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6-21 12:19:57
|
只看该作者
你控制不住,你能控制住它不老不病吗?做不到。那要用什么态度?像佛菩萨一样顺其自然,这多自在,顺其自然就对了。所以《还源观》上跟我们讲四德,第一条讲「随缘妙用」,随缘我们大家都做到。妙用是什么?妙用是里头没有分别执着妄想,这妙用。我们今天在随缘里头起分别、起执着、起控制、起占有,这些错误念头错了。「威仪有则」,那就是普利群品,给一切众生做好榜样,什么叫好榜样?做离苦得乐的好榜样,破迷开悟的好榜样,这就对了。所以这句话说得好,舍相入实这叫正念,正念不是无念。
下面说净慧,「净慧者,《会疏》云:净慧则是般若波罗蜜,非人天小乘不净之慧,故名净慧。」这是大乘,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这个智慧现前就是我们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觉而不迷。人天有慧,不能说他没智慧,他那个慧里头不净,为什么不净?他有分别、他有执着,他里头掺杂着有自私自利、有名闻利养、有七情五欲,所以他的慧不清净。二乘声闻、缘觉,他们的智慧比我们高,也就是他比我们清净。但是他跟菩萨比还是不清净,为什么?他有分别,他没有执着,他...(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六0集) 2011/2/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260》)
...为什么?有无二边都不执着、都不分别、都放下,你的心永远是清净平等觉。用清净平等觉心生活,你过的是佛菩萨的日子,殊胜,人生最高的享受;你用清净平等觉心工作、待人接物,你修积无量无边的功德,真实智慧、真实利益,又不着相,作而无作、无作而作,所谓三轮体空。一一就是性德、就是自性的圆满流露,跟妙觉果地诸佛如来完全相同,你成就无上道。这自性空。
最后一条,「无性自性空。亦名无法有法空。合无法有法皆不可得故。」有无都不可得。我们刚才所说的,自性圆满流露。常寂光土里面的诸佛如来、实报土里面的法身菩萨,应化在十法界,就是属于这个境界。诸佛与法身菩萨为我们示现,正如《还源观》上所说的四德,「随缘妙用,威仪有则,柔和质直,代众生苦」。一一示现里面,圆满具足《般若》二十空的义趣,佛说诸法实相,如是如是!所以应当放下万缘,我们就能够证入这个境界,得到这个境界的妙用。这叫梵行,清净无欲之行,净慧修梵行。
《涅盘》五行,梵行后面第三是天行。这个天是第一义天,是从性德上说的,也就是刚才我们举的《还源观》上的四德,那是第一义天。第四婴儿行,第五是病行。这两种要有智慧才能觉察到,没有智慧你会看错。病行是什么?示现种种叛逆的行为。《华严经》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胜热婆罗门、甘露火王、伐苏蜜多女,他们所示现的叫病行。示现什么?贪瞋痴,胜热婆罗门的愚痴,甘露火王的瞋恚,菩萨也示现。为什么?度那一类烦恼习...(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六一集) 2011/2/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261》)
...说他是小人,说到做不到。小人两个字用得好,含义很深,不伤人,小人是什么?小孩。小孩说的他能做到吗?他才三岁:我孝顺父母。他真孝顺了吗?等到父母老了,他孝不孝顺?靠不住!小人是这个意思。小孩说话你怎么能当真?无论他说善、说不善都不可以当真,叫儿戏。这些意思我们都要懂得,演说这两个字的讲求就大了。
「又《俱舍论》云:所化有情,有贪瞋等八万烦恼。为对治之,世尊说八万法蕴。」八万是大数,还有零头省掉了,经上常讲八万四千,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为对治烦恼,世尊说八万四千细行。八万四千从哪里来的?给诸位说,十善业道就是十条。佛法将这十条展开来,八万四千,这是对大乘菩萨;对小乘,展开来是三千,叫三千威仪。小乘就是三千法门,大乘八万四千法门,根本就是十善业道。这十善你能小看它吗?同样一个道理,《弟子规》能小看吗?《弟子规》里面所讲的一百一十三桩事情,十善是讲十桩事情,十桩事情展开能变成八万四千。那一百一十三桩事情展开能少于八万四千吗?不可能。你就知道这是大乘法,世间圣人也不例外,叫开合,展开这样深广,这样的微细;归纳起来就是几句话,归纳起来可以一句话。在佛法,十方三世过去、未来无量无边诸佛所说的一切法,我们用一句话来包括行不行?行。哪一句话?阿弥陀佛全包括了。阿弥陀佛是四十八愿里面的第十八愿,十八愿展开扩大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展开就是这一部《无量寿经》,这一部《无量寿经》展开就是一部《大...(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六五集) 2011/2/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265》)
...
