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6-16 12:58:1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这个世界很难遇到,真的是稀有难逢。我这一生还算遇到三个,真不容易,稀有的因缘,不是都能遇到,遇到没有真诚、清净、恭敬得不到法益。还得要有长时间,时间短了不行,要常常见面、常常请教,常常为我解答疑难,这才真正能受益。极乐世界,「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只说」。这一句让我们感到真正不可思议,这是菩萨位到顶头了,一生补处,文殊、普贤、观音、势至、弥勒菩萨都是一生补处。而且这些大菩萨,若要说他的本,早就成佛了;说他现在示现的身分,是等觉菩萨,是后补佛。这些人常常在身边,常常得他们的加持、得他们的提携,所以极乐世界修行成佛快,快速的程度也是我们无法想像的。
第四,「所作不同。在此土,圣者咸游圣域,而众生轮转六道,升沉无定」。这一比,差别就太大,小乘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他们不断向上提升,离开我们到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超越六道轮回,证得阿罗汉,证得四圣法界(释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就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到这里去了),跟我们同居暂时的,他一提升就走了,众生还在六道搞轮回,永远没有出离的机会。「凡圣虽同居此土,而其所作与成就则迥然不同。在极乐则同尽无明,同登妙觉」。跟这些大菩萨可以同时断尽无明烦恼,同时证得妙觉果位,证到妙觉就回归常寂光,不住在实报土。实报土里面居住的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圆教从初住,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四十一个位次住实报土,妙觉住常寂光净土。跟这些等觉菩萨、一生补处菩萨同时并进,同登妙觉。「故知同居净土之同居,胜於此间无量亿倍也。」胜过我们不是十倍百倍千倍万倍,无量亿倍,我们无法想像,实在讲他们太殊胜了!
下面说,「又此土之凡」,我们这个地方凡,同居土,凡夫,「包括地狱、饿鬼、畜生三恶趣」,除这三恶道之外,还包括修罗、罗刹。「而彼土同居则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没有罗刹,没有阿修罗,凡圣同居土只有人天,又何况那边的人天,他们所受的法性身,所居的法性土,无异於法身菩萨。「得往生者,不复更入三恶道,永离恶趣」。真正能往生,离究竟苦,得究竟乐,究竟就是圆满。生到极乐世界,受的是究竟圆满之乐,永远离苦。「不似此间众生,生死海中,头出头没,辗转恶道,苦趣时长。」这几句话我们要熟记,太重要了!也就是告诉我们,这一生如果不能往生,再搞六道轮回,决定是三恶道的时间长、三善道的时间短。我们要想想,这世界还能住吗?真正明了,这一次的机会一定要掌握住,千万不要错过。
「更有进者」,再进一步说,「如《要解》云」,蕅益大师的话,「当知吾人大事因缘」,大事就是生死大事,「同居一关,最难透脱。」为什么?「同居土之凡夫,须断尽见思二惑,方得漏尽通,始截生死流,出同居而升方便有余土」。这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走这条路,见思烦恼能断干净吗?真正断干净了才得漏尽通、证阿罗汉果。这个漏就是见思烦恼,他断尽了,他没有障碍,他永远离开六道轮回,到哪里去了?往生十法界声闻法界,他到那里去了,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此名竖出三界,其事甚难」,是真难,不是假难;换句话说,太难了,我们一定要珍惜。「今此往生法门」,它妙,妙在哪里?「乃舍同居秽,而生同居净」,往生到极乐世界。「得生极乐,即断生死,故名横出三界」,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断生死,六道生死轮回永远没有了。前面一个等级一个等级往上提升叫竖出,净宗不经过这个等级,不需要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要经历二十八层天,没有这个必要,从人间就出去了,所以叫横出,不是竖出,横出三界。「而往生之人,不待断此见思二惑」。见思烦恼断,难!这个法门带业往生,带什么?带见思烦恼。「但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便蒙佛愿冥加,决得往生净土,其事至易」,容易到极处了,「故名易行道」。我们真的要把这桩事情放在心上,要抓牢,不能放松,决定在这一生往生极乐世界。
