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6-21 18:52:54
|
只看该作者
唯有过来人指导,我们才不会错;路他走过,而且他走通了,
他走到了,可见得他没有迷路,他指我们这路子,决定不会错。如果你找到一个
老师,他自己走这个路没走到,自己迷了路,你再找他,
他指你的路子,也是一条迷途。所以一定要找高明的善知识去亲近他,
这就是所谓的师承,这一点非常重要。
乙、诸法三分
这一段提示我们研究的方法。﹁诸法三分﹂:诸法是指宇宙人生一
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这是教我们在一切法里面观察,要面面俱
到,不能只看一面,看一面就会发生误会,如果面面都看到就圆融。﹁三
分﹂:大到整个宇宙,小至一微尘,都有这三个部分,那就是体、相、
用。它的本体、它的相状,以及它的作用,这三桩事情是一而三,三而一;三方
面都能正确的理解,才将这个法看透,得到它的真相。
第一是讲﹁体﹂。体里面有性体、有质体;性体是真的,不生不灭,
质体是有生有灭。性体是空寂的,那就是总相,万法皆空;这里面没有生灭相,
而且是常恒的,所以没有断灭相。不但没有断灭相,也没有相续相,如果有相续
相,相续就是生灭,就不是真常,真常里面没
有相续相,这是讲本性。本性,佛经上常常讲﹁法尔如是﹂,法尔就是
自然的意思,自然而然,本来就是这样,这是什么都加不上;如果你在这个地方
起了一念疑情,这一念疑情就叫做无明。所以这个境界,
佛经里面常讲﹁不可思议﹂,思是思惟想象,议是言说议论,不能够思
议,一思就是无明,一议就是戏论,戏论就是开玩笑。这是讲到纯真无妄,是体
空,是真空。
性体﹁空而无质﹂,质是物质,它没有质。此地举了两个比喻:如
花之香、如镜之光。比喻只能比个彷佛,没有法子比到恰好,没有东西能比喻真
如本性,没法子比的。这两个比喻说出空的意思,但是空
不是无,空是有。﹁如花之香﹂:香是六尘之一,香怎么能比?实在是
不能比,但是无可奈何,拿这个来做比喻。香是一种气味,可以远闻。
花有香气,我们很远的地方就闻到花香,但是花并没有来,香的气味
你闻到了,你看不到,你也捉不到它,确实有花香。这比喻空的意思。
﹁如镜之光﹂:镜有光明,有光明它才能照。镜子是一个物体,有形相,
它能照;﹁光﹂是没有迹象,再远的距离它也能照,都照在里面。这是
实在不得已,用这两个比喻。我们在讲席中,常常用电波来做比喻,更容易体会
。电波遍满空间,我们眼不能见,耳不能听,手也摸不到它,心里头也无法想象
,它确实存在,无处而不在。可见得﹁空﹂是有,空不是无。
但是我们无论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质的空不能变成有。性空,它能变成物质
,这个太妙了!其实我们现代的科学家也相当聪明,发现质可以变成能量,能可
以变成质,质与能可以互相转变。那是﹁体﹂
里头第二个意思,就是﹁质﹂,质体,质与能可以互相转变。我们以《心
经》的话来说,质就是色相,能量是空寂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很容易能体会得到。可是质与能是一桩事情,这个质能从哪里来的?质能的本体
是什么?再往上追究一层,质能的本体就是性能,就是本性,科学家到现在还没
发现这个问题。性能是活的;质能不是活的,所以它是物质。唯识里面讲,质能
属于相分,性能属于见分,见相同源,前面也说过,见分与相分是相当不容易辨
别的。性体是形而上,质体是形而下。
﹁析之本无﹂,质体也是空的,你要是把它分析分析,它就不存在
了。性是当体即空,﹁万法皆空﹂,这是从性体上说的。又说﹁缘生无
性﹂,缘生无性的性,不是此地性体之性,而是质体,缘生无性就是说
缘生性空。﹁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这是《中观论》上所讲。因
缘生法,这一法是许许多多条件集合,离开这些条件,这个物体就不存在;所以
它是许许多多条件凑合而现的假相,是暂有的现象,不是永存的相,只是暂时有
的相。
我们在质体上下手。佛经里面常说质体﹁双持性相,轨生物解﹂,
双就是讲性与相,持是保持,它能够将性相集合在一起,就是见分跟相分集合在
一起。特别是在有情分上,像我们这个人身,身是质体,这个肉身是物质,许许
多多细胞组织成的;今天研究电子,里面有软
体、有硬件,我们这个人身就是软件、硬件组合的,就是这么回事情!