三皈是有条件的,不是没有条件,不是什么人都能受的。净业三福里面给我们说的就是条件,怎样的人才能够接受三皈?这经本上常常讲的「善男子善女人」,那个善是个标准。善是什么标准?十善业道,你要把十善业道做到,你才有资格称为善男子善女人,你才有资格接受三皈。否则的话,三皈是假的。十善业道前面还有「慈心不杀」,你有没有做到?慈心不杀前头还有「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你看看第一福是第二福的基础,没有第一福哪来的第二福?所以诸位同学你细心去观察,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怎么落实?《弟子规》落实了。《弟子规》里讲了一百一十三桩事情,你做到没有?那是一百一十三个原则,展开来无量无边。佛家的十善业道,在小乘展开是三千威仪,在大乘菩萨展开是八万四千细行,《弟子规》展开不会少过它。同样的《太上感应篇》里面讲的善恶果报,举例子一百九十五条,不多。这是十善业道的根,没有这个十善就没基础,十善无法安立了。佛教传到中国,能够在中国生根茁壮开花结果,超过印度。当年他的弟子们传法,四面八方全世界都传,唯独在中国成就,什么原因?中国的基础太好,儒跟道的基础。所以在全世界各地方所传的,到后来逐渐都没有了,有的传二、三百年灭亡,有些传五、六百年,七、八百年,很少超过一千年的。
唯独在中国两千年不衰,什么原因?儒道扶持,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佛法也进入主流。今天谈到中国传统就离不开儒释道,离开儒释道中国传统就没有了。...(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六八集) 2011/2/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268》)
...一切空,心里没有起心动念,这就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为什么这样做法?庄严国土,普利众生,普度众生。「国土者即非国土,是名国土,众生者即非众生,是名众生」,这是《金刚经》上的话。《金刚经》上这些话,是实报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的境界,十法界里的人不懂,何况是六道!这个叫诸法实相。
你看看下面,「无生可度,终日度生」。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是什么境界?他是妙觉果佛。他示现在我们人间,跟我们人间没有两样,每天也穿衣吃饭,也工作,待人接物,天天干这个事情。他心里面呢?心里面是一切空无我,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不但相没有,念头都没有。无生可度,终日度生,这是《妄尽还源观》四德里头,随缘妙用,威仪有则。「庄严佛国,佛国离相」,你看,五劫的时间修积的功德来庄严佛土,心里面有没有着相?没着,心里面永远是清净平等觉,一丝毫的染污都没有。他用的是真心,真心里面是智慧德相。「建立水月道场,大作梦中佛事」,这两句话形容阿弥陀佛。我们对这两句话不了解,菩萨对阿弥陀佛恭敬得五体投地,为什么?菩萨认识他,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弥陀太伟大,弥陀太慈悲,弥陀真正展现的是圆满智慧。会看的看出一体的妙用,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远离二边,妙契中道」,中道不可思议!你能够想到的,不是中道,你能够说出来的,也不是中道,《道德经》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二边不着,中道不存,叫妙契。「圆修圆证,弹指...(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七六集) 2011/2/1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276》)
...于老师尊重心少了。这个老师,你看,我爸爸叫他来他就来,叫他去他就去。尊重心没有了。没有恭敬心,他什么都学不到,你去是枉然,你去的时候增长他的傲慢,加重他的罪业,那就错了。所以「只闻来学,未闻往教」,这是大慈大悲,这是师道。今天师道没有了,所以真正的好老师不见了。四德里面头一条「随缘妙用」,有真诚心,真想学,不能不帮助他,坚守古圣先贤的原则。这个地方没有佛法,我们看到那边众生缘成熟了,没人启请,你看清楚了,你到那边去,会有人接受,这个时候要往教。不是在这个情况之下,不能往教。观机,应机施法。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我们要记住,我们要懂得,要不然就辜负释迦牟尼佛了。
「威仪有则」,这句话是什么?教人的人要先教自己,要把自己所学的全部落实在生活上,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经典的教诲完全相应。然后,佛经从哪里来的?是我自性里流露出来的。不看文字不知道,一看到经文,这就是我的真心,这就是我自性。这经还能讲错吗?如果没做到,你在猜想这一句是什么意思、那一句什么意思,你全都猜错了,那真的叫误解如来真实义,曲解如来真实义。真正愿解如来真实义,依教奉行。依教奉行,那确确实实就是世间一切众生最好的榜样,叫威仪有则,你把圣贤君子的风范做出来了,表演在日常生活当中,这就对了。
