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7-9 17:46:36
|
只看该作者
怎么肯对大众宣布?对大众宣布一定是造谣生事,无非是求名闻利养,今天讲打知名度。用这个方法来打知名度,欺骗一切众生,这是决定不可靠的,这点我们要知道。
什么叫无生法忍?我们下次再来研究。
说观无 量寿佛经疏钞演义 (第二十一集) 1990/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3-02-21
请掀开经本,一百三十七面倒数第二行。时间过得很快,明天我们就圆满了,所以今天起要赶进度。实在说我们这是长期讲经道场,尤其是专讲净宗,有许多地方读读都可以明了。如果在其他的地方需要细说,我们这个地方可以参考《无量寿经》、参考《弥陀经疏钞》,意思大致上都是差不多的。
这一行要跟诸位特别介绍的就是「无生法忍」,实在讲无生法忍最重要就是那个「忍」字。佛说法有无量的善巧方便,在《仁王经》上,他把菩萨位次分成五大类,这个五大类统统用忍来代表。由此可知,忍实在是非常重要。我们在《金刚经》上所看到的,菩萨修学的纲领有六条,六度,《金刚经》里面特别强调的是六度当中的布施跟忍辱。你看其他的四条说得很少,布施说得多,忍辱说得多。由此可知,这六大纲领里面最重要的还是布施跟忍。布施就是放下,如果放不下,就不能忍,不能忍就放不下,这是一定的道理,真是互为因果。
五忍,在《仁王经》里面,第一个是伏忍,第二个是信忍,第三个是顺忍,第四是无生忍,第五是寂灭忍。在《仁王经》上,把五忍配在十地菩萨,伏忍是三贤位,信忍是初、二、三地,四、五、六地是顺忍,七、八、九地是无生忍,十地、等觉是寂灭忍。「信」这个字标准就很高了,确实在真正讲到菩萨,应该是有这样的标准,没有入初地,还都不能认真讲信佛。但是《仁王经》上所讲的,是别教,不是讲的圆教,别教的初地就是圆教的初住。所以此地第一行,「疏云,无生法忍,是初住初地」,初住菩萨这是讲圆教,初地是别教,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时候能够称得上是无生法忍。但是要是严格的来讲还不行,《仁王经》上讲的比较严格,严格的讲,七地菩萨证的是下品无生忍,八地是中品无生忍,九地是上品无生忍,这是讲正式证得的。由此可知,初住、初地所证得的无生忍是相似的无生忍,为什么?他是信忍、顺忍,相似。伏忍都还谈不上,伏是什么?伏烦恼。在净宗里面讲,伏烦恼这个阶段就是功夫成片,信忍才是事一心不乱,到无生忍是理一心不乱。信、顺都是事一心,事一心里头有浅深程度不同。理一心是无生忍、寂灭忍,都是属於理一心,寂灭忍,理一心功夫深,无生忍,理一心功夫比较浅。特别重视忍这个字。
《金刚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法得成於忍」,世出世间法不能够忍耐就不能成就,可见得六度里头忍辱波罗密是成败的关键。忍才能有精进,精进才能得定,要以净土宗来讲,定就是一心不乱,就是清净心。得定之后才开智慧,所以忍辱确实是关键。譬如我们今天讲修学,修学在古时候,跟现在不一样,古时候修学都是一门深入。一门就要忍,其他的法门我暂时都要放下,一切经论我不能看,也不能听,我只好乖乖的学一门,这就是要忍。一门深入,一门就是精,多门就不精;多门那种进步叫杂进,不叫精进。杂进,得定就难,换句话说,得清净心就难。精进,得清净心就容易。因此,古来祖师大德门庭施设不同,常常称赞自己这个法门,贬低别的法门,那是一种权巧的手段,绝对不是轻视其他法门,有这个分别执著,不是;他是用这个方法强调,加强初学人的信心。参禅的,从禅一门深入,不能再去学教、再去念佛,为什么?那就变成杂。念佛的人也不能学教,也不能去参禅。总而言之,法门一定是一门才能深入。