这里面有相、有性,我们的精神就是性体,六根的根性就是性体,我们这个色身
就是质体,可见得的确双持性相。这个组织是有条不紊,虽然复杂,它有条理。
因为它有条理、有规则,所以就能够理解。不但我们人可以理解,诸天也能理解
,甚至于饿鬼、畜生也能理解,九
法界有情的众生都能够理解它。佛经里面的本体有两种:一种是性体,
一种是质体,我们要把它认识清楚。
质体是分析空,一分析它本来没有,本来没有,现在它有了,虽有还是没有
,有跟无是一不是二。譬如我们看一栋房子,这个房子是砖造的,迷人一看,喔
!这是栋房子。他的看法有没有错?也不能算
错。建筑师到那里去看,他没有看到房子,他只看到这个地方多少砖、
多少瓦、多少钢筋、多少水泥。他有没有看错?也没看错。他的看法比我们一般
人就看得深入,我们一般人只能看到外表,他将屋子里头都看透了,他看到砖头
、瓦块、钢筋、水泥是真的,房子是假的。懂不懂这个意思?这是排列组合的。
拆开来还是那么多砖头,还是那么多瓦块,可见得房子这个相是假的,假有。再
看砖头、瓦块也不是真的,是许多分子、原子、电子组合的。看到最后,一切万
法无非是一
些原子、电子、基本粒子而已,除这些东西,什么都没有,这就是﹁色
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所以不是说把房子拆掉之
后,你才晓得,喔!没有了,建筑起来的时候一看就没有,当体即空,
这个观察才能观察到它的真实相。
观察到真实相的好处太多,不会在妄相里面起分别、执着;换句话说,不会
在妄相里面去造业、去打妄想,你的心就清净。晓得一切法是平等相,一切法俱
不可得,你的心清净。清净心就生智慧,智慧
心见一切境界相就叫做﹁观照﹂。我们现在见色闻声不是观照,因为我
们里头有分别、有执着;离开了分别、执着,见闻觉知皆是观照。所以观照的心
,是用真心;失去观照的心,是用意识心,就是分别执着
心。﹁观﹂是观察,根尘相接触称为观;﹁照﹂是明了,一接触就明了,
没有通过思惟,不用心意识。
底下是比喻:﹁丝非布质,布非衣质。﹂说明分析空。﹁丝非布质﹂:
质就是我们讲的质料、体质。丝可以织布。这块布什么质料?丝织品,
可以这么说法。如果说布的质料就是丝织品,能不能讲得通?讲不通,
还有棉、麻、尼龙,很多种质料都可以做布。这个意思就是古人所讲
的﹁白马非马﹂,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你说白马是马,黑马就不是马了。
﹁布非衣质﹂:我们这个衣服什么质料?布的,布衣。如果说衣的质料
就是布,这也讲不通,还有皮衣、毛衣,所以衣的质料不只布一种。丝除了做布
之外,还可以做其它东西;布除了做衣服之外,也有许许多多的用途,它不是仅
有一个用途。
仔细分析,一切法本来就不是一个定法。所以这种有,佛家称之
为﹁妙有﹂,妙有是无有而有、有而无有,就是这个意思它才妙。真空
跟妙有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所以﹁真空不空,妙有非有﹂,这
就是一。一,就开悟,就入进去;二就是障碍,就不会开悟。这对我们修行人是
一个很大的启示,你要想入门,一门才能开悟,你要学二
门,这一生就别指望开悟。佛法八万四千法门,只容许一门才能悟入。
为什么要开那么多门?每一个人根性不相同,喜欢从哪个门入,门门都能入得进
来。最怕的是搞两门、三门,你自己怀疑这一门不行,那一门大概还可以,那就
糟糕。一悟一切悟,这是绝对正确的。譬如我们讲堂,四周围开十个门,无论从
哪一个门进来,进来之后等于都进
来了,一切都悟入,随便从哪一个门进来都一样。如果同时走两个门,
你能进得来吗?