实际上这个四德,这两条是最重要的,后面两条是补充的。随缘妙用,妙用是什么?与性德相应。再说清楚一点、说明白一点,在日用平常里面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妙!跟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无二无别,真妙,演出来给大家看,这能感动人。补助的两条,「柔和质直、代众生苦」,这是补助的。柔和是仪表,表现在外面的。质直是内心,就是真诚,质直就是真诚心。确确实实是代众生苦,众生太苦了,你到这个地方来应化,像世尊一样示现八相成道,不辞辛劳教化众生,自己名闻利养边都不沾,这是代众生苦。众生还有肯学的,就得要教他;没人学了,这就可以走了。有缘就来...(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七七集) 2011/2/1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277》)
...生,自己名闻利养边都不沾,这是代众生苦。众生还有肯学的,就得要教他;没人学了,这就可以走了。有缘就来,缘尽就走,干干净净,痕迹都不着,永远住在清净平等觉,这是妙用。顺境善缘不生贪恋,逆境恶缘不生瞋恚,你心里面生的是真实智慧,决定不会生烦恼。在一切境缘当中,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淘汰自己的习气,自己就节节向上提升了。这个淘汰习气是自自然然的,把无始无明的习气淘汰干净了。所以在实报土,进去的时候是初住地位,慢慢到二住、三住,十住、十行、十回向,逐渐往上提升。这是什么?这是妙用,这是代众生苦。
如是修学不叫妙因,妙因是什么?是这样的学,但是没有这些东西在心里头。心里还要装着随缘妙用、威仪有则,坏了。佛说得很清楚,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是佛法,佛法是假的,不是真的。佛教你了解这个意思,你要用它,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你心就变成垃圾桶,佛法也是垃圾,也要不得,那才叫妙。装了满脑袋,满心里头这个佛法,完蛋了,你完全错了,佛看到你都流眼泪,统统学错了。记住《金刚经》的教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要不要学?要学。要学,不要放在心上,假的。只要佛法的义趣懂得,把它用在日常生活上,那就是养分,真的吸收营养了,强壮你的体格。你要是留在肚子里边去,留久了就成了病,后头死路一条。佛法是好东西,你不会用它,它会害死你,这你不能不知道,叫妙用,你才修妙因、证妙果。
我们看下面一段...(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七七集) 2011/2/1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277》)
...光大师,大师的全集这几年出版了,我们细细去读诵,你看大师一生的行谊是不是庄严众行、轨范具足?他做到了,所行成就,就是做到了。
众行的根本,这一点要注意,如果不知道根本,你就做不到,发心想学学不像,众行根本是什么?世尊般涅盘前两句话,「以戒为师,以苦为师」,这两条做不到,庄严众行你就做不到。我们今天最艰难的是这个事情,为什么在家不能成圣,出家不能成佛?原因就在此地!不能吃苦、不能持戒,五戒十善都做不到,这叫根本大戒。贤首国师在《华严妄尽还源观》上提出的四德,性德。我们没有这根本,所以四条都没有。第一个「随缘妙用」,随缘我们能做到,妙用没有,我们是随缘造业,随善缘造善业,随恶缘造恶业。「威仪有则」,那就是庄严众行,就是轨范具足,我们不足以做别人榜样。真正佛弟子,起心动念的时候会想一想,我这个念头能给别人做样子吗?我的话说出去了,我的一举一动,世间人都学我,这世界像什么样子,时时刻刻反省检点。实在不行,你才知道老太婆了不起,她什么都不懂,但是她的心跟佛心完全相应,她一天到晚就是一句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无论你什么样的人跟她见,她都对你恭恭敬敬阿弥陀佛,心口一如,一个杂念都没有,你问她什么,她什么都不知道,真叫头脑简单,生活简单,有得吃很好,没得吃也很好,从来不想这个事情,只想阿弥陀佛,这个人临终往生极乐世界品位很高,不是一般人能够相比。她走的时候预知时至,自在往...(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九四集) 2011/02/2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294》)
...净心,你要是得到清净心,智慧就开了。得到清净心的人称为阿罗汉,得到平等心的人称为菩萨,大彻大悟,那是觉,那称之为佛。所以它是佛教里面三个学位的名称,佛是最高的学位,佛陀相当于现在学校的博士学位;菩萨是第二个,硕士学位;阿罗汉是第三个,学士学位。要一个等级一个等级向上提升。达到的水平,那就是清净平等觉。学佛学的是这桩事情,想达到的也是这桩事情。
「由于常行中道,住一切如化之妙观」,真正学佛的人,现在没有了。中道是什么?二边都不着。有是物质境界,空是精神境界,二边都不着。二边都不着,这怎么个行法?前面有教我们的原则,「庄严众行,轨范具足」。贤首国师在《还源观》上告诉我们的四德,随缘妙用、威仪有则,那就是常行中道。要随顺众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妙是什么?妙是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这个叫妙。凡夫不妙,他生烦恼,他六根接触外面境界,他会生起喜怒哀乐爱恶欲,他生七情五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