨,有时候,见到非常可爱,十分欢喜的国土、园林、草木、华果、名香、上衣、珍寳、财寳,以及最庄严一切的物资;或者见到可喜乐的村邑、聚落;或者见到帝王有大威德大自在。或者见到人所居之处,非常清净,没有一切喧哗之杂声。菩萨见到这样种种境界之后,以权巧方便的智慧,精勤的修习一切佛法,出生无量无边最殊胜最微妙的功德。菩萨為一切众生,殷勤诚恳来求最佳的善法,心不放逸,广集一切的善,犹如大海一样之多,以无穷尽的善业,普徧覆护一切众生,為一切善法所依靠之处。
菩萨為一切众生,得到眞实的智慧,得到圆满的佛果,所以心甘情愿受一切苦,修一切难修的法门,所集聚种种的善根,方便迴向众生,而没有分别,一律平等。以一种善根开示无量种善根。在无量种善根中,再生无量种善根。无量无量!重重无尽,开示一切众生,令发菩提心。菩萨用妙观察智来观察一切众生的因缘,心中常忆念一切众生的善根境界,以平等眞如的善根,為众生迴向,没有休息的时候,為什麼?因為令一切众生,早日离苦得乐,了生脱死。
菩萨尔时。以诸善根如是廻向。所谓愿一切众生得诸如来可爱乐见。见法眞性平等平等。无所取著。圆满清净。愿一切众生见诸如来甚可爱乐圆满供养。愿一切众生往生一切无诸烦恼甚可爱乐清净佛剎。愿一切众生得见诸佛可爱乐法。愿一切众生常乐护持一切菩萨可爱乐行。愿一切众生得善知识可爱乐眼。见无所碍。愿一切众生常见一切可爱乐物。无有违逆。愿一切众生证得一切可爱乐法。而勤护持。愿一切众生於一切佛可乐法中。得净光明。愿一切众生修诸菩萨一切能捨可爱乐心。
什麼是菩萨?菩萨是半梵语,具足叫菩提萨埵。译為中文,就叫做觉有情,或叫做有情觉,又译為大道心的众生。怎叫觉有情?就是觉悟一切有情的众生。怎叫有情觉?因為在有情众生中是位觉悟者。也可以说,他是我们众生中一位明白的人。明白人不做顚倒事,所行所作,合理合法。这是菩萨第一个意思。还有第二个意思,就是大道心的众生。他的道心非常大,难捨他能捨,难行他能行。他能捨内财,就是头目脑髓和皮血肉筋骨。只要众生需要什麼,菩萨就布施什麼,绝对没有捨不得的思想。菩萨為救护众生,而忘掉自己,所谓「只知有众生,不知有自己」,所以才叫菩萨。他又能捨外财,就是国城妻子和金银财寳。无论什麼物品,众生来索求时,菩萨一定满众生的心愿,统统布施,為什麼能这样不吝惜的布施?因為菩萨无所执著,一切皆空,所谓「看破放下,得到自在」,这是菩萨发菩提心的表现。
菩萨在这个时候,用他所修集种种的善根,如是迴向。菩萨念念不捨众生,念念关怀众生。所以又发三十一个大愿,皆愿一切众生得到可爱乐的利益,见到可爱乐的境界,生起可爱乐的善根,究竟是那些天愿呢?就是所说的①但愿一切众生,得到十方诸佛可爱乐的见解,见到一切诸法的眞如自性,一切法的本体,都是平等。对於一切法,也不取著,也不执著,不但对法无取著,而且对我也无取著,我执也空,法执也空,只剩下圆满清净的大智大慧。②但愿一切众生,见到十方诸佛,都生出可爱乐的心,圆满供养一切诸佛。③但愿一切众生,皆能往生到没有一切烦恼的世界,也就是甚可爱清净诸佛刹土。诸佛刹土,只有众乐,没有诸苦。④但愿一切众生,得见十方诸佛,聆听可爱乐的法音。⑤但愿一切众生,常欢喜护持一切菩萨,学习菩萨可爱乐的行门。⑥愿一切众生,常亲近善知识,恭敬善知识,供养善知识,跟著善知识学习可爱乐的佛法,证得可爱乐的法眼,无论见到什麼?都是无所障碍。⑦但愿一切众生,常见一切可爱乐的物资,没有违逆自己心的时候。⑧但愿一切众生,证得一切可爱乐的佛法,勤加护持佛法,绩佛慧命。⑨但愿一切众生,在一切诸佛可爱乐法中,得到清净智慧的大光明。⑩但愿一切众生,修习菩萨一切能捨可爱乐的心。
愿一切众生得无所畏。能说一切可爱乐法。愿一切众生得诸菩萨极可爱乐甚深三昧。愿一切众生得诸菩萨甚可爱乐陀罗尼门。愿一切众生得诸菩萨甚可爱乐善观察智。愿一切众生能现菩萨甚可爱乐自在神通。愿一切众生能於诸佛大众会中。说可爱乐甚深妙法。愿一切众生能以方便开示演说甚可爱乐差别之句。愿一切众生常能发起甚可爱乐平等大悲。愿一切众生念念发起甚可爱乐大菩提心。常令诸根欢喜悦豫。愿一切众生能入一切甚可爱乐诸如来家。