门门都好,为什么?门门都可以明心见性,都能达到目的,所以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是我们要牢牢记住的。这么许多法门里面,我们只能选择一门,这个重要,如果同时选定多门,很难成就。释迦牟尼佛当时在世教导他的学生,每个学生也都是学一门。佛讲经他们都来听,那都叫旁听,来当影响众,拿现在话来说就是护持道场,使道场听众人数增加,初学的人能够加强信心。如果佛讲经,只有三个、五个听,人家看到这个场面都不相信,信心失掉了。所以这些菩萨、罗汉们帮助佛庄严道场,加强初学的人信心,目的在此地。他们坐在那里,听与不听不一定的。有时候佛讲经,他在那里念佛,根本一句也没听见。这是庄严道场,这是我们要晓得的。诸位明白这个道理就好了。
至於什么叫做无生法忍?我在此地略略的说一说。「法」是一切法,无生法忍是一个法,法是指世出世间的一切法。「无生」是一切法不生不灭。你几时证得一切法不生不灭,你承认、你同意、认可,觉得佛讲这个话决定没有问题,是事实,你就证得无生法忍。我们现在看一切法有生有灭,看到动物有生老病死,看到植物有生住异灭,看到矿物有成住坏空,一切法是无常的,这是我们的看法,我们觉得这是事实。佛今天跟我们说一切法不生不灭,我们听不懂,我们听了怀疑,为什么?跟我们的观察完全相反。佛的境界跟我们不一样。为什么我们的看法跟他看法不一样?我们是用生灭心看一切法,一切法就变成生灭的了。佛用的是不生不灭的心,看一切法,一切法不生不灭。从这个地方也证实,一切法是唯心所变,一切法唯心所转,是心转境界,不是境界转心,证明这个理论。所以佛教我们见到一切法的真相,就是诸法实相,诸法实相是不生不灭的。
怎样才能够见到诸法实相?那要甚深的禅定。甚深禅定就是心定。净到极处,这个心是不生不灭的,常住真心,看到外面的境界是真实的境界。所以这是佛与大菩萨的境界,七地以上菩萨,见到一切万法不生不灭。这不是我们凡夫境界,因为我们没有办法用真心,我们用的都是妄心,妄心就是生灭心,就是心里面有念头。什么时候心里头没有念头了,妄念都没有了,这恢复到自己的真性。这也是说明,佛法修行不管是哪一宗,无论是显教密教、禅宗教下,修学最后的目标就是明心见性。如果不是这个目标,那就不是佛法。佛法无论多少法门、多少宗派,只是方法、途径、手段不相同,他的方向、目标一定是一致的,成佛。成佛是什么?明心见性就是成佛;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决定是一致的。在净土宗里面讲,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就是见性成佛。只是各宗使用的名词术语不相同,其实是一桩事情。所以学佛简单的讲就是修清净心,就是修一心不乱。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见色闻声,处事待人,在这里头修清净心,修一心,这就对了。
初心的人,就是初学的人,因为习气重、烦恼深,在一个复杂的社会里面修行没有办法,功夫不能得力,所以要选择环境。想当年佛陀在世的时候,教诫弟子住「阿兰若」,阿兰若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没有吵闹的地方。「阿」翻作无,「兰若」是喧哗热闹,不是一个喧哗热闹的地方,拿我们中国意思说就是寂静处,非常安静的一个环境。阿兰若的标准,佛教里头有个很简单的例子,他说牛叫的声音听不见。因为从前修行人都是乡下居多,乡下耕种都是用牛,牛叫的声音很大。农夫家养的牛,牛叫的声音听不见,这就很安静。要是现在就是车的声音不见,这个就比较安静,闹区一定要避免。这个定义也应该随著时代标准不相同,从前牛叫的声音很大,现在火车、飞机的噪音比从前是要大得太多了。这些噪音我们统统听不见,这个地方叫做阿兰若。这是便利於初学。