古来的大德最初学得很多,到后来都放弃,只留一门,他悟入了。
为什么最初学很多?最初不了解,在摸路、在探索,到最后一门深入,
这才能成就。我自己过去也是如此,虽然有个好老师指导,自己还是摸索二十年
,才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于是才把一切经论舍掉,晓得搞
这些东西决定害了自己,所以在一切法门里面选一门。我选念佛法门,
为什么选这个法门?当年李老师劝我修念佛法门,我也念过《印光大
师文钞》,我对他很赞叹,也信,但是不是真信。不是真信就不肯真修,
还要搞别的大经大论,到以后发现这是真的,一切法门里面念佛法门
确实高明。怎么发现的?在《华严经》上发现的。如果不读《华严》,
不讲《华严》,我对于净土不能产生真正的信心。华严会上,普贤菩萨
与文殊菩萨也是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善财童子修的也是
念佛法门;《华严》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在华严会
上把这个事情搞清楚了,对于净土才产生真正的信心,这才把所有经论舍掉,专
门讲净土法门。
一门深入,其它的经论可不可以看?可以看,可以听,要把力量会归在一门
上。这一门是主修,与这一门有关系的可以参考,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到处去
听,到处去请教,但是都是充实这一门,真正是一门深入;帮助深入,这个可以
。如果一听心就动摇,那不能听,没有资格听。譬如学净土,佛念得已经不错,
听禅师讲禅,不错!也
去参禅,那就坏了,那就没有资格去听。听了,把禅的道理帮助念佛,
这就对;藉它的道理帮助念佛,帮助达到理一心不乱,提高自己境界,
决定不参禅,这才对。无论什么法门,全都帮助念佛法门,这样才能入得深,才
能够悟得透彻。今天想学这个,明天想学那个,一辈子都不能成就。
从体上用功夫属于性宗,无论是性体或者是质体,都是属于空宗,
一个是当体即空,一个是分析空。相上下手的则是有宗,别相就是在相上用功夫
。
﹁相﹂是讲﹁现象﹂。相是﹁暂起幻有﹂,是暂时现起,是假有不
是真有,你要是把这东西当作真有,就看错了!晓得是假有,假有可以享受,不
可以执着,享受就得乐,执着就有苦。受用是对的,决定不执着,才能做到受用
自在。为什么不执着?因为它是假的。假的怎
么可以受用?那我要问你,你们常常看戏,戏是真的还是假的?假的。
假的,为什么你要看?看得很开心。这不是受用吗?戏里头这些人物事情,你并
没有把它当真,所以你不烦恼,看了很快乐。人生就是在演戏,都是假戏!你要
是不当真,怎么会不快乐?你要是当真,那一天到晚就生气了,你就不快乐。这
个地球一切森罗万象都是假的,就好像戏台上表演一样,一下就过去了,你要是
把它当真,那是迷惑颠
倒。明白﹁相﹂是﹁暂起幻有﹂,人生就有乐趣。知道这一切是假相,
千万不能当真,在这里面成就自己的定慧;如果你当真,成就你自己的惑业苦报
。可见得观念差一点点,结果就不相同。观念一错就迷,就把暂起幻有的假相当
作真的,他就迷惑、造业、受报。所以佛菩萨在九法界、在六道里面,游戏神通
,自在!真正快乐!他这个自在快乐从哪里得来?就是晓得一切都是假的,他一
样也不执着,一切受用现成,一切受用自在。