经上讲,但能发菩提心,想想这不容易,菩提心发不起来。我常讲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真难,真不容易。我们听蕅益大师的说法就行了,用蕅益大师所说的,我们人人都能做得到。蕅益大师怎么讲?第一个信,第二个愿,第三个持名,你看信愿持名四个字。我真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我真相信有阿弥陀佛,这就是发菩提心。印光大师为蕅益大师做证明,印光大师在《要解》里看到这四个字,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讲得太好了,这人人都可以成佛,这真普度众生。过去古来祖师大德从来没有讲得这么简单、这么容易,让人家一听就明白,了不起!《弥陀要解》里说的,信、愿、持名就能往生,真正是万修万人去。万修万人去,善导大师讲的。善导大师有传说他是阿弥陀佛再来的。我在日本访问的时候,向日本的法师们请教,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他们都知道,他说我们日本有这个说法。天台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再来的。佛菩萨再来,我们要知道。这是身分暴露的,还有许多祖师大德佛菩萨再来身分没有暴露的,我们不知道。甚至於在眼前,无论在家出家,里头也有佛菩萨再来的,要不然他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成就?夏莲居、梅光羲、欧阳竟无、杨仁山,这都不是平常人,黄念祖。应化在世间救苦救难,以出家在家不同的身分来做同样的工作,护持正法、弘扬正法,令正法久住不衰。了解这些事实真相,我们对佛法的复兴就充满希望。世道是在衰退,一个十年不如一个十年,这个迹象我们看得很清楚。如何复兴?有佛菩萨再来,所以可以复兴。只要我们人心向善,就能感得佛菩萨再来,我们诚心诚意的祈求,这个能量非常之大。
所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信愿就是发菩提心,持名就是一向专念,「便蒙佛愿冥加」,就得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加持,「决得往生净土」,语气非常肯定,没有丝毫怀疑,你决定得到往生极乐世界。「其事至易」,很容易,不难!前面给我们说的,男女老少、贤愚不肖,人人有分,只要具备四个字的条件,信愿持名。「故名易行道」,跟其他法门比,这个容易。「如是方便直截,殊胜希有,乃十方世界之所无」。确实十方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没有这个事情,只有西方极乐世界有,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一定要把极乐世界抓稳。
国内有个同学给我发了一个信息,不长,短短的,他说最近国内出现许多个人发明的念佛方法,很多居士一窝蜂的跟著跑了。第一个,他说念南无天元太保阿弥陀佛,出现在东北、河北地区;另外有三字念佛法,出现在贵州,自称三个月就可以功夫成片,在念佛时加上呼吸观想。都是自己的知见。他来问我,这种现象是因缘为何,我们如何看待这桩事情?我在此地答覆大家,我们要依蕅益大师,我们要依《无量寿经》会集本。我现在专依这部经,这部经上没有的我不相信,我也不说话,没有说话的必要。我要说话,我还承认他是真的,跟他辩论,我不说话、不理他没事。我修我的,他修他的,将来到极乐世界看看,有没有他的极乐世界的席位。阿弥陀佛讲堂上贴的有名字,往生极乐世界莲花上也有名字,不会错的。
世尊灭度之前告诉我们四依法,佛在世我们依佛,佛不在世依靠谁?佛教我们四句话。第一个,「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要依靠经典,人就是这些人自己创造的方法,这个不能依,我们要依经典上有的。经典还要依是不是真的经典,伪造的经典不能依。标准是什么?《大藏经》,《大藏经》上有的可靠,《大藏经》上没有的不可靠。那么会集本,会集本是根据《大藏经》上会集的,字字句句没有离开原本,这就可以相信,就是佛所说的。没有一句话是人加进去的,甚至於没有一个字是人把它改动了,没有,字字句句是经典原文,重新编排组织成为会集本。五种原译本的集大成,带给现代学者许多方便,否则你要读五种原译本很麻烦,数量太大,现在读这一本,五种原译本里头有的经文全都在此地,没有漏掉。
「故知极乐同居,胜於十方佛土」,超过我们这里,极乐世界超过娑婆,也超过十方一切诸佛刹土。「又带业往生,仍属凡夫,但无退转,一生成佛。故往生同居,亦即圆生四土。」末后这一句说得好,我们是带业往生的,带业往生就是凡夫。成圣要断惑,小乘初果就算是圣人,见思烦恼,见烦恼断尽了,才能证得初果,我们一生做不到。我们只能到极乐世界去断惑,那个地方断惑快,往上提升很容易,为什么?那个地方没有恶缘。就像中国古代童蒙养正,母亲教育婴儿,婴儿才生下来,从才生下来一直到三岁这一千天,妈妈要把孩子看好。所有一切与伦理道德相违背的,我们今天讲一切负面的,不是正面的,一切负面的,不能让他看到,不能让他听到,不能让他接触到,他能够看到、听到、接触的,统统是正面的。这一千天的薰陶管用。古人有一句谚语说,「三岁看八十」,这三岁的薰陶到他老,八十岁都不会改变,这力量太大了。所以扎根教育是从小孩一出生到三岁之前,不是三岁之后,三岁之后已经学坏了,你教不了了。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好像慈母,把往生的人都看得紧紧的,他看到的、听到的、尝到的、闻到的、接触到的统统是正法,不可能在那边产生邪思邪念,不可能,念头都不可能,就是负面念头都没有,哪有负面的行为!