?但愿一切众生,得到无所畏的力量,能為一切众生演说可爱乐的佛法。?但愿一切众生,得到一切菩萨极可爱乐甚深的定力,常在定中。?但愿一切众生,得到一切菩萨甚可爱乐的陀罗尼的法门。陀罗尼译為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得到这种智慧之门。?但愿一切众生,得到一切菩萨甚可爱乐的妙观察智,能观察一切诸法实相的道理。?但愿一切众生,能现出菩萨甚可爱乐的自在神通妙用。?但愿一切众生,能在十方诸佛大众法会中,演说可爱乐甚深微妙法。?但愿一切众生,能以方便法开示演说甚可爱乐差别的句义。?但愿一切众生,常能发起甚可爱乐平等大悲心,也就是「怨亲平等」的意思。?但愿一切众生,在念念之中,发起甚可爱乐的大菩提心,常令诸根欢喜和悦豫。?但愿一切众生(包括九法界的众生),能入一切甚可爱乐诸佛家中。换言之,已成就佛位。九法界就是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天法界、人法界、阿修罗法界、畜生法界、饿鬼法界、地狱法界。
愿一切众生得可爱乐能调伏行。调伏众生。无有休息。愿一切众生得诸菩萨甚可爱乐无尽辩才。演说诸法。愿一切众生於不可说不可说劫。住於一切可乐世界。教化众生。心无厌倦。愿一切众生以无量方便。普能悟入甚可爱乐诸佛法门。愿一切众生得可爱乐无碍方便。知一切法无有根本。愿一切众生得可爱乐离贪欲际。知一切法毕竟无二。断一切障。愿一切众生得可爱乐离贪欲际。知一切法平等眞实。愿一切众生。具足成满一切菩萨甚可爱乐无戏论法。愿一切众生得金刚藏精进之心。成可爱乐一切智道。愿一切众生具可爱乐无碍善根。摧伏一切烦恼怨敌。愿一切众生得可爱乐一切智门。普於世间现成正觉。
菩萨悲心切切,不怕麻烦。发了一愿,又发一愿,愿愿都為众生好。发一个愿,觉得不理想,众生得不到圆满的利益。再发一个愿,什麼时候觉得功德圆满,便算是成就发愿之心。
○21但愿一切众生,得到可爱乐调伏众生的行门。娑婆世界的众生十分刚强,实在难调难伏。对他们讲眞实法,他们反生怀疑心。对他们讲眞正法,他们不相信。菩萨為调伏刚强的众生,為感化他们的思想,故昼夜不休息。○22但愿一切众,得到一切菩萨甚可爱乐辩才无碍的智慧,演说一切诸法。菩萨说法,有四种无碍,就是法无碍、义无碍、辞无碍、乐说无碍。○23但愿一切众生,在可说不可说那样长的劫中,住在一切可爱乐的世界,教化一切众生,心无厌倦。也不讨厌众生,也不疲倦工作。○24但愿一切众生,以无量方便,普能悟入甚可爱乐十方诸佛的法门。○25但愿一切众生,得到可爱乐没有障碍的方便,知道一切法是空的,本来没有根本,不需要有所执著。○26但愿一切众生,得到可爱乐离开贪欲的边际,知道一切法,毕竟无二,都是第一义諦,断了一切的障碍。○27但愿一切众生,得到可爱乐离开贪欲的边际,知道一切法平等眞实,没有虚妄,没有假造。○28但愿一切众生,具足成就一切菩萨甚可爱乐的无戏论之法。凡是说出来的法,皆是眞实不虚之法,是实法而不是权法。何谓戏论?非理、无义之言论。戏论有六种:顚倒戏论、唐捐戏论、諍兢戏论、与他人分别优劣戏论、分别工巧养命戏论、耽著世间财食戏论,能对佛法不起疑惑,修戒修定修慧,便能永断一切戏论。我们修道人,一定要离开戏论。○29但愿一切众生,得到金刚坚固的心,精进之心,成就可爱乐一切智慧之道。○30但愿一切众生,具足可爱乐没有障碍的善根,能摧伏一切烦恼和怨敌,也就是永远没有脾气,也没有无明,瞋恚,心平气和,笑脸常开。○31但愿一切众生,得到可爱乐一切智慧之门,普於十方世界示现成佛。
佛子。菩萨摩訶萨修习如是诸善根时。得智慧明。為善知识之所摄受。如来慧日。明照其心。永灭痴冥。勤修正法。入诸智业。善学智地。流布善根。充满法界。以智廻向。尽诸菩萨善根源底。以智深入大方便海。成就无量广大善根。