可是真正心地清净了,不能老住在这个地方,老住在这个地方心地未必是真清净。清净一个程度之后还得到闹区去,到闹区看看心还清不清净。闹区里面,这个心立刻就受影响,就要退回来,那个地方不能住。如果在闹区里头不影响,心还是清净的,就可以住下去,动静一如,染净不二,那是真正成就。所以,小乘人不敢接触城市,大乘菩萨修定是在市廛里面修。你看《华严经》,鬻香长者修禅定的,在哪里修?经上讲在市廛。市廛是什么意思?就是商业区,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他在那里修禅定。他在那里修禅,是不是在那里盘腿面壁?不是的。他在那里去逛街,这也看看,那也看看,那叫修禅定。我们看到完全看不出来,他在那里修禅定,他在闹区里面转来转去,他是定慧双修。他都看,像现在新的产品他都知道,都知道是慧,他样样都晓得;看了之后如如不动,如如不动是定,他在那里修定。不像我们凡夫看到,这个好,赶紧买回去,动了心,定没有了,慧也没有了。所以他是常常去逛街,常常逛热闹的场所,他样样都晓得,慧成就,看了之后如如不动,定成就,人家定慧是在这里修的。这是小乘人决定不敢的,那就是说功夫到了家,修行的方法跟我们普通修行方法不一样。
大小乘的差别,简单跟诸位介绍到这里就可以了。我们看底下一段。这正式教她修学的方法,就是十六妙观。
【佛告韦提希。汝是凡夫。心想羸劣。未得天眼。不能远观。诸佛如来有异方便。令汝得见。】
韦提希夫人我们从迹象上去看,她跟我们一样是凡夫,也是迷惑颠倒,也是感情很重、烦恼重重,跟我们是一样的。所以『心想羸劣,未得天眼』,妙观就不能成就。但是佛有力量,加持她、帮助她,『诸佛如来有异方便,令汝得见』。要想见净土,一定要佛力加持,这是指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凡夫修行,说实在的话,即使有小小的定功,也见不到西方净土。像我们前面讲的,远公大师一生三次见到佛的净土,那是诸佛如来的胜异方便加持他,使他见到了。远公能见我们也能见,佛加持他,佛也会加持我们。可是我们不要有一个心念念求见,为什么?念念求见,心就不清净,功夫不得力。不求见,到时候偶尔佛加持令你见到,这是给你做证明,加强你的信心,你走的路没错。见不到也不要紧,不要常常怀疑,我这个没见到,恐怕功夫退步了。这就打妄想,这就错误了。要晓得这个法门特别重视的是修清净心,因此即使见到,也要像《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见如不见,对你的清净心毫无妨碍,这就对了。所以修净土的人,不但修净土,修大乘佛法的人,决定不能贪爱神通。
昨天下午有个居士来看我,他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夫妻两个都是从事於教育的工作,他说他的太太最近出了问题,不晓得在亲近哪个道场,现在著了魔障,来找我。我就劝他,我说你最好叫她不要再去接近这些人。他说讲了她不听,喜欢神通。凡是著魔的人都是喜欢神通。你如果对於神通,这些奇奇怪怪的事情看得很淡薄,不去理它,妖魔鬼怪找不到你,没办法接近你。你贪、喜欢神通,好奇,妖魔鬼怪就抓住你这个弱点来戏弄你。我们在国内、国外看到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看到都非常优秀的年轻人,学了没有一年半年,最后入精神病院,精神分裂,一生的前途都毁掉了。实在讲,那不是佛教,邪教!妖魔鬼怪在作祟。他是不是真的看到放光?真的看到,那不是假的,说放光离地三尺,这真的,一点都不假。妖魔鬼怪现这些神通让你看到,你愈看到愈觉得他了不起。我们跟他说他是假的,你不如人家,要不然你放个光给我看看?正法他不相信,他要相信那妖魔鬼怪,愈迷愈深。这个带来不是他自己的痛苦,带来一家人的痛苦,很可怜,这是我们要注意到的。