底下是比喻。﹁氢氧化水﹂:水是假的,不是真的,是氢氧化合物。
﹁土石积山﹂:山也是假的,不过是土石堆砌起来的而已,把土石拿掉
就没有山,可见得山不是真的。这是比喻所有的现象都不是真实的,都是暂时而
有的。
《法华经》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这两句话不好懂,
这两句话说的是真相。这两句话就是说世间一切法不生不灭,入了这
个境界,就是证得无生法忍。譬如这间房子把它盖好,这个房屋生了;
拆掉,这个房屋灭了,它是有生有灭。为什么有生有灭?因为你着了相,着了这
个假相,觉得这个假相有生有灭。而觉悟的人,他没有着这个假相,他只看到砖
头瓦块,堆起来是砖头瓦块,拆掉之后还是砖
头瓦块;不生不灭,他看到的是不生不灭。《法华经》里面讲,﹁是法
住法位,世间相常住﹂,这是实相、真实相;其它一切组合是幻相、假
相。既然是假的,哪有生灭可言?本来不生,什么时候有灭?这个意思更深一层
了。虽然现的是假相,假相有作用,起相它就有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它的作
用认识清楚。
﹁用﹂是﹁力量﹂,﹁能变现状﹂;力就是能变化。﹁水与气冰,功
各不同﹂,水在零度之下结成冰,温度加高变成水蒸气,它是一个东西
三种形态,三种相不一样,气体、液体、固体;相不一样,作用就不
相同。蒸气可以推动火车、推动轮船,可以把它当作动力来利用;水,
渴了可以解渴,水蒸气不能解渴;冰块它可以有障碍,水蒸气没有障
碍。﹁相﹂不相同,作用也就有变化,各有各的作用。总起来讲,就能
够看出来,佛法里面讲﹁万法无常﹂,一切法确实是无常的,无常里面
你要想求得一个天长地久,那是痴人说梦,没有那回事情。
这是教我们,对于任何一法都要从体相用三方面观察。三方面观察到了,才
真正觉悟—万法皆空、万法无常、缘生无性,佛法里面常常讲的这三句,你就真
正明白,真正开悟了。悟入就是智慧,智慧能断烦恼、能破无明,就能帮助你离
苦得乐。
丙、生起三由
体相用里面,特别从相上下手,研究差别的现象怎么来的?﹁生
起三由﹂:现象的发生有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就是﹁因、缘、果﹂。
这一段就是体相用三分里面﹁相﹂的批注,就是对于相的深入观察;它有因、有
缘、有结果,结果就是这个相(幻相)形成。
佛法里面平常讲因果,把当中﹁缘﹂省略了。因如果没有缘,不会结果,一
定要有缘才会结果。佛法的修证,或者再讲浅一点,改造命运,可能吗?可能。
有什么理论依据?就是依据缘。因已经造了,没有法子,不能改,可是因要是没
有缘不能结果,如果你能把缘控制住,就能控制结果。我过去造恶因,晓得恶因
一定会感恶果,但是没有缘,它不会结果。我把缘控制,不让它有缘,虽有恶因
,它不会结
果。我造善因,想得善果,我把善因再加上善缘,善的果报一定现前。
佛法讲改造命运,理论依据就在缘上。所以佛法不讲因生法,讲缘生法,特别强
调缘。
﹁因﹂,是﹁动机﹂、是﹁造作﹂,这两种都是亲因缘。在佛学术语
里面讲,这个因是种子(唯识论上称动机为种子)、是现行。种子就是习气,我
们每一个人阿赖耶识里面,都含藏有十法界的习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