诸位佛的弟子!修行菩萨道的大菩萨,他修习这种善根的时候,得到眞正的智慧,放出大光明,為善知识所摄受。佛的智慧光,如同千日之光,佛光普照众生之心,永远把无明、烦恼、愚痴等,完全消灭无餘。勤修正法,勇猛精进,而不懈怠,入一切智慧之业,善学智慧之地。善根流布到十方,甚至尽虚空徧法界,都是善根所流布之处,以智慧迴向,能穷尽一切菩萨善根源底。以智慧深入大方便法门,犹如大海一般的广阔,成就无量广大的善根, , 。
修迴向的法,要有大智慧,不存自私心;若无大智慧,便生自私心,有了自私心,不会為众生迴向,為什麼?捨不得,留著自己用。如果心无染著,才能得到解脱智慧,才能為众生迴向。菩萨的思想:「不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佛子。菩萨摩訶萨以此善根如是廻向。所谓不著世间。不取众生。其心清净。无所依止。正念诸法。离分别见。不捨一切佛自在慧。不违三世一切诸佛正廻向门。随顺一切平等正法。不坏如来眞实之相。等观三世。无众生相。善顺佛道。善说於法。深了其义。入最胜地。悟眞实法。智慧圆满。信乐坚固。
诸位佛的弟子!修菩萨道的大菩萨,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怎样迴向呢?所谓不著在世间一切众生,也不取一切众生的相。菩萨的心,不著在一念,所以清净。菩萨不会说:「我所有的善根,迴向众生。我对众生有什麼功德?」如果执著住这种功德,那就是依止。菩萨无所依止,菩萨是正念诸佛所说一切法,离开分别的见解,也就是凡夫一切的妄见。不捨弃一切佛的自在慧,不违背三世诸佛正迴向门,随顺八万四千平等的正法,不破坏佛的眞实之相。平等观察三世,没有执著众生的相,善於随顺佛道而修行,善於演说一切诸法实相的法门,
甚深明瞭诸法之眞实义,入到最殊胜地位,觉悟一切眞实的佛法,智慧也圆满,信乐也坚固。
虽善修正业。而知业性空。了一切法皆如幻化。知一切法无有自性。观一切义及种种行。随世言说而无所著。除灭一切执著因缘。知如实理。观诸法性皆悉寂灭。了一切法同一实相。知诸法相不相违背。与诸菩萨而共同止。修行其道。善摄众生。入去来今一切菩萨廻向之门。
菩萨虽然善於修行一切正业,知道一切业性本空。了知一切法,如幻如化,知道一切法,没有自性。观察一切诸法的义理,对於一切法,及应修种种行门,随顺世间的言说,可是不著住世间法,所谓「见事省事出世间,见事迷事堕沉沦」,除灭所有执著的因缘,也就是看不破、放不下的境界。知道眞如理体是眞实不虚,观察诸法的自性,都是空寂。明瞭一切法,都是同一实相,由一实相,而生无量法。知道一切诸法的相,互相不违背,与一切菩萨而共同止,修行其道,善於摄受十方众生,深入过去、未来、现在一切菩萨迴向之门。
於诸佛法。心无惊怖。以无量心。令诸众生普得清净。於十方世界。不起执取我我所心。於诸世间。无所分别。於一切境界。不生染著。勤修一切出世间法。於诸世间。无取无依。於深妙道。正见牢固。离诸妄见。了眞实法。
菩萨对於一切诸佛所说法,心中没有惊慌恐怖。為什麼?因為明瞭诸法实相的道理。以无量无边广大心,令一切众生,普得清净本源,妙眞如性。对於十方世界,不起执著心,不会说这个世界是我的,那个世界是我所有的。菩萨对於一切世间,為什麼没有执取呢?因為无所分别的缘故,对於十方世界的一切境界,不生染著的心,勤修一切出世间的法,对於一切世间,无取无依,也就是没有取著心,也没有依赖心,对於甚深不可思汉的菩提妙道,有正知正见,非常坚固,牢不可破。离开一切妄见(就是邪知邪见),就能明白通达眞实的义理,若有一切妄见,则不能明瞭眞实之法。
修行就要修出世间法,在世间的人,染苦為乐,流连往返,不知超出三界的妙处,也不愿意出离欲界、色界、无色界。為什麼?因為受无明所累赘,在三界六道轮迴中,流转不息。六道就是天道、人道、修罗道、这是三善道;畜生、饿鬼、地狱,这是三恶道。我们修道的目的,就是离开轮回之苦,得到湼槃之乐,也就是為了生脱死。
我们众生在轮迴中转来转去,头出头没,永不休息,忽然而天,忽然而人,忽然而修罗,忽然而畜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