这个地方是培养、教化,遍法界虚空界诸佛刹土里面六道众生的好老师,极乐世界在培养这个老师,这个老师毕业就是佛陀,每个人都拿到佛陀的学位。佛门里面,佛陀、菩萨、罗汉是三个学位的名称,最高的学位是佛陀,第二个学位是菩萨,第三个学位是阿罗汉。每一个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决定拿到佛陀的学位,拿到阿罗汉、拿到菩萨不能离开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虽然是罗汉、菩萨的身分,如果你慈悲心重,想到娑婆世界,在这住了很久,很多家亲眷属,想去帮帮他的忙行不行?行。帮完了回到极乐世界去,不能长住在这个世间,道理在此地,长住在这个世间,没有证到三不退会被染污,会退转。所以暂时来教化可以,事情完了赶紧回到极乐世界。
所以往生一定是一生成佛,故往生同居也就是圆生四土,生到极乐世界四土统统有分。四土三辈九品正好像学校读书级别不同,他不断的上升,他不会后退,永远没有退转。上升有快慢不同,有勇猛精进的,他上升快;有喜欢安乐的,不是那么很用功的,他也上升,上升速度慢一点。极乐世界,他在享乐,所以他慢一点而已。但是看到许多人精进,我相信他也受感染,他也会非常精进。凡圣同居土。
我们再看方便有余土,我们还是看念老的原注,一百八十六页倒数第四行,「二、方便有余土。若人念佛功深」,这讲功夫。蕅益大师说,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有信有愿决定往生;生到极乐世界品位高下,功夫的浅深,现在讲功夫。生凡圣同居土的功夫浅,只是把烦恼伏住,没断,念到功夫成片就伏住了。日常生活当中自己要提高警觉,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只生阿弥陀佛这个念头,念头起来阿弥陀佛,念四字、念六字没有关系。有人问过我,到底是念四字还是念六字?都可以。莲池大师当年在世,有人问他老人家,你老人家教人念佛怎么教法?他说我教人念佛念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人家问,你自己呢?我自己念四个字。为什么?我决定要往生。决定往生就不要客气了,经典上讲的执持名号,名号就四个字,阿弥陀佛,这听话。南无等於说客气话,南无是皈依的意思、归命的意思、恭敬的意思,这不必加了。劝人为什么加?因为他未必求往生,不求往生加这两个字好,恭敬阿弥陀佛、礼拜阿弥陀佛、归命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结缘,不一定这一生能去。假如真正发心这一生要去就学莲池大师,四个字,不念六个字。愈简单愈好,大道至简,就这四个字就能出离六道轮回,就能往生极乐世界。
莲池大师给我们表法,这还能错得了!第八代的祖师,净土宗。蕅益是他的学生,是第九代的祖师。蕅益大师是莲池的私淑弟子,他修净土的时候莲池大师已经往生了,怎么办?莲池大师有留下来的《疏钞》,他也是一门深入,依莲池大师的《疏钞》。他自己也写了一部《要解》,那是《疏钞》的精华篇,太难得了。《疏钞》的内容非常丰富,《要解》的内容非常精彩。所以印光大师说,即使古佛再来,给《阿弥陀经》写一部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你看,像信愿就是发菩提心,没人说过,自古以来祖师大德没这个说法。我们都疑惑,很多人是念佛,没发菩提心,那不能往生;但是也有看到很多瑞相,就有疑惑。他这一解释,我们疑惑没有了,原来真信、真愿就是发菩提心,解得多好!有真信、有真愿,然后一向专念,净宗的行门圆满具足,没有一个不往生。我们自己好好修学这个法门,我们也劝人修这个法门。这不是我们自己的意思,有经典、祖师大德给我们做依据,给我们做证明。这是念佛功深。
下面说,「以离杂乱之心」,这个离很重要,「专念一句名号,心口相应」。心里想著佛,口里念佛的名字,或者心里面也想阿弥陀佛四个字,也很好。心里想著字,口里念著佛号,心口相应,「字字分明,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如是念佛,名事一心」。事一心把见思烦恼念掉了,怎么知道念掉了?你看这里写的,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心上真正有佛,没有妄想,没有杂念,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是把见色闻声,六尘境界不放在心上,不是叫你不看、不听,你能看,你能听。凡夫把看到、听到都放在心上,这就错了,被染污了;看得清楚,听得明白,不放在心上,没有染污。心上呢?心上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就是事一心。
念佛没有间断,工作的时候需要用思惟,就把佛号放下,认真去工作,工作完毕之后佛号就提起来,这都叫做无有间断。谛闲老和尚教锅漏匠的方法,我们非常适用。他教锅漏匠就一句阿弥陀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不分昼夜。什么时候累了什么时候休息去,什么时候休息好了马上接著再念,他念三年,预知时至,自在往生,没有病痛,站著走的。走了之后,这寺庙周边还有一些念佛居士,帮他到观宗寺去报信,请谛闲法师来替他办后事,这一去一来三天,他站三天。站著往生我们听说过,古来传记里头有记载过,但是往生之后站三天没听说过,大概他是第一个人。往生之后还站三天,真难得!锅漏匠不认识字,一生过著非常辛苦的生活, |
|