黄念祖老居士一再劝勉我们,学佛,道场重质不重形式,修行贵在清净心,绝对不在神通感应,连感应都不要求。真正修行人就是修清净心,我烦恼一天比一天少,心地一天比一天清净,一天比一天快乐,法喜充满,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长。智慧增长是从哪里看见?处事待人接物不像从前那么糊涂,一天一天好像是有点智慧了,这都是进步的现象,这是好现象。说每天见到好多鬼,见到好多神,那危险,那不是好现象,那快要进精神病院。有的时候见到,见到怎么办?见到不要去理会他,不要去想他,多念佛、多读经,以后见的机会就少了。从前简丰文居士常常见到,一个月都见好多次,他来给我讲。他不是说假话,他从前喜欢打坐,打坐当中见到许多奇怪的境界,他见过十殿阎王。以后我教他,我说你以后见到这个东西不要去理会,不要在意,多念佛。以后慢慢就少了,现在这一、两年见不到了,没有了,恢复正常。
这决定不是正常,不是好事。不要说见到妖魔鬼怪不是好事情,见到诸佛菩萨也不是好事情。你去看看《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妖魔鬼怪变现佛菩萨的境界,简直叫你没有办法辨别他是真假。《楞严》上佛教我们一个原则,「不作圣解」,这是好境界,根本不要理会他,这是好境界。如果你认为是真的,那你就上当了,「即受群邪」,你就被这些妖魔鬼怪玩弄,上他的当。《楞严》那个境界真的我们没有办法辨别是真假,像现在这些东西我们一看就晓得是假的,绝对不是真的。
这是讲一个修行人,在菩提路上必然会遇到这些境界,遇到这些境界的时候决定不要理会。正因为如此,所以我常常劝勉同修们,你们供养佛像供一尊,我天天就看这一尊佛像,这点大家要知道。一切妖魔鬼怪他会骗人,他骗人,你愿意上当、你愿意听骗,这个实在讲也并不犯什么大法。他变现的这些佛菩萨形相,他不敢变本尊,这就是说他不犯法。他虽然可以做冒牌的,他冒牌是相似,他不逼真,这就不犯法。譬如商标,我这个商标设计跟你样子差不多,但是有一点不同,我没有冒牌你,为什么?我设计的那一点跟你的不一样,这不能算冒牌,法律上不能治罪;完全一样那就是冒牌,仿冒,这个要治罪的。所以妖魔鬼怪不敢现本尊。
我供养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我的本尊,妖魔鬼怪不敢变阿弥陀佛。他变其他的佛菩萨来诱惑你,绝对不敢变阿弥陀佛。我供养观世音菩萨,天天礼拜观音菩萨,称念观音菩萨,他不敢变观音菩萨。变这个,护法神是决定不许可的。变一个相似的,不是真的,护法神也不管他,为什么?他毕竟没有真正犯法。护法神就跟警察一样,他不干涉他,不抓他。我们供一尊阿弥陀佛,一生就供一尊,这个形像我们看得太清楚了。他要变一个阿弥陀佛,跟这个样子不一样的,我们就不要理他。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决定是我们供养这个样子,这使我们自己一点怀疑都没有。我天天看这个像,到最后果然佛现前,他来带我们走,这哪有错?绝对不会错的。这就是供养菩萨形像供一尊的好处。现在供一尊是很容易,我们出门,我们把自己佛像照成一个照片,可以随身带著,走到哪里我们都可以供养。不必带雕塑的像,尤其供很大的,携带不方便,我们把他照成照片就很方便。像我们这里的佛像,我们都印出来,观音菩萨相也印出来,卷成一卷放在